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设计背景
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化,“知识立意”的教育不再是主要关注点,各个学科都在强调学生的“素养发展” [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对各种不确定问题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方法、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国际和国内背景。1997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它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层面,指向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紧随经合组织的步伐,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开始结合地区文化和价值取向,制定基于国情的核心素养框架。这些框架虽各有差异,但都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突出全球意识、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响应国际教育大趋势、解决我国的教育发展问题,2016年我国也正式发布了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持续终身的 [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核心素养框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2017年高中新课标以及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制定过程中,各学科结合核心素养框架和自身学科特点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环环相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意志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生成性的知识观、实践性的能力观以及生态的个人发展观 [4]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1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以“双减”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政,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些新政策为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即作业设计在减量的同时,要大幅度提高质量,鼓励设计能够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并锻炼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作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长久以来在作业设计中存在大量的机械性训练,比如针对词句的填空和翻译练习,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在新政策的号召下,有必要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善英语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动手参与,体验“做中学”。
20世纪初,杜威等进步主义学者提出的“做中学”理念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克伯屈将这一理念进一步发展,于1918年正式提出了“项目式方法”(project method),这是项目式学习的早期模型 [5] 。在随后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黄金准则以及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项目式学习法不断完善,成为欧美国家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并在多个学科广泛运用 [6] 。项目式学习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在学生动手参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出来的。目前对于项目式学习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或课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5] [6] 。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的素养目标,在驱动性问题的指引下开展一个持续研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全程评价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以及自我监管能力的全面发展。研究发现,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化对主题概念的理解 [7] ,同时项目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8] [9] [10]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11] [12] 。
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式学习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融合,也符合新政策下对于减负提质的要求。涂元柱(2021)指出,寒暑假有足够的时间,是运用项目式作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黄金期 [13]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高中和大学阶段运用项目式作业的实践案例较多,而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小,项目式作业开展比较困难,案例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我校的一个项目式初中英语寒假作业为例,探索如何在初中阶段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项目式学习。
2. 项目式初中英语寒假作业设计案例
2.1. 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项目式作业的特点,本次初中英语寒假作业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选定主题和驱动性问题
笔者通过研读八年级上册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总结并分析了能够囊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主要话题,并根据学生学情进行调整优化,最后确定主题为“为美丽城市(Beautiful City)的英文网站投稿”,介绍自己的家乡。该主题能够覆盖八年级上册英语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如比较级、最高级、条件句以及祈使句等语法项目,同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经历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主题,本次项目式作业的驱动性问题设定为如何设计优秀的稿件向英文网站投稿。该驱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能够激发学生投入精力完成作业。
阶段二:制定目标和项目成果形式
结合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根据作业设定的主题,本次项目式作业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作业目标,如表1所示。这些目标比较具体,易于评估,学生和教师都能对项目完成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Table 1. Objectives of project-based winter vacation English homework
表1. 项目式英语寒假作业目标
在作业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确定了作业的具体内容,即通过给英文网站投稿的方式,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乡。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完成项目,我们将投稿范围细化为美食和美景两个子主题。在每个子主题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制作宣传海报或制作宣传视频,呈现项目成果,完成一个任务即可。海报可以是手工绘制,也可以是电脑绘制;视频可以是实景拍摄,也可以是动画制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分层管理。另外,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本次寒假作业为学生提供了项目实施手册,手册内容包括主题选定、完成方式选择、项目计划表、项目实施记录、自我评价表以及两个资源附录。项目实施时间为15天,完成后上交实物作品和项目实施手册。
阶段三:制定成果评价标准
在项目实施手册的最后,笔者结合项目作业的7个目标设置了一个自评表,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项目实施过程和最后的成果,对每一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分。该评分表不仅关注项目的最终成果,而且引导学生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特别是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体验和变化。因此该评价标准反映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整个项目作业的评价主体为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只做必要的点评和方法指导。
2.2. 作业设计理念
