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Population Aging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fluencing Mechanism
DOI: 10.12677/fia.2025.141001,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健, 姜俊如, 李昌昊: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Population Ag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dvancement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规模缩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辽宁省老龄化程度位居第一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省域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和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综合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老龄化不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会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因此辽宁省应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老龄化下的产业优化升级。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ducing of the size of the labor forc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has e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and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seven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in 2020, Liaoning Province is first in the aging degre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o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wo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will no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will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develop to an advanced level. Therefore, Liaoning Province should chang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actively develop the elderly industry, improve the old-age service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bor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aging.
文章引用:王健, 姜俊如, 李昌昊.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J]. 国际会计前沿, 2025, 14(1): 1-9.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5.141001

1. 引言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人口结构变化会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演变。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尚无定论,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人口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蔡昉等(2012)认为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下降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1]。王希元等(2020)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不利,老龄化所致的劳动力生产率降低和老龄负担效应会加剧老龄化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负效应[2]。王雪飞(2022)在针对人口老龄化给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所带来的影响展开研究后,发现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3]。马红梅等(2021)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4]。第二种观点是,人口老龄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汪伟等(2015)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中,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5]。刘玉飞等(2016)从供需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转变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能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级方向发展[6]。逯进等(2018)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促使企业不得不采用技术与人才来取代物质资本以及普通劳动力,进而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7]。第三种观点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周海生(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给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从一个角度来看,其或许会借助减少劳动力与资本供应、使消费水平降低、削减创新投入等途径,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负面效应;从另一角度看,它可能通过增加服务需求、激励人力资本投资等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积极影响[8]。卓乘风等(2018)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但这种阻碍作用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正向关联[9]。赵春燕(2021)借助构建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来对人口老龄化给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效应加以测算,测算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于产业结构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效应,同时还对其净负效应的具体数值进行了量化处理[10]

综上所述,对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机制,尚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综合分析,研究结论随着控制变量、区域数据的不同有所差异。为此,本文结合辽宁省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以期提出适合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2.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2.1.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从消费需求看,根据美国经济学家Modis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设,将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青少年时期,人们收入水平较低;第二阶段是收入水平较高的青壮年阶段,大多数人能够拥有可观的储蓄;第三阶段人们开始逐步进入老年阶段,退休后收入水平降低,储蓄也随之减少。从需求角度看,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第三产业尤其是以康养产业为主的服务行业领域,将迎来较大的消费需求。老年消费群体对卫生健康、营养保健、上门家政服务、休闲旅游、老年智能穿戴等其他衍生品需求增加。

从劳动力供给结构看,劳动力在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会体现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企业为了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需要提高薪资水平,用工成本随之增加,因此,人口老龄化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2.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产业结构合理化强调三次产业之间在演进过程中的彼此协调、均衡发展,而非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倾向。首先,当家庭总收入为一定值时,家庭内部的消费结构会产生替代效应,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趋向于老人多而子女少,家庭消费中增加养老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其次,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抚养比提高,社会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和福利中,财政负担加重。为保障财政收支平衡,必然挤占投资与创新发展资金,新产业发展的资本供给减少,有碍于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除了生存需求的必要支出外,还有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会需求带来的消费性支出,对养老金的需求大幅提升,政府会提出新政策增加对企业的税负。企业缴纳高额税收,自身运营资金减少,研发经费被迫缩减,有碍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因此,人口老龄化在长期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

3. 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3.1.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为评估人口老龄化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以老年抚养比作为主要指标,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中选取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辅助指标。通过均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而获得可比的数据集。最后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1. 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子序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老年抚养比

0.661

0.699

0.735

在关联度中,第三产业最大,第一产业最小。辽宁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占比较大,辽宁省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必然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情况又有所不同,简单劳动逐渐被机器设备代替,工作岗位需求倾向于高技术含量的知识技能人员,推动辽宁省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工业为辅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因此,辽宁省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

