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话语标记“The Thing Is”与“问题是”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scourse Markers “The Thing Is” and “Wentishi”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OI: 10.12677/ML.2022.108222, PDF, HTML, XML, 下载: 223  浏览: 507 
作者: 吴思璇, 谭方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关键词: 话语标记The Thing Is问题是语用功能Discourse Markers The Thing Is Wentishi Pragmatic Functions
摘要: “The Thing Is”与“问题是”都可以用作话语标记,且两者对译程度很高,语用功能具有很多相似性。我们从语篇组织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两方面对这两个话语标记进行系统细致的比较分析,以期对相关翻译、二语习得与双语词典编撰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Abstract: “The thing is” and “Wentishi” can be used as discourse markers, and they are frequently translated to each other. Meanwhil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pragmatic functions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ransla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bilingual dictionary compilation, we try to make a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discourse ma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course organiza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文章引用:吴思璇, 谭方方. 英汉话语标记“The Thing Is”与“问题是”比较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8): 1649-165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8222

1. 引言

英语中the thing is常用作话语标记,其中文对译形式有很多,通过查阅英汉双语词典和翻译软件,我们发现《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第6版)》译为:问题是;原因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译为:事实是;主要原因是;《有道词典》译为:问题是;最重要的是;《百度翻译》译为:问题是;《金山词霸》译为:问题是,最重要的是。由此可见,the thing is汉译形式最对应的是“问题是”。而汉语“问题是”作为话语标记时,所对应的英译不是字面上的the problem is而是the thing is。这说明二者在语义和功能上一定存在很多相似处。

另外,前人的个案研究主要以汉语“问题是”为对象(如孙慧妍2006 [1];李宗江2008 [2];张璐2015 [3]、2018 [4];王赛珈2017 [5]、2020 [6];Chen-Yu Chester Hsieh 2018 [7] 等),而缺少对英语the thing is的研究以及将两者进行比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探讨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语料英语来自COCA语料库,汉语来自CCL和BCC语料库。

2. 讨论范围界定

本文基于Schiffrin (1987) [8]、冉永平(2000) [9]、董秀芳(2007) [10] 等国内外学者对话语标记的研究和界定,提出话语标记的以下特征:在语音上,是一个整体且有弱化倾向;在语义上,不表示概念意义,只表示程序意义,不会对句子真值产生影响,体现说话人主观性;在句法上,相对独立,不与其他成分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删除不会导致句子不成立。

2.1. 话语标记The Thing Is界定

(1) Of course, when held in one hand, the thing is awkward and unwieldy.

(2) The thing is that you still want them.

(3) The thing is, sometimes you must listen to or read the opposing side’s point(s) of view to understand an issue better.

例(1)中thing是主语,is是系动词,awkward and unwieldy是表语,构成主系表结构。Thing是英语中典型的外壳名词(shell nouns)1,具有概念意义,为下文信息awkward and unwieldy,提供抽象的概念外壳,在句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且语音上的停顿在thing和is之间,the thing is不是一个整体,固不在讨论范围。

例(2)中the thing is引出后面的表语从句,在句法上是不可删除的成分,固不在讨论范围。

例(3)中the thing is位于句首,语音上成为一个整体,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可以删除也可以用but、and、well等话语标记直接替换,使用上较为自由,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the thing is是下文所要讨论的话语标记。

2.2. 话语标记“问题是”界定

(4) 它提出的问题是蕴涵一个哲学的意味在其中的。

(5) 我也注意到在成绩的背后,在经验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员工间、部门间因工作产生的纠纷近来时有出现,纠纷出现是正常的,问题是解决的方法。

(6)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但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问题”作为名词有四个义项:①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② 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③ 关键;重要之点;④ 事故或麻烦。当“问题”的词义可以对应以上四个义项且“问题是”整体不可删除和随意替换时,它就具有概念意义,不在讨论范围。

例(4)如果用“二分法”进行层次分析,首先是将“问题”与“是”隔开,划分后为“它提出的问题|是蕴涵一个哲学的意味在其中的”。“问题”与“是”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分属于两个层次,“问题”的意义可以对应“②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固不在讨论范围。

