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扶贫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Research Trend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SSEM.2022.111002, PDF, HTML, XML, 下载: 414  浏览: 652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张姝玉, 陈 靖, 曹 登: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文化旅游扶贫知识图谱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Knowledge Mapping
摘要: 2020年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总目标,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后如何借助文化旅游扶贫来防止返贫复贫、对维持脱贫攻坚伟大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1年以文化旅游扶贫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进行信息挖掘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等。本文发现: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研究的研究机构多分布在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核心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主题比较丰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弱。文化旅游扶贫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文化旅游扶贫实现路径探索、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文化旅游扶贫问题与启示。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关注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要将理论实践相合,多关注应用性研究。这为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In 2020 China achieved its overall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nearly 100 million people were lifted out of poverty, all rural residents were lifted out of poverty, all 832 poor counties were lifted, and absolute poverty and regional poverty were eliminat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at how to prevent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after the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realized. In this study,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was used to mine and analyze the academic papers with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key word from 2000 to 2021, draw the knowledge map, and further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poor area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where the core author works have a relatively rich number of papers and paper topics, with weak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exploration,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novation,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blems and enlightenment. Past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model inno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pplied research.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n China.
文章引用:张姝玉, 陈靖, 曹登. 文化旅游扶贫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2, 11(1): 9-19. https://doi.org/10.12677/SSEM.2022.111002

1. 引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顺利实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现行标准下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重大胜利。但在取得全面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后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如何防止返贫,如何继续保持脱贫成果,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让老百姓更加富裕,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了五大措施防止返贫:一是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二是保持脱贫返贫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强化政府帮扶能力,持之以恒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四是汇聚各方力量一起加强合作;五是继续落实各级党委组织责任和政府职责,坚定不移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生命线。其中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早在2011年我国就首次提出“旅游扶贫”这一全新概念,此后与文化旅游扶贫相关的政策便陆续出台,如表1所示。

这些政策为我国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其恰是把各个区域的文化特色充分运用起来,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旅游扶贫。具体来说,一些地区虽然经济上较为贫困,但其拥有较好或者较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而文化旅游扶贫正是采取这样一种取长补短的带动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扎根于贫困地区寻找自己文化发光点,这正是借助于文化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联动甚至带动作用而实现的脱贫,然后再利用旅游或其他形式把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示给游客,乃至全国各地,从而实现对自己价值的挖掘来达到脱贫乃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国外有关学者将其扶贫模式分为三类:1) 以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为典型代表的以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帮助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极”模式;2) 以印度、斯里兰卡为代表的直接提供基础设施和保健服务,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3)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模式。现如今的扶贫现状国内外大相径庭,美国主要消除的是相对贫困,而我国还处于消除绝对贫困阶段。由此见得,虽然我国在扶贫助贫方面取得了惊世骇俗的伟大成就,但扶贫之路依旧漫长而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发挥扶贫可持续发展的远期成效,如何防止返贫等的问题。因此在厘清文化旅游扶贫过去现在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Table 1. Policies and key elements relate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表1. 文化旅游扶贫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从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现有文化旅游扶贫研究主要致力于文化旅游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文化旅游扶贫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文化旅游扶贫创新模式探究、文化旅游扶贫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文化旅游扶贫的意义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等。在文化旅游扶贫的实施路径方面,陈阵从文化旅游相关人才培养、管理人员创新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为文化旅游扶贫实施路径提供了思路。对文化旅游扶贫模式的探索开发中,不少学者以扶贫开发或贫困地区特色为主体展开探讨。张蕾以四川宣汉当地特色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文化旅游扶贫、融合发展、企地共建、运营管理”等扶贫模式 [1]。有学者发现在文化旅游扶贫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在利用短视频助力文化旅游扶贫中如何巧妙利用标签话题、如何增强旅游体验等 [2]。总的来说,不同学者在文化旅游扶贫主题下的研究角度不同,使得不同角度都有一些可观的进展。相对于国内,由于国外社会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贫困现状与我国的不同,相关研究也不尽相同,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PPT”模式,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模式。本文在研究文化旅游相关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现有部分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文化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相应的研究策略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被称为知识领域可视化,又被称为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利用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资源及其载体进行汇总、探索、重构的工具,是展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形各色的图形 [3]。知识图谱作为融合各种学科利用可视化的图谱较为全面形象地展示学科的研究历史、发展趋势、聚焦方向的现代学科理论,为众多学科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依据。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现有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采用了多元、关键词、分时段的网络图谱表现形式呈现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过程和关键信息。同时本文结合了传统的文献阅读方法,对Citespace软件识别的高被引文献进行人工梳理和总结,采用客观的数据分析和主观的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以阐述国内文化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情况,以此避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片面性。

