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中,关注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和倡导因材施教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人的禀赋、精力各有不同,因而成就也就各有不同”。
差异化教学的英文为“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或“Differentiation of Instruction”,美国学者Carol Ann Tomlinson [1] 认为差异化教学就是教师能够针对班级中不同程度、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的学生,调整教学的内容与过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与评量 [2]。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 [3]。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教育对象不是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二是差异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风格、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三是目标方面,差异化教学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四,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上,是通过设计差异化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评价,以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欧美国家进行了实施差异化教学的4个方面探索,主要包括:一是学习过程的设计,帮助不同需求的学生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二是调整课程内容,即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提供个别化的、符合其需求和能力的学习材料;三是学习成果的呈现,帮助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和评价;四是学习环境的调整,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来采用相应的学习组织形式,力求让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学科课程个性化、差异化 [5]。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差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几十年来,“差异化发展”、“差异发展教学”越来越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成为各种教育报刊杂志和各种教育研究报告中频繁出现的词汇 [6]。本研究拟对中国2001~2020年二十年已发表的差异化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已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献梳理,探讨20年来差异化教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研究力量、研究结果等内容,旨在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文献检索平台,检索条件设为:主题关键词为“差异化教学”“差异教学”;模式选择“精确”匹配;时间从2001年至2020年;期刊来源类别限定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作为本文的数据源。检索后剔除与研究内容不相关和资料不全的文献,共获得该领域的119篇期刊文献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确定以发表文献数量、发表源期刊、研究方法、研究队伍和研究内容为分析单元。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计量分析,结合词频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出的文献作定量分析,全面分析2001年至2020年中国差异化教学的发展现状。
3. 研究结果
3.1. 发表文献总体情况分析
3.1.1. 文献统计
从论文发表年份分析(图1),核心期刊研究增长趋势呈现波浪式。2001年研究论文仅为1篇,自2006年起论文数量达到10篇,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10年发表文章数量达到一个高峰共15篇。总体来看,自2001年起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现较平稳的发展趋势,但近几年来看,发文量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关于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加之其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的制约,因此核心期刊发文量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Figure 1. The trend chart of annual publications of cor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图1. 差异化教学领域核心期刊年发文量走势图
3.1.2. 专业期刊与领域
检索发现的119篇文献,主要发表在56种核心期刊上。如表1所示,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期刊共7种,占发文期刊数的12.5%,累计发表差异化教学相关文献52篇,也因此成为差异化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来源期刊。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教学与管理》《中国特殊教育》两个期刊各自发表11篇,其次为《中国教育导刊》8篇,《教育理论与实践》7篇,《当代教育科学》6篇,《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分别为5篇和4篇,其余49种期刊发表59篇论文(49/119)。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主要发文期刊除《中国特殊教育》外,其余大部分来源自教学及实践类期刊。这些期刊可以被视作该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这与差异化教学的性质相关,也可以为未来相关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的趋势与实践经验。

Table 1. Literature statistics of main published sources of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research results in core journals
表1. 差异化教学研究成果主要发表源核心期刊文献统计
3.2. 研究方法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119篇关于差异化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研究方法上可分为非实证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大类。其中实证性研究类论文47篇,占差异化教学研究论文总数的39.5%;非实证性类研究论文共72篇,占比为60.5%。由此可见,在差异化教学研究中,实证性研究与非实证性研究各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略少于非实证论文的数量,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说明研究者对差异化教学实证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3.3. 研究队伍
从研究作者已发表的文献数量来分析,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基准统计作者数量。被检索的119篇文献中,作者署名文献共11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并发表研究成果2篇或以上的作者有13人,占总人数的13.7% (13/95)。而同一研究者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最高发文量达7篇(表2)。该数据表明:86.3%的作者仅发表了1篇差异化教学相关论文,其研究没有延续性和系统性,只是浅尝辄止。

Table 2. Highly productive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20
表2. 2000~2020年差异化教学研究领域高产作者
从发表文献中作者署名的人数来考察研究方式。在119篇文献中,独立撰写79篇,占文献总数66.4%;2人合著33篇,占27.7%;3人合作6篇,4人及以上集体合著仅1篇,两项合计占5.9%。总体合著文献40篇,占文献总数33.6%。在一定程度上,论文研究者是共同合作还是独著,可以反映个人合作或科研研究单位的情况以及跨学科整合融合的趋势,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差异化教学领域内的合作研究还不够成熟。
对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进行统计,以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为基准(表3)。结果表明,在119篇文献中,差异化教学研究领域中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其中师范类院校占主导力量,是相关学术研究的主体。这些机构也相对集中在对差异化教育关注度较高的以及教育发展相对发达的省份地区。

Table 3. Main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field of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20
表3. 2000~2020年差异化教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单位
3.4. 研究内容分析
对这119篇研究文献的题录、摘要和关键词进行研究内容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差异化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个体差异(25)、教学效果(22)、学习过程(20)、差异化教学(18)、教学活动(16)、学习活动(14)、教学策略(12)、学习态度(11)、课堂教学(11)、个别化教学(7)、小班教学(6)等,上述词频也可直观显现中国大陆地区差异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热点问题。
归纳相关文献发现,当前差异化教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等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4.1. 差异化教学的理论探索
许多学者聚焦于差异化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华国栋指出差异化教学更强调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也非常重视集体的作用,他认为学生集体是由具有不同能力、需要、兴趣、思想道德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统一体,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 [7]。曾继耘认为差异教学与传统划一的教学区别就在于其本质特征是充分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与预设性的有机结合,而要实现这种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弹性化教学” [8]。也有学者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学习模式的研究 [9] 以及走向课程理解的差异化教学要领、差异化教学的过程意蕴 [10] [11] 等。也有学者对国外的差异教学研究进行总结,如姚颖等人对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发展状况研究进行概述 [12],以及探究英国学前教育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及其启示等 [13]。
然而,与差别化教学实践领域的蓬勃发展相比,目前对差别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却相对匮乏。学者们认为,目前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差异,缺乏系统理性的梳理和批评,对于“差异发展教学是否可能、是否合理”、“差异发展的本质规定性”、“差异发展教学的过程特征”等有关差异化教学的基础性核心问题还没有做出清晰而明确的回答 [6]。
3.4.2. 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与差异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层面相比,差异化教学的实践领域相对繁荣,近年来涌现出的“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学习”“杜郎口经验”“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异教学的思想。
国内学者对于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实践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并逐步拓展。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关注教师的差异化教学案例分析、学科结合以及教师研究等几个方面。主要包括:
结合某一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面向小学、中学、大学均有研究,如: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14],探究小学数学差异教学五法 [15],以及探究中学物理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16];结合某一理论、视角或技术探讨其与差异化教学的结合与研究,如E-learning环境下的差异教学 [17],基于伙伴关系的差异化教学 [18],生态观下的民族教育研究—差异教学之要求 [19] 等。探讨差异化教学理念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发展的启示,如:魏书生创构的“中国经验”对差异课堂教与学的启示 [20],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行动逻辑——差异化的选择策略 [21] 等。
4. 结论
对2001~2020年差异化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期刊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刊发文献量呈波浪式起伏态势;研究方法上,实证性研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人员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院校,研究内容多围绕差异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未来差异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是与教育信息技术、合作式学习等相结合的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研究。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差异化教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研究者应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整合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