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电影中情感的表达有着多种方式,利用场景色彩的方式来渲染烘托当时的情感,间接表达给观众当时的氛围是电影中常用的手法。场景色彩的烘托可以渲染当时环境的氛围,从而将角色当时内心的感受细腻地传达给观众,感染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使观众更加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增加观众的代入感与沉浸感,抒发电影的主题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将从色彩的特点,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色彩对情感的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出发,研究与探讨如何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抒发角色情感,提升电影中的画面张力,增加电影的艺术表现效果。
2. 电影中色彩的特点
2.1. 主观性与客观性
电影中场景的色彩通常抒发了创作者的特定指向,场景色彩的构建会带入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艺术审美,不仅仅是为表象的美观服务,更是为了剧情的发展、角色的设计和情感的表达密不可分。电影中场景多样化的媒介及表达方式呈现出的作用和效果也大不相同,所以具有强烈的主观性[1]。同时电影中的色彩也往往会因为现实中的客观规律和观众的审美观念惯性,从而对现实的色彩进行适当的再创作,给予观众惊喜却不至于惊讶的视觉体验,增加电影的互动性。
2.2. 情感性与故事性
象征意义和情感特征是色彩语言所与生俱来的,不同色彩的表达会给观众不同的情感反应。色彩的心理更能使电影创作者给观众带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交互,细腻地表达了影视中角色的情感,烘托了当时的环境,甚至影响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情绪。所以在电影中的色彩能够更加细腻刻画角色的情绪、烘托故事情节的氛围、增加观众的情绪共鸣、深化电影的主题,在电影情感的表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色彩体现了电影的主题基调和电影的整体风格,电影往往会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从而选择不同的色彩表现,来达到故事发展与艺术表现的整体和谐而不至于割裂,给观众更加沉浸的观感体验。另一方面,在电影中色彩犹如一段主导动机的旋律,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出现或是改变;以线索的方式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甚至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所具备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改变[2]。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色彩的运用充满了故事性,影片色彩设计中强调了红色、绿色等与墨西哥文化相关的色彩,突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价值观,而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米格尔逐渐了解到自己家族的秘密与传统后,色彩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色彩的变化深化了故事的层次感。
2.3. 空间性与时间性
色彩的饱和度,纯度,色相等的不同都会给观众在生理或是心理上带来空间感或是时间感的不同,在电影中往往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赋予电影更强的层次感,场景中色彩冷暖的改变,纯度的改变,灰度的改变都会在电影中场景产生空间感的差异:靠前还是靠后,伸展还是收缩,臃重还是轻盈。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空间氛围。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色彩的空间性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如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场景中,色彩的运用呈现了不同的空间氛围。学校内部的色调呈现的是温暖的,明亮的,强调学院温暖的氛围,而在魔法禁林等危险地带,色彩则变得暗淡。阴冷,营造了危险紧张的氛围。
电影的时间性是故事情节中时间的推移、时间段的安排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因素来推进情节或者表达主题,影响到故事的节奏、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对作品的感知。色彩在电影时间线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时代和时间段,温暖的色调往往来表达阳光明媚的白天而冷色调往往表达夜晚;每个历史时期都孕育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这种背景往往反应在电影之中,背景设定的色彩常常是反应时代特征的重要线索之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间段,其表现的色彩也有着不同的特征。电影《霸王别姬》中,色彩的时间性也得到了精妙的呈现。影片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历史变迁和社会氛围的转变。在前期的场景中,色彩明亮而柔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典雅和优美。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色彩则变得灰暗沉闷,反应了后期的压抑和艰苦。尤其是在影片结尾的场景中,色彩更是暗淡沉重,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绝望和无奈。通过这种时间性的色彩变化,观众能清晰地感受到历史时期的不同氛围和社会环境的转变。
3. 电影中色彩对情感表达作用
3.1. 烘托角色情感
适合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可以有效增强角色的情感表达,营造出更加生动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色彩在心理上与情感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不同的色彩选择,可以在观众心中唤起不同的情感共鸣,如红色常常与激情、愤怒或是爱情等强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而蓝色往往与冷静、犹豫或冷淡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通常在场景布置,服装设计和光影效果中运用这些色彩,可以为角色的情感烘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某些色彩在文化上也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可以被用来代表特定的情感特征或是人物特征,如黑色往往用来表示恐惧、神秘,白色往往表示纯洁善良或是无辜。通过在电影中运用这些色彩符号,可以直观地向观众传达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所以色彩在电影中对角色的情感烘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可以有效增强角色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入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在电影《爱乐之城》中,色彩被精妙地运用来烘托角色情感。影片中的色彩搭配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盛宴,更深刻地揭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主角米娅的情感高潮场景中,导演采用了明亮而温暖的色彩调调,如金黄色的灯光、红色的咖啡杯等,这些色彩符号营造出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氛围,与米娅内心的喜悦和期待相呼应。相比之下,在另一位主角塞巴斯蒂安面临挑战和困惑的场景中,影片采用了暗淡而沉闷的色彩,如灰褐色的衣着、绿色的墙壁等,这些色彩细节表现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挣扎,营造了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情感氛围。通过这种对比色彩的运用,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共鸣角色的内心世界。
3.2. 渲染环境氛围
