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Burnou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College
DOI: 10.12677/AP.2019.96143, PDF, HTML, XML, 下载: 895  浏览: 1,260 
作者: 高 民, 程乐森, 刘璟璇: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关键词: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Medical School Clinical Medicine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Burnout
摘要: 了解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学业倦怠现状及其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探讨其学业倦怠的成因及如何缓冲。采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对山东省内两所医学院校的271名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1)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 男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 = −1.98, P < 0.05);3) 年级间的学业倦怠总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30.14, P < 0.05)。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存在中等偏低程度的学业倦怠,应通过自我、学校、以及相互作用来缓冲学生的学业倦怠。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academic burnou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schools and its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 and grade, and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cademic burnout and how to buffer it, 271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from two medical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Burnout Scale and a written questionnaire. SPSS19.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1) The overall academic burnou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schools is at a moderate to low level; 2) the level of academic burnout of mal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t = −1.98, P < 0.05); 3) the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academic burnout among grad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 30.14, P < 0.05).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colleges have moderate to low academic burnout, which should be buffered by self, school and interaction.
文章引用:高民, 程乐森, 刘璟璇 (2019).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心理学进展, 9(6), 1160-1164.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6143

1. 引言

本近几年,有关倦怠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学习倦怠”或称“学业倦怠”,有学者将其解释为学生对自己所修的学业和课程,持有的一种负面态度和状态,通常伴有情感上、态度上和行为上的“衰竭”和消极情绪(王敬欣,等,2010)。随着身心的发展,经历学业倦怠的学生也可能面临以下因素:低成就感;人格消极或孤立;情绪疲惫;或者负面的学习情绪。已有一系列的研究来调查学生的倦怠,研究表明学术倦怠和学生的希望感会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得到了相应的模型用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Bayani, 2016)。Dyrbye等人对五所医学院的3080名美国医学院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复杂性影响了学生的幸福感,学生对学习环境具体特征的满意度似乎是一个关键因素(Dyrbye et al., 2009)。

高等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医学生在各种压力源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多于其他学术领域的压力源,且压力源与医学院的竞争环境中的学术压力有关,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往往表现出抑郁,焦虑,攻击或愤怒等情绪,这种情绪受到身心疲惫伴随着挫折,疲惫,疲劳,无助和愤世嫉俗的影响,对自我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余丽,2017)。处在医学院的紧张学习氛围中,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是否存在学业倦怠?其学业倦怠程度如何?什么因素会影响其学业倦怠水平?因此,本研究拟对医学院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相关研究,以期可以积极引导临床医学的研究生,缓冲其学业倦怠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山东省两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回收有效率为90.33%。年龄在23~30岁,平均年龄(26.11 ± 1.67);男生108人,女生163人;年级:研一105人、研二88人、研三78人。

2.2. 研究工具

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采用连榕、杨丽娴和吴兰花编制量表,将学业倦怠分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因子,共20个项目,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计分法。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为0.865,各维度α系数分别为0.812,0.704,0.731 (莲蓉,等,2005)。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兴趣、学生生源、专业、年级等基本情况。参与本研究的受试者均填写了书面访谈问卷,有以下几个问题:1) 你有没有厌恶学习的感觉。2) 如果你的答案是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导致你的学业倦怠。3) 你觉得如何可以缓冲你的学业倦怠。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录入与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

正如表1所示,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业倦怠水平总体平均分为2.86,相对于中等临界值3而言略低,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业倦怠水平较低。从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来看除了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得分(3.01)最高,与临界值持平之外,情绪低落维度与行为不当维度平均分均低于中等临界值,即学业倦怠三个维度上临床医学研究生更容易感到成就感低,而行为不当较少产生,得分最低(2.70)。

Table 1. Overall situation of academic burnou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college

表1.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

3.2. 研究生学业倦怠基本情况

3.2.1. 不同性别的学业倦怠差异

正如表2所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业倦怠水平总体平均分男生高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t = −1.98, P < 0.05),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学业倦怠,情绪低落维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38, P < 0.05),行为不当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显著(t = −2.68, P < 0.05)。但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性别并不存在显著差异(t = −0.85, P > 0.05)。

3.2.2. 不同年级的学业倦怠差异

正如表2所示,在不同年级间,学业倦怠总体(F = 30.14, P< 0.05)以及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来说,年级和学业倦怠大致呈负相关,年级越高,个体产生的学业倦怠感越强。

3.2.3.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成因

调查和访谈表明,许多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正经历着学业倦怠,虽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倦怠水平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医学院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学业倦怠成因分为四类压力源:与专业、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等有关的因素。约100名受试者表示专业学习压力大,经常会感到压抑。80名受访者报告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多为研三的学生,准备就业或者已经就业者更多会考虑工作压力。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考虑家庭因素,统计发现其多数家庭条件一般,且父母文化教育程度低。

