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策略”在雅思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o the IELTS Speaking Classes in an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
DOI: 10.12677/OETPR.2020.24019, PDF, HTML, XML, 下载: 526  浏览: 1,863 
作者: 尤珈唯:重庆新东方培训学校,重庆
关键词: 动机学动机策略说话动机雅思口语课堂Motivation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Speaking Motivation IELTS Speaking Classes
摘要: 雅思口语学习是中国考生的一大难题,一部分原因归咎于缺乏学习动机。基于动机学原理以及使用动机策略,本文旨在解决在EFL环境下中国雅思口语考生动机缺失问题。通过实施动机策略干扰他们的消极学习行为,希望最终帮助他们提高雅思口语学习的学习动机。笔者实施动机策略为期四个月,发现班上学生在口语开口动机方面有显著进步,大部分学生有明显更强的英语交流意愿。因此,通过本文,笔者希望能为广大的雅思口语教学者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相关动机策略和方法以便使用在真实的口语课堂中,最终刺激更多“开口难”的学生更加自信地张口说英语。
Abstract: IELTS speaking has long been a huge headache for Chinese candidates, which owes in part to their lack of motivation to speak. Based on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s well as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his essay aims to address shortage of motivation that confronts Chinese candidates in the hope that there could be an enhanced level of speaking motiv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o interfere with their negative mentality towards speaking. An observation has been made that students’ motivation to speak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 following a four-month long experimentation with the strategies to be mentioned in this essay in a mini-sized classroom setting. Therefore, this essay hopes to offer some insights for IELTS speaking teachers in terms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hat might potentially be applicable to their authentic IELTS speaking classes, from which students could ultimately benefit so as to speak with more confidence and ease.
文章引用:尤珈唯. “动机策略”在雅思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0, 2(4): 195-202.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0.24019

1. 引言

雅思口语学习是大部分考生最头疼的部分。作为师者,我们时常能听到考生们的抱怨,比如“说英语,开口难”“开口很奇怪”“说英语就没逻辑”“说英语就卡顿”等等。这些抱怨,若老师不予理睬,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则有可能逐渐消失。Dörnyei (1994)认为动机是决定学者学习历程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它的功能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内在驱动力,从而在漫长的学习生涯当中,特别在消极心理状态下,学习者能持续感受到坚持下去、突破瓶颈的能量。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动机缺失的问题应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解决动机缺失问题的一种可行方式就是采用动机策略。Guilloteaux & Dörnyei (2008)认为动机策略是老师所采用的一种激发学生动机水平的“干扰手段”,能有效帮助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2]。因此,基于动机学以及“动机策略”相关理论,笔者融入了一系列刺激学生学习动力的“手段”到为期四个月的小班雅思教学课程当中,最终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变。

2. 雅思口语介绍

据雅思官网(2020)雅思口语考试信息介绍,雅思口语包括三个部分 [3]。第一个部分为基本问答(general questions),考试模式是考生和考官进行一问一答,问题涉及的方面包括工作生活、学习、音乐、旅行的话题。第二部分为独白(monologue),考官随机给考生一道话题,一分钟时间准备后,进行两分钟作答。准备期间,考生有纸笔记笔记。陈述过程中,考生允许参考笔记。两分钟之后,考官提醒考生停止作答。根据题库,第二部分话题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题,地点题,事件题以及物品题。第三部分为双向讨论(two-way further discussion),考官在第二部分的主题基础上与考生展开更抽象,更具深度和更具有辨证力的讨论。雅思口语考试话题取材广泛,难度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旨在评估学生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信息组织能力,观点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