色彩对电影中环境的渲染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因素之一,气氛指的是特定环境所发出的情感和氛围,而不同场景和时空所呈现的氛围也会带来不同的色彩基调。通过合适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氛围情感,如明亮的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活泼的氛围,而暗淡的冷色调则可以呈现神秘、紧张的氛围。以渲染环境来达到增强角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氛围,强化角色的感情状态和内心世界,增加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代入感,使观众更加深入沉浸在电影所呈现的环境和故事中。
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色彩被用来渲染环境氛围,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力的童话世界。影片中的色彩设计极具创意,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视觉盛宴。在梦境中,画面常常呈现出明亮而鲜艳的色彩,如艳丽的红色、醒目的黄色和迷人的蓝色,营造出了一种活力四射、令人眼花缭乱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梦幻世界。
3.3. 推动故事发展
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影响观众情感体验和故事理解的关键因素。通过色彩的变化,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情绪变化和内心世界的起伏,从而更深入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色彩的搭配可以在视觉上引导观众关注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转折,明亮鲜艳的色彩常常用来突出关键、重要道具或是转折。色彩还可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轨迹,通过角色在不同场景中所处的色彩环境,观众可以逐渐了解到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以及成长经历,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色彩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影片的关键情节中,米格尔进入了亡灵世界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色彩成为了表现人物情感和展现故事发展的关键元素,亡灵世界以丰富多彩的色彩为主,每个角色和场景都拥有独特的色彩特点,如亡灵世界中的城市、家庭和音乐厅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在影片的高潮部分,米格尔与已故的祖父海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并逐渐揭开了家族的秘密。这一场景中,色彩的变化和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故事情节的张力和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故事的发展,色彩从明亮温暖逐渐转变为阴暗冷静,反映了角色情感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转折。
4. 电影中色彩对情感表达的表现手法
场景氛围是电影中表现角色情感的关键支撑。通过电影场景的构图、景别、色彩、风格、光影等等构成的特定氛围,可以突出角色动作表演、刻画角色性格特征、揭示角色内心活动、简介传递角色情感[1]。色彩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元素之一,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其基调往往能决定电影所呈现的氛围。暖色调的场景往往会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如红、黄、橙等色彩常常与阳光明媚、温馨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展现出快乐、活力或是亲密的氛围,相反使用冷色调的场景则会呈现出冷静、凝重的氛围。蓝、绿、紫等色彩常常与沉思、忧郁或是神秘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表现出冷漠、孤独、压抑的氛围。中性色调如灰色、棕色常常用于表现中立、平静的情感氛围,能为画面提供平稳、平衡的感觉。所以合理选择和运用色彩基调,电影能更加生动展现出场景的特点和情感氛围。
4.1. 对情感烘托的平衡
在电影中,色彩对情感烘托的平衡体现在色彩与情感的一致性、色温与情感状态的一致性、色彩对比的平衡、光影效果的配合以及音乐与色彩的协调等方面,这也是电影中对情感烘托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色彩不仅仅是单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在电影中,色彩基调基本是由电影整体情感走向决定的,承载着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氛围[3]。无论是明亮活泼的色彩,还是抑郁压抑的色彩,应都与故事情感相一致。在强烈情感的抒发上,色彩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始终要服务于剧情走向,不能跳离电影的整体风格。
在电影场景设计时,色彩始终服务于故事走向,角色的每一段情绪阶段都有着不用色彩的烘托。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通过色彩基调的精心设计,巧妙烘托了了电影的情感氛围。电影选择了以冷色调为主,如蓝色和灰绿色,这种色彩选择突出了监狱的冷酷与绝望,与主人公安迪被困在监狱中的苦难遭遇相呼应。而在关键情节中,如安迪逃脱监狱和他重获自由的时刻,导演选择了温暖的金黄色调和明亮的阳光效果,这种突然的色彩转变强化了观众对安迪胜利的共鸣和喜悦。
4.2. 对情感表现的夸张
在电影中,为了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深度,设计色彩有时需要夸张处理,这种夸张的色彩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更为电影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张力和观赏性。但是这种夸大的表现手法不能通篇使用,过度依赖这种表现手法可能会导致情感表达变得肤浅单一,观众长时间观看这种夸张的色彩可能还会引起视觉疲劳或不适感。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用在剧情高潮或是转折,以增加情感强度和观众共鸣。
在《爆裂鼓手》中,导演采用了极端的红色来强调主人公安德鲁内心的挣扎和狂热追求的情感状态。在关键情节中,红色的灯光照着在安德鲁身上,营造出炽热的氛围,表现了他对于音乐的极度热情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4.3. 对情感表现的象征
色彩的运用常常超越了表面的视觉效果,而是作为情感的隐喻和象征,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可以使故事中角色凝结的情感更加生动起伏,从而进一步升华电影的主题。通过观众的审美习惯与思维惯性,合理运用被赋予象征意义的色彩,让视觉语言能传达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和主题,使电影更具有艺术性和深度[4]。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电影大部分都采用的黑白色调,一方面隐喻了电影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给观众一种沉重、严肃的观感,象征着二战时期的残酷和悲惨。而红衣女孩的出现带给了电影中唯一的色彩,这一抹红色象征了希望、生命以及辛德勒内心的挣扎,与整个电影的黑白行程了强烈的对比,色彩的运用对情感的隐喻与象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了电影的情感层次,强化了观众的情感感受。
5. 结语
色彩的运用是一门艺术,电影中色彩对情感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影响观众情感体验和故事理解的关键因素。色彩的合理搭配和运用,可以增强角色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彰显电影的主题。电影中的色彩需要根据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和主题内涵来精心设计和呈现,一部好的电影更是色彩与情感的有机结合。研究色彩表达的技巧和方式,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展其文化内涵,才能为影视创作和审美提供更多的启示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