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情况复杂,在汉语词汇中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关于兼类词划分问题,黎锦熙(1924)提出:“依句辨品”,主张从句法上辨别和划分词类 [1] ,但这种划分方式容易出现大量的兼类词。朱德熙(1982)则对词的兼类提出了“兼类的词只能是少数”观点 [2] ;陆俭明(1994)对此进一步做出了阐释和补充,列举出了四种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提出了划分兼类词同一性、相对性两个原则 [3] 。有关词兼类现象的研究不断补充完善,使得兼类词有了一定的划分依据和标准。兼类词也有了基本定义: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且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兼类词种类繁多,类型复杂,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相较于对兼类词的本体研究,面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兼类词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兼类词偏误分析,兼类词词性标注分析和对汉语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兼类词考察方面。如陈颖(2020)将《HSK考试大纲》的动名兼类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4] 。陈绮珍(2021)则对初级汉语教材中的兼类词从收录数量、词性标注、复现次数等几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建议 [5]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大纲也不断修订完善,2021年发布实施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设计了全新的语言量化标准,为兼类词的对外汉语考察提供了新的思路。如王诗尧(2022)对《等级标准》中兼类词的呈现特征与《HSK考试大纲》进行了对比分析 [6] 。沈爱伦(2023)则以《等级标准》为基础,考察了二语者单音节形副兼类词的习得情况 [7] 。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兼类词的教学和习得研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纵观上述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有关兼类词习得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等级标准》的兼类词类型研究覆盖面不足,兼类词习得分析不够透彻,仍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基于此,以《等级标准》为基础,进一步考察其中的动名兼类词习得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2. 《等级标准》中形名兼类词收词情况
《等级标准》的词类划分主要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类划分内容,且综合汉语二语教学的特点。根据《等级标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统计,标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性的兼类词共859个,并按照使用频率高低进行顺序标注,其中有动名/名动、形动/动形、名形/形名、名量/量名等共26类兼类词。
根据王诗尧(2020)对《等级标准》中兼类词的统计,词语的兼类情况主要以名、动、形为主,这三者之中动名兼类词数量最多 [6] 。肖姿(2022)、李菲(2022)分别针对《等级标准》中的动名、动形兼类词进行了考察研究 [8] [9] ,但针对名词和形容词词性的兼类词考察仍有欠缺。
因此,本文选择形名兼类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等级标准》中的形名兼类词分类考察,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二语习得者的形名兼类词习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等级标准》共有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词汇表,每个等级中还分有三个等级,共称“三等九级”。本文选取初等词汇表共2245个,对其中的形名兼类词进行考察。
经《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统计,初等词汇表中兼具形容词词性和名词词性的词共有26个,其中形名兼类词有:安全、健康、保险、必要、错误、光明、精神、危险、卫生、先进、幸福、意外;名形兼类词有:错、科学、便宜、平常、热情、实际、自由、标准、环保、经济、困难、人工、文明、形象。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词性标注进一步筛选,本文发现“错”“便宜”和“保险”实际有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三种词性,例如“错”有“参差”之意,“便宜”可组句“便宜了你”,“保险”动词词性有“担保”之意,可以组句“我保险不会出错”。它们实际属于动、形、名兼类词,因而排除形名兼类词行列。根据筛选分类,最后得出《等级标准》中初等词汇表中形名/名形兼类词共23个,列表1如下:

Table 1. “Grading Standard” elementary vocabulary noun-adjective multi-category words statistics
