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延钧, 张烈辉, 冯媛媛, 等. 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方法及其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1): 169-175.
|
●
朱光有, 金强, 张林晔. 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J]. 测井技术, 2003, 27(2): 104-109, 146.
|
●
Passey, Q.R., Creaney, S. and Kulla, J.B. (1990) A Practical Model for Organic R...
|
●
Schmoker, J.W. (1981)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Matter Content of Appalachian Dev...
|
●
Schmoker, J.W. (1979)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ntent of Appalachian Devonian S...
|
●
张新华, 陆黄生, 王志战. 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评价技术[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 33(10): 48-52.
|
●
GB 15269.4-2011雪茄烟. 第4部分: 感官技术要求[S].
|
●
YC/T 159-162烟草自动化化学分析方法[S].
|
●
YC/T 31-1996烟草及烟草制品式样的制备和水分测定[S].
|
●
王瑞新, 闫克玉, 韩锦峰, 等.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
●
朱筱敏. 沉积岩石学[M]. 第4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
●
于民凤, 程日辉, 那晓红.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J]. 世界地质, 2005, 24(2): 182-187.
|
●
罗顺社, 银晓.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沉积相的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8, 106(4): 5-9.
|
●
赵俊兴, 陈洪德.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 沉积学报, 2003, 21(2): 307-312.
|
●
朱锐, 张昌民, 龚福华, 等. 粒度资料的沉积动力学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以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沉积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1...
|
●
苏海伦, 彭喜明, 闫昭圣, 等. 鄂尔多斯盆地WP区块延9油层组沉积相分析[J]. 地下水, 2013, 35(6): 207-208.
|
●
师桂霞, 刘军锋. 安塞油田南部延安组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2(1): 184-187.
|
●
袁珍, 李文厚, 朱静, 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石油聚集的影响[J]. 地质通报, 2013, 32(11): 1806-1814.
|
●
韩文军, 廖飞勇, 何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23(12): 62-65.
|
●
吴载璋, 陈绍栓. 光照条件对楠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24(3): 252-257.
|
●
王振兴, 朱锦懋, 王健, 等. 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2, 32(12): 3841- 3848.
|
●
陈淑容. 不同立地因子对楠木生长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 30(2): 157-160.
|
●
李铁华, 朱祥云. 闽楠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20(3): 321-324.
|
●
温强, 叶金山, 江香梅. 闽楠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条件优化[J]. 江西林业科技, 2005(2): 5-7.
|
●
陈明皋, 吴际友, 舒瑶, 等. 闽楠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J]. 湖南林业科技, 2014(3): 1-3.
|
●
Wu, J.Y., Chen, M.G., Tang, A.M., et al. (2014) Growth Performance of Phoebe bou...
|
●
田晓俊, 温强, 汪信东, 等. 闽楠、红楠AFLP反应体系建立[J]. 林业科技开发, 2009, 23(3): 38-42.
|
●
董春英, 陈明皋, 黄守成, 等. 闽楠大田播种育苗及富根壮苗培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6): 48- 52.
|
●
黄明军, 陈明皋, 吴际友, 等. 遮荫网透光度对闽楠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4): 8-11.
|
●
谢庆宏, 吴振明, 吴际友, 等. 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6): 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