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研究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DOI: 10.12677/AP.2021.115144, PDF, HTML, XML, 下载: 338  浏览: 616 
作者: 刘 雨: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刻板印象单亲家庭完整家庭大学生Stereotype Single-Parent Families Two-Parent Families College Students
摘要: 目的: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现状,探讨来自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问卷、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问卷、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问卷,对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及其元刻板印象,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总体性质较积极且趋于中性(m = 3.78,3.87,3.99);②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在主要抚养者类型上呈现显著差异(F = 4.067, p < 0.05),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在家庭月收入与父母文化程度上呈现显著差异(F = 3.098, p < 0.05; F = 9.288, p < 0.01);③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得分显著低于其元刻板印象(t = −2.990, p < 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553, p < 0.01);④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及其元刻板印象得分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t = −2.01, p < 0.05; t = −5.38, p < 0.01)。结论:当代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但总体态度趋于中立,社会歧视正在消减;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认知及社会感知均较积极乐观,但与外群体仍不一致。应通过社会积极引导,并结合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增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关注与了解以进一步消除偏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ereotype on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tereotyp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oups on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Methods: A survey of 201 college student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self-stereotype and meta-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e questionnaire on stereotype of others of children from complete family. Results: ① The self-stereotype and meta-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the stereotype on others of children from two-parent families were positive and tend to be neutral in general (M = 3.78, 3.87, 3.99); ② The self-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primary caregivers (F = 4.067, p < 0.05), and the stereotype of others of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l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nthly income of the family 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arents (F = 3.098, p < 0.05; F = 9.288, p < 0.01); ③ The score of group self-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eta-stereotype (t = −2.990,p < 0.05),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r = 0.553, p < 0.01); ④ The self-stereotype and meta-stereotype scores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from two-parent families (t = −2.01, p < 0.05; t = −5.38, p < 0.01). Conclusion: The stereotype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still exists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 general attitude tends to be neutral,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is decreasing. The self-cognition and social perception of the children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ar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but they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outside group. In order to eliminate prejudice, positive guidance from the society and good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文章引用:刘雨 (2021). 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研究. 心理学进展, 11(5), 1277-128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1.115144

1. 引言

单亲家庭,通常指由丧偶、离异等因素导致,子女被单方家长独自抚养的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在市场经济与文化的多重冲击下,社会婚姻观念深刻变化,并由此导致离婚率上涨、单亲家庭数量激增,甚至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单亲家庭正日益引起众多学者广泛关注。

在我国传统文化道德背景及社会舆论压力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消极影响,并由此得出许多负面结论。已有研究发现,相比完整家庭子女,单亲亲家庭子女精神质水平较高(何宏灵,刘灵,杨玉凤,2006),心理弹性较差(邱婷,2012),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胡雯洁,2006);此外,在性格、学习及人际交往方面均存在缺陷(薛晓红,2009),并具有脱离现实等特点(李晓芳,杨淑红,王敏娜,2005)。长期以来,此类研究取向在我国单亲家庭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成果最为丰富,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单亲家庭子女问题重重,并频繁对其进行污名化、贴标签,导致其社会认可度更低。但进入新时代,很多研究者开始批评根植问题取向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进行研究的传统做法。研究发现,媒体惯用极端个案以偏概全并由此推而广之,导致社会大众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误读日益加深(胡蝶,2018),并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田国秀,胡蝶,2013);过去研究则强调验证单亲家庭的负面效应,通过夸张渲染,强化社会成员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否定评价,从而使单亲家庭子女群体更加深受其害(徐安琪,2001)。于是,基于有限影响论,从积极视角出发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的文献相继出现。已有研究证明,在身心健康水平方面,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群体与双亲家庭子女群体并无显著差异,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心态甚至更加积极成熟,品性更加优良(徐安琪,2002);也有学者发现,来自单亲家庭的子女,普遍自信坚强、理智开放,独立且组织协调能力极强(聂琼芳,2006);邵雪玲(2006)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单亲被试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无任何偏常,在意志力、成就动机、宜人性方面皆优于同龄人。

由此可见,因受传统思想束缚,许多社会成员在未经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进行消极、片面的认知评价,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受歧视,甚至不公正待遇。与此同时,随着时代进步及研究深入,单亲家庭子女也正逐渐得到理解与认可。但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刻板印象是个体关于某一社会群体成员的较为固定的印象和信念(Fiske, 2004),既非绝对正确或错误,也非绝对积极或消极,它有时是对某群体特征客观真实的认识,有时却是误解、扭曲的结果。目前国内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族、性别、文化等方面,研究对象多以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群体为主。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文化素质较高,且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行为模式,其对特殊群体的固有态度是衡量整个社会观念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探讨来自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进一步推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态度及包容性是否也已发生深刻变化,以为未来单亲家庭子女刻板印象、去污名化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2.04%),其中包含完整家庭子女160人,单亲家庭子女25人,其各项人口统计学信息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描述统计表