例(5)中的“问题是”充当小句主语和谓语,在句中是不可删除的必需成分,“问题”语义对应“③关键;重要之点”,具有实在的概念意义,固不在讨论范围。

例(6)可能会引起分歧,因为单从语义上看,这里的“问题是”好像也能从词典四个义项中找到对应,但本文仍然将它定义为话语标记。原因有四:第一,如果删除不影响句子真值,说明不是必需成分;第二,可以与但是、可是等转折连词互换,说明这里的“问题是”只起到篇章衔接的作用,主要体现程序意义;第三,在句法上,前后有标点符号隔开,具有独立性;第四,在语音上有弱化,口语中可能出现“是”的脱落。

3. 语篇组织功能

英汉这两个话语标记都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连接前后语句、段落,甚至语境,起到语篇组织作用。下面我们将从转折衔接功能、话语组织功能、信息组织功能三个角度讨论the thing is和“问题是”语篇组织功能的异同。

3.1. 转折衔接功能

3.1.1. 与转折连词连用情况

我们查询COCA和CCL语料库,随机抽取了英汉各345例语料,对the thing is和“问题是”与连词连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表1表2):

Table 1.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ing is” and conjunctions

表1. The thing is与连词连用

Table 2. The combination of “Wentishi” and conjunctions

表2. “问题是”与连词连用

二者在与连词连用时,多出现在转折语境,表达转折义。英语中,the thing is共出现与连词连用情况68例,以转折连词but最多,即使是与and、so、though等连用,很多时候依然表达转折义。汉语中,“问题是”出现与连词连用情况共63例,且都是与转折连词连用。

3.1.2. 转折衔接关系

根据广义转折关系的六种语义新分类:典型对比型、因果违逆型、论点争辩型、内容更正型、限制补充型、情状意外型(谭方方2014 [12]),我们认为the thing is和“问题是”也具有这六种转折语义衔接关系。

1) 典型对比型

(7) I did mean to discuss this with you. You know, the thing is, you haven’t discussed anything with us.

(8) 一般你要是问了一百个人,当中有二三十个说不漂亮,那心里面觉得安慰,嗯,不错,那就可以了。问题是问下来有百分之九十九都说,不错,真是漂亮,很漂亮!

例(7)“我们想和你讨论”和“你不想和我们讨论”做对比。例(8)“少数人觉得漂亮”和“多数人觉得漂亮”做对比。

2) 因果违逆型

(9) One I can’t forgive him for is pulling Janet Napolitano out of Arizona. But the thing is, on balance, he’s mostly stellar.

(10) 我明白,我无法取悦每一个人。但问题是,我还是想努力这么做。我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我的成功对中国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根据“因为p所以q,而结果是非q”的验证句式,例(9)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不能原谅他将Janet Napolitano从Arizona带出来,所以我应当觉得他不优秀,但是我却觉得他还算是个优秀的人”。例(10)可以理解为“因为我明白我无法取悦每一个人,所以我应当不会去做,但是我却还是努力这么做了”。

3) 论点争辩型

(11) I know liberal friends who would rather eat Ebola-tainted glass shards than listen to Glenn Beck. The thing is, sometimes you must listen to or read the opposing side’s point(s) of view to understand an issue better.

(12) 由于加拿大全国数学竞赛是由滑铁卢大学数学系承办的,该系对他们出的竞赛题拥有版权,所以历年的数学竞赛题都必须直接,或以邮购的形式到那里去买。但问题是你到他们那里去买很贵。他们一份考题一份考题地去卖,每份考题都不便宜。再加上邮寄费用就更贵了。

例(11)针对“是否愿意接受Glenn Beck的观点”进行争辩,双方持不同意见。例(12)针对“是否去购买考题”这一论点进行争辩,一方认为他们承办竞赛且拥有版权,要去购买,另一方认为考题不便宜,不要去购买。

4) 内容更正型

(13) So it looks like we’re drinking water, but the thing is... It’s not water!