表1. 《等级标准》初等词汇形名/名形兼类词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形名兼类词和名形兼类词在初等词汇中的分布数量几乎相等。接下来就将以这23个形名兼类词作为研究对象,以语料库为基础考察二语者形名兼类词的习得情况。
3.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形名兼类词各阶段习得情况考察
本文的中介语语料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2.0,共计有424万字。通过字符串一般检索形名兼类词,根据证书级别分类,无证书或证书C等为初级,B等为中级,A等为高级,最后人工整理出正确用例和错误用例共计13,124例,统计结果列表2如下:

Table 2. Statistics of interlanguage corpus of noun-adjective multi-category words
表2. 形名兼类词中介语语料统计
注:表中“正确率”以百分位计算,方法为正确用例/频次。
下面从正确用例和偏误用例两个方面对这23个形名兼类词进行分析。
(一) 正确用例情况考察
23个形名兼类词在各水平等级上正确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Table 3. Correct corpus statistics of noun-adjective multi-category words interlanguage
表3. 形名兼类词中介语正确语料统计
注:各阶段正确率 = 各阶段正确用例/各阶段总用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将表3进行横向对比,发现这23个形名兼类词的正确率大部分从初级到高级呈升高的状态,与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呈正相关,符合二语习得循序渐进的规律。但经具体分析后发现,“科学”和“实际”这两个名形兼类词在高级阶段的正确率均低于中级阶段正确率。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因为高级阶段的语料数量较少导致的数据偏差;二是因为高级阶段水平学习者不满足使用初中级阶段的简单句式,更偏向于使用复杂句式,所以出现偏误情况较多,导致习得正确率下降;三是因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化石化”现象,初级阶段的错误未能得到及时纠正或出现停滞状态,会伴随学习者迁移到高级阶段。
将表3进行纵向对比,发现虽然这23个形名兼类词都是初等词汇,但它们的使用频次存在明显分布不均的情况,形名兼类词“健康”使用频率远远高出其他兼类词。根据本文的考察,发现这跟HSK语料库收集的作文语料有关。该语料库收集了二语学习者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作文答卷作为语料,其中与身体健康、保健卫生相关的作文主题较多,如《绿色食品与饥饿》《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等,因而“健康”一词的使用频次远远高于其他兼类词。
可见,汉语二语者在笔语的学习中,词汇使用频率受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影响很大。
从总体上看,这23个形名兼类词习得状况较好,正确率基本都维持在了80%以上。符合《等级标准》中初等词汇的定位标准,说明汉语二语初学者基本都能掌握并正确使用。
(二) 偏误用例情况考察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人工剔除标点符号误用等不相关错误,共得到偏误用例588例。根据鲁健骥(1994)的偏误类型分类方法,分为遗漏、冗余、误代、错序四类 [10] ,23个形名兼类词偏误分布情况列表4如下:

Table 4. Data statistics of interlanguage bias errors in noun-adjective multi-category words
表4. 形名兼类词中介语偏误语料统计
根据表4可以看出,四种偏误类型的偏误数量从高到低排列为:误代 > 遗漏 > 冗余 > 错序。下面将根据偏误类型由高到低进行偏误情况的分析。
1) 误代
误代偏误占整个形名兼类词偏误的41%,位居偏误类型第一,主要集中在同义词使用的混淆上和结构助词的误代上。
例(1) 在这我能学到的不只是汉语的发音[BQ、]汉语的笔画[BQ, ]而且{CC2而}通过学汉语我能了解到中国的现状,了解中国人的热情{CC热心}。(中级)
例(1)是混淆了同义词热情和热心而导致的错误。此类的误代多集中在初中级阶段,高级出现较少,但仍然存在。可见汉语中同义词的辨别和固定词语搭配对二语习得特别是初学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二语教学时需要注意教学生分辨同义词词义。
此外,的、得、地的误代也经常出现。
例(2) 上帝为什么创造我们,就是为了我们流传后代[B带],健康地{CC得}保护他们。(初级)
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形名兼类词有形容词词性,经常会用到结构助词“de”去修饰中心语。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学习者在这方面出现的偏误,可能是不清楚词性或者没有掌握结构助词的用法导致的。
2) 遗漏
遗漏偏误占整个形名兼类词的偏误的33.3%,位居四种偏误类型第二。遗漏偏误的类型很复杂,主要有结构助词的遗漏、程度副词的遗漏等。
例(3) 虽然那时我的朋友不在[BQ, ]但是他们好像{CD跟}我爸爸,妈妈一样热情{CQ地}招待了{CJ-by我}。(初级)
这里的“热情”当作状语修饰后面中心语“招待”,因而要加一个“地”表示结构关系。
例(4) 因为那个越南女士教给我许多事,刻在每个人的心上,整个旅游期间{CC之间},我们没有遇到麻烦事,都{CQ很}安全、[BC, ]顺利、[BC, ]愉快地{CJ-sy结束}旅行了。
例(4)中,形名兼类词“安全”充当形容词。在汉语里,需要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
3) 冗余
冗余偏误占整个形名兼类词偏误的14.6%,主要有结构助词的冗余,成分赘余两种。
