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艳娜, 任志涛.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改革[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1): 26-27.
|
●
刘保华. 工程经济学课程综合案例教学模式探索[J]. 山西科技, 2014(2): 85-86.
|
●
夏建中, 吴建华.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5): 387-391.
|
●
张明媛, 李芊, 袁永博. 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1): 83-87.
|
●
鞠金艳, 耿雷, 王金峰. 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10): 280-281.
|
●
刘凤春, 陈希有, 牟究民, 等.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33(5): 10-12.
|
●
朱建平.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68-74.
|
●
潘胜强, 马超群. 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J]. 系统工程, 2007, 25(7): 88-92.
|
●
陈恒林.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J]. 中国财政, 2016, 3(6): 49-50.
|
●
巢哲雄. 严格法律监管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J]. 环境保护, 2013, 8(15): 22-23.
|
●
胡扬名.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 江西社会科, 2016, 2(2): 208-213.
|
●
赵希文, 杨海, 韩莹, 等.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组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6): 10-12.
|
●
王睿.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OL].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
●
陈松 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96-98.
|
●
林群,余桥.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演变和重构[J]. 教学与管理, 2016(3): 4-8.
|
●
廖勇, 高萍. 影响高校大学新生学习动力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12, 6(2): 172-173.
|
●
刘君, 杨晓苹, 吕联荣, 等. Multism 11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2): 95-98.
|
●
陈水桥, 李海洋, 陈洪山, 等. 打造“创新”型基础物理实验[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4): 106-109.
|
●
汤佳乐, 程放, 黄春辉, 等. 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 88-89.
|
●
杨宁, 王凡, 冯兆坤, 等. 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2): 106-108.
|
●
李舜酩, 王亚彤. 抓好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2): 73-75.
|
●
梅书霞, 谢峻林. 关于在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 理工高校研究, 2010, 29(1): 46-49.
|
●
付兴锋, 张常年, 肖秀玲. 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 127-129, 148.
|
●
刘伟. 以“问题”为着眼点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 48-49.
|
●
陈丁山, 唐琳. 论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研究性学习方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1): 85-86.
|
●
张华刚, 吴琴, 宋玲玲, 贾晓飞, 马克俭, 赵敏. 网格式框架的整体稳定分析[J]. 空间结构, 2015(2): 55-59.
|
●
刘学春, 徐阿新, 张爱林. 模块化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整体稳定性能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5): 718-727.
|
●
王凤, 王文达, 史艳莉. 钢管混凝土框架柱计算长度研究[J]. 工程力学, 2015(1): 168-175.
|
●
GB 50017-201X. 钢结构设计规范报批稿[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
●
陈骥.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38-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