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Bullying
DOI: 10.12677/ASS.2022.117412, PDF, HTML, XML, 下载: 302  浏览: 761 
作者: 李滟婷: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关键词: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研究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hool Bullying Status Quo Research
摘要: 校园欺凌是影响世界各地儿童和青少年发育健康的主要社会问题,可能发生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和家庭往返过程中,欺凌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发育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陈世平修订的Smith版欺凌问卷对学校调查对象进行调研,针对学生受欺凌情况、性别差异以及行为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小学生受到校园欺凌的情况较为普遍;男性较女性卷入更多;小学生没有过多的间接性的欺凌方式,更多的是语言辱骂、讽刺,或者是对被欺凌者进行身体伤害。
Abstract: School bullying is a major social problem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ll over the world. It may occur on campus or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and family travel. Bullying behavior will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especially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he Smith Bullying Questionnaire revised by Chen Shiping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chool respondents, and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bullying situatio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ing bullied was relatively common. Men are more involved than wome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o not have too many indirect ways of bullying, more verbal abuse, sarcasm, or physical harm to the bullied.
文章引用:李滟婷.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7): 3001-300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412

1. 引言

学校是为学生成长和学习提供辅助建设的主要环境,同时也是学生时代孩子建立人际关系最为频繁的场所,因此校园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保证是学生未来是否可以健康成长的主要前提。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新闻和事件层出不穷,陆陆续续有相关的问题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曝光出来,作为青少年时期最有可能遭遇的攻击性行为,校园欺凌行为对遭受欺凌的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1],让学生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和能力,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产生轻生倾向,危及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

日本文科省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报道显示出,在日本的2015年一共有2万多所学校包括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校都发生了校园欺凌行为,并且发生事件数量多达18万 [2]。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针对学生和校园欺凌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在实践中也在逐渐应用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对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做出改变 [3]。我国社会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实践都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4],因此对于相应的全国性的调查和实践结果分析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已经拥有应对全国性校园欺凌问题的相关数据和研究结论。而近几年学校校园欺凌问题和相关事件的逐渐曝光,也增加了教育领导者和相关学者对于校园欺凌行为以及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关注性。例如已经被曝光的重庆地区一学校女生由于穿着邋遢而被同学围殴最终造成残疾;福建地区一初三男生由于被其他问题少年围殴最终导致脾脏被切除,并且在被伤残之前还一直被欺凌;安徽地区一小学生逼迫同学喝下尿液等 [5] [6] [7]。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和曝光让人们发现了校园欺凌问题的逐渐严重化,同时也让人们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环境更加关注。通过合理的措施制止校园欺凌行为,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越发关注的重点内容。

2. 研究对象和工具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选择通化市的X小学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学校的3~6年级中选择被试对象共计439人,年龄段分布为8~13岁,平局年龄约为9岁。总共发放问卷数量439份,除去调研过程中不认真填写、没有正确做出判断选择、个人信息忘记漏填、各项问题回答胡乱编造等情况下的无效问卷,总共回收的有效问卷有41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5.22%,有效回收的问卷回答量中男生216名,占比为51.67%;女生人数为202,占比为48.33%。具体的学生被试情况分布如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表1. 被试者分布情况

2.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陈世平修订的Smith欺凌问卷对学生进行检测。问卷题项一共22道,从四个维度去对被试者进行调研,分别是朋友、欺凌、受欺凌和旁观。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经过了验证得出为0.794、0.562、0.510、0.762,问卷的信度系数较高,重测值为0.782。本次研究主要统计该学校受欺凌和卷入欺凌事件学生人数和频率,因此重点选择问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朋友、被欺凌、旁观。一共有15道测试题,重点关注第五题的情况,分辨学生受欺凌的状况。由于研究范围和时间的局限性,考虑到研究需要数据的完整性,因此对于仅有一次欺凌事件卷入经历的学生也算作受欺凌者,不根据欺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特征来进行筛选。