3.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环境下的雅思口语考生现状及问题

据雅思官网数据(2020),中国雅思学生的目前平均成绩为5.53分,分数比较不乐观,在世界雅思口语平均分排名中靠后 [3]。根据雅思公共版(2012)评分标准,该分数段学生在流畅性与连贯性方面,通常能正常交流但需通过不断的重复、自我纠正、降低语速来维持表达,期间会过渡使用连接词以及语篇标记词 [4]。其次,在词汇多样性方面,学生能做到谈论一些熟悉不熟悉的话题,但词汇很有限。改述的能力有限。在语法多样性及准确性方面,能基本使用简单句,且有较高的精准度。使用长难句时候时常会显得吃力,产出的语言内容会给听众造成理解困难。发音方面,该阶段的学生发音特点相对有限,几乎不能持续展现以下特征,如重读,略度,省读,重音,语音语调等。表达过程中,听者基本能理解大意,有时候部分单词发音不准或会导致清晰度下滑。以上的成绩背书基本准确地反映当下中国雅思学生的真实口语水平。戈国梁(2014)提到中国学生的口语成绩低的原因大致分为缺乏连贯性,词汇贫乏,句法简单,以及语法错误过多 [5]。跟以上的成绩背书基本吻合,说明中国学生口语分数不乐观的原因之一可能跟学生整体产出的语言特征息息相关。

此外,性格特征是另一因素。Sharp (2004)认为性格是确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向性格的人群会比内向的性格人群更加容易成功,原因是因为前者有更强的语言交流感,愿意主动创造机会跟人交流,使用语言。内向性格的人则成反向行为模式,体现在课堂上,更愿意跟独自活动,交流和协作意愿不强,而这一性格特征基本符合目前大部分雅思考生的性格 [6]。

3.1. EFL雅思口语课堂学生的性格特征

Liu and Zhang (2008)研究表明在EFL环境下的学生性格普遍偏内向,这促使了他们在口语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负面心理状态和表现 [7]。具体的行为体现在课堂上他们会感到额外的焦虑,担心自己被负面评价,需要口语表达的时候显得额外紧张。此外,Liu and Zhang (2008)进一步表明这类学习者偏好自主学习,比较好“面子”以及在乎自尊 [7]。这一研究结果跟笔者的想法相吻合。笔者通过课堂同样发现学生们时常会出现不乐意配合老师参与配对活动或者团队活动的情况,沟通谈话了解到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开口讲英文很“很做作”,自己感觉不舒服,同时会害怕同学取笑自己的表现。此外,据笔者分析,这部分学生在张口之前,有时候会有大量的自我消极话语(negative self-talk),从而时表达更加结结巴巴,降低大脑信息处理效率。课堂外,由于课业或者工作太忙,时常会完不成老师所布置的语音家庭作业。如果一次性布置太多作业,学生有时候会直接丧失学习动机,不理睬任务或是敷衍了事。

3.2. EFL雅思口语课堂学生的语言特征

1) 口语卡顿,缺乏连贯性。

戈国梁(2014)认为中国雅思口语考生表达流畅度较为欠缺,缺乏连贯性。在表达观点时候,时常出现没有重点,内容松散的情况。此外,使用衔接手段以及语篇标记词的意识较为薄弱 [5]。雅思评分标准中的第一项,流畅度和连贯性(Fluency and Coherence)明确指出6分及以上的考生需要熟练使用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以及语篇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中国考生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Read and Nation (2006)研究表明良好语言使用者的答案中,以下语言特征使用频率相对语言能力较弱的考生明显高很多,这些语言特征绝大部分属于公式语言(formulaic language) [8]。这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表达过程中,表达更加流畅和连贯,而这是很多中国学生所缺失的语言特征。如,当母语人士在构思观点的时候,通常会使用“um, well, that’s quite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Let me think for a moment. If you ask you me this question, I would have to say that…”等来争取更多的时间。在自我纠正的时候,通常会使用“actually” “I mean…” “what I really meant was that…”等。在表示强调的时候通常会使用“indeed” “absolutely” “for real” “trust me, …”等。在衔接观点的时候会使用“as for…” “moving onto …” “next…” “plus” “in addition to”等。同样,Shumin (2002)也指出良好的语言学习者脑海里应该有大量的语篇标记词储存 [9]。有效使用语篇标记词以及其话语功能可以帮助维持话语流畅度,减少卡顿,增加连贯性。对于中国考生而言,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也体现在了他们的日常交流以及成绩单中。