(14) 不是说文学不能反映罪孽与丑恶,问题是,一旦文学背离了诗性描写,仅仅将自身作为容纳罪孽与丑恶的容器,美就不复存在,文学就陷于庸俗化。

例(13)对“以为喝的是水”预期信息做出更正,属于对象更正。例(14)“问题是”相当于“而是”,更正前一句的说法,属于元语更正。

5) 限制补充型

(15) The tax-exempt issue was a compromise to try to protect churches from de facto government influence (among other things). The thing is, it doesn’t work unless people act in good faith, and I doubt any law passed with “good faith” in mind has turned out that way.

(16) 如果造船厂做成了,公司的价值能涨到20亿美元以上。问题是,张三自己无法找到投资者。

例(15)中“免税问题是一个折衷的方案”,但是方案的进行需要“所有人诚实守信”,the thing is对进行方式形成限制补充。例(16)中“造船厂做成的前提是要找到投资者”,“问题是”起到限制条件的作用。

6) 情状意外型

(17) Well, I went and interviewed her yesterday, just grasping at straws. And the thing is, she was wearing glasses. Glasses that she didn’t have on in court.

(18) 我过生日时接接到了银行卡部、保险公司、汽车4S店、卖别墅的房地产公司的问候,十分感动,谁说商业化会削弱情感,问题是我的信息他们怎么知道的。

例(17)去采访她时,她竟然“带着眼镜”,是说话人意料以外的事情。例(18)让说话人意外的是“他的信息是怎么被知道的”。

3.2. 话语组织功能

说话者为了表达的需要会使用话语标记组织话语进行观点的输出,对话双方也需要通过话语标记来润滑言语,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从话题和话轮两个角度来讨论英语the thing is和汉语“问题是”的话语组织功能。

3.2.1. 话题导向功能

Fraser (2009) [13] 将话题导向标记分为:拉回话题(return to a prior topic)、延续话题(continuation with the present topic)、转换话题(digression from the present topic)、开启话题(introduction of a new topic),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在组织话语时都可以起到话题导向的功能,主要有延续话题和转换话题。

1) 延续话题

说话者使用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可以延续对上一个话题的叙述,将话题内容进行下去。

(19) My lower-income hairdresser was raving about how fed loans were enabling her kids to go to college. The thing is, loans are popular ex-ante to those seeking to attend or have their children attend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20) 霍华提出现金周转困难,但是可以用不动产交换。问题是珍·罗素对不动产没有兴趣,她只想要现金。

英语例(19)前一句通过“低收入的理发师通过贷款能让孩子上学”的经历,说明“贷款很好”,the thing is延续前一话题,继续说明“贷款很好”,起到递进作用。汉语例(20)“问题是”直接延续前一话题对“不动产”的讨论。

2) 转换话题

作为话语标记的英语the thing is和汉语“问题是”都可以标示话题的转换,这是它们在话题上最显著的功能。

(21) I love you. I mean... Like—I... The thing is, I love your band...

(22) 王杰:比你还瘦。

鲁豫:问题是你很高,你比我高很多,那就是很。

王杰:对呀,很可怕所以。

英语例(21)中,说话者在表白“我爱你”后觉得不好意思和尴尬,于是用the thing is转换话题,将话题转移到“我喜欢你的乐队”。汉语例(22)鲁豫用“问题是”将话题从“瘦”转换到“高”。

3.2.2. 话轮相关功能

话轮是指会话中说话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当在话语末尾出现沉默或当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时,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刘虹1992 [14])。The thing is和“问题是”都是自然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话语标记,二者都具备开启、抢夺话轮的功能,the thing is还具备占据话轮的功能,“问题是”还具备结束话轮的功能。

1) 开启话轮

说话人使用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可以连贯流畅的接过上一话轮,开启下一个新话轮。

(23) VIEIRA: Well...

Mr-SANTAGATI: Go ahead, Meredith, I’m sorry.

VIEIRA: No, no, you finish up and then I’ll say.

Mr-SANTAGATI: The thing is, Lester, the guys in these movies, in those chick flicks, aren’t like what we would do in real life.