3.2.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资源总库(CNKI)是集合了统一导航、统一检索、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等功能的多元化服务平台,主要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论文、会议、报纸等各类资源,中国知网资源总库上的文献种类丰富、文献质量较高、收录文献相对全面,所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总的来说CNKI具备了数据库完善、数据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优点;文献的主题是其研究内容的体现,相比于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所得到的文献更加适合于对研究领域对出更全面的反映 [4]。

因此,本文以CNKI为目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分析,通过以“文化旅游”、“扶贫”等为检索词,时间跨度为2000~2021年,为保证文献类型的准确性,删除了研究报告、会议论文、报刊等非研究性论文后,最终得到407篇有效论文。

4. 特征分析

4.1. 发文量时间分布趋势分析

发文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测学科的发展态势,文化旅游扶贫文献产出分布和细分主题发文量分别如图1图2所示。从整体性上看,2000年到2021年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发文量显著增加。不难发现,相关的国家政策也是该时间段开始发布的,足以说明文化旅游扶贫正在逐步走向专家学者的视野。从阶段性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同时相关研究也围绕着这三个研究热点展开:第一阶段(2000~2009年),20世纪80年代来以,以旅游扶贫为主要研究热点的学术研究正式拉开序幕,如旅游开发、旅游扶贫等,但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且发文量较少;第二阶段(2010~2015年),每年平均发文量在18篇左右且存在少许波动,研究热点以乡村旅游为主,并行着旅游名镇、具体乡村目的地旅游等,这正是响应国家“创新开展旅游扶贫”号召的有力证据;第三阶段(2016~2021年),发文量出现激增现象,2021年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发文量高达139篇,发文量则体现了研究者对文化旅游扶贫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5]。因此,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和相关专家的步伐,在更深层次上探讨文化旅游扶贫。这一阶段以乡村振兴作为关键词,研究关注点从旅游开发演变为以文化内核为主要输出的扶贫政策。说明国内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保有积极的态度,不断地响应乡村振兴的口号。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literature output from 2000 to 2021

图1. 2000~2021年文化旅游扶贫文献产出时间分布

Figure 2. im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literature output from 2000 to 2021 Trend char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ub-topic published in 2000-2021 (from CNKI)

图2. 2000-2021 年旅游扶贫细分主题发文量趋势图(来自 CNKI)

4.2. 研究作者共现分析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4.2.1. 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人,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人员很大程度上会引领该领域内的未来发展方向 [6],核心作者及其社会网络是一切研究和逻辑关系的前提。同时,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又是学术水平值 [7]。因此厘清核心作者的研究中心、互引关系、合作强度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得出作者共现网络图谱,结果如图3所示,将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得到如表2所示的核心作者统计表。可以见得: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的核心作者有:刘之杨、孙志国、张敏、黄莉敏、钟儒刚、熊晚珍、王树婷、周紫林等。在作者共现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发文作者相对集中,大致呈现“四中心、N独立”的状态。具体来说,经过前几阶段的不断发展,更是形成了以孙志国、周紫林、李鹏举、郭方正为主体的四大研究网络,以赵立平等的N个独立的研究个体。在研究网络方面,研究作者来自于一个科研机构的比例较大,整体处于内部联系紧密、外部联系较少的网络状态。

Figure 3. Author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图3. 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Table 2. Publications of core authors

表2. 核心作者发文量

4.2.2.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是作者所在的单位,是研究的支撑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及其合作强度,同时也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8]。同时,探究文化旅游扶贫领域内重点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研究机构的学术探究深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 [9]。通过Citespace将其可视化呈现可获得国内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撑。从发文量来看,当代贵州和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发文量最多,结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系来看,这两所机构是国内文化旅游扶贫的领军机构,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是国内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的重点关注机构。

Figure 4. Co-occurrence network atlas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4.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4.3.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重要体现,可以反映论文的核心主旨,对于进一步深入分析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3.1. 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分析