2) 受母语环境影响,表达晦涩,不地道。

陈佳欣(2012)认为母语语言环境是造成中国口语考生分数偏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10]。语言环境缺乏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缺乏跨文化意识,社会语境意识,以及语域意识,最终造成表达晦涩,甚至冒犯到听众。大部分中国考生因为长期受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的熏陶以及受L1 (First Language)的影响,导致在表达过程当中,时常难免于依赖自己的母语去翻译第二语言,导致在交流过程当中,时常出现比较晦涩,具有母语特色的表达。此外,中国考生的词汇量特别有限,缺乏语体意识,长期不区分口语词汇和书面用语词汇。更别提,需要积累习语(idioms)。七分及以上的评分标准明确要求考生的答案应该具备这样的语言特征,然而大部分学生比较难找到正确的语境使用习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3) 句型过于简单,语法错误过多。

戈国梁(2014)认为口语表达中的简单句过多以及语法错误过多也是造成考生分数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5]。一部分中国学生说得相对比较流利,简单的语法句基本不犯错误,但是语法的多样性几乎没有,在表达过程中,翻来覆去产出的都是简单句型。一旦说复杂句,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就会变得支支吾吾,从而严重影响流畅度。表达过程中,大部分中国学生都爱犯“人称混用”“注意一致”“冠词混用”三大类问题。根据评分标准,六分以上考生需展现出一定的精准度,简单句几乎流利不犯错,长难句需展现出多维度,可允许时常犯错。然而大部分的中国考生在使用复杂句式的方面显得比较吃力,即便有意识使用长难句,时常都会出现语法错误和卡顿的现象。因此,在语法范围以及精确度(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这一评分维度,也许就比较难拿到理想的分数。

以上的特征和问题长期伴随着中国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问题,愿意配合老师教学要求,努力改正进步,但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学习者需具有足够大的决心和足够量的内驱力才能取得胜利。不幸的是,大部分学生,在中途就选择了自我放弃。所以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动机策略”解决以上问题。在此之前,笔者认为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额外重要,因为它能给我们的策略使用提供更准确的方向以及更高的可信度。

4. 原因分析

根据教学经验以及文献阅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教学环境,教学法,以及第二语言文化认同感。

4.1. 教学环境

张奎华(2013)认为长期以来,国内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注意力都优先投放在研究国内考试,如国高考的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等 [11]。这本身不是问题,不同的测试有其重要意义和测试目标。问题在于国内对雅思考试的研究会因此相对比较缺乏,间接导致一部分教师们对雅思考试背后的科学性以及测试学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理解。因此,一些雅思口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教授考试的技巧,或直接提供学生相关的语言资料进行背诵,最终大部分的学生不但没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最后因为没有获得感以及觉得学习无趣逐渐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动力。此外,国内大部分雅思考生都在以上提及到的教学测试环境当中成长,这样的测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纲制定以及授课的教学法。Jin and Cortazzi (2002)指出尽管现在大多数教材都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活动形式,鼓励配对活动以及更多的口语活动等,但学校整个英语教学的大环境还是偏重于以老师为中心以及以课本活动为基础 [12]。因此,这样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学生的性格特征,普遍缺乏自信,羞于开口,给口语学习留下了后患,使得雅思口语教学工作更加困难。

4.2. 教学法

Jin and Cortazzi (2002) 指出即便现在的教学法趋势倾向于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但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Teacher-Centered Class)还是在中国教学环境当中相对盛行 [12]。这样的教学法的特征是授课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而这一教学法理论跟相对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息息相关,这也间接揭露了大部分语言课堂“重精确度,轻流畅度”的课堂特征以及解释了中国学生“语法强,输出弱”的语言学习特征。正如教学环境里提到的一样,我们整个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大纲的设置,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课本–学生”或“学生–课本–分数”等封闭传统的教学授课形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雅思口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口语时候,只会读对话,背课文,做翻译或者背现成的问题答案,加之心理负担过重,一张口就惧怕出错。因此,不敢轻易开口说英语。学了多年的英语仍然处于“聋哑”“低效、费时”的尴尬状态。此外,教师教课方法延续这样的“填鸭式”或“灌输法”教学法,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加调动不起来。因此,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脑海信息处理速度过慢,语言知识处理过多造成负荷从而影响表达流畅度。

