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City walk作为流行休闲方式在国内的热度不断上升,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人们在城市漫步的过程中,重构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人与社区、与城市空间的距离,因此城市家具设计这一领域也不可避免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供人们休息、交流、观赏等活动的设施,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共环境的美观程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家具设计在City walk爆火现象下的思考应运而生。
City walk的爆火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这给城市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城市家具设计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进一步优化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水平,为城市居民创造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家具设计还应关注城市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City walk爆火现象对城市家具设计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城市家具设计中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
2. City Walk现象以及行为特征
City walk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伦敦。最初指由职业领队带领,漫步者以步行的形式游览由专业旅行机构设计的,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线路。在某知名生活分享平台上以City walk为关键词搜索,有关的笔记超过50万篇,人们通过徒步的形式沿着特定路线,感受并分享城市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旅游调研报告》则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想尝试City walk,远远超过了其他旅游方式 [1] 。不同于早些时间“大学生特种兵旅行”的快节奏、高强度景点打卡式旅游,City walk用缓慢的节奏引导人们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探寻城市的市井人文,突出随性、从容、悠闲。这种新的旅游社交方式,不仅帮助年轻人寻找身边“诗与远方”,也帮助城市文化气韵被更多人了解。City walk爆火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城市空间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疫情时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业态更新的速度变快,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有限。City walk提供了一个了解城市的好机会,让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城市的魅力。其次是设施的改善,许多城市都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共交通、公园、步行街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些设施的改善也为City walk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第三点是社交需求的满足,City walk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参加City walk认识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同时,City walk也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City walk不同于传统旅游方式的出游目标明确、游程安排周密;在出游的空间距离和行进轨迹上,与以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自驾游”存在明显区别;也不同于“压马路”“散步”“遛弯”的完全随意和无目的性,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行为特征,更精准点来说是一种新的社交生活方式,有以下几大行为特征:
(一) 非预设性目标
City walk的出游目标往往是非预设的,“探索”是出游的主题。在漫游前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存在必须到此一游的节点,也不需要提前制定详尽的旅游攻略。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下,年轻人旅游新趋势很大程度受到网络“种草”效应的影响:他们勇于探索,穿梭在各个城市并不起眼的大街小巷;他们重视感受,打破前代人非要去人挤人的景点打卡的思维,以取悦自己为目的;他们既追求个性、发掘身边的小美,又寻求圈子、乐于在社交平台分享。
(二) 非固定性游程
城市漫游的轨迹和行进节奏不是确定的,“随性”是出游的主基调。携程相关负责人认为,“City walk”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走红,与年轻人当下持续增加的精神需求有关。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和压力之下,对自由、随性的慢生活愈加渴望,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让年轻人对习以为常的附近地带缺乏真正的了解。而“城市漫步”,不必精心计划攻略,随心所欲地在城市里行走,遇到红灯就拐弯,遇到绿灯就前进,这种打破束缚的自由行走方式,更让年轻人找到了自在感,短暂地放飞自我、释放天性,通过行走,参与者可以直接感受到城市的氛围和特点,而不仅仅是阅读或听别人讲述,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的City walk的路线通常很有趣全面,包括建筑、历史遗址、美食和文化活动等,可以带给参与者愉快的体验。
(三) 非传统性空间
City walk是一种线性的出游过程,但其串联起的空间节点往往是非传统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类学家项飚提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消灭附近” [2] ,街头巷尾的一些曾经不起眼的空间城市空间不断被漫游者重新发现,他们的足迹踏入了上海武康大楼、杭州馒头山社区、南京新门西街区。漫游者无需交出一份“去过哪些知名景点”的答卷,而是在多元化的城市空间中去探寻身边的美好、附近的魅力。
(四) 非限制性活动
城市漫游的过程也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过程,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旅游项目体验。传统旅游活动往往是地域文化提炼、改造后的产物,会有“舞台化”的特征。城市漫游追求原真性活动的体验,是打破旅游与生活之间界限的过程。当地原住民热爱的小吃铺、乘凉的城门洞都是漫游者的目的地,居民的健身广场舞、自娱自乐的弹唱、社区的创意市集也会吸引漫游者的加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打开一段尘封的传奇和往事;可能会在老街巷路过一家“苍蝇小馆”,品尝到令人惊艳的宝藏美食;也可能在十字路口与陌生人展开一段对话,倾听一座城市的语言和心跳。City walk让人们在行走中发现城市的美好,在其中找到观察城市的新窗口,熟悉的地方亦有新风景,逐渐消解了旅行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3. 人与城市关系的重构——从逃离到沉浸