Citespace的时区演化图谱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文化旅游扶贫领域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前沿、研究成果及其衍生关系,还可以反映关键词的发展阶段和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态势作出合理预测。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合成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如图5所示。

由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我们不难发现旅游扶贫推进、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方向的聚焦和变化。本文将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2~2007年,自2002年首次提出“扶贫”概念以来,研究者致力于旅游产业、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旅游扶贫。不仅如此,后几部分的高频关键词很大部分很大程度上都与旅游扶贫这一关键词有共现关系,这也与高频关键词分布的时间相吻合,说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在文化旅游扶贫的相关研究下,研究者们坚守旅游扶贫的初心使命,后续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关键词都是以第一阶段为理论依据的。第二部分是2008~2012年,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完善、扶贫方式的不断创新、扶贫模式的不断更新,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等主题出现在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与第一部分相似的是,后来的研究主题也与乡村旅游和扶贫攻坚的共现关系较为密切,说明研究者极其重视构建理论基础,也继承发展了前一部分研究。不同的是,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扶贫旅游的基础上新增添了开发模式和启示的研究关键词,说明研究者们更加注重模式上的创新,这也与全社会鼓励发展创新的浪潮相吻合。第三部分是2013~2020年,这一部分是关键词聚类的主要分布部分,相对于前两部分,关键词的结点明显增多,说明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衍生出了更加丰富也更分散的研究主题、更加全面的研究范围,但还是以“精准扶贫”这一主题为核心进行相应研究,同时增加了发展路径、保护机制、协同发展的相关主题,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

Figure 5. Keyword time zone evolution map

图5. 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

4.3.2. 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共现图谱分析

词频通常是指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可以从微观上揭示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引用次数高的关键词可以视为研究热点内容。根据Citespace可视化展现的基础结果,将内涵相同或相似的关键词进行合并,提取出文化旅游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3),高频关键词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最新方向。基于此生成关键词演变共现知识图谱(图6),可以更客观地把握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主题,更准确地深度解析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成果,对文献进行梳理,将文化旅游扶贫的主要研究主题归纳为:文化旅游扶贫特征、文化旅游扶贫关键技术、文化旅游扶贫分析与预测几个方面。接下来,分别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文化旅游扶贫是旅游扶贫的一大重要议题,学者已经对旅游扶贫相关主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王金伟等以吉娜羌寨为例重点关注旅游模式,探讨了对黑色旅游发展的社区居民感知以及应对旅游业发展演化所采取的参与行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认为地震遗址是见证和纪念灾难、缅怀逝者、传承记忆的遗物和场景;且大体上对发展黑色旅游普遍持支持态度 [10]。王会战等立足于后扶贫的时代背景,提出旅游扶贫的对象更为细分、更为复杂,需要通过构建旅游扶贫指标体系等措施,以期提升旅游扶贫的效果 [11]。

何研认为文化旅游中游客对真实体验感方面的需求促使当地居民、旅游机构等对文化旅游对象进行建构,建构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表演,在受到游客青睐,文化持有者对该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并在实践中自觉传承。文化旅游创造着新的文化传统并在一个持续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文化持有者对该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并在实践中自觉传承 [12]。李本建以广西兴业谭村为例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梳理并总结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研究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设计理念,旨在促进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沉浸式体验型产品的品质化和科学性,促进我国文化旅游扶贫事业的繁荣发展 [13]。

Table 3. Key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表3. 关键词词频统计

Figure 6.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in cultural tourism research literature on poverty alleviation

图6. 文化旅游扶贫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5. 讨论

文化旅游扶贫研究内容发散,研究方面分布广泛。本文梳理了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思路、研究过程、研究重点等内容,集中展现文化旅游扶贫研究过程与进展。近年来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路径极大鼓舞了研究者的积极性,在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后如何借助文化旅游扶贫来防止返贫复贫、对维持脱贫攻坚伟大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0年以来的文化旅游扶贫相关研究进行关键信息提取,绘制出知识图谱进而总结讨论出文化旅游扶贫研究领域的现状、脉络、趋势等动态变迁过程,本文发现:

1) 从研究现状来看,文化旅游扶贫领域研究的研究机构多分布在中国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核心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主题比较丰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弱。核心作者之间的分布为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存在合作机构或作者紧密联系,空间距离较远机构联系较少的问题。

