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具体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以及农业活动向非农农业活动的转化,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1] 。多数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城镇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有力的促进和冲击效应。蒋勇等人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2] ;杨燕红以辽宁省为例,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3] ;韩雪等人通过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作用机制 [4] ;阎中晓等人通过计算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与城市化水平关联系数最大的是第三产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 [5] ;刘淑娟等人以山东省为例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 [6] ;邹筱等人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 [7] ;黄锡富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 [8] 。本文基于前人对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研究基础,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由以前的不断上升趋势逐渐转为下降趋势,工业化发展逐渐进入高级阶段。本文主要利用2007~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了2006~2016年产业结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
2. 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描述性分析
2.1. 山东省城镇化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城镇化水平:
[9] (1)
上式中:Y:区域的城镇化水平;Y1:区域内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Y2:区域非农业劳动者占全部劳动者比重。由于是取二者的几何平均数,则Y的值肯定介于Y1与Y2之间。该公式不仅考虑到了城镇化与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关系,还考虑了城镇化与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9]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山东省2006年~2016年城镇化水平。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2006 to 2016
图1. 2006~2016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
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分析
2.2.1. 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化分析
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的变化。根据统计数据绘制了2006-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趋势图(图2)。

Figure 2. Trends in the composition of GDP of three industr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2006 to 2016
图2. 2006~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化趋势图
从图2中可看出,自2006年以来,山东省的三次产业GDP变化特点为:第一产业比重变化较小,总体处于缓慢下降趋势,2006~2016十年间下降了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也是处于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总体处于上升状态。第二产业的下降趋势和第三产业的上升趋势在2006~2009年的变化非常缓慢,2009年后变化趋势明显。2010年第三产业GDP比重为36.6%,与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第三产业目标比重37%仍有稍微差距 [10] ;但从2009年开始,第三产业GDP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即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第三产业GDP比重有了明显的增加,说明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一般都经历了“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以及“三二一”四个发展阶段 [10] 。根据《2016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16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9:46.8:45.3调整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由此,山东省产业发展模式基本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中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在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此阶段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的比重降至20%以下,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当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工业化高级阶段,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下降至10%以下,第二产业GDP比重上升到最高值并且保持稳定,或是有所下降。在此期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会经历一个有上升到下降的倒U型(钟形)变化过程 [11] 。
从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来看,2006年以来第一产业一直处于10%以下,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先是保持稳定,2009年后持续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时期。
2.2.2. 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变化分析
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不仅与产业结构的演变息息相关,还与就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通过三次产业产值与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的比值来衡量的。因此,对于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析与研究,是研究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3为2006年~2016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比重变化趋势图。

Figure 3. Trends in the composition of employment in three industr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2006 to 2016
图3. 2006~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变化趋势图
2006~2016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总体降低了10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更是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人员有明显的减少,更多的劳动人员从事到第二、三产业的领域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呈现出曲折上升并且逐渐趋于较稳定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6年的31.4%增加到2016年的35.4%,总体的增加比重较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总体上升。
根据钱纳里就业结构模型理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增加,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将不再明显,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据钱纳里等人研究证实,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就业结构在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58.7%:16.6%:24.7%;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第一时期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43.6%:23.4%:33.0%;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第二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28.6%:30.7%:40.7%;当就业比重为23.7%:33.2%:43.1%时,工业化处于基本实现阶段;工业化达到全面实现阶段则三次产业就业比重达到8.3%:40.1%:51.6% [11] 。结合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2016年底,山东省工业化发展已处于从工业化中级阶段第二时期与工业化基本实现的过渡阶段。
3. 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软件Pearson相关系数对山东省2006~2016年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构成比重进行简单统计分析。
3.1.1. 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构成相关关系
根据表1:城镇化水平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GDP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89、0.989,且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情况下,对于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显著性值均小于0.01,检验通过,即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output value of three industries in 2006 to 2016
表1. 2006~2016年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相关性分析
因此可以得出: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也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演变趋势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到后期阶段之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相对减弱或是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不断上升。
3.1.2. 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相关性分析
城镇化水平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58、0.983,在给定0.01的显著水平下,对于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显著性值均小于0.01,检验通过,即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见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employment propor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in 2006 to 2016
表2. 2006~2016年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得出: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会不断减少,若该比重过大则会严重阻碍城镇化的进程;从事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致处于不断增加状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
3.2. 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SPSS软件中的回归分析,选择并建立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3.2.1. 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比重回归分析
根据拟合结果得出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
以G1、G2、G3分分别代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u代表城镇化水平。根据拟合度,建立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对于回归结果,三个方程的R2值都接近1,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对t值进行检验,通过查表得t的临界值t0.25(9) = 2.262,所得到的三个回归方程的t的绝对值都大于2.365,因此通过t检验;F0.05(1,9) = 5.12,三个回归方程的F值均大于F分布临界值,通过了F检验。因此,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产值的构成影响显著。城镇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大约会下降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将下降约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可见,城镇化水平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效果比较显著,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会不断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会不断减少,但是第一、二产业的总产值不会降低而是会以低于第三产业产值的速度缓慢增加,这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不断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
3.2.2. 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回归分析
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回归方程。以J1、J2、J3分别代表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人口比重,u为城镇化水平,依次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对于回归结果,三个回归方程的R2都接近1,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对t值进行检验,通过t的临界值检验,也通过了F检验。因此,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就业的构成影响显著。城镇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约会下降0.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将上升约0.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将上升0.4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将会不断增加。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主要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山东省2006~2016年的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中相关分析对山东省2006~2016年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山东省城镇化进程目前正处于加速阶段;2)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基本符合世界大多数工业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并在2015年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3) 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进一步影响了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认为:1) 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将处于不断增加的过程,而三次产业的比重将会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将缓慢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缓慢降低逐渐并趋于平稳的趋势;2) 就业结构方面,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将不断减少;随着现代化工业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将呈现出波动变化状态;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将持续稳定增加。未来更多的劳动力将逐渐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