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London: Peter Owen, 1960. | 
                     
                                
                                    
                                        | [2] | 斯蒂芬•李特约翰, 著, 史安斌, 译. 人类传播理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5. | 
                     
                                
                                    
                                        | [3] | 杨克念. 游泳池之消毒法比较观[J]. 清华学报, 1917, 2(3): 123- 124. | 
                     
                                
                                    
                                        | [4] | 陆鸿图. 云雾之成因[J]. 中国气象学会会刊, 1930, 5: 15-16. | 
                     
                                
                                    
                                        | [5] | 陈文波. 中国古代跳舞史[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25, 1: 439-440. | 
                     
                                
                                    
                                        | [6] | 刘尧庭. 隋炀帝政权腐化与商业的关系[J]. 新史学通讯, 1953, 11: 3-4. | 
                     
                                
                                    
                                        | [7] | 陈国忠. 谈谈人民公社的商品流转和产品分配统计[J]. 计划与统计, 1959, 5: 23-24. | 
                     
                                
                                    
                                        | [8] | 周采. 历史研究视角的转移与战后西方教育史学[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31(1): 20-21. | 
                     
                                
                                    
                                        | [9] | 杨静慧. 自下而上——妇女参政途径新探[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7, 2: 27-28. | 
                     
                                
                                    
                                        | [10] | 王国良, 李小云. 参与式扶贫培训教程[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10. | 
                     
                                
                                    
                                        | [11] | 霍莉. 参与式农民培训的实施及效果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 
                     
                                
                                    
                                        | [12] | 李小云. 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 | 
                     
                                
                                    
                                        | [13] |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 地理学, 1999, 2: 106-111. | 
                     
                                
                                    
                                        | [14] | 陶短房. 反思“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J]. 廉政瞭望, 2010, 5: 卷首页. | 
                     
                                
                                    
                                        | [15] | (美)约翰•奈斯比特等, 著. 中国大趋势[M].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9: 卷首. | 
                     
                                
                                    
                                        | [16] | 罗蕾. 自下而上——前沿科技引出的世纪新理念[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 24(4): 96. | 
                     
                                
                                    
                                        | [17] | 左停等. 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25(7): 46- 47. | 
                     
                                
                                    
                                        | [18] | 王德海. 传播与沟通教程[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23-247. | 
                     
                                
                                    
                                        | [19] | 谭英. 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46-249. | 
                     
                                
                                    
                                        | [20] | 谭英. 新农村“自下而上”信息传播范式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3-29, 51-52. | 
                     
                                
                                    
                                        | [21] | 陆梅林. 方法论放谈——兼论一元论和多样化[J]. 文艺争鸣, 1986, 2: 51-52. | 
                     
                                
                                    
                                        | [22] | 罗伯特•M•加涅. 沈力军, 译. “自上而下”的学习和“自下而上”的学习[J]. 外国教育动态, 1986, 2: 53-55. | 
                     
                                
                                    
                                        | [23] | D. M. Beck, S. Kastner. Top-down and bottom-up mechanisms in biasing competition in the human brain. Vision Research, 2009, 49: 1154-1165. | 
                     
                                
                                    
                                        | [24] | S. Langer. Philosophy in new ke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2: 61, 67. | 
                     
                                
                                    
                                        | [25] | 张云德, 王希玉. 中国民主化道路: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J]. 甘肃理论学刊, 2002, 3: 72-73. | 
                     
                                
                                    
                                        | [26] | 赵迪, 王德海. 受众本位论视角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1): 5922-5944. | 
                     
                                
                                    
                                        | [27] | 石尚柏. 让农民乐在其中——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培训之不同[J]. 农村工作通讯, 2011, 2: 40-42. | 
                     
                                
                                    
                                        | [28] | 段京肃. 社会发展中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48. | 
                     
                                
                                    
                                        | [29] | 俞虹.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J]. 现代传播, 200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