(24) 杨澜:也许她认为她做的是对的。

李敖:问题是……她后来打电话给我,我都记得很清楚,我赞成她大义灭亲,可是你要站在义这一边。

杨澜:那你当时觉得很伤心吗?

李敖:我不会有这种负面的感情,我唯一的负面感情就是仇恨。

英语例(23)中VIEIRA本想开启一个话轮,刚说了well就被Mr-SANTAGATI打断,后面再次开启话轮时使用the thing is作为衔接手段,自然的接过上一话轮,开启新话轮。汉语例(24)杨澜结束话轮后,李敖用“问题是”开启新话轮,将话轮接过,继续进行对这一话题的阐述。

2) 抢夺话轮

话轮总是在说话双方之间来回转换,说话人使用the thing is和“问题是”抢夺话轮,重新获得话语权。

(25) Ms-ADAMS: These sexy kind of people, nobody cares anymore. You were talking about the 67 percent approval rating with Clinton, probably’ cause he’s so good in domestic relations. But other than that—I think that was supposed to be funny.

RIVERA: I laughed. I laughed.

Mr-WALKER: Well...

Ms-ADAMS: The thing is, nobody cares anymore.

Mr-WALKER: Yeah.

(26) A:可这也不代表我就得嫁给你啊,我嫁谁不比嫁你强?

B:问题是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好啊?你说,我打小儿什么事儿没为你做过?

英语例(25)中Ms-ADAMS在表达完观点后,这一话轮结束,后听话人RIVERA和Mr-WALKER对话语作出反应,占据了之后的话轮,Ms-ADAMS使用the thing is重新抢夺话轮,占据主导权。汉语例(26)中,B通过“问题是”将话轮从A那里抢夺过来,掌握主导权,对A进行反问质疑。

3) 占据话轮

说话人在说话时,为了保持话轮不被抢夺,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占据话轮,the thing is可以起到占据话轮的作用。

(27) UDY-WOODRUFF: And you were mentioning the same thing you’re seeing in the House.

DOMENICO-MONTANARO: Oh, unquestionably. And the thing is, the House is one place where all of us would say, how could the House get any more divided?

例(27)中,DOMENICO在回答完UDY问题后,为了继续说话和避免话语权被抢,用the thing is占据话轮,保持自己话轮不变。

4) 结束话轮

说话人在表达完观点后,通过一定的语言策略结束话轮,“问题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标示话轮的结束。当位于句尾用于结束话轮时,“问题是”整体音调呈下降趋势。

(28) A:你就当做增肌好啦,大男人减肥干什么。

B:不是肌是肥肉啊问题是。

例(28)“问题是”位于句末,标志着B已阐述完观点,话轮结束。

3.3. 信息组织功能

在信息组织方面,the thing is和“问题是”都可以提示焦点,都对前后句、上下文、前后语境之间起到关联效果。

3.3.1. 焦点提示

当用the thing is和“问题是”组织会话时,说话人想要更加关注外壳名词的“内含”,因此“外壳–内含”复合体(shell-content complexes)构成了特殊的焦点结构(王赛珈2020 [6])。当the thing is和“问题是”作为焦点标记词时,往往轻读,其后成分为句子焦点,是说话人想要强调和突出的部分,是句子新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

(29) I have let it all go. The thing is, I’m not looking for some adjustments in my life, I’m looking for a new begining, I couldn’t go on like that.

(30) 因此,可以概括起来说,目前邮电企业面临的总的形势是:危机开始朝我走来,而机遇就在我手边。问题是这种格局并非固定的、永久不变的。

英语例(29)中the thing is提示句子的重点并不是前一句的“放弃一切”而是告诉大家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提醒受话人后句才是需要注意的信息,也是句子的对比性焦点。汉语例(30)中“问题是”提醒我们虽然“形势是危机开始朝我走来,而机遇就在我手边”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格局并非永久不变的”。

3.3.2. 关联效果

关联理论(Sperber & Wilson 1986 [15])认为,交际双方通过不断调整语境假设推动交际进行,形成“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话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的过程,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可以明示语境中暗含的信息,使表达准确无误,便于受话人推理。

(31) You tell yourself that you are fine with it (for now) and that all you have to do is wait. The thing is, if you want more than you are getting, you really are not fine with it.