4.3. 第二语言文化认同感

Samad and Far (2012)研究表明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对雅思成绩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且也能影响整个二语学习的表现 [13]。Dörnyei (2001)指出学习者的内在动机的体现形式之一就是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文化的认同感 [14]。二语文化认同感缺失的学习者对二语文化不太感兴趣,体现在不会主动去探索二语语言文化以及不会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如主动跟本国人聊天获得更多“地道语言暴露(authentic language exposure)”的机会。这对他们的整体语言学习,或多或少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二语文化认同感较强的学者更愿意去探索方法学习语言,体现在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学习了解第二语言文化,如看美剧,听英文歌,看外文书,主动与本国人交谈等。然而,大多数中国考生缺乏这样的文化认同感,有些同学甚至会认为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考试。他们的语言学习历程相对比较功利,也因此缺少了一些可以刺激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的娱乐元素。此外,再加上其他事情所束缚,如工作,专业学习。时间久了,即便有心,部分学生时常对学习感会到无力。长期处于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下,学习动力也随之逐渐消失。

5. 动机策略的应用及案例

5.1. 动机理论策略

王欣和戴炜栋(2015)认为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维持二语学习者学习热情,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情感因素 [15]。在漫长而枯燥的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二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动机减弱甚至缺失的现象。

根据Guilloteaux & Dörnyei (2008),动机策略指的是老师说使用的某种“干扰手段”,旨在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得学生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策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调控自己的动机水平 [2]。

基于Al Haj (2011)、Dörnyei (2001)、高越和留刘宏刚(2014)等,动机策略可以分为自我奖励、掌握目标唤起、表现目标唤起、兴趣提升、归因调控策略(self-attribution)、自我效能提升(self-efficacy)、元认知调控策略(metacognitive control)和跨文化交际调控策略(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4] [16] [17]。此外,Dörnyei(2001)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直接激发、保护和维持学习者动机的教学策略,即二语动机策略 [14]。根据徐智鑫(2014),Dörnyei把动机策略分为:“应该二语自我“,“理想二语自我”。其中,“理想二语自我”具有六大策略:1) 构建理想二语自我的愿景。2) 不断强化理想二语的自我愿景。3) 增加理想二语自我愿景的可信度。4) 激活理想二语自我。5) 制定行动计划使愿景具备可行性。6) 通过考虑失败后果平衡理想二语自我愿景 [18]。

5.2. 动机理论使用案例

班名:雅思直通车初级班

班级人数:5~8人

课时数:100次课(200小时)

上课周期:2个月至1年不等

年龄段:高中生(15~16岁)

雅思口语水平:5分~5.5分。

以下为学员情况分析表,见(表1)。

Table 1. Stud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form

表1. 学员情况分析表

基于以上问题特征以及特征原因的分析,再结合“动机策略”以及该班学生的特点和语言水平,我制定了动机刺激方案。需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没有使用“元认知策略”以及“自我效能策略”两项策略。其原因是该两项策略需要较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心态调控能力。考虑到该班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学生,因此这两项策略没有纳入班级“动机策略”见(表2)。

因此,按照以上分析,本期课程最终采取了以下六个对应的应用策略(见表2),包括“掌握目标唤起策略”“表现目标唤起策略”“兴趣提升策略”“归因策略”“自我奖励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对应的策略下,细分成了不同的课堂动作。相关动作实施取决于具体课堂事件。如“归因策略”的使用,体现在课堂上尽量注意反馈语言话术。学生表现结束后,老师做到先表扬,后指出问题。强调重点,避免过度纠正。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会不会觉得更好?为什么呢?”,减少使用如“你应该……或你本应该……”等含有责怪语气的话语。本期课所采用的大致动作对表到相应的“应用策略”如下表所示。