3.2. 核心变量

1. 人口老龄化(OLD):用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例表示。

2. 少儿抚养比(CHILD):文章同时考察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用0~15岁的人口数量与16~64岁人口数量的比率表示。

3. 产业结构合理化(TL):本文衡量产业结构升级采用干春晖[11]等在产业结构变迁研究中的方法,产业结构合理化(TL)用泰尔指数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TL= i n ( Y i Y ) ln( Y i Y L i L )= i n ( Y i Y ) ln( Y i L i Y L )

4. 产业结构高级化(TS):使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衡量。

3.3.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源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及历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在1990年至2020年间。在计算前对所有原数据进行预处理,此处用到的是对数形式的无量纲化处理。

3.4.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析

3.4.1. ADF单位根检验

首先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对研究数据的对数形式,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ADF test results for variables

2. 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P值

是否平稳

LNOLD

−9.91627

−3.67932

−2.96777

0

LNCHILD

−6.37588

−3.69987

−2.97626

0

LNTS

−4.85978

−3.67932

−2.96777

0.0005

LNTL

−4.32133

−3.67932

−2.96777

0.002

由数据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的ADF统计值均低于临界值,因此为平稳序列,可以建立VAR模型。

3.4.2.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构建VAR模型前,先进行滞后期检验确定滞后阶数,最优滞后阶数为二阶,因此构建VAR(2)模型(见表3)。

Table 3. Lag test results of VAR model

3. VAR模型滞后期检验结果

Lag

LogL

LR

FPE

AIC

SC

HQ

0

5.985964

NA

0.000162

−0.213283

−0.070547

−0.169647

1

80.54799

127.8206

1.51e-06

−4.896285

−4.325340*

−4.721742

2

94.13771

20.38457*

1.12e-0.6*

−5.224122*

−4.224968

−4.918671*

3

101.0815

8.927790

1.38e-06

−5.077253

−3.640894

−4.640894

3.4.3. VAR模型的稳定性判断

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后,为了判断VAR模型的是否稳定,采用AR图表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所有作为参考量的特征值均位于单位圆内,显示滞后两阶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因此是稳定的。

Figure 1. Stationarity test results of VAR model

1.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结果

3.4.4. 脉冲响应

图2所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后,在第2期表现出较强的负向反应,而在第3至4期,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并最终接近于零,但之后仍呈负效应趋势。图3表明人口老龄化在短期内函数曲线向0靠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是正向的,但长期来看,函数曲线愈发偏离0,不能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促进作用。

Figure 2. Impulse response of LNTL to LNOLD shock

2. LNTL对LNOLD冲击的脉冲响应

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态效应如图3所示。从图中看出,在儿童抚养比标准差异的冲击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没有明显回应,只是在第2期左右出现了回应,在第5期左右开始出现了稳定,脉冲响应的结果显示,儿童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对的脉冲响应呈现明显的负效应,说明辽宁省少儿抚养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

Figure 3. Impulse response of LNTTL to LNCHILD shock

3. LNTL对LNCHILD冲击的脉冲响应

3.4.5. 方差分解

图4所示。可以看出,第一期之后老年抚养比的作用程度逐渐增大,第三期之后,情况逐渐趋于平稳,而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在各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中可以忽略不计。但相比之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少儿抚养比,占有重要的位置。

Figure 4. Decomposition of variance-LNTL

4. 方差分解-LNTL

3.5.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分析

3.5.1. ADF单位根检验

由于前文已利用ADF检验对本文所涉及的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LNTS、老年抚养比LNOLD、少儿抚养比LNCHILD的对数形式)的平稳性进行了验证,并获得了平稳序列,因此可以直接建立VAR模型。

3.5.2.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首先对平稳序列老年抚养比LNOLD和少儿抚养比LNCHILD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LNTS的数据建立VAR模型,为了确定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我们参考了表4中的结果。最终决定建立VAR (1)模型。

