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认知体系,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特有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事业发展模式。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传统中医历史上并没有形成单独的护理学科,但护理的思想、理论和技术一直包含在中医的体系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医护理队伍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始终奋战在战疫最前线,充分凸显了中医护理的独特优势。基层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 [1] ,持续改善患者护理体验,进而深度参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着重提出,要补齐短板弱项,提升中医领域护理服务供给能力 [3] 。对于中医护理培训这一主题,现有文献主要侧重于从管理部门或培训组织单位的视角研究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培训效果 [4] [5] 等,但以“学”为中心、从“前端”角度探讨中医护理培训参与意向和需求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描述性方法,调查基层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意向和需求情况,为今后中医护理培训在基层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课题组于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绍兴市某区属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开展调查。纳入标准:(1) 在岗护理人员;(2) 取得护理执业资格;(3) 入职满1年;(4) 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非医院正式聘用人员(进修轮转护士、实习护生)。
2.2. 调查工具与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开展调查,内容包括:(1) 个人一般情况:性别、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第一学历背景、排班类型、是否有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中医护理临床经历、是否有入职后中医护理培训经历、是否有足够时间参与中医护理培训;(2) 培训意向:一年内参与中医护理培训的意向;(3) 培训需求情况:对中医护理培训方式的偏好。
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回收。网络问卷的指导语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和知情同意事项。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作答,共收到有效问卷216份。
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经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 25.0软件开展分析。对计数资料计算频数(n)和构成比(%);两组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来探索参与意向的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216名护理人员中,性别:女性215人(99.5%),男性1人(0.5%);护理工作年限:1~5年的38人(17.6%),6~10年的55人(25.5%),11~20年的89人(41.2%),>20年的34人(15.7%);职称:初级95人(44.0%),中级103人(47.7%),高级18人(8.3%);学历:中专或大专的36人(16.7%),本科180人(83.3%);第一学历背景为西医院校的205人(94.9%),中医院校的11人(5.1%);排班类型为固定制的49人(22.7%),轮班制的167人(77.3%);具有连续三个月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历的66人(30.6%);有入职后中医护理培训经历的141人(65.3%);有足够时间参与中医护理培训的153人(70.8%)。
接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有180人(83.3%)在未来一年内有参加某种形式的中医护理培训的意向。
3.2. 中医护理培训意向的单因素分析
采用c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意向的差异。结果显示(表1),培训意向与“是否有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中医护理临床经历”、“是否有入职后中医护理培训经历”、“是否有足够时间参与中医护理培训”与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在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第一学历背景、排班类型等因素上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3.3. 中医护理培训意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中医护理培训意向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开展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3),“是否有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中医护理临床经历”、“是否有足够时间参与中医护理培训”是培训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而入职后的培训经历对未来培训意向的影响不显著(P > 0.05),可能是因为中医护理内容较为丰富,需要长期和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巩固。
3.4. 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培训方式的偏好
有培训意向的180位护理人员中,82人(45.6%)希望参加理论、临床实训和医院实习相结合的“护学中”培训,60人(33.3%)希望参加单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短期培训,38人(21.1%)希望参加以理论讲授为主的短期系列讲座或继教项目班,见表4。

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nursing training intention of nursing staff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表1.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意向比较

Table 2. Description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ignment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CM nursing training intentions
表3. 中医护理培训意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注:Cox & Snell R2 = 0.136,Nagelkerke R2 = 0.228。

Table 4. Nursing staff’s preference for TCM nursing training forms
表4. 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培训方式的偏好
4. 讨论
4.1.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参与意向较强
传统中医倡导的“春捂秋冻、冬病夏治”的四季养生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上医治未病”理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均衡理论等,都与现代护理学提倡的整体护理理念高度契合。中医护理技术体现了中医学的辩证施护,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应用潜力大。郑静霞 [6] 等对全国148家三甲医院调查发现,在临床广泛开展的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多达25项,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贴药、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
当前,基层护理队伍大多出身于西医院校,中医辨证施护能力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护理服务的开展。随着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 [7] ,中医药在卫生健康事业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迫切要求在基层培养一批中医护理骨干和普惠型人才。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参与中医护理培训的意愿较为强烈,且在不同职称、执业年限的群体间没有差异,与杨春芸 [5] 、华妮妮 [8] 的研究一致,体现出基层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的高度认可。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中医护理培训工作仍然受制于教材单一、师资匮乏、专用设备不足、技术规范程度不高等供给侧要素类问题 [6] [9] [10] ,有必要在今后逐步加以统筹和解决。
4.2. 中医护理临床经历提升培训参与意向
本研究发现,有过连续三个月以上的中医护理临床经历的护理人员,其培训参与意向更强(OR = 3.938, P = 0.04)。临床是中医护理原理和技术应用的主阵地,例如四诊采集病史、中医护理查房、中医手法排乳、梅花针、穴位注射等内容,对于有过相关临床实际经历的护理人员,能亲身感受到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特色优势和推广价值,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中医护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自觉和主动地要求学习和在工作中实施中医护理 [11] 。
4.3. 可参与时间提升中医护理培训参与意向
本研究发现,自感有足够的可参与时间的护理人员,其培训参与意向更强(OR = 5.219, P < 0.001)。基层护理人员作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直接参与者,工作节奏快、遇到的突发状况多、临床任务重、经常倒班、医疗风险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2] 。同时,护理人员以女性为主,往往要同时面临来自工作、学习、生育、家庭等方面的要求,导致工学矛盾突出,时常难以兼顾处理眼前事务和持续学习提升的关系 [13] 。薛彩云 [14] 调查发现,影响护士参加在职培训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待遇因素(72%)、没有时间(62%)和家庭因素(42.5%)。因此,医疗机构和有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在护士岗位设置、管理使用等方面加以统筹,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日程,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对培训期间的工作量计算、薪酬待遇等问题做出制度安排,解除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4.4. 护理人员的对培训方式的偏好分析
本研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最偏好的培训方式是理论、临床实训和医院实习相结合的“护学中”培训,其次是单项适宜技术的短期学习,而短期的讲座式培训囿于其单一的教学模式,需求最低。可见,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护理人员更为看重的是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以及是否能与临床应用场景有效耦合。因此,今后相关培训工作要主动适应这一需求特征,更加强调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形式上考虑增加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操作比赛等模块,在内容上考虑增加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案例演示和床边实训等 [15] ,从而吸引护理人员积极参加。
5. 小结
当前,大力开展中医护理培训,巩固中医药服务的基层阵地,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管理部门和培训教学组织机构可以从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选取培训对象、设计培训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满意度和效果。由于研究条件和调查范围的限制,本研究调研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基层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特征的全貌,未来可尝试增大样本量,把护理人员工作特征和培训的具体内容等项目作进一步划分,从而对培训意向的影响因素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基金项目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2022年科研项目(护理专项04);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020500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