2.2. 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选用陈伟雯编制的形容词两级特质量表中的三部分。1)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问卷,测量单亲家庭子女对自己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共25个题目;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问卷,测量单亲家庭子女对“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共26个题目;3)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问卷,测量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共22个题目。

各问卷均包含性格、学习情况、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情绪5个维度,采用7级计分。若特征词项得分均值显著低于中值4,则被试对于该特征存在积极刻板印象;反之则存在消极刻板印象。项目所得分数越低则关于该项特质的刻板印象越积极。全部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3.1.1.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总分均值为92.44,标准差7.67,总均分为3.78,低于理论中值4,由此可见,当下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总体水平较低且较为积极。

为进一步确定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具体特征,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已知,若特征词项得分均值显著低于中值4,则被试对于该特征存在积极刻板印象;反之则存在消极刻板印象。具体特征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仅保留显著特征)。

Table 2. Analysis of self-stere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表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将以上特征进行汇总,如表3所示。

Table 3. Self-stere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表3.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特征

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中有12项特征显著,并分别包含8个积极特征和4个消极特征,总体水平较低且性质较为积极。

3.1.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总分均值为100.52,标准差11.13,总均分为3.87,低于理论中值4,由此可见,当下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总体水平较低且较为积极。

为进一步确定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具体特征,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仅保留显著特征)。

Table 4. Analysis of meta-stere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表4.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将以上特征进行汇总,如表5所示。

Table 5. Meta-stere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表5.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特征

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中有10项特征显著,并分别包括6个积极特征和4个消极特征,总体水平较低且性质较为积极。

3.1.3.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总分均值为87.88,标准差10.91,总均分为3.99,接近理论中值4,由此可见,当下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趋于中等水平且较为中性。

为进一步确定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刻板印象的具体特征,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仅保留显著特征)。

Table 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ereotype of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lies to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表6. 完整家庭子女他人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将完整家庭子女他人刻板印象特征进行汇总,如表7所示。

Table 7. The stere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lies to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表7.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特征

由此可见,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中有16项特征显著,并分别包含8个积极特征和8个消极特征,总体趋于中等水平且较为中性。

3.2. 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3.2.1.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从性别、常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单亲原因、主要扶养者、单亲时间等八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探讨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仅在主要抚养者(F = 4.067, Sig = 0.031)这一变量上差异显著,经事后比较,由表8可知,相比被母亲抚养,被父亲抚养的单亲家庭子女自我刻板印象得分更高。

Table 8. Differences in self-stereotypes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on primary caregivers (m ± s)

表8.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在主要抚养者上的差异(m ± s)

3.2.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从性别、常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单亲原因、主要扶养者、单亲时间等八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探讨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元刻板印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元刻板印象在各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

3.2.3.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从性别、常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五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来探讨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在性别、常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三个统计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家庭月收入(F = 3.098, Sig = 0.029)、父母文化程度(F = 9.288, Sig = 0.000)两个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可知,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的完整家庭子女的他人刻板印象得分要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在2000以上的完整家庭子女,如表9所示;同时,父母文化为文盲水平的完整家庭子女他人刻板印象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完整家庭子女,如表10所示。

Table 9. Differences in stereotypes of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lies on the family monthly income

表9.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异

Table 10. Differences in stereotypes of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lies on the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表10.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3.3. 刻板印象相关分析

3.3.1.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的相关分析

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及其元刻板印象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553, p = 0.004)。

3.3.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刻板印象的相关分析

分别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无显著相关关系(r = −0.141, p = 0.502);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无显著相关关系(r = −0.003, p = 0.989)。

3.4. 刻板印象差异分析

3.4.1.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的差异分析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M = 92.44, SD = 7.67, m = 3.78)与其元刻板印象(M = 100.52, SD = 11.13, m = 3.87)差异显著(t = −2.990, p = 0.004)。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总均分显著低于其元刻板印象。

3.4.2.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SD = 7.67, m = 3.78)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SD = 10.91, m = 3.9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 = −2.01, p = 0.046)。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总均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

3.4.3.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元刻板印象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元刻板印象(SD = 11.13, m = 3.87)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SD = 10.91, m = 3.9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 = −5.38, p = 0.001)。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元刻板印象总均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