(32) 身份证,电话本,一张纸上记着这月工地食堂的大账;正面是菜米油盐的正常流水,背面是在集贸市场讨价还价的差额;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不说了,问题是,包里还有一张离婚证。

英语例(31)中,the thing is将前后语境形成最佳关联,受话人可以付出较少的努力取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便于受话人理解。汉语例(32)句如果只是正常进行叙述,那“问题是”的出现就是冗余的,违反了Grice (1975) [16] 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从前一句中“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不说了”可以主观推理认为“后面还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就不说了”,但“问题是”的出现明示了语境信息,说明后一句“包里还有一张离婚证”这件事情是非常规的,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重点信息,方便我们接下来再用调整过的语境假设去推理下面的话语信息。

4. 人际互动功能

说话者在传递、接收和反馈信息时,常在命题之外添加一些信息来明示自己的言说方式,表达自己对信息内容的把握程度,个人的情感、态度和评价。这些与说话者本身相关的信息往往会用特定的语言形式编码,可以是副词、短语、小句等,称为“言者导向语(speaker-oriented expressions,简称SOEs)”(孔蕾2014 [17])。我们发现,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后续句一般都被说话人赋予了情感,带有说话人的评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体现了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4.1. 主观评价功能

说话人在说话时会带有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主观判断,这些评价可能是负面的、中性的、正面的,我们抽取了英汉语料各100例,统计如下表(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hing is” and “Wentishi”

表3. The thing is与“问题是”主观评价功能比较

可以发现,二者主要都用于负面评价,但“问题是”的负面评价倾向更显著。这与本义有关,“问题”在词义上本身就带有负面、消极的倾向,表示需要解决的疑难、麻烦等,而thing作为一个中性词,表示事情、事物、东西等,一般不直接翻译为“问题”。所以,the thing is的使用范围更广,而“问题是”多用于负面评价,不用于正面评价。

4.1.1. 负面评价

The thing is与“问题是”都可以表达说话者的不满、抱怨、责备、无奈等等。其中,“问题是”后续句是问句的情况很多。

(33) I have 6 exams left including bsc thesis. The thing is, I never intended to become an engineer, but due to My parents...

(34) 五分钟后,赞那布开始瞌睡了,这次出外景她是摄影师,十分操劳,问题是,大家都好累,我更是吓到,怕再撞上东西。

(35) 咱们HR的任务里,你头一条列着让销售部意识到他们也能得到好处,这明摆着,没好处,谁干呀,问题是,他们的好处到底是啥?

英语例(33)句表达说话人“快要毕业了,但所学专业并不喜欢”的无奈和难过,never的使用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汉语例(34)中“问题是”表达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累,大家都很累”的含义,是一种不满情绪的抒发。例(35)句子的语气一步步加强,从摆明事实“任务里列着好处”,到摊牌“明摆着,没好处”,再到“谁干呀”情绪上升,最后用“问题是”引出“他们的好处到底是啥?”实则是在进行嘲讽和挖苦。

4.1.2. 中性评价

The thing is与“问题是”都可以客观冷静的表达中性评价。

(36) I’ve always believed, when younger, that parents do have a favorite. The thing is, favorites do change over times. When I was a teen and my brother was still that wonderful, cute kid, he was the favorite.

(37) 这话自然没错,真实应该是追求的目标。问题是,对“真实”会有不同的界定,不同的解释。

上例(36)和例(37)都是客观的进行观点的阐述。

4.1.3. 正面评价

The thing is可以表达正面评价,包括赞同、表扬、赞赏、激励、庆幸等等。

(38) The thing is, we really do believe that you could be a good case for clemency.

