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及其与共情水平的关系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ro-Soc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Level of Empathy
DOI: 10.12677/AP.2020.1012221, PDF, 下载: 633  浏览: 2,985 
作者: 刘柏汐, 李 阳, 齐 欢, 孟赵艳, 杨美荣*: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关键词: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共情水平College Students Pro-Social Behavior Level of Empathy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与共情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00后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河北某高校选取283名大学生,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性程度整体较高。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各个维度来看,大学生在情绪性上的得分最高,在紧急性上得分最低。2) 大学生共情水平整体较高。从共情水平的各个维度来看,大学生在想象力维度的得分最高,个人痛苦方面得分最低。3) 亲社会行为倾向在性别方面,女生在情绪性上得分高于男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 0.05)。男生在公开性方面得分高于女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 0.05)。4) 大学生共情水平与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结论:大学生共情水平越高,亲社会水平也越高。大学生共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亲社会行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empathy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is research takes generation Z student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 survey of 283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Hebei was conducted by using prosocial tendency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response indicator scale. Results: 1) the degree of prosocial be-havior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as a wh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prosocial behavior tendency, college students score the highest on emotionality and the lowest on urgency. 2) the overall level of empath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athy, college students scored highest in the dimension of imagination and lowest in the dimension of personal pain. 3) in the aspect of prosocial behavior tendency, the female students score higher than the male students in emotional sex, and reach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mal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than the female students in open sex,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mpathy level and their prosocial behavior, and empathy can predict their prosocial behavior.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mpathy,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rosocial. The level of empathy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predict prosocial behavior to some extent.
文章引用:刘柏汐, 李阳, 齐欢, 孟赵艳, 杨美荣 (2020).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及其与共情水平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10(12), 1901-190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12221

1. 引言

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促进个体适应社会,还能够维持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类作为群居性和社会性生物,需要依赖人际合作和互动,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应对变化(郑晓莹,彭泗清,彭璐珞等,2015)。共情是“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共情是近年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研究重点(陈武英,刘连启,2016)。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也发现,共情是亲社会行为动机的重要来源和情感基础。而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一直备受关注。大学生始终是众多心理学家青睐的特殊群体。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被00后取代。所以本研究将面向00后这一新型大学生群体,探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与共情水平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提供有效的支持,为今后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00后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河北某高校随机选取 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3%。其中男生121人(42.8%),女生162人(57.2%)。

2.2. 研究测量工具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等。

2.2.2. 亲社会倾向量表

亲社会倾向量表(PTM)由Carlo等人(Carlo & Randall, 2002)编制的5点自陈量表,有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紧急的六类亲社会倾向。经四次修订后,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0.71、0.78、0.76、0.74、0.73、0.56。

2.2.3.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是我国学者张凤凤等人(张凤凤,董毅,汪凯等,2010)引入内地由四个子量表构成: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IRI-C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使用李克特量5点量表评分,1代表一点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得分越高,共情水平越高。

2.3. 数据处理

将所收集的问卷数据录入excel表,并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检验标准为P < 0.05。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共情总体水平描述统计

运用描述统计探究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性程度整体较高。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各个维度来看,大学生在情绪性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匿名性、依从性、利他性、公开性,在紧急性上得分最低,具体见表1

Table 1. Pro-Social Behavior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表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现状

运用描述统计探究大学生共情水平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共情水平整体较高。从共情水平的各个维度来看,大学生在想象力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共情关心、观点采择,个人痛苦方面得分最低,具体见表2

Table 2. Level of Empathy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表2. 大学生共情水平现状

3.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检验

运用独立性样本T检验探究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女生在情绪性上得分高于男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 0.05。男生在公开性方面得分高于女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 0.05)。男女大学生在依从性、紧急性、利他性、匿名性及亲社会倾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具体见表3

Table 3.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tendency of social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表3.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

3.3.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共情水平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大学生共情水平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 = 0.147, P = 0.013);运用线性回归法将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得分,即共情水平作为自变量,亲社会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 = 0.013),具体见表4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athy level to prosocial behavior

表4. 大学生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P < 0.05。

4. 讨论

研究结果总体表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性程度整体较高。这与陈茜(陈茜,2017)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因为:1) 00后大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容易产生对他人产生帮助心理,进而出现亲社会行为;2) 00后大学生从小受国家一直以来不断进行的各种模范榜样的事迹宣传和评奖的感召从而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3) 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国民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也明显提高;4) 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德智教育,学生从小受到学校氛围和同学间影响。亲社会行为各维度方面,男生在公开性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与安俐静(安俐静,2016)研究结果一致。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更倾向于向外人表现自己,所以在公开性上会比女生要强。而在情绪性方面,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因为女生一般感性较多,情绪外露。相关与回归方面,大学生共情水平与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共情水平越高,亲社会水平也越高。同时共情水平对亲社会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共情可以促进利他、合作、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谭恩达,邹颖敏,何家俊等,2011)。

综上所述,共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共情水平,从而增加其亲社会行为的出现频率,进而对提高大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安俐静(2016). 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索.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 陈茜(2017).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7(6), 824-832.
[3] 陈武英, 刘连启(2016). 情境对共情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4(1), 91-100.
[4] 谭恩达, 邹颖敏, 何家俊, 黄敏儿(2011). 共情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5), 672-674.
[5] 张凤凤, 董毅, 汪凯(2010).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8(2), 155-157.
[6] 郑晓莹, 彭泗清, 彭璐珞(2015). “达”则兼济天下? 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及心理机制. 心理学报, 47(2), 243-250.
[7] Carlo, G., & Randall, B. A. (2002).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Prosocial Behaviors for Lat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31, 31-44.
https://doi.org/10.1023/A:10140330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