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07年秋季,教育部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对免费教育政策进行完善,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任教服务期由此前的10年调整为6年。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是初中毕业后,自愿报名,通过考试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学生,面试通过后免费前往师范类高校就读学习。学习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专门为公费师范生开设的二级学院里进行两年学习,之后与高中毕业生一样,接受四年制的本科教育。
一名教师是否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这个职业,能否做出积极的感知与评价,主观心理感受有着直接联系,而这种感受就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Beijaard, Verloop, & Vermunt, 2000)。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育这个行业以及教师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任教期限(程巍,王在勇,王瑶,2008)。一个人如果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他就能在这个职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或职业的意义(赵宏玉,张晓辉,2015)。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不违约的情况下,是必定会成为一名教师的。但他们在选择是否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时,普遍年龄较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对所学专业和社会的认知不完整,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等一系列问题(阳晓艳,唐木兰,2021)。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环境不同于前几年,新兴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职业选择的多样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年龄的增长等因素是否影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是值得去关注的问题。
心理弹性是能使人们从挫折、困难、压力中很快恢复以及调整过来的一种个体内在的品质或能力。研究者目前更多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弹性的概念,认为心理弹性是在个体与周围环境彼此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周秀艳,2018)。
公费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群体中的一股新鲜血液,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对今后的教育生涯有着巨大影响,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心理准备。有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是可以通过培养来提升的,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就需要在就读期间进行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质量和未来教育质量(齐佩芳,薄艳玲,2007)。因此,本研究探讨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与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其关系,有助于了解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和心理弹性水平,以及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心理弹性会不会随环境和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有利于高校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策略提升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4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38份,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sample distribution
表1. 样本分布统计表
2.2. 研究工具
2.2.1.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
采用由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张燕等所编制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赵宏玉等,2012)。该量表由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等三个维度构成,共15个题目,使用四点Likert式等级计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越高。
2.2.2.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采用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张建新和于肖楠修订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于肖楠,张建新,2007)。包含25个项目,采用Likert式5点量表评定法,从0~4表示从来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一直如此。通过在不同人群中施测,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较为广泛。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3. 研究结果
3.1.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现状和特征
3.1.1.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现状

Table 2. The overall status quo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M ± SD)
表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现状(M ± SD)
表2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的三个维度中,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平均分较高,意志行为认同较低,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分为2.794。
3.1.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1) 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gender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3. 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表3显示,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 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Table 4.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mong different grade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4. 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表4显示,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总分及其内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而在对外在价值认同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p < 0.01),表现为大一 > 大二 > 大三。
3) 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Table 5.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mong different birthplace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5. 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表5显示,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总分及其给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4)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Table 6.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mong different family economic statu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6.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表6显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总分及其内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而在外在价值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p < 0.05),表现为良好 > 一般 > 贫困 > 富足。
3.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现状和特征
3.2.1.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现状

Table 7. The overall state of mental resilience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M ± SD)
表7.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M ± SD)
表7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的整体均值为84.202,标准差为12.932。总分高于常模(p < 0.001)。
3.2.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1) 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Table 8. Comparison of mental resilience of different gender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8. 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表8显示,不同性别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 < 0.05),男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心理弹性水平。
2) 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Table 9. Comparison of mental resilience among different grade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9. 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表9显示,不同年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3) 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Table 10. Comparison ofmental resilience among different birthplace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10. 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表10显示,不同家庭来源地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4)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Table 11. Comparison of mental resilience among different family economic status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11.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表11显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3.3.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心理弹性关系分析
3.3.1.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Table 12. Correl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mental resilience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1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各个维度的相关
表12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关系有显著性且呈正相关(r = 0.25, p < 0.01)。心理弹性与外在价值认同(r = 0.16, p < 0.05)、内在价值认同(r = 0.24, p < 0.01)、意志行为认同(r = 0.25, p < 0.01)三个维度呈正相关。
3.3.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Table 13.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mental resilience of state-funded normal students with a six-year term
表13.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的回归分析
注:a预测变量:心理弹性总分;b因变量: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职业认同总分。
表13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水平对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职业认同总分均有预测作用。
4. 讨论与建议
4.1. 分析讨论
4.1.1.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心理弹性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在职业认同的三个维度当中,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内在价值认同和外在价值认同较高,而意志行为认同较低,即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当前认为教师是有价值的职业,但在任教服务期结束后是否继续做一名教师,还有待考量。
在性别方面,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没有显著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不同,可能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能体现。而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性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为感性,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在随机访问中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崩溃,有时候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女性前往心理咨询室的次数多于男性,以上情况可能造成女性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男性。
在年级方面,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外在价值认同因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大一 > 大二 > 大三)。进入高校的课程学习后,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有了大概猜想,再结合周围同学的职业选择,这就导致了年级越高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越觉得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职业受人的尊敬度不高。
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外在价值认同因子上差异显著,表现为良好 > 一般 > 贫困 > 富足。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到师范生的入学动机,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成为公费师范生(吴晓玮,2019),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并不高,家庭富裕和贫困的学生对此的感受会更为强烈,而家庭经济良好和一般的学生,在选择成为一名准教师的时候,可能怀揣着更为强烈的教育理想,因为外在价值认同因子得分更高。
4.1.2.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职业认同及其三个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职业认同感就越高。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对其教师职业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在时代背景不断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各种新兴职业的产生,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上升,都会直接影响公费师范生的心理变化。此时,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容易出现两种心理倾向。一是职业选择的多样化,面对周围同学、朋友可以有诸多工作类型的选择,他们会认为自己在此阶段没有办法去选择和寻找更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更青睐的职业,心理弹性水平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职业认同感随之下降。二是在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能够得到分配的就业机会,得到稳定的教师工作,此时他们更加能接受自己的身份,从而形成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就会增加。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通过提升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心理弹性水平低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在大学求学期间,如果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和困难,如专业学习困难,不喜欢本专业但有无法换专业,想违约但又面临巨额违约金,或者看到其他同学朋友的选择比自己更好,而自己被定格在教师这个行业等情况,由于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相反,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就会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从教师这个职业的角度,去挖掘自己的价值,发现教育教学的意义,从而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认同感也更强。
4.2. 建议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做出教师这一职业选择时年龄较小,对即将学习的专业了解度不够,职业心态不成熟。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小部分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一行业或不喜欢目前的专业,觉得专业难度大或自己不感兴趣,并明确表明自己毕业后不愿意成为所学专业科目的教师,甚至不愿从事教师行业。而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鲜少能更换专业,他们一旦中途退出或放弃,就面临违约赔偿。这也导致了部分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并没有认真完成学业,消极地度过六年学习时光,甚至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针对此情况,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师教育类课程,讲座等形式,增强他们的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教育情怀,提高他们的专业性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活动等,设置导师制,增强对他们的学业辅导和生活关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调试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他们面对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成长中的困境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5. 结论
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水平整体较高,而职业认同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个维度中内在价值认同与外在价值认同较高,意志行为认同较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外在价值认同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贫困高于富足,一般高于富足,良好高于富足;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心理弹性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别,男性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性。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职业认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职业认同感越高。其中心理弹性水平对职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C0677):聚焦于心理弹性的公费师范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