1. 引言
宜川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东南部,北靠宝塔区,南接黄龙县,毗邻韩城市,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将宜川方言归为中原官话关中片 [1] ,《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改归汾河片的解州小片 [2] 。
本文记录的是宜川县阁楼镇的方言,阁楼镇在宜川县的东北部,黄河西岸塬区。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壶口镇毗邻,西与云岩镇接壤,北以雷多河为界与延长县雷赤镇为邻。本文语料为笔者调查所得。发音人:王国锋,男,1961年1月生,世代居住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阁楼镇柴寸村,高中文化水平,退休前在延长县雷赤镇当小学老师,只会说地道的宜川方言。
2. 阁楼方言的声韵调
2.1. 声母
共二十六个,包括零声母。
P布八比补ph炮盘薄步白m明
f分飞房v味万网维
t多道2大敌 th道1大1拖 n男 l来立路
ʦ早支争2ʦh粗茶初1财罪字择 s三山时柿生1 z扔
tʂ知汁镇真争1tʂh尺潮直 ʂ扇室石生2ʐ染日黏
tɕ酒九交 ʨh秋桥近旧 ȵ泥女牙言1椅 ɕ箱乡嫌雪飞1肥1
k 高官共 kh看快 ŋ艾熬我袄暗案 χ好欢河胡闲鞋
Ǿ儿引岩忘驴2雨
说明:
(1) 送气音的成分是[χ]或[ç],如拖[thuɤ31]和皮[phi24]的实际音值分别为[tχuɤ31]和[pçi24]。
(2) [z]声母例字很少,目前只记到两个字:扔[zɿ44]、¨[za21] (马~~[ma42za21za0],板凳的一种)。
(3) 下标有“1”的为白读音,下标为“2”的为文读音。
2.2. 韵母
三十八个,包括自成音节。
ɿ四自纸指事
ʅ世知持汁直石日
ʮ做醋酥
ʯ猪睡水出叔
i鸡祭眉1机分肥1去 u布赌毛1骨福y鱼取醉1律俗岁1
e紧林邻 ie借2接切血轻灵1ye雪月靴
ɛ盖开排菜债 uɛ怪歪
uə阔郭国光狼落
a爬茶吓扯1争1争上答瞎蛇1ia加夏借1野1鸭棚1 ua瓜瓦话刮
ᵚ胳~膊核~桃咳~嗽
ɤ扯社整歌设蛤多科剥各肠 iɤ墙凉药觉养
ɔ饱保桃 iɔ苗钓焦交
eɪ赔北色1百新心 ueɪ贵桂魂温退岁2 yeɪ勋云群
ou初路漏手头2 iou秋流有六
ɚ二
ɛ̃胆南办看砍 iɛ̃减检廉 uɛ̃短官关船 yɛ̃权圆
əŋ横
aŋ当伤桑 iaŋ良 uaŋ床
iŋ星2灵2uŋ翁东红 yŋ穷胸
说明:
(1) [ɤ]跟双唇音声母[p] [ph] [m]相拼时,会产生过渡音[u],实际读音接近[puɤ] [phuɤ] [muɤ]。
(2) 下标有“1”的为白读音,下标为“2”的为文读音。
2.3. 声调
2.3.1. 单字调
共3个,不包括轻声。
阴平[31]多丝堆偷三肝宽春,拨北色脚尺,立热落药麦
阳平[24]锄头泉魂墙,罗煤灵连容,集佛镯薄石答急一
上去声[44]火比本锁榜,米理免网领,势锐酿,薄罪舅近是,菜对世贵炭,大事换饭病,念妹慢忘用
说明:
上去声音值尾端稍升,其实际调值接近[45]。
2.3.2. 古今声调演变规律
古今声调演变规律可以总结为表1。

Table 1. Tonal evolution of GeLou dialect in ancient and modern
表1. 阁楼方言古今声调演变规律
从表1可以看出,阁楼方言声调演变特点是:
(1) 古平声分阴阳,清平读今阴平,浊平读今阳平。
(2) 古清上、次浊上、全浊上以及全部合并为一个调类,在单字音中不能区分:如使古清上 = 是古浊上 = 事古去声 = [sɿ44]。
(3) 古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其中古清入、次浊入派入阴平,浊入派入阳平。