Table 4. Results of the VAR model lag test

4. VAR模型滞后期检验结果

Lag

0

1

2

3

LR

NA

142.7111*

7.352073

7.072906

HQ

−5.31711

−10.48964*

−10.066

−9.68515

LogL

78.05038

161.2985

166.1999

171.701

AIC

−5.36074

−10.66418*

−10.3714

−10.1215

FPE

9.43E-07

4.72e-09*

6.49E-09

8.91E-09

SC

−5.21801

−10.09323*

−9.37227

−8.69414

3.5.3. VAR模型的稳定性

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后,使用AR图表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如图5所示。作为参考量的所有特征值均位于单位圆内,表明滞后一阶的模型拟合度较高,模型稳定。

Figure 5.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onarity test of the VAR model

5.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结果图

3.5.4. 脉冲响应分析

图6图7所示。受人口老龄化冲击后,在第一期呈现显著负向反应,随后经历一段时间波动,从第五期开始逐渐趋于平稳。并且逐渐趋于正向反映,在第9期左右达到最优,其后开始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脉冲响应呈现负效应,但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可以推测在未来短期内的表现中,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Figure 6. Impulse response diagram

6. 脉冲响应图

Figure 7. Impulse response diagram

7. 脉冲响应图

3.5.5. 差分解

方从差分解看,如图8所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从第三期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受自身影响逐渐降低,人口老龄化贡献率从第三期开始显著上升,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受老龄化影响的程度逐渐加大;尽管少儿抚养比的方差贡献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老龄化人口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的影响较大。

Figure 8. Decomposition of variance-LNTS

8. 方差分解-LNTS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文章通过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基于两者影响机制分析,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合理化和高级化,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效应为负,但对高级化的效应为正。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阻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辽宁省少儿抚养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4.2. 建议

4.2.1.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老龄化下的产业优化升级

建国以来,辽宁省一直以重工业为主,以工业拉动经济增长。随着时代变迁,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时期,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领域的改革升级,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创新驱动发展[12]。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可以有效缓解当下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以老龄化社会消费为导向的产业。大量老龄人口会增加生活消费品多元化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创新,产品带来的个性化服务。

4.2.2. 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力度,推行新政策,完善旧政策。在“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健康居家养老基础上,持续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升级。鼓励企业向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尤其是潜在消费群体较大的康养产业。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经费以及政策支持,激励服务化行业对老龄人口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老年人对生活各方面的产品需求。

4.2.3. 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需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高层次、高水平劳动力的供求互动,为了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建议在企业内部构建跨区域的人才交流、培训与学习平台,以此来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为各个行业培养具备高水平技能的资深人才。此外,还可以考虑适度延长职业工作年限,推迟退休年龄,从而更好地利用年长员工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致 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0902110)。

参考文献

[1] 蔡昉, 王美艳. 中国人力资本现状管窥——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开发增长新源泉[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2(4): 56-65+71.
[2] 王希元, 杨先明. 人口老龄化是否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际和门槛特征的实证分析[J]. 社会发展研究, 2020(1): 181-203+245-246.
[3] 王雪飞. 新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5): 181-184.
[4] 马红梅, 杨月. 人口老龄化、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9): 52-62.
[5] 汪伟, 刘玉飞, 彭冬冬. 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1): 47-61.
[6] 刘玉飞, 彭冬冬. 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3(38): 12-21.
[7] 逯进, 刘璐, 郭志仪.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基于协同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18(3): 15-25+126.
[8] 周海生. 面向老龄化的产业结构调整: 逻辑与思路——以南京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 27(5): 68-72.
[9] 卓乘风, 邓峰. 人口老龄化、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 人口与经济, 2018(1): 48-60.
[10] 赵春燕, 宋晓莹.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双边效应[J]. 西北人口, 2021, 3(42): 38-51.
[11]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5): 4-16+31.
[12] 唐琼.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与方向选择[J]. 学术交流, 2022(4): 95-1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