卡夫卡曾说“城市是残酷荒野”,城市的快节奏、高密度加剧了人的异化,城市成为人人“逃而不得”的樊笼。城市漫游体现的是重构人与城市关系的心理诉求。现代人终究不能脱离城市,因此主动与城市和解,以最为原始,也最为细腻的出行方式——步行去探寻城市丰富的多元性、巨大的包容性,是修正人们对城市认知偏差的有效方法。从对求而不得的世外桃源的寻觅转向沉浸在城市中,发现身边的“桃花源”,这是当代旅游者实现人地关系转变的新方式,也是人与城市再度和解,由对立走向连接共生的新尝试。City walk的形式让人们的旅行探索脚步缓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周围或陌生城市节奏碰撞,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碰撞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漫步的艺术正在于在不同的城市中无目的地闲逛,以充分唤醒麻木的感官和知觉,在不同节奏的多重奏中,实现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和美学化。City walk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比起打卡人头攒动的景点,漫步街头,感受一座城市的人间烟火市井文化,更能深度了解融入这座城市。
消费主义的语境下,旅行成为被精心打造的雷同的标准化商品。有人吐槽现在各地的景点越来越相似,而更为荒谬的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正在被围墙阻隔,成为“仅付费可见”,因此热爱城市漫步的人们更趋向于追求免费的放松。许多网友称“City walk才是打开一座城市的正确方式”,越来越多网友自发分享各个城市的City walk路线,甚至一些志愿团队正在落地开花,组织起成规模的City walk活动。
社会学家和城市规划师卢修斯•伯克哈特曾创立漫步学理论,他认为步行是感知世界的原始模式,是一种体验地方和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实现了对环境的积极参与,以修正技术进步导致的人们对景观感知的疏远。在漫步中,人与城市的关系得以重构。漫步让人们以嵌入式的视角看待城市及其发展。城市漫步提供了一个以“身体”为媒介嵌入空间的视角,此刻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种“体验式景观”。在一步一景的互动中,人与周围环境的疏离和隔阂逐渐消融,沿着城市的脉络,我们得以感知自己和他人如何在城市存在着。
City walk让人们自由地探索城市独特的灵魂,也是人们与城市共鸣的纽带。城市不再被视为一个囚禁心灵的地方,而是步履相伴的真实时空。人们放慢脚步,聆听街头巷尾的喧嚣与沉寂,在轻盈地行走中,感受城市的脉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城市的关系从对立再度走向连接和共荣共生,城市不是机械的人与物的集合体,而是一个多元丰富的有机体。
4. 对城市家具设计的思考
城市家具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City walk爆火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城市漫步爆火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高品质休闲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绿色、生态、健康的向往的体现。而城市家具设计,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和改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休闲环境。城市家具设计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休闲生活的需求,从而推动City walk的发展。
(一) 完善城市家具的基础配置
City walk的行为主要由“行走 + 停留”组成,以步行为主要的出游方式,这就要求城市在通道的规划中,更加注重基础设施配置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2023年上半年曾有一条热搜引发网友关注“上海街头垃圾箱在哪里”,2019年颁布垃圾分类后,不少城市街头垃圾箱数量减少,为居民游客带来了困扰。随着居民的热议以及City walk的兴起,街头公共垃圾箱的数量也在逐渐回归,城市街道的卫生环境的提升不能依靠“一刀切”撤走垃圾箱这样的基础设施,而是依靠人的自觉性,类似于垃圾箱、公共座椅这样的节点,是不可或缺的漫步者的停留空间,设计者首先应当关注这些城市家具的数量合理配置以及基础的使用功能,注重其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既是主客共享理念的体现,也是漫游者的偏好。城市家具设计在功能上的创新,为城市漫步爆火现象提供了便利。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亚运会,杭州作为举办城市,在迎接和承办这一国际盛事的过程中,街头增添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高科技设施。这些设施不仅展现了杭州的城市发展水平,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便利和惊喜。智能公共座椅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现代化公交站设备了自动售货机、大型触摸屏、电视机和舒适的坐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路灯和智慧停车系统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数字化水平,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环境。这些设计细节,无疑为城市漫步增添了更多的乐趣。梅塔曾提出有活力的街道是只有大量的人参加一系列固定或持续的活动,尤其是那些社会性活动的街道 [3] 。因此设施的配置也会影响到街道的活力进而影响City walk活动的线路选择。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倾听心灵、关怀生命、享受生活,增加对环境的体验 [4] ,城市家具的提升完善属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智能化便捷化的城市家具可以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休闲环境。City walk是一种探索型活动,同时具有“体育 + 旅游”的属性,因此休憩点的布置、城市文化介绍、道路标识等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将漫游体系系统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
(二) 加强城市文化元素在城市家具中的体现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City walk的路线无论怎么进行,都离不开城市有“故事”这一前提。以杭州为例,杭州有良渚文化、运河文化这样深厚的历史遗迹,有湖滨银泰、天目里这样的新潮的街区,或是静谧的浙江博物馆、西溪湿地等等,这些“故事”节点,增强了一个城市让人驻足停留的魅力。城市的文脉由其历史街区、文化文物和地标以及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绿色景观来定义,在不损害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加强对这些元素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有效探索一座城市的文化元素,人们才能更深入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心跳”。比如在某社交软件中搜索“杭州City walk路线”,按照热度降序最火的其中一条线路,“大马弄–十五奎巷–晓霞弄–伍公庙–城隍阁–江湖汇观亭–鼓楼–胡雪岩故居–南宋德寿宫”,该路线虽然避开了对于“来杭州必去西湖”的传统行程,但始终围绕了杭州的历史文化,人少小众的路线但能俯瞰西湖。类似于这样的从漫游者的需求出发制定漫游路线,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人文、特色美食等串联起来为核心,同时实现游客游览与城市宣传的“双赢”结果。