4. 讨论

4.1. 刻板印象特征分析

前人认为(陈伟雯,2017),个体在刻板印象方面偏向于有积极的自我刻板印象,消极的他人刻板印象以及消极的元刻板印象;与此同时,国外研究(Vorauer, Main, & O’Connell, 1998)也认为,若群体间长期处于竞争、冲突状态,则元刻板印象多呈消极特征。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及其元刻板印象,或是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均呈现积极性质,并在总体水平上趋于中性。这与现实情况有关,即我国单亲家庭子女群体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竞争或冲突关系,因此对于内群体的偏爱和对外群体的贬损均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升,文化包容性大幅增加,社会成员认知评价能力更加成熟,单亲家庭子女群体遭遇歧视机率逐渐降低,其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逐渐提升。

4.2. 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在主要抚养者类型上呈现显著差异,且相比母亲抚养,父亲抚养下的单亲家庭子女自我刻板印象更加消极。这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已有研究表明(黄桂美,2020),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维度显著影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且相比母亲,单亲家庭父亲在对子女抚养过程中往往重视提供物质条件而常忽略其情感需求,方式也更加简单粗暴,从而导致其子女自我效能感更低,自我评价更加消极。

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在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认知越加多元化,社会包容性可能越高;家庭月收入高,则经济压力更小,公正信念更强,这些都将体现在对子女教育的点点滴滴,从而影响其对社会、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因此,家庭月收入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完整家庭子女的他人刻板印象性质则越积极。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元刻板印象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也许是因为,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且评价能力更加成熟,因此其元刻板印象受人口学变量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小,而更多地与其自身认知因素相关。

4.3. 刻板印象相关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单亲家庭子女在形成元刻板印象的过程中可能采用投射方式;此外,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与其元刻板印象均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与大学生群体更加独立的评价方式有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体间的不一致性。

4.4. 刻板印象差异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群体自我刻板印象得分显著低于其元刻板印象,且两者得分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群体他人刻板印象。这表明,单亲家庭子女群体倾向于维护自我群体地位和自尊感,其自我认知及社会感知均较积极乐观,但与外群体对其认知仍不一致,完整家庭子女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缺乏深入了解,社会仍需增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关注与了解。

5. 结论

当代大学生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但总体态度趋于中立,社会歧视正在消减;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认知及社会感知均较积极乐观,但与外群体仍不一致。应通过社会积极引导,并结合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增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关注与了解以进一步消除偏见。

6. 教育建议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正逐渐提升,外群体对其偏见与歧视亦步步消减,但鉴于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往往根深蒂固且难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等现实状况,目前仍需各方面共同努力以进一步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群体的成长环境。

一、积极的社会引导。首先,新闻传媒担负着社会文化传承职责,推动着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因此社会媒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公正客观地构建单亲家庭子女形象,避免以偏概全、先入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关键作用。其次,应完善单亲家庭心理健康体系,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并在社区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之间的交往。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帮助子女丰富生活、开拓眼界、培养自信,并引导其尊重他人、独立思考、理性看待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开设相关课程并组织各类活动,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提升交际技能,并使其与完整家庭子女增加交流与了解。

三、个人层面。单亲家庭子女要正确看待单亲事件,形成合理认知;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增强能力提升自信;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等。同时,完整家庭子女应通过进一步沟通交流,增加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理解,更加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伟雯(2017). 单亲家庭中学生元刻板印象与群际关系相关研究及干预. 硕士学位论文, 漳州: 闽南师范大学.
[2] 何宏灵, 刘灵, 杨玉凤(2006). 单亲家庭儿童个性和学习成绩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6(3), 476-478.
[3] 胡蝶(2018). 媒体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偏见与误读. 少年儿童研究, (3), 3-9.
[4] 胡雯洁(2006). 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5] 黄桂美(2020). 中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6] 李晓芳, 杨淑红, 王敏娜(2005). 单亲家庭子女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3(5), 375-376.
[7] 聂琼芳(2006). 单亲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 745-748.
[8] 邱婷(2012).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弹性及其与人格、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9] 邵雪玲(2006).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离异单亲母亲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0] 田国秀, 胡蝶(2013). 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媒体形象: 偏见与纠正. 人文杂志, (4), 117-123.
[11] 徐安琪(2001). 父母离婚与子女犯罪关系的学术拨正——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的回顾及评估. 青年研究, (9), 19-28.
[12] 徐安琪(2002). 问题儿童?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 青年研究, (3), 1-8.
[13] 薛晓红(2009).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对策.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30(5), 117-120.
[14] Fiske, S. T. (2004). Social Beings: A Core Motives Approach to Social Psychology. Hoboken, NJ: Wiley.
[15] Vorauer, J. D., Main, K. J., & O’Connell, G. B. (1998). How Do Individuals Expect to Be Viewed by Members of Lower Status Groups? Content and Implications of Meta-Stereotyp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5, 917-37.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5.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