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恩.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 2001, 27(12): 17-22.
|
●
贺建中, 荆肖军, 李鸽. 山西太原两场突发性暴雨的分析[J]. 山西气象, 2007(2): 4-5.
|
●
王川, 杜川利, 寿绍文. Q矢量理论在青藏高原东侧大暴雨过程中的诊断应用[J]. 高原气象, 2005, 24(2): 261- 267.
|
●
白肇华, 徐国昌. 中国西北天气[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1: 202-254.
|
●
杜继稳, 李明娟, 张弘, 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突发性暴雨地面能量场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23(4): 453- 457.
|
●
陈忠明, 闵文彬, 高文良, 何光碧. 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平均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3): 274-279.
|
●
寿邵文, 朱乾根, 林锦瑞, 唐东昇.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320-323.
|
●
郭有儒. 机电设备安全性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
●
刘治永, 张晓飞, 程红兵, 等. 安全控制系统的性能等级与计算案例[J]. 标准科学, 2013(2): 30-33.
|
●
ISO 13849-1 (2006) Safety of Machinery—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P...
|
●
崔正斌. 机械安全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
●
杨亮平, 姜振蛟, 赵宜婷, 等.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4): 46-49.
|
●
辛贤, 蒋乃华. 统计学原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
●
裴喜春, 薛河儒. SAS及应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81, 121-127.
|
●
吴青柏, 童长江. 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J]. 冰川冻土, 1995(4): 350-355.
|
●
王一博, 王根绪, 常娟.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04, 26(5): 523-527.
|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0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R]. 2010.
|
●
梁燕, 魏玉荣. 呼和浩特市区1951-2010年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4): 144-150.
|
●
刘小艳, 宁海文, 杜继稳, 等. 近56年来西安市气温突变与致灾效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11): 94-99.
|
●
陈隆勋, 周秀骥, 李维亮, 等.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气象学报, 2004, 61(5): 634-646.
|
●
林而达, 许吟隆, 蒋金荷, 等.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I):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J]. 2006, 2(2): 51-56.
|
●
魏凤英, 曹鸿兴.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 大气科学, 1995, 19(2): 140-148.
|
●
丁一汇, 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 1994, 20(12): 19-26.
|
●
陈博, 李建平. 近50年来中国季节性冻土与短时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 2008, 32(3): 432-443.
|
●
王秋香, 李红军, 魏荣庆, 等. 1961-2002年新疆季节冻土多年变化及突变分析[J]. 冰川冻土, 2005, 27(6): 820- 826.
|
●
庞强强, 李述训, 张文纲. 不同下垫面对多年浅土层热状况的影响分析[J]. 冰川冻土, 2009, 31(6): 1003-1010.
|
●
杜军, 胡军, 杨勇, 等. 近45年拉萨深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1): 96-99.
|
●
杜军, 李春, 廖健, 等. 拉萨近45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07, 30(6): 826-831.
|
●
李崇银. 气候动力学引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5: 290-296.
|
●
陈超, 周广胜. 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 33(7): 2043-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