3. 阁楼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特点
3.1. 普通两字组连读变调
阁楼方言后字非轻声的两字组共有16种连调式。其中前后字都读原调的有8种,仅前字变调的有3种,仅后字变调的有3种,有2种连调式前后字均变调。两字组连读产生的变调不出阁楼方言的单字调,分别为[31] [24] [53]调,具体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GeLou dialect common two-word combination mode
表2. 阁楼方言普通两字组连调式表
注释:1. 前字阴平,后字阴平的两字组除了主流的连调式[24 + 31],还有一种连调式为[31 + 44]。只有一例如:胳膊[kɯ31 bɤ44]。2. 前字阴平,后字阳平的两字组除了主流的连调式[31 + 24],还有[24 + 31],仅发现一词例:生日[səŋ24 ʐʅ31]。3. 前字阳平,后字阴平的两字组一般情况读为[24 + 31],还有个别词连读调为[24 + 44],仅发现两例:黄瓜[χuaŋ24 kua44]棉花[miɛ̃24 χua44]。4. 前字上去声,后字阴平的两字组除了一般的连调式[44 + 31],还有一种[31 + 44],这种连调模式,前字来自古清上,后字来自古入声,仅一例:指甲[tɕi31 tɕia44]。5. 前字为上去声(来自古全浊上和全部去声),后字上去声(来自古清上、次浊上的字)的两字组有三种连调式,大多数前后字均不变调。还有连调式为[44 + 31]和[31 + 44]的,仅有后悔[χou44 χueɪ31]、妇女[fu31 ȵy44]这两例。
3.1.1. 前字阴平
后字阴平的两字组共有一种连调模式: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连调式为[24 + 31]。例如:
高低[kɔ24 ti31] 伤心[ʂaŋ24 ʂeɪ31] 方法[faŋ24 fa31] 蜂蜜[mi24 fəŋ31]
飞机[feɪ24 ʨi31] 东风[tuŋ24 fəŋ31] 浇花[ʨiɔ24χua31] 工作[kuŋ24 ʦuə31]
节日[ʨie24 ʐʅ31]
后字阳平的两字组共有一种连调模式:
(1) 前后字均不变调,连调式为[31 + 24]。例如:
天堂[thiɛ31 thaŋ24]中学[tʂuŋ31 ɕiɤ24]消毒[ɕiɔ31 thu24]复习[fu31 ɕi24]
后字为上去声的两字组有两种连调模式:
(1) 前后字均不变调,连调式为[31 + 44]。例如:
担保[tɛ̃31 pɔ44] 拍手[pheɪ31 ʂou44]
公路[kuŋ31 lou44]轻重[ʨhie31 tʂhuŋ44]包办[pɔ31 pɛ̃44]作用[ʦuɤ31 yŋ44]
(2) 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连调式[24 + 44],这些前字的来源都为清入或次浊入声字。例如:
节气[tɕie24 tɕhi44] 客气[kheɪ24 ʨhi44] 福气[fu24 tɕhi44]
3.1.2. 前字阳平
后字阴平的两字组共有一种连调式:
前后字均不变调,读为[24 + 31],例如:
农村[nuŋ24 tʂhueɪ31] 磨刀[mɤ24 tɔ31]离婚[li24 χueɪ31 ]油漆[iou24 tɕhi31]
农业[noŋ24 nie31]团结[thuɛ̃24 tɕiɛ31] 黄金[χuaŋ24 tɕe31] 成功[tʂhəŋ24 kuŋ31]
后字阳平的两字组只有一种连调式,连读调为[24 + 24],例如:
银行[ȵe24 χaŋ24]和平[χɤ24 phiŋ24]传达[tʂhuɛ24 ta24]