例(38)中the thing is引出句子表达了对对方的赞赏。

4.2. 委婉礼貌功能

说话人有时为了照顾交际双方面子,会采取一定的言语手段缓和关系,Brown & Levinson (1987) [18] 认为交际过程中存在很多“威胁面子行为”,为了缓解尴尬、避免冲突,说话人会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起到礼貌的效果,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就起到了礼貌委婉的作用。

(39) There’s people that I don’t—whose company I don’t enjoy. But the thing is, I give everybody the benefit of a doubt. I assume that if I walk a day in that person’s shoes, I understand where they’re coming from or why they act this way.

(40) 鲁豫:你根本不想上学为什么还要考台大呢?

吴宗宪:没有办法,那时候我才19岁,那么大的孩子心里没有设定太大的目标,并不会想当歌星或者干嘛,只是想在这儿找一找机会,我觉得自己至少还能唱歌,但问题是没有太多个性,所谓的personality。

英语例(39)说话人表达观点“有些人我不喜欢和他们相处”,由于表述过于直接,后用the thing is引出“如果站在那个人的立场上,我就会理解他们”,缓和了语气,挽回了面子。汉语例(40)中,吴宗宪回答问题用“问题是”缓解自我尴尬,起到自嘲的效果。

5.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作为话语标记的the thing is和“问题是”在很多方面都十分相似,但也存在不同。

从语篇组织功能上看,第一,两者都更多出现在转折语境,表达转折义,具有六种转折语义衔接关系;第二,两者都具备延续、转换话题的功能,都具备开启、抢夺话轮的功能,the thing is还可以占据话轮,“问题是”还可以结束话轮;第三,两者都能起到提示焦点信息和关联前后语境的作用。

从人际互动功能上看,第一,两者在表达观点时都带有主观评价,且都以负面评价为主,但不同的是,the thing is可以用于负面、中性、正面评价,“问题是”只用于负面、中性评价,不用于正面评价。第二,两者都具备委婉礼貌的功能,可以缓解会话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推动交际进行。

NOTES

1Schmid (2000) [11] 从功能角度划分出一类特殊的抽象名词,语义上具有抽象性和笼统性,为其前后命题信息语块“内含(content)”提供抽象的概念外壳(conceptual shells),具有外壳功能,称为“外壳名词(shell nouns)”。英语中这样的名词有很多,例如question、point、problem、thing、fact、truth、trouble、issue等等,它们前面常常会添加the、this、that等指示词语。汉语中的一价认知名词“问题、结果、关键”也是外壳名词,属于其中的“事实(factual)”范畴。外壳名词具备“描述(characterization)”、“临时概念构建(concept-formation)”、“连接(linking)”三个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 孙慧妍. “问题是”的篇章连接作用[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 27(5): 66-68.
[2] 李宗江. 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记“问题是”[J]. 中国语文, 2008(5): 423-426.
[3] 张璐. “问题是”的话语标记化[J]. 语言研究, 2015, 35(2): 28-32.
[4] 张璐. “N_(一价认知)+是”凝固型构式语用现象及其来源探析[J]. 中国语文, 2018(1): 85-95+128.
[5] 王赛珈. 现代汉语独立成分“X_名+是”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 王赛珈. “问题是”的话语标记化——基于征派机制的解释[J]. 华中学术, 2020, 13(2): 167-180.
[7] Hsieh, C.-Y.C. (2018) From Turn-Taking to Stance-Taking: Wenti-shi “(The) Thing Is” as a Projector Construction and an Epistemic Marker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127, 107-124.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18.02.002
[8] Schiffrin, D. (1987)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611841
[9] 冉永平. 话语标记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 2000(4): 8-14.
[10]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1): 50-61+3.
[11] Schmid, H.-J. (2000) English Abstract Nouns as Conceptual Shells: From Corpus to Cognition.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808704
[12] 谭方方. 广义转折关系的语义新分类与句法验证: 以汉英语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6(5): 678-690+799-800.
[13] Fraser, B. (2009) Topic Orientation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1, 892-898.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08.08.006
[14] 刘虹. 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3): 17-24+80.
[15] Sperber, D. and Wilson, D.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lakewell, Oxford.
[16] Grice, H.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17] 孔蕾. 英汉“言者导向语”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6(2): 190-201+319.
[18] Brown, P. and Levinson, S.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81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