例(5) 因为人们都[B者]希望自身{CD的}健康。
这里结构助词“的”冗余,“自身的健康”虽然并不影响对整个短语意思的理解,但不符合汉语用词搭配的习惯,因此应该省略。
例(6) 可是[BD、]从法律[B津] {CJ-zxy的角度}来说,吸烟是基本的人权中{CC上}的一个自由{CD的事情}。(初级)
这里“自由”作为名词词性,其后不应当再添加其他名词成分,二语学习者混淆了“自由”作为名形兼类词的两种词性,因而“的事情”应当省略。
二语学习者在结构助词上的偏误,说明对形名/名形兼类词的词性掌握程度不够充分,会发生误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这点,进行反复强调练习。
4) 错序
错序偏误占整个形名兼类词的偏误的11.1%,是偏误类型中数量最少的偏误,其中短语结构的错序偏误占比最高。
例(7) 当然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CC屋房}或者私人{CC私下}场所有{CC具有}自由{CJX}吸烟,但是在公共场所每个人不能实行{CD有}恶的作为而{CD不能}影响到公共的健康或者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初级)
例(7)属于偏正短语的错序。不同的是,“自由”在例句中应作为名词词性充当中心语;而“安全”在例句中应当作为形容词词性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语“绿色食品”。
总体上看,中介语语料库中23类形名兼类词的偏误用例共588例,占语料总量的4.5%,说明外国学生对这23类兼类词大体都能掌握使用。
4. 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从偏误原因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整体出发在对形名兼类词中介语语料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 兼类词偏误原因分析
通过前文对偏误类型的总结归纳,本文将从学习者因素、教材因素两个角度分析留学生使用形名兼类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在学习者因素角度,二语学习者掌握形名兼类词相关知识不牢固,主要体现在结构助词的误代和遗漏,以及与其他汉语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混淆这两大方面。一方面,前者偏误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学生掌握目的语知识不牢,对形名兼类词词性使用不够准确,无法正确把握形名兼类词中形容词词性和名词词性在句中出现场合,进而导致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另一方面,后者偏误的原因在于留学生学习时忽略了形名兼类词与其他近义词在语义、语体或语用上的差异和特殊性,从而导致误用。
在教材因素角度,据本文了解多数对外汉语教材缺乏对兼类词的词性标注。例如《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I)》中,对形名兼类词“安全”一词,在生词表中只标注出了形容词词性,而缺少名词词性的标注。虽然这有利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不会学习过多的内容,但同时也会误导留学生对兼类词的理解。如果初级阶段对形名兼类词的使用仅局限于一类词性,在中高级阶段可能会产生“化石化”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强兼类词的习得难度,不利于留学生对此类兼类词的掌握和习得。
(二) 兼类词教学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兼类词的本体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如何将其借鉴并应用到兼类词的二语习得中,这仍然是一大挑战。教师和教材是二语课堂上最重要的两大要素,本文结合这两点提出相关建议。
从教师角度来说,本文发现外国学生对这23个形名兼类词的习得情况大体良好,基本可以理解词义并正确使用,但个别词汇的使用程度仍有欠缺。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除了对兼类词本体知识的介绍,也要注重对近义词的辨析方面上。比如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去辨析一组近义词的使用方式和词义,让留学生更明确地了解二者区别。同时应该格外关注兼类词的词性辨析,在课堂教堂教学结束后,也要布置相应练习题作业进行巩固强化。
教材是国际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因而应当结合实际教学不断更新完善 [11] 。对外汉语教材不仅应当补全兼类词的词性标注,还可以根据教材不同等级对兼类词进行编写,比如初级教材可以在生词表上标注兼类词词性,中级教材可以添加对兼类词不同词性的解释说明。同时也要设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对兼类词进行巩固。
5. 总结
本文选取《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等词汇中的安全、健康、科学、平常、热情、实际、自由、必要、错误、光明、精神、危险、卫生、先进、幸福、意外、标准、环保、经济、困难、人工、文明、形象共23个形名兼类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检索,对其进行分析统计。从二语者兼类词习得角度分析了形名兼类词的正确用例情况和偏误用例情况,结合语料库中真实的案例,对偏误用例进行了分类分析,得出外国学生对形名兼类词的习得状况,从而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除此之外,本文还有许多尚未完善之处,如对《等级标准》的形名兼类词考察仅局限于初等词汇表上,考察范围不够广等等,都等待进一步考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