后字上去声的两字组也只有一种连调式,读为[24 + 44],例如:
游泳[iou24 yŋ44]防火[faŋ24 χuɤ44]淘米[thɔ24 mi44]围裙[veɪ24 ʨhyeɪ44]胰子[i24 ʦɿ44]
能干[nəŋ24 kɛ44]模范[mɤ24 fɛ44]白菜[pheɪ24 tshɛ44]
3.1.3. 前字上去声
后字阴平的两字组只有一种连调模式,前后字均不变调。例如:
海军[χɛ̃44 tɕueɪ31] 点灯[tiɛ̃44 təŋ31] 九斤[ʨiou44 ʨe31] 养家[iaŋ44 tɕia31]
有心[iou44 seɪ31] 努力[nou44 li31] 宝塔[pɔ44 tha31] 打猎[ta44 lie31]
看书[khɛ̃44 ʂʯ31]唱歌[tʂaŋ44 kɤ31]路灯[lou44 təŋ31]用心[iŋ44 seɪ31]
上山[ʂɤ44 ʦɛ̃31]正式[tʂəŋ44 ʂʅ31]告密[kɔ44 mi31]
后字阳平的两字组只有一种连调式,前后字均不变调。例如:
改良[kɛ44 liaŋ24]表扬[piɔ44 iaŋ24]检查[ʨiɛ̃44 ʦha24]主席[tʂu44 ɕi24]
证明[tʂəŋ44 miŋ24]预防[y44 faŋ24]汉族[χɛ̃44 ʦhu24]矿石[khuaŋ44 ʂʅ24]
调查[thiɔ44 ʦha24]
后字为上去声的两字组也只有一种连调式,前后字均不变调,连调式为[44 + 44],例如:
报纸[pɔ44 ʦɿ44]志愿[tsɿ44 yɛ44]进步[ʦe44 phu44]会计[khuɛ̃44 tɕi44]意见[i44 tɕiɛ̃44]
3.2. 后字轻声两字组的连调模式
阁楼方言中,轻声的调值由前字决定,根据前字为阳平与否分为两类:当前字为阳平时有两种情况;当前字为非阳平字为,后字一律读为[21]调。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Table 3. GeLou dialect heavy light continuous adjustment
表3. 阁楼方言重轻型连调式表
注释:1. 前字阴平,阴平 + 轻声(单字调阳平)大多数词读为[31 + 21],还有一个词例读为[24 + 21]。例如:窟窿[khu24 luŋ21]。前字为清入字。2. 前字为阳平,阳平 + 轻声(单字调阳平),大多数读为[24 + 44]、[24 + 21],仅一词例连调式为[31 + 44]。例如核桃[kɯ31 thɔ44]。3. 前字上声,上声 + 轻声(单字调阴平)除了主流连调式[44 + 21],还有一个词例连调式为[31 + 21],例如:恶心[ŋɤ31 seɪ21]。4. 前字上去声,上去声 + 轻声(单字调上去声),除了主流连调式[44 + 21],还有的词的连调模式为[42 + 21],这类词前字后字都是来自古清上的字。
3.2.1. 前字阴平、上去声
前字为阴平和上去声时,后字无论是什么声调,一律变为[21]调:
称呼[tʂhəŋ31 χu21]风筝[fəŋ31 tsəŋ21]秧歌[iaŋ31 kɤ21]星星[ɕiɛ31 ɕiɛ21]
亲戚[ʨhe31 tɕhi21] (阴平 + 阴平)
高粱[kɔ31 liaŋ21]跟头[keɪ31 thou21]出来[tʂhu31 lɛ21] (阴平 + 阳平)
孙女[sueɪ31 ȵy21]缺点[tɕhyɛ31 tiɛ̃21]谷雨[ku31 y21]兄弟[ɕyŋ31 thie21]出去[tʂhʯ31 ʨi31] (阴平 + 上去声)
比方[pi44 faŋ21]米汤[mi44 thɤ21]部分[pu44 feɪ21]弟兄[thi44 ɕyŋ21]下巴[χa44 pa21] (上去声 + 阴平)
暖和[nuɛ̃44 χuɤ21] 动弹[thuəŋ44 thɛ̃21] 后年[χou44 ȵiɛ21] 丈人[tʂhɤ44 ʐeɪ21] (上去声 + 阳平)
