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体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Mentorship System
DOI: 10.12677/ASS.2022.116308, PDF, HTML, XML, 下载: 177  浏览: 238 
作者: 杨舒淇: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导师体制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路径Mentoring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Path
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建设高水平高校必须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当前,导师体制下的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仍存在一系列问题:研究生导师重学术轻思想,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重科研轻教学,忽视自身育人能力提升;重自身作用轻协同作用,与辅导员等人的配合度不够等。面对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面临的难题,要充分挖掘出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优势,高校要注重导师管理制度的完善,导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还要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不断丰富研究生团队的课余活动,从而构建出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模式,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工作。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to build a high-level univers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tutor system: graduate tutors emphasize academics over ideas and neglect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emphasize scientific research over teaching and neglect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own nurturing ability; emphasize their own role over synergy and do not have enough cooperation with tutors and other people, etc.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fully exploit the nurturing advantages of postgraduate tutors,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utor management system, tutor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peer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of the postgraduate team, so a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mod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and do a good job of the work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specialized talents.
文章引用:杨舒淇. 导师体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6): 2256-226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6308

1. 引言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研究生导师要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界认为,除专业知识之外,能力、情感、素养、胸怀、视野等共同构成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容。有学者认为理工科研究生应具有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熟练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活跃的独立创新能力 [1]。有学者强调研究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科专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程度这四级指标 [2]。可以说,新时代的研究生不仅要专业能力出众、知识结构全面,还应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与此同时,基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理工科研究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就职的研究生能具备处理专项事务的综合能力。面对教育的新要求和就业单位的新需求,切实加强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刻不容缓。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接触密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探索导师负责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途径,对于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导师体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稳步进行,积极推进研究生培育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一流、优秀的研究生,既是“双一流”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转变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必然趋势 [3]。从主观上来说,当今各高校对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十分重视,但客观上却没有给到足够的教育支持,使得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处在两难境地,当前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2.1. 研究生导师重学术轻思想,忽视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

2018年,教育法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并从七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研究生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同时要注意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等等。但在实际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中,大多数研究生导师仍然具有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辅导员等其他人员负责研究生思想素质培育和研究生管理的想法,认为指导研究生做学问和做人应分离开来,始终具有重学术轻思想的思维。当然,也有一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心理等问题开始重视并寻求解决,但由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局限和学术管理能力的不足,他们不知道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连接起来,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的难题和心理的困惑。总的来说,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之中,研究生导师更多地集中于研究生学术能力素质的提升方面,而忽视了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

2.2. 研究生导师重科研成果轻教学能力,忽视自身育人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导师不仅应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科研产出,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然而,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各高校乃至于国家相关部门均出台了一些鼓励科研的优惠政策。当下,理工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科研产出和论文成果紧密挂钩,而教学技能提升所带来的效益似乎并不明显,从而导致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过于看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技能的提升。大多数理工科导师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投身于科研活动之中,并且让他们所带的理工科研究生加入到项目之中,这有利于提高导师及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但也容易导致知识结构的单一化。除此之外,研究生导师忽视了教学技能的提升,忽视了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教师职责,进而导致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的下降,在高校内形成了一股不良之风,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总的来说,高校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他们不仅忽视了自身育人能力的提升,也忽视了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培育。

2.3. 研究生导师重自身作用轻协同作用,与辅导员等人的配合度不够

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力量;必须要发挥导师与辅导员等其他育人工作者的协同力量,才能更好地达到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的目的。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导师与辅导员等人对于职责认知的不明确,以及交流沟通的匮乏,使得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导师与辅导员等人之间的职责界定比较模糊。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作为育人的主体力量,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主导作用。研究生导师注重学习的辅导和科研的指导;辅导员在班级建设、研究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为研究生引路指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各主体之间的职权也具有交点。如,目前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就是要重视导师这类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之中,各方倾向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开育人工作,认为自己在其他领域不起作用或只起辅助作用,从而无法实现育人合力。另一方面,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导师面临着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辅导员等人要面对数量众多的研究生和繁杂的日常事务。有调研结果显示,北京某理工科高校中仅有16.67%的辅导员每月主动与导师联系一次,有40%的辅导员每学期为1~2次 [4]。联系交流的匮乏使得辅导员难以切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等培养过程,而研究生导师较少加入团支部主体活动、学院思想类主体活动此类工作,使得协同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 导师在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中的独特育人优势

中国高校多年来采取导师制培养研究生,在双向选择的模式下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导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论文写作进行指导 [5]。在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可见,导师在开展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优势。

3.1. 研究生导师的威望高,影响力大

研究生导师通常由在专业领域成绩显著的教授、副教授等担任,他们学术水平较为高超,对于专业问题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在专业方向中已有较为深远的学术影响。对于理工科研究生来说,这些专业能力出众的导师是他们学术方向的引路人、科研道路的指明灯,在他们心中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大多数导师专心科研、沉迷学术,并且友善和睦,诚心待人,他们不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榜样,也是生活中的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给理工科研究生的学业水平和生活作风都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生活等方面来往密切

导师体制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大多都混迹于科研团队之中,与导师来往密切,高年级研究生几乎天天和导师呆在同一教研室里做研究,可谓是 “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导师不仅时常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帮助,通过组会等形式就科研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刻的交流,而且时常会与学生就生活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会有日常的闲聊,也会有团队的聚餐,还会负责请假审批等必要项目,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状况。这些频繁的接触和广泛的交流,为导师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综合素质培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理工科研究生几乎人人都进入了教研室,导师给他们安排项目、指导实验,也负责请假审批,导师与学生之间在学术和生活上都具有密切联系。

