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瑞. 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36~82.
|
●
蒙启安,门广田,张正和.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及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 (3):21~25.
|
●
王璞珺,陈树民,刘万洙,等.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及其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 (1):18~24.
|
●
苏义脑.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概况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 (1):92~95.
|
●
姜传金,冯肖宇,詹怡捷,等.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新技术[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 (4):133~137.
|
●
戴家才,王向公,郭海敏. 测井方法原理与资料解释[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
●
郭海敏. 生产测井导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
唐海涛,李金凤,高立敏,等. 用于注入剖面测井的几种流量计的对比分析[J]. 石油仪器,2005,19 (1):47~49.
|
●
刘晓,赵斌,杨志冬,等. 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技术在注水开发油田中的应用[J]. 新疆石油科技,2003,13 (3):8~9.
|
●
姜文达.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
●
孙鲁平,首皓,赵晓龙,等. 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沉积微相识别[J]. 测井技术,2009,33 (4):379~383.
|
●
赵路子,谢冰,齐宝权,等.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J]. 天然气工业,2014,34 (3):86~92.
|
●
王贵文,郭荣坤. 测井地质学[M]. 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128~149.
|
●
吴继余,刘开. 碳酸盐岩测井电相、岩相与沉积微相研究[J]. 测井技术,1993,17 (3):171~182.
|
●
罗志立,刘顺,徐世琦,等. 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气层中有利勘探区块的选择[J]. 石油学报,1998,19 (4):1~7.
|
●
李晓清,汪泽成,张兴为,等.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 (4):347~351.
|
●
刘树根,马永生,蔡勋育.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4):345~352.
|
●
黄文明,刘树根,王国芝,等.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气藏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 (3):466~475.
|
●
黄文明,刘树根,张长俊,等.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 (5):566~575.
|
●
宋文海.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J]. 天然气工业,1996,16 (增刊):12~26.
|
●
徐世琦,洪海涛,师晓蓉.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与下古生界含油气性的关系探讨[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25 (3):10~16.
|
●
汪泽成,赵文智,张林,等.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
●
李天生. 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成岩特征与油气储集性[J]. 矿物岩石,1992,12 (3):66~73.
|
●
张向东. 利用FMI成象测井资料解释地层沉积特征的典型实例[J]. 测井技术,1996,20 (3):219~225.
|
●
尤征,杜旭东,侯会军,等. 成像测井解释模式探讨[J]. 测井技术,2000,24 (5):393~398.
|
●
李昌,潘立银,厚刚福,等. 川东北LG地区碳酸盐岩沉积微相测井识别[J]. 国外测井技术,2012,5:29~32.
|
●
何小胡,李俊良,李国军,等. 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在南海西部油田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11,35 (4):363~370.
|
●
徐星,赵万优.Star-Ⅱ成像测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1,25 (5):358~364.
|
●
王亚青,林承焰,邢焕清. 电成像测井技术地质应用研究进展[J]. 测井技术,2008,32 (2):138~142.
|
●
赵平,张美玲,刘甲辰,等.2004-2005年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测井技术,2006,30 (5):385~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