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秋莲,李爱琴,孙燕妮,等. 超低渗储层分类方法探讨[J]. 岩性油气藏,2007,19 (4):51~56.
|
●
谢继容,李国辉,罗凤姿.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 (1):13~18.
|
●
淡永. 川东北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
●
郭正吾,邓康龄,韩永辉,等.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
蒋裕强,陶艳忠,沈妍斐,等. 对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砂岩沉积相的再认识[J]. 天然气工业,2011,31(9):39~50.
|
●
淡永,林良彪,钟怡江,等.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砾岩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J]. 地质论评,2013,59(1):15~23.
|
●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等.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 (3):27~34.
|
●
郭彤楼. 四川盆地北部陆相大气田形成与高产主控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 (2):139~149.
|
●
李浩,刘双莲,魏水建,等. 测井技术在地震目标追踪应用中的方法探讨[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 (1):193~200.
|
●
季敏,陈双全. 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石油物探,2011,50 (4):374~377.
|
●
杨懋新,刘金平,王允清,等. 井震联合地质建模技术在扶杨油层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 (S1):130~133.
|
●
郝兰英,郭亚杰,李杰,等. 地震沉积学在大庆长垣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初步应用[J]. 地学前缘,2012,19 (3):81~86.
|
●
吕晓光,赵翰卿,付志国,等. 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J]. 石油学报,1997,18 (2):66~71.
|
●
刘金连,张建宁. 济阳探区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建模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分析[J]. 石油物探,2010,49 (4):344~350.
|
●
林小云,宋阳林,赵清平,等.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成藏模式[J]. 海洋地质前沿,2014,31 (3):22~25.
|
●
于连忠.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J]. 海洋地质前沿,2013,29 (7):32~34.
|
●
刘建,宋阳林,林小云,等.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一段高凝油成因探讨[J]. 特种油气藏,2014,21 (1):23~25.
|
●
邓守伟,曹强,叶加仁.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 (6):66~70.
|
●
朱建伟,刘招君,魏志平,等. 吉林省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水下扇沉积特征[J]. 古地理学报,2002,4 (3):67~72.
|
●
唐大卿. 伊通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典型的走滑伸展盆地剖析[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
●
曹强,叶加仁,郭飞飞,等.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 (4):642~647.
|
●
于兴河,姜辉,李胜利,等.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2007,1 (1):39~...
|
●
欧成华,陈景山.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_1亚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微相及储集性研究[J]. 沉积学报,1998,4 (4):85~90.
|
●
徐周. 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含油性与构造、沉积、沉降的关系[D]. 西安:西北大学,2013.
|
●
丁海军.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层序地层学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
王国光. 惠民凹陷西部古近系沙三段物源特征与沉积体系分布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
●
石富伦. 基于沉积模拟的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原型模型建立[D]. 荆州:长江大学,2013.
|
●
何文祥,吴胜和,唐义疆,等.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 (5):42~46.
|
●
张春明. 山东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与储集性能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
李建平,杨波,周心怀,等. 渤中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分析[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 (4):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