痒痒[iaŋ44 iaŋ21] 辫子[phiɛ̃44 ʦɿ21] 吓唬[ɕia44 χu21] 粽子[ʦuŋ44 ʦɿ21]
老虎[lɔ42 χu21]老鼠[lɔ42 ʂʯ21]早起[ʦɔ42 tɕhi21] (早晨的意思)
打算[ta44 suɛ̃21]计较[ʨi44 ʨiɔ21] 见识[tɕiɛ̃44 ʂʅ21] (上去声 + 上去声)
3.2.2. 前字阳平
前字为阳平时有两种情况:
a. 后字为阴平、阳平、上去声时,均读为[24 + 44]。
颜色 [ȵɛ̃24 seɪ44]头发[thou24 fa44]萝卜[luɤ24 phu44]前年[tɕhiɛ̃24 ȵiɛ̃44]喉咙[χu24 lou44]
围裙[veɪ24 ʨhyeɪ44]胰子[i24 ʦɿ44]芹菜[tɕheɪ24 tshɛ44]徒弟[thu24 thi44]
b. 后字为阴平、阳平时,还有[24 + 44]这样的连调式,例如:
蘑菇[mɤ24 ku21]南方[nɛ̃24 faŋ21]良心[liaŋ24 seɪ21]农业[nuŋ24 ȵie21]
3.3. 儿化变调
蒋平、沈明认为“儿化变调”指的是“作词缀的语素‘儿’自成音节的身份,其自身的语音特点附着在前邻词根的音上” [3] ,“出现了儿化韵声调相对于构成儿化韵的词根本调的变化。”阁楼方言中有37个韵母,30个儿化韵。3个单字调为阴平[31]、阳平[24]、上去声[44],“儿”的单字调为阳平[24],在阴平和阳平后不变调,在平调上去声后面会发生变调,出现了声调系统外的新调值[42]。其儿化变调情况示例如下表4所示:

Table 4. GeLou dialect tone change of er-suffixation
表4. 阁楼方言儿化变调
综上,阁楼方言儿化变调表现为上去声[44]调的儿化韵音节因协同发音,产生了一个新调值[42],同时上去声儿化变调的时间应该晚于阁楼方言上声和去声合流。
3.4. 重叠两字组连读变调
蒋平先生指出“重叠变调与连调不一样,连调通常发生在语流中,而重叠变调则发生在构词和构形中。 [4] ”与非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变调不同的是,阁楼方言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含有语法因素,涉及语法功能。主要有名词性、量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重叠。具体表现如表5所示:

Table 5. GeLou dialect overlapping two-word concatenation mode
表5. 阁楼方言重叠两字组连调式
3.4.1. 名词和量词性语素重叠变调
阁楼方言名词和量词性语素重叠具有构词功能,和表示周遍义、小称、爱称的语法意义。
表示周遍义的重叠变调
这类重叠均为词的重叠
A. 两个阴平字重叠
前后字均变调,前字变为[24]调,后字变为[42]调,例如:
天天[thiɛ̃24 thiɛ̃42] 月月[yɛ24 yɛ42] 家家[ʨia24 tɕia42] 桌桌[tʂuɤ24 tʂuɤ42]
B. 两个阳平字重叠,前后字均不变调,例如:
年年[ȵiɛ̃24 ȵiɛ̃24 ] 回回[χueɪ24 χueɪ24]人人[ʐeɪ24 ʐeɪ24] 盆盆[pheɪ24 pheɪ24]
C. 两个上去声字重叠,前字不变调,后字变为[42]调,例如:
碗碗[vɛ̃44 vɛ̃42] 本本[peɪ44 peɪ42] 片片[phiɛ̃44 phiɛ̃42] 捆捆[khueɪ44 khueɪ42]
句句[ʨy44 tɕy42] 个个[kɤ44 kɤ42] 件件[tɕhiɛ̃44 tɕhiɛ̃42] 样样[iaŋ44 iaŋ42]
具有构词功能的重叠变调