在完成本次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目前已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做事情—介绍我区的美食和美景。由于目前很多政府网站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都设置有英文版块,因此本次项目作业设置的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贴近学生,能够驱动学生在比较真实的场景里使用所学语言。制作海报和小视频的过程中离不开思维品质的参与,学生不仅需要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还得用辩证思维分析判断观众的看法,从而使自己的海报和小视频更具有吸引力。美食和美景都是文化的重要部分,用英语介绍我区的美食和美景需要学生关注文化的内涵,思考怎样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达给他人,这是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4] 。传达的过程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生为我区人的骄傲感。在学习能力方面,项目式作业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去寻找资源,比如去实地采访调查,去网络搜索资料,通过与同伴或者家人的合作完成海报制作或视频录制。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过程监管能力。所以本次项目式寒假作业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都纳入了考量。
2.3. 作业实施步骤
本次项目式作业分为五个阶段依次开展。第一阶段为子主题和完成形式选定。项目手册的第一页介绍了项目的主题为“为美丽城市(Beautiful City)网站投稿”,子主题为美食和美景,每个子主题下,可选的投稿形式又分为海报和宣传视频,海报可以为手绘和电脑制作,视频可以为实景拍摄和动画制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完成选择。选择好成果展示形式后,学生继续选择完成形式,项目式作业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但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供了两种完成形式,即与同伴合作和与家人合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喜好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完成项目。
第二阶段为项目计划制定。学生与他人合作制作详尽的完成计划,涉及所需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文稿的撰写,视频和图片的拍摄,以及成果的制作和修改。我们鼓励学生将工作量合理地分配到规定的15天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缩短周期,但不建议用时太短,导致工作强度大)。
第三阶段为项目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阶段。学生根据制定的项目计划,逐步开展材料收集和整理,根据附录一中提供的语言参考以及拓展的语言资料撰写文稿。执行计划的同时在项目手册中填写日记,记录下项目开展的点点滴滴。
第四阶段为项目成果的制作和呈现。学生运用收集的资料制作海报或者视频,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附录二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提升制作海报和视频的能力。项目成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上交。
第五阶段为项目的评估阶段。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教师及他人评估。学生评估从自身能力提升的各个层面、项目执行层面以及成果展示的层面开展。教师及他人评估除了关注学生作品的质量外,还应关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即规划是否合理,过程中学习力、理解力、思考力和执行力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2.4. 作业实施效果
在2021~2022学年度寒假,我校实施了第一次“为美丽城市(Beautiful City)网站投稿”的项目式作业。共收到海报作品516份,视频作品137份,经过教师评分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共选出优秀海报72份,优秀视频33份,征得作者同意后,我校官方公众号将优秀作品进行了宣传推广。
通过分析学生上交的项目实施手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组成学习小组后,制定了比较详尽的项目实施计划,并且做好了具体的实施记录。将学生的自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达成最高的是语言能力,说明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制作项目成果时充分运用了课堂所学,实现了学以致用。达成度第二高的为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评价自己很好地参与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与学生作业后的访谈结果一致。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评分也较高,学生肯定了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成长。作业后,我们对学生发放情感态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学生对本次项目式作业态度积极,获得了较好的情感体验。
另外,笔者也电话采访了多位家长,家长表示学生积极参与了项目式作业,学会与他人合作,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完成项目成果,避免了抄袭、马虎了事等坏习惯。我区几所学校在借用了本项目式寒假作业后也取得类似的效果,得到了同行肯定。
3. 反思与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项目式作业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响应了教育新政策的要求,对作业减负提质,分层管理。学生按照五个阶段的安排有序执行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可观察。该项目式作业是我校基于新教育理念进行的一次初中英语寒假作业尝试,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好评。作业实施后,收到了众多优秀的海报和视频作品,学生热情高涨,乐于参与其中。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和姜男男,李广(2022)、李睿(2022)、夏雪梅(2022a)等 [8] [9] [10]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证明了项目式作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学生在完成了项目成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艺术、历史文化、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所以本次项目式作业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特点。吴丽红,石丁宇(2022)和夏雪梅(2022b)指出 [11] [12] ,跨学科式的项目式作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应对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体现。但由于相关经验不足,本次作业还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项目式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策略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完成项目作业,学生不仅要使用低阶的认知策略,比如信息收集、组织以及存储等,还要逐步使用对比、分析、抽象甚至决策、创见等更高阶的认知策略 [15] 。这些策略和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迅速获得的,因此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学习和训练获得。目前我校的教学活动中还未系统地开展项目式教学,对学生高阶思维策略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因此要使本次项目式作业收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次,在八年级,学生的各学科学习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6] 。在完成本次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信息技术以及艺术等知识和技能制作项目成果,这是运用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一个尝试。在以后的作业设计中还可以综合物理、生物、地理、人文历史等学科,深入探讨一个具体话题,体现学科的联系性和知识的拓展性,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最后,项目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他人评价,评价的客体不仅包括最终的成果呈现,还包括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项目计划的执行和策略的使用 [9] 。这是让学生自我评估的一个尝试,意在鼓励学生不仅关注最后的结果,更应关注自己的执行能力、规划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更好地认识自我 [10] 。但在我校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深入开展类似的学生自我评估,因此还需加大投入,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成长。
项目式作业希望通过灵动创意的学习,促进学生完整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指向训练学生应对未来问题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为了使项目作业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前期还需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分析本次作业效果,笔者认为,准备工作虽然耗时耗力,但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是值得的,学生也会在完成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