3. 研究结果

3.1. 受欺凌的整体情况

除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被调研学校的学生中没有涉及到欺凌事件的有296人,占比为71%左右。学生表示一学期中会卷入到欺凌事件,1~2次或者受欺凌1~2次的有43人,占比为10%。一学期中会受到几次欺凌,或者几次曾经卷入过7年时间的学生有61人,占比15%左右。平均一周受欺凌一次的学生有6人,占比1.4%。一周会受到数次欺凌或者数次卷入到清理事件中的学生有12人,占总人数的3%左右。详见表2

Table 2. The whole picture of bullying

表2. 受欺凌的整体情况

3.2. 受欺凌的性别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得出,被试者中男生女生分布情况如表3,各年级总人数中男生受欺凌的有61名,占比为29.47%,遭受欺凌次数较多或频繁卷入欺凌事件的学生有30名,占男生总人数的9.8%;女生中遭受欺凌的总共有45名,占比为21.33%,其中平均一学期受欺凌多次获一周次数一次以上的学生有19名,占女生人数的9%;相比来说,各个年级中男生遭受欺凌的频繁度会高于女生,人数总量也高于女生,没有遭受欺凌的男生70%,而女生达到了80%左右的比例。

3.3. 欺凌的行为特征

公根据对学生受欺凌的行为特征调查数据得出结果,从比例上看攻击行为以语言辱骂和身体攻击为主,其中通过踢打、推搡的方式攻击受欺凌者的比例达到39.62%,通过语言辱骂的形式攻击受欺凌学生

Table 3. Gender differences in bullying

表3. 受欺凌的性别差异

的有33.02%,其次依照比例分别是抢夺或者损坏受欺凌学生的东西(12.26%)、背后造谣让其他同学都孤立受欺凌的学生并且说别人坏话(10.38%)、直接威胁(2.8%)、禁止受欺凌学生参加平时的游戏娱乐活动(1.9%)。欺凌行为发生的地点频率最高的是学校教室(46.23%),其次是学校的走廊、过道和大厅等地方(23.58%),学校厕所食堂等其他地点(17.92%)、操场上(12.26%),见表4

Table 4.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bullying

表4. 欺凌的行为特征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内学生遭受欺凌或卷入欺凌事件的频率较高,并且在各个年级间都存在普遍发生的特征。大概发生率在25%左右,与之前其他关于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研究成果中所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 [8] [9] [10]。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欺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是极其显著的,这个结论也与此前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男生卷入事件或者受欺凌的比例更高,女孩子相对较少。主要与中国传统的教养方式和文化氛围有关,对女孩子通常是文雅教育,强调女生的乖巧规矩,不做出任何出格冲突的事情,因此女孩子在这方面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引起他人不满的情况也较少;而男生性格较冲动,遇到事情容易做出过分或者不当的行为,会引发某些潜在的危机和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男生的过于弱势而排挤、嘲讽他人,这也是基于传统认知,人为男生就应当在任何时候都有男生的担当和勇气,但是却错误地去看待别人。

针对被欺凌的行为方式特征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校园欺凌或者卷入欺凌事件中主要是经历的言语攻击和直接性的身体攻击行为。受到被排挤或者被语言嘲讽等其他间接方式欺凌的人数较少,这主要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熟度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健康发育上还未完全定型,对相应的观念和意识形成也还不够成熟,因此没有足够的心理条件可以采用较为成熟的间接手段去欺凌他人。并且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分析力掌控别人的心理变化特征,或者利用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去排挤他人。因此没有过多的间接性的欺凌方式,更多的是语言辱骂、讽刺,或者是对被欺凌者进行身体伤害。

参考文献

[1] 高雄. 小学低年级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及对策探讨[J]. 教育革新, 2020(8): 17.
[2] 叶承娟. 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0.
[3] 孙文浩.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0.
[4] 赵学琴. 对话视角下家长对小学生校园欺凌的预防[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 40(4): 74-78.
[5] 靳如梦. 校园欺凌的情境预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大学, 2020.
[6] 龙霞, 谭志生.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方式与现状初探[J]. 教师, 2020(7): 27.
[7] 侯雪娇.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成因及应对措施[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6): 36-38.
[8] 刘晓晓.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0(3): 13-16.
[9] 刘於清, 唐莉红. 伦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1): 91-96.
[10] 陈政. 构建“反校园欺凌”的法治课堂教育体系之思考[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 39(12):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