重叠构成的叠音词或者重叠式合成词,除了亲属称谓词和表示贬义色彩的词,这些词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加“儿”,重叠儿化共同表达爱称、小称的语义功能。
a. 两个阴平字重叠前后字均变调,前字变为[24]调,后字变为[21]调。例如:
蛛蛛儿[tʂʯ24 tʂur21] 憨憨[χɛ̃24 χɛ̃21] 尖尖儿[tɕiɛ̃24 tɕiɛ̃r21]
角角儿[tɕiɤ24 tɕiɤr 21] 包包儿[pɔ24 pɔr21] 哥哥[kɤ24 kɤ44]
b. 两个阳平字重叠,前字不变,后字变为[21]调。例如:
门门儿[meɪ24 mer21] 牛牛儿[ȵou24 ȵour21] 篮篮儿[lɛ̃24 lɛ̃r21]
绳绳儿[ʂəŋ24 ʂər21] 锤锤儿[tʂhueɪ24 tʂhuer21] 馍馍[mɤ24 mɤ21]
c. 两个上去声字重叠,有两种变调情况
(a) 前字不变调,后字变为[21]调,这些字的古来源为去声,例如:
弟弟[ti44 ti21] 妹妹[meɪ44 meɪ21] 舅舅[ʨiou44 tɕiou21]
(b) 前后字均变调,前字变为[24],后字变为[21],这些字的古来源为古清上、次浊上和全部去声。例如:
碗碗儿[vɛ̃24 vɛ̃r21]本本儿[peɪ24 per21]奶奶[nɛ24 nɛ21]姐姐[ʨie24 ʨie21]
爸爸[pa24 pa21]豆豆儿[thou24 thour21]瓮瓮儿[fəŋ24 fər21]道道儿[thɔ24 thɔr21]
凳凳儿[təŋ24 tər24]
3.4.2. 形容词性语素重叠变调
表示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在口语使用中,都有儿化,并和“的[ti21]”连用。
a. 两个阴平字重叠
前字不变调,后字变为[24]调。例如:
乖乖儿(的) [kuɛ̃31 kuɛ̃r24] 稀稀儿(的) [ɕi31 ɕir24] 密密儿(的) [mi31 mir24] 轻轻儿(的) [tɕhie31 tɕhier24]
b. 两个阳平字重叠前后字均不变调。例如:
平平儿(的) [phie24 phier24] 凉凉儿(的) [liɤ24 liər24] 明明儿(的) [mie 24 mier 24] 黄黄儿(的) [χuɤ24 χuɤr24 ]
c. 两个上去声字重叠,前字不变调,后字变为[42]调 ,例如:
软软儿(的) [ʐuɛ̃44 ʐuɛ̃r42] 早早儿(的) [tsɔ44 tsɔr42] 稳稳儿(的) [veɪ44 ver42]
整整儿(的) [tʂɤ44 tʂər42] 细细儿(的) [ɕi44 ɕir42] 大大儿(的) [thɤ44 thər42]
对对儿(的) [tuei44 tuer42] 净净儿(的) [tɕhie44 tɕhier42]
虽然在重叠变调中,许多词都需要加“儿”形成重叠加“儿”的形式,但是对比阴平的儿化变调和重叠变调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阴平的字在儿化变调中保持本调,但是在重叠变调中,阴平的字重叠时都会变调:名词性、量词性语素重叠,前字变为[24],后字变为[21];形容词性语素重叠,前字不变,后字变为[21],因此,该方言中重叠加“儿”的形式仅仅是重叠引起的变调,和儿化变调并无关联。
从重轻型两字组和重叠两字组上去声的变调情况来看,早期阁楼方言的上去声是分立的,阁楼方言古上声在遵循汉语官话语音演变史上具有普遍性的两项规律“上声全次浊分调”“全浊上归去”的基础上,清上、次浊上与去声进一步归并。
4. 阁楼方言调类合并的方向