人有性格,城市也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性格,城市性格也是如此,城市的性格气质包含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城市的人文气息,并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变化,是城市社会生活长期形成的特点。城市的性格气质不仅与山水气候、地形地貌有关,还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相关。提到北京我们会想到庄严稳重,提到上海会想到包容繁华时尚,杭州精致而温柔充满幸福感、哈尔滨热情好客包容多元文化……因此城市家具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应该考虑与所在城市的性格气质相契合,来解决当下城市家具中常见的不同城市的城市家具千城一面现象。城市家具与它所在的城市性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杭州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家具所展现出温婉江南水乡气质,结合典型江南民居特色,主要采用石砖木材等元素,迎合街道气氛,为漫步者提供休憩节点的同时,点缀了街道,而延边的街头城市家具用色上则更加鲜艳靓丽彰显朝鲜族民族特色。City walk路线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城市家具应采用与历史、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使人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连续感和浓郁的人文气氛与历史文脉的痕迹,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魅力 [5] 。在行走的过程中,漫步者往往会将对这个街区的印象扩大到城市范围,城市家具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也是一座城市的外在表现,在标准化的城市家具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6] 。因此,除了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外,城市家具还应充分考虑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些地域因素。
(三) 艺术化城市家具与城市文旅相互促进
城市家具与城市文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优质的城市家具能为城市文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旅的发展又能为城市家具的设计和布置提供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在旅游热门区域,城市家具的设计可以更具特色和创意,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文化场馆附近,城市家具的布置可以更注重人性化和便利性,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1960年以来,摆脱了刻板的现代主义影响,城市家具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和多样化,从单纯地追求实用,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人性化特征。在沿用传统城市家具特征以外,城市家具设计也逐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当代艺术特征 [7] 。部分城市甚至邀请艺术家进行城市家具设计,希望这些独具匠心城市家具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以City walk发源地伦敦为例,作为艺术时尚和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城市之一,伦敦充满了令人驻足的美景。伦敦城市的经典标志除了伦敦眼、塔桥、大本钟、红色双层巴士之外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伦敦街头的红色公共电话亭。由于气候原因,伦敦常年被雾气缠绕,因此也被称为雾都,常年雾气弥漫,光照不够充足,使得红色这一热情似火的颜色占据了伦敦街头,红色巴士、红色邮筒、红色电话亭、红色皇家卫队服装成为伦敦的特色名片。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因此电话这种快捷通讯工具被早早地设立在城市的街头,成为当时不可或缺的城市家具之一,经历了百年历史,科技、设计更新发展,无线通讯技术的全面覆盖,公共电话亭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城市家具的行列,但经典的红色电话亭作为当地市民不可代替的精神符号,在伦敦的街头依旧伫立。为了保住这样的街头独特风景,伦敦在2012年推出了“电话亭领养计划(Adopt-a-Kiosk)”,花费1英镑就可以购买一个电话亭,民众集思广益,将购买的电话亭改造成了零食售卖亭、报刊亭、咖啡店等等,如图1,更有艺术家以此创作了大型公共艺术品,如图2“Out of Order” [6] ,伦敦红色电话亭元素已经成为了伦敦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游客们在都会与这样的典型伦敦街头标志合影留念。

Figure 1. London telephone booth renovation
图1. 伦敦电话亭改造①

Figure 2. Public art installation disorder (Out of Order)
图2. 无序(Out of Order)公共艺术装置②
City walk打造了以互动感和体验感为旅途的核心的旅游新模式,鼓励人们在漫步的过程中关注和了解城市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展现城市形象、加强城市的品牌凝聚力。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艺术化城市家具设计策略的提出,无疑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人文气息。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的品质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在将艺术元素与家具功能相结合,打造出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需要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实用性,还要注重其审美性,力求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艺术化城市家具设计策略的实施,需要设计师们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需要了解各种艺术流派,掌握艺术表现手法,以便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家具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艺术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家具的艺术品质;企业则应关注艺术化城市家具的市场需求,抓住文旅热点,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艺术产品;设计师们则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5. 结语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城市环境促进文旅的发展,而文旅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推动城市设施建设更加完善。City walk爆火的这一文旅现象,一方面引导人们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时也对城市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向。因此城市家具设计要更加注重完善基础配置,结合城市文化,营造艺术氛围。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douban.com/note/728669662/?_i=84120508dw0atI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9/00/28152436_5091016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