2) 从涉及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分为三阶段,即文化旅游扶贫问题与启示、文化旅游扶贫实现路径探索、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创新。

3) 从发展态势来看:文化旅游扶贫领域内的主体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维度、多细分领域、多理论方法的局面。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关注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做研究将理论实践相合,多关注应用性探索研究。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年度趋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相应建议。

在文化旅游扶贫研究上,我国正处于蓄势期,2016年以前我国在文化旅游扶贫方向上的研究较少,此后学术界在此方向上发文数量明显递增,研究成果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发文的数量仍然有限。因此,还需要继续研究,在增加发文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文质量。研究机构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贵州、四川、广西、云南、湖北等中部与西南地区民族地区,而对东北这些地方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都较少。在研究内容和主题上,我国学术界主要围绕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等背景为中心展开研究,“旅游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同时相关内容也一直是文化旅游扶贫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扶贫效应”、“融合发展”、“产业链发展”、“特色文化”、“乡村复兴”、“旅游资源”等关键词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学者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年来,数学模型和实证研究等定量分析逐渐成为主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的调查或数学统计方法,因此,在定量分析上可加大力度深入探索,力求在研究方法上形成系统化、数量化的研究体系。

6.2. 展望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和贫富差距等的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在文化旅游扶贫上还简单地把旅游扶贫认为是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迈向城市化的单一模式,甚至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当地陋习当作特色文化模式来发展,当然也存在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地方。

科学的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应使旅游扶贫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扶贫带动功能和增强文化自信模式自信功能,应在政府扶持和引领下,以地方文化特色为灵魂,以旅游资源为工具,努力实现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协同共进。因此,在文化旅游扶贫主题科学研究应更精准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努力:除了研究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外,可以扩大研究区域,如像不典型的贫困的东北地带,由于各地的资源、制度、特色文化、政府管理文化旅游机制的差异性或许可以得到新的启发,甚至可以向国外的区域延伸,为我国在文化旅游扶贫的研究上提供新思路。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旅游资源”、“特色文化”等都将是研究的前沿热点,从这些热点中挖掘问题得到新的启示或许为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我们往往越关注热门话题,就越会忽略很多问题,例如现在一些旅游地区,人们盲目展示特色文化,那其是否真正就是当地的特色文化往往不得而知,如此便失去了它本身内在意义。因此,在研究内容和主题上,既要关注实时热点,又要及时发现其内在问题;要重视多学科交叉应用和多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研究转向系统化、整体性规律探索和机制研究;并且在定性结合定量研究的实证分析基础上,创建更多系统性和多元化的定量研究模型、创新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而构建文化旅游扶贫的精准完善理论体系。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项目编号202010616026;项目名称:文化旅游扶贫政策可持续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阵. 探索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文旅扶贫”的意义及路径[J]. 参花(上), 2019(8): 88.
[2] 张蕾. 四川宣汉: 创新扶贫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J]. 市场观察, 2019(3): 10-13.
[3] 冯新翎, 何胜, 熊太纯, 等. “科学知识图谱”与“Google 知识图谱”比较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J]. 情报杂志, 2017, 36(1): 153-157.
[4] 李贺, 袁翠敏, 李亚峰.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 2014, 32(6): 148-155.
[5] 杨丕仁, 王建芹. 基于CiteSpace软件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研究脉络及热点问题——以游客行为研究文献为例[J]. 大理大学学报, 2019, 4(6): 15-21.
[6] 孙海生. 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及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12, 31(9): 63-67
[7] 刘永胜. 《情报资料工作》核心著者测评[J]. 情报资料工作, 2003(2): 49-50
[8] 童涛, 骆毓燕, 秦勇. 基于 Citespace 的旅游行为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可持续发展, 2019, 9(1): 83-92.
[9] 胡泽文, 孙建军, 武夷山. 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3): 131-137, 184.
[10]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遗产地居民幸福吗? 基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案例分析[J]. 旅游学刊, 2021, 36(11): 122-132.
[11] 王会战, 顾杰杰. 后扶贫时代背景下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0): 206-210.
[12] 何研. 文化旅游真实感建构的意义: 游客需求到传统复兴[J]. 青海民族研究, 2021, 32(2): 185-189.
[13] 李本建, 谭阳. 体验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探究——以广西兴业谭村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 2(3):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