Table 2.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applied and actions

表2. 应用策略及实施动作

6. 总结与反思

在行课的四个月中,班级里实施了以上策略和动作。在日常课堂内容当中,笔者加入油管(YouTube)和推特(Twitter)的视频上收集的材料作为课堂引入材料,也在课堂内加入一些文化内容,如餐桌礼仪等,旨在增加内容的地道性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此外,在给反馈环节,时常会考虑到组内活力的问题,笔者时常使用不同的互动模式,常见的有配对检查(peer-check)以及团队互查(group-check)。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发现同龄学习(peer-learning)的机会增加了,从而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也同时提升。一段时间后,学生关系越来越密切,体现在他们参加口语活动时,更愿意开口交流。不管和谁搭档,不会觉得尴尬而不参与活动,交流感明显有所提高。因此,这辅助达成构建和谐以及减少同龄压力学习环境的目标。此外,笔者认为在给课堂内外反馈时,正如前文提及一样,话术以及反馈重点需要特别小心。值得一提的是反馈重点需要与课堂目标相关,教师尽量要做到不要过度纠正,避免打击到学生的动机力和自信心。笔者因此认为以上学习行为上积极的改善跟使用“兴趣提升策略”,“归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紧密相关。

此外,策略中的其他相关实施动作也有助力本次案例的成功。首先“目标唤起策略”,笔者抓住每一次口语反馈的机会,重点表扬学生比上一次做得好的部分。长期下来,学生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正在发生,从而就更有坚持下去的驱动力以及更强的成就感。因此,学生也更加主动配合老师完成课后的语音家庭作业。关于“自我奖励策略”,笔者时常会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个人阶段性目标,如完成多少量的口语词伙(Collocation)记忆,完成多少量的真题准备等。若保质保量完成,鼓励学生适当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玩两小时游戏,出去吃一顿自己喜欢的食物等。据笔者观察,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提供外在动力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们带去小小的成就感。最终为长期枯燥的学习注入了新活力。

其实,通过实施以上的“动机策略”以达到刺激学生开口的例子还有不少,以上只是一部分。从笔者的亲身案例可以看出,使用“动机策略”于学生张口说英语而言,启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动机策略”,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老师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以至于更能理解和抓住学生需求,更加方便监管他们的学习旅程,最终帮助老师产出理想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取得理想分数。

参考文献

[1] Dörnyei, Z. (1994)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273-284.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1994.tb02042.x
[2] Guilloteaux, M.J. and Dornyei, Z. (2008)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A Classroom-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 Motivation. TESOL Quarterly, 42, 55-77.
https://doi.org/10.1002/j.1545-7249.2008.tb00207.x
[3] 中国雅思考试官网[EB/OL]. https://www.chinaielts.org, 2020-11-07.
[4] Ielts, C. (2012) IELTS Speaking Band Descriptors. https://www.ielts.org/-/media/pdfs/speaking-band-descriptors.ashx?la=en
[5] 戈国梁. 雅思口语考试分析与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75-78, 128.
[6] Sharp, A. (2004) Language Learning and Awareness of Personality Type in Chinese Settings. Asian EFL Journal, 6, 1-13.
[7] Liu, M. and Zhang, W. (2008) An Exploration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Personality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 181-203.
https://doi.org/10.1558/japl.v5i2.181
[8] Read, J. and Nation, P. (200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exical Dimension of the IELTS Speaking Test. IELTS Research Reports, 6, 207-231.
[9] Shumin, K. (2002) Factors to Consider: Developing Adult EFL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ie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12, 204-211.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667190.028
[10] 陈佳欣. 中国考生雅思口语低分原因及备考建议[J]. 语文学刊, 2012(1): 166-167.
[11] 张奎华. 情境教学法在雅思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2): 69-72.
[12] Jin, L. and Cortazzi, M. (2002)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A Bridge to the Futur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2, 53-64.
https://doi.org/10.1080/0218879020220206
[13] Samad, A.A., Etemadzadeh, A. and Far, H.R. (2012)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strumental and Integrative Aspec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66, 432-440.
https://doi.org/10.1016/j.sbspro.2012.11.287
[14] Dörnyei, Z. (2001)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5] 王欣, 戴炜栋. 基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二语动机策略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5, 36(6): 48-52.
[16] Al Haj, A. (2011) Enhancing Motivation in the EFL Classrooms Is the Solution: A Case Study of Secondary Schools of the Gezira State, Sudan.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 524-529.
https://doi.org/10.4304/jltr.2.3.524-529
[17] 高越, 刘宏刚.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7(2): 33-42.
[18] 徐智鑫. 动机策略、学习动机和动机行为的内在关系——基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4, 3(3):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