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相继推出各项防控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的压力仍然存在。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手段。虽然支持接种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对疫苗保持观望态度或者不愿意接种疫苗,“疫苗犹豫” [1] “从众心理” [2] 现象仍然存在。为帮助政府更好地推广新冠疫苗,加快实现全民接种,本研究就居民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于2021年1~3月对江西省群众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线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面向全体群众进行调查。考虑到老年人群上网率低且接种意愿更明确的人群处在18~50岁之间,为减小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以提高由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性,根据我国人口分布比例,同时增加18~50岁抽样占比,在江西省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分组进行分区分层抽样,其中60岁及以上、40~59岁、20~39岁、20岁以下的比例约为1:3:5:1。
2.2. 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前期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开展访谈,后期采用分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西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2.3. 统计分析
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是否主动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信息、对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认知评估、对新冠疫苗的了解程度、在全民免费情况下是否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四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2)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认知影响因素、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
3. 数据分析
3.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3.7% (300/320)。其中男性142人(47.33%),女性158人(52.67%);20岁以下69人(23%),21~30岁60人(20%),31~40岁58人(19%),41~50岁78人(26%),51~60岁25人(8%),61岁及以上10人(3%);大学198人(66%),初中及以下27人(9%),高中36人(1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39人(13%);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58人(19.33%),医务人员71人(23.67%),个体户/自由职业者57人(19%),学生89人(29.67%),其余职业占比皆不足10%。
3.2. 疫苗关注及认知综合分析
3.2.1. 新冠疫苗相关信息关注情况
有250名参与者主动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信息,占83.33%,50名参与者并未主动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信息,占16.67%。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年龄和职业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3.552,14.230,P值 < 0.05)。

Table 1. Results of the one-way ANOVA on whether to actively follow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w crown vaccine
表1. 对是否主动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信息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3. 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3.3.1.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
将意愿为“不愿意”及“不确定”人群划分为“接种意愿低”,“愿意”为“接种意愿高”。在300位被访者中,有234人(78%)接种意愿高,66人(22%)接种意愿较低。职业和学历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6.269,16.825,P值 < 0.05)。见表2。

Table 2. Results of the one-way ANOVA on willingness to receive the new crown vaccine in a universal free scenario
表2. 对在全民免费情况下是否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3.2.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以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学历、职业)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通过职业分析,退休人员的接种意愿度最高,达到100%,其次为医务人员,愿意接种人数达到该职业总人数90%以上。学历层面,高学历群体(68.9%)相对于低学历群体(96.8%)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明显要低,具体分析。
3.3.3. 愿意或不愿意接种的原因
调查者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认为“接种疫苗有利于维护家人、朋友的生命健康与安全”(83.76%),其次为认为“现阶段推行的新冠疫苗技术足够支持我国利用疫苗控制国内疫情”、“接种新冠疫苗对防控新冠疫情效果较好”(68.80%)。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不清楚或担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或者不良效果”(80.30%),其次为“认为现阶段推行的新冠疫苗技术还不够成熟”(50.00%)。

Table 3.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ntion to vaccinate new crowns
表3.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4. 提升接种意愿的方法
数据显示,调查者认为能提升接种意愿的方法主要为“专业的新冠疫苗服务咨询”(73.33%),其次为“新冠疫苗配套相关保险”与“接种后的持续在线医疗咨询服务”(>43.00%),“定期随访(AI读片 +专家意见)”“肺部CT筛查(优惠价格)”等方法也有一定受众(>30.00%)。
4. 结果讨论
4.1.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
以3C疫苗犹豫模型 [3]、TIP疫苗犹豫模型 [4] 和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模型 [5] 为基础,建立影响因素框架(如下图1)。我们将影响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因素归纳为两类:疫苗信心和可及性。其中疫苗信心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疫苗本身和社交媒体。参考相关研究 [6],服务可及和经济可及会提高群众接种意愿,而本次调查研究的背景为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故不受价格影响。

Figure 1. Framework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ntion to vaccinate for the new crown
图1.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框架
4.2. 拒绝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拒绝接种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本身的特性,即疫苗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冠疫苗的研发周期较短,关于新疫苗或疫苗成分(特别是新佐剂)的数据太少,担心疫苗的保护期短、临床试验不充分、审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二是部分人群担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发现,而是在接种后的几年内逐渐显现,目前缺乏这方面的临床试验数据与接种体验分享;三是此前存在的多例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引起民众对疫苗的严重不信任,对疫苗的安全存在担忧。
一部分人群不愿意接种的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根据传染病的数字模型,当75%的人具有免疫力时,就会形成群体免疫,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剩余25%的人,既不用承担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又可以享受群体免疫的红利 [7]。
4.3. 不同特征人群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研究中,在职业方面,退休人员的接种意愿最高,其次为医务人员。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新冠肺炎罹患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加之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医务人员作为防疫前线工作人员,对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和更专业的判断,而且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大,因此接种意愿更高。
在学历方面,学历水平与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呈负相关,高学历群体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明显要低,这部分群体接收到的社交网络信息和相关专业信息更多,对于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副作用的顾虑也更多,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 [8]。
在性别层面,男性的接种意愿高于女性,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男性对新冠疫苗相关资讯的关注度更高,对新冠疫苗的了解更多;二是各项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男性发病率、重症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 [9],且男性对疾病的风险感知高于女性;三是新冠疫苗对于女性更容易产生副作用,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首批1370万剂新冠疫苗的安全数据,结果显示,虽然女性接种疫苗量的占比为61.2%,但79.1%上报的副作用来自女性 [10]。
4.4. 提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有力手段
1) 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接种和推荐意愿。出于对医务工作者的信赖,专业医师的推荐和咨询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普通群众的接种意愿。所以政府应当进行宣教动员或设置激励机制,以解决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疫苗犹豫和不推荐问题。同时还要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讲座,就新冠疫苗接种问题为群众答疑解惑。
2)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各部门应当及时在国家权威公众平台发布关于新冠疫苗的资讯,包括研究进程、临床试验结果等专业信息,以及接种者的接种体验采访记录等。相关媒体对疫苗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客观的报道,帮助群众提高对新冠疫苗的信任度,正向引导舆论。
3) 解决服务可及性问题。政府应当在各社区或街道设立新冠疫苗接种点,使新冠疫苗接种点布局分散化、网络化、规范化,解决地理位置不可及问题;简化新冠疫苗接种预约流程,使新冠疫苗接种便捷化。
4) 为解决较高学历者的接种意愿低的问题,政府可以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临时接种点,由其统一组织学生和工作者接种。这种方法可以发挥高接种意愿者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低接种意愿者,提高疫苗接种率。
5) 持续在线的接种后医疗咨询服务。持续在线的疫苗接种后医疗咨询服务能够显著提高被调查者的接种意愿。此外,包括免费核酸检测、快速就医绿色通道、定期随访等在内的各项配套服务都能够有效提高被调查者的接种意愿。这表明提升接种意愿的方式不仅限于接种前和接种当时,接种后的配套服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大连海事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课题:《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课题号IC-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