阁楼方言三调类是由原本四调类上声和去声合并而来的,对于合并的调类,学者们提出可以通过轻声前的变调看出其早期的声调系统。林茂灿、颜景助通过实验得出轻声和原读声调相比,能量会减弱且音长会大幅度缩短,这种性质使得轻声对它前面的音节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由于轻声的音高由前字的声调所决定,因此,前字的声调有较大可能保持其特征而不易发生变化 [5] 。平山久雄用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来构拟一些方言早期的声调系统 [6] 。张世方也认为“轻声前变调”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反映早些时候的声调状况,这和轻声的性质有关 [7] 。
既然在轻声前字多能保存单字调的早期声调,由表3我们知道:在阁楼重轻式连读变调中,来自古清上、次浊上的字与来自清上、次浊上的字连读出现了一种不同于来自古清上、次浊上的字与来自古全浊上、去声的字连读时的连调模式[42 + 21],即在重轻型连读变调中,前后字均来自古清上的字连读时,表现出上声本调为高降调的情况,且例词都是高频的口语词,我们可以初步推测阁楼方言上去声合流之前,上声为一个高降调。
邢向东、郭沈青(2005)将中原官话汾河片共29个市区县方言,分为平阳小片、绛州小片、解州小片三个小片,其中吉县、乡宁、河津、盐湖区、临椅、永济、丙城、平陆、以上山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以上陕西为解州小片方言 [8] ,本文结合与阁楼邻近且语音特点相近的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中各方言点的声调系统,来看推测阁楼方言调类合并的方向。

Table 6. GeLou and the surrounding dialect tuning
表6. 阁楼及周边方言调值调类简表
从表6可以看出周边方言有的方言点清上、次浊上和全浊上、去声调有别,上声为一个高降调,去声为平调,上声与去声调值调型均不同,例如河津、盐湖区、临猗、永济芮城以上属山西,大荔、韩城、合阳以上属陕西;有的方言点清上、次浊上和全浊上、去声调有区别,调型一致,都为平调,只是调值略有差异,例如吉县、乡宁、平陆。那么,阁楼方言早期的上声为什么不可以是中高平调呢?我们其实是可以从阁楼方言本身的声调系统内部来寻找答案的,因为轻声前往往保存早期的单字调,在阁楼重轻式连读变调中,来自古清上、次浊上的字与来自清上、次浊上的字连读出现了一种不同于来自古清上、次浊上的字与来自古全浊上、去声的字连读时的连调模式[42 + 21],即阁楼方言内部声调系统来看,重轻型连读变调中两个清上字连读出现了一个高降调而不是中高平调。
可见,阁楼重轻型连读变调中,来自古清上的字连读时表现出上声本调为[42]的情况,可以初步推断上去声合流之前上声的调值应为高降调[52/53/42],并结合周边解州小片的单字调系统来看,早期阁楼方言的单字调格局应为阴平[31]、阳平[24]、上声[42],去声[44],像河津、盐湖区、韩城、合阳等地一样,之后古清上、次浊上声调值逐渐变成平调与全浊上、去声调值调型相同而发生调类合并,成为三调类方言。
5. 余论
熊正辉先生指出“要深入了解一个方言,连读变调是一项必须调查的内容,关键是求出连读变调的规律。 [9] ”本文对阁楼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描写,并试图在重轻式连读变调的基础上并结合周边方言点解释阁楼方言上去声合流的方向,同时笔者在调查阁楼方言的同时,还了解到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该地方言的奥秘,还值得进一步挖掘。当然囿于学力,笔者对这些规律和特点描写还很不充分,解释也不深入,有待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