Table 2. Basic situation of academic burnou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college (M ± SD)

表2. 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基本情况(M ± SD)

注:*表示P < 0.05。

4.讨论

4.1. 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业倦怠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整体学业倦怠较低。对所学专业的学业倦怠主要体现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即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持有低成就感,究其原因应是研究生期间,对自我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更为关注,更多的去思考毕业后的就业与选择问题。综合考虑,医学院校应增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关注,不仅仅要强化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制度管理,还应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方向,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2.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1) 性别。学业倦怠总体男生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高于女生(Li et al., 2010)。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应对方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以往研究发现男生更倾向于问题应对方式,而女生更倾向于情绪应对方式(陈瑞敏,2009),这也就会造成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方式,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男生在情绪低落方面要低于女生,而行为不当维度高于女生。同时,进入大学之后,社会对男生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男生会更多地考虑一些与未来事业以及自身行为有关的事情,所以他们对专业的承诺和专业认同度低于女生,也就会更多的产生行为不当。而女生则将更多地注意力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对学习仍然兴趣浓厚,学业倦怠水平相对于男生较低。

2) 年级。第一学年刚进入研究生生涯,很多学生是直接升到本校或者从一所医学院校到了另一所医学院校,大部分研究生为自己可以进入高校进一步发展而感到兴奋,所以他们感受到的学业倦怠程度低。随着研一大部分课程的结束,学校安排了实习或者论文等项目,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自我关注增强,同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因子随着年级的增长出现了增强的趋势(申丽娟,等,2012)。研三到了毕业的时候,面临毕业论文、工作等压力,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往返于学校和医院之间,遭受到了更高层次的学业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普遍偏低。

3) 综合因素。通过问卷将学业倦怠归因于个人,组织和交互三个主要因素(翟景花,等,2014)。个人因素与兴趣,年龄,性别,专业和年级,性格等人口数据有关。组织因素与学业环境的特点有关,如设备好的图书馆,学校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业兴趣的奖励机制等。还有两者的交互因素是指个人和组织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宿舍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氛围和学术发展情况等。

受访者对于缓冲学业倦怠的建议分为内部发展,外部支持,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三种类型(Yu et al., 2015,郭金明,2013)。内部发展包括提升自我技能,专研所学专业,同时全方面发展自己,不局限于自己所学某一专业,也可以培养其他兴趣如跳舞、运动等,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技能,考取技能证书等。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的外部支持,解决方案是改善大学学习环境,学校做好承诺机制、增加学生的动力,鼓励优异表现,完善奖励制度,促进学术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以期刺激学生自我发展以及为学校做贡献。再同时,各种大专院校,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作为外援的帮助可以缓解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茅天玮,2014),例如,他们可以和同学、老师或家庭成员沟通关于他们的学业倦怠,周围人及时给与开导和建议,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归因方式、积极的生活模式,避免孤独感、无助感。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1)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整体学业倦怠较低。2) 在性别水平上,学业倦怠总体男生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高于女生。3) 在不同年级上,学业倦怠都达到了显著差异。4) 学业倦怠归因于个人,组织和交互三个主要因素。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瑞敏(2009). 员工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6), 670-672.
[2] 郭金明(2013).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3(8), 71-72.
[3] 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2005).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业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 心理学报, 37(5), 632-636.
[4] 茅天玮(2014). 大学生学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5] 申丽娟, 樊国康, 游金辉(2012). 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情况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7), 1092-1094.
[6] 王敬欣, 张阔, 付立菲(2010).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业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 8(2), 126-132.
[7] 余丽(2017).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8), 1251-1254.
[8] 翟景花, 杨海霞, 宋爱芹, 郭立燕, 刘霞, 张妍(2014). 医学生学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2(8), 1255-1257.
[9] Bayani, A. A. (2016). Academic Burnout and Hope as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European Psychiatry, 33, S593-S594.
[10] Dyrbye, L. N., Thomas, M. R. et al. (2009).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Student Burnout: A Multicenter Study. Medical Education, 43, 274-282.
https://doi.org /10.1111/j.1365-2923.2008.03282.x
[11] Li, D. P., Zhang, W., Li, X. et al. (2010).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by Adolescent Females and Males: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 1199-1207.
https://doi.org /10.1016/j.chb.2010.03.031
[12] Yu, C. F., Li, X., & Zhang, W. (2015). Predicting Adolescent 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 from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Engagement: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8, 228-233.
https://doi.org /10.1089/cyber.2014.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