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黎锦熙. 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J]. 教育杂志, 1918, 10(3): 7-9.
|
|
[2]
|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方言调查会.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方言调查会宣言书[J]. 歌谣, 1924, 47: 1-3.
|
|
[3]
|
刘复. 我的求学经过及将来工作[J].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 1925, 4: 9-10.
|
|
[4]
|
赵元任. 现代吴语的研究[M]. 北京: 清华学校研究院, 1928: i.
|
|
[5]
|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1: 214.
|
|
[6]
|
曹志耘. 汉语方言地图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
|
[7]
|
岑麒祥. 方言调查方法概论[J]. 语言文学专刊, 1936, 1(1): 23-73.
|
|
[8]
|
项梦冰, 曹晖.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
|
[9]
|
W. G. Moulton. Geographical linguistics. T. A. Se-beok. Lingu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The Hague•Paris: Mouton, 1972: 196- 222.
|
|
[10]
|
布龙菲尔德, 著. 袁家骅, 赵世开, 甘世福, 译. 语言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407.
|
|
[11]
|
P. Trudgill. Dialect geography. W. Winter. Research Guide on Language Change.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0: 257-271.
|
|
[12]
|
吴滔. 明清雹灾概述[J]. 古今农业, 1997, 4: 17-24.
|
|
[13]
|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二2205.
|
|
[14]
|
张启焕, 陈天福, 程仪. 河南方言研究[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 359.
|
|
[15]
|
A. Grainger, 钟秀芝. Western Mandarin 西蜀方言[M]. 上海: 美华书局, 1900: 41, 173.
|
|
[16]
|
贺巍. 获嘉方言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 235.
|
|
[17]
|
任均泽. 河南方言词汇[A]. 方言与普通话集刊[C].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8: 16-29.
|
|
[18]
|
王静爱, 左伟. 中国地理图集[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0: 10-11, 14, 286-287.
|
|
[19]
|
温端政. 太原方言词汇[J]. 方言, 1981, 4: 295-316.
|
|
[20]
|
沈明. 太原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216.
|
|
[21]
|
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 汉语方言词汇[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5: 7.
|
|
[22]
|
崔容. 太原北郊区方言研究[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177.
|
|
[23]
|
贺巍. 洛阳方言记略[J]. 方言, 1984, 4: 278-299.
|
|
[24]
|
贺巍. 洛阳方言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134.
|
|
[25]
|
贺巍. 洛阳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68.
|
|
[26]
|
曾光平, 张启焕, 许留森. 洛阳方言志[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55.
|
|
[27]
|
张成材, 朱世奎. 西宁方言志[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87.
|
|
[28]
|
张成材. 西宁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86.
|
|
[29]
|
合肥师范学院方言调查工作组. 安徽方言概况[M]. 内部发行, 1962: 124.
|
|
[30]
|
孟庆惠. 安徽省志•方言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7: 155.
|
|
[31]
|
温端政. 忻州方言志[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5: 81.
|
|
[32]
|
侯精一, 温端政. 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 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3: 210.
|
|
[33]
|
陈章太, 李行健. 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6: 三2042.
|
|
[34]
|
高葆泰, 林涛. 银川方言志[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3: 78.
|
|
[35]
|
张文轩, 莫超. 兰州方言词典[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108, 307.
|
|
[36]
|
陈汝立, 周磊, 王燕. 新疆汉语方言辞典[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0: 122.
|
|
[37]
|
周磊.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312.
|
|
[38]
|
郭风岚. 宣化方言及其时空变异研究[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7: 58.
|
|
[39]
|
李行健. 河北方言词汇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10.
|
|
[40]
|
陈淑静. 获鹿方言志[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 107.
|
|
[41]
|
王文虎, 张一舟, 周家筠. 四川方言词典[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422.
|
|
[42]
|
梁德曼, 黄尚军. 成都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61, 319.
|
|
[43]
|
郭必之. 方言地理和方言分区可以接合吗[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4-157.
|
|
[44]
|
项梦冰. 方言地理、方言分区和谱系分类[J]. 待刊(forthcoming), 2012.
|
|
[45]
|
鲁国尧.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J]. 古汉语研究, 2003, 1: 2-7.
|
|
[46]
|
岩田礼.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M]. 东京: 白帝社, 2009: 70-73.
|
|
[47]
|
D. Bolinger, D. A. Sears. Aspects of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81: 209-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