3.3. 导师可以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育人作用

理工科研究生通常加入了导师管理的实验室或课题组,在导师的下带领,组成了科研团队。一方面,导师可以及时了解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异常,有效地进行团队管理,便利地开展团队活动,团队模式方便了科研项目和其余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科研团队大多数由研究生组成,作为同龄群体,科研团队中能有效发挥朋辈优势,导师作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更能挖掘出朋辈中的领头羊,充分利用朋辈影响力,激发团队全体成员的向上风貌。

4. 导师体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途径

“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对大多数高校来说,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求在于培养研究生拥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完备的综合素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育的关键力量,探索导师体制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途径,发挥导师的育人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注重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的完善

研究生导师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高校要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导师队伍。第一,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一方面,各学院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在岗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育工作,通过学术交流、教师座谈会、课程组集体备课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通过运动会、心理健康讲座、艺术活动等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工作部等主管部门要规范新聘教师的招募要求,通过限定条件提升新聘教师的学术能力,保证新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不断补充研究生导师团体的后备力量。第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严格建立研究生导师资格的遴选制度,打破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可以构建以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与研究生培养水平、研究生满意度等主客观形式相结合的导师队伍评价体系,强化导师职责、提升导师质量。第三,规范导师育人职责。高校要规范导师的责任和权利,强调导师的首要责任人身份,对导师的德育职责、教育职责、科研职责等予以严格规定,使研究生导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科研水平的学术任务,还具有对研究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通过完善导师的队伍建设、规范导师责任,以保证导师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2. 注重导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性、研究生、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导师既是研究生培养的引导者,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 [6],要培育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导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专业突出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偏科”型专业人才。导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以往对理工科研究生的教学重视技术性内容、忽视人文性常识的教学现象,从自身做起重视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采用全面实际的研究生培养规划,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全才”的教育目标。其次,导师要提升自身品味。繁忙的工作环境下,理工科研究生导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哲学、文学、历史等人文知识,了解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作品,领略不同传播形式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吸取文化力量、提升自身品味。再次,导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素质。身心健康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导师需要具备健康的人格,注重自身的身心素质。一方面,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每周可以安排运动时间,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解决学生的难题,导师自身要有健康的心态,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常识。总的来说,育人先育己,只有研究生导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下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新要求,才能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妥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4.3. 注重科研团队课余活动的丰富

团队模式是理工科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要形式,丰富科研团队的课余活动是提高研究生人文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一,可以组织团队共同参加学校的人文讲座或外出观影活动。以电子科技大学比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经常会组织一些舞蹈比赛、征文比赛或人文沙龙等活动,导师可以组织实验室的学生共同去观摩比赛、参加沙龙等,让广大研究生走出教研室,共同领会艺术的魅力。导师还可以组织大家一起观看电影,无论是选择室内投屏播放的形式还是电影院观影的方式,都是一次人文的积淀。第二,可以组队晨跑或夜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能够长时间地、专注地投身于学术活动之中,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研究生导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锻炼身体,甚至可以组织团队成员共同晨跑,将跑步纳入到教研室考核内容之中。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位教授便会带领学生每天早上围着校园跑步,经常都能在银杏大道上看见他们奔跑的身影。第三,可以组织团队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压力大、抑郁情绪等是当下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面临的问题,而如何帮助研究生解决心理问题,是导师需要负责的事项之一。那么,教研室可以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活动,可以通过专业心理老师的讲座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从而进行自我调节,有效解决焦虑、狂躁等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老师辅助开展简单的心理疗法,从而帮助研究生直面内心、缓解抑郁情绪等。导师是科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理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不仅需要对研究生进行科学指导和学业帮助,也需要生活引领和心理疏导,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4. 注重科研团队中朋辈优势的激发

科研团队大多是导师、研究员 + 研究生的师生结合模式,同龄的研究生是团队的主要成员,有效利用朋辈影响力是开展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育的有效手段。第一,充分发挥导师的号召力,加强朋辈教育。一方面,导师要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扩大与学生的交流面,挖掘出每位研究生的长处,通过组会、团建等形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优势之处,号召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导师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师兄、师姐返校演说,促进同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师弟师妹们传授经验,给予工作的帮助和生活的引导。第二,成立活动小组,加强朋辈人文关怀。充分利用朋辈之间关系平等、信任度高等特点,成立各类朋辈教育活动小组,强化朋辈人文关怀。成立由博士生 + 高年级研究生 + 低年级研究生组成的层级学习帮扶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会、学习辅导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成立性格外向学生 + 性格内向学生组成的心理疏导小组,在学校心理健康专家的协助下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或自由开展朋辈谈心谈话、团队活动等,敞开心扉,互相帮助,逐渐走出困惑;成立安全健康小组,由安全监督员负主要责任,其他成员共同管理,做好教研室、寝室等安全管理工作,增强广大学子的校园安全健康意识,共同营造平安健康的校园环境。导师不仅是科研者,也是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朋辈教育的优势,利用好朋辈教育的有效手段。

5. 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尤为重要。针对当下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导师的立德树人作用,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科研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人文学科素养,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高层次人才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硕. 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四项基本能力[J]. 社会科学家, 2012(12): 122-124+140.
[2] 陈华森.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4(18): 171-172.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14.18.078
[3] 逄越, 李庆伟, 李莹莹, 韩英伦. 加强教学和科研综合素质培养 提升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2(3): 378-382.
[4] 焦丽. 构建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J]. 学习月刊, 2022(1): 49-51.
[5] 沈少博.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0): 35-39.
[6] 叶志锋. 导师负责制下理工科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3):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