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无用论”的三个错误
Three Mistakes of “Philosophy Useless The-ory”
DOI: 10.12677/ACPP.2022.116326, PDF, HTML, XML, 下载: 184  浏览: 366 
作者: 龚 鑫: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哲学有用无用Philosophy Useful Useless
摘要: 哲学并非“无用”,实则“有用”。“哲学无用论”者犯了三个明显的错误:一是对“总体性”问题的“非总体性”回答;二是割裂了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辩证统一;三是被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影响,将人可计算化,试图追求时时、事事的确定性。通过分析“哲学无用论”的错误,我们可以发现,哲学的用处无处不在,且深入人心。
Abstract: Philosophy is not “useless”, but actually “useful”. The “philosophical uselessness” makes three ob-vious mistakes: first, the “non-totality” answers to the “totality” question. Second,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direct connection and indirect connection is separated. Third, influenced by positivism and instrumentalism, people can be calculated, trying to pursue the certainty of everything from time to time. By analyzing the mistakes of “the uselessness of philosophy”, we can find that the useful-ness of philosophy is everywhere and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hearts.
文章引用:龚鑫. “哲学无用论”的三个错误[J]. 哲学进展, 2022, 11(6): 1908-191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326

1. 引言

关于哲学“无用”与“有用”的争论早已出现,并且这种争论将会持续进行。辩论双方将会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角度、举出新的例证支撑己方论点,同时挖掘对方漏洞,推翻对手的论证体系。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在大学哲学专业新生入学、无哲学知识背景的人与哲学专业的学者或学生交谈等地方。部分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持一种积极或中性的态度,因为未曾接触过相关的理论而好奇。而部分人则是以一种消极、贬义的方式对哲学提出质疑。对他们而言,任何一个学科,如果不能引起专业之外的普通人或者聪明本科生的关注,那就亮起了红灯 [1]。不管持“哲学无用论”的人提出的观点是如何的甚嚣尘上,目前的情况是,“哲学无用论是错的”成为一个普遍共识。对于哲学“有用”与“无用”的争论,不少优秀学者给出了卓有新意和意义的洞见,本文想从三个方面对此提出一些拙见。其一,“哲学是否有用”是一个对哲学“总体性”的提问,从回答的结果来看,“哲学无用论”者并没有做出一个“总体性”的解释。其二,对此问题的回答,“哲学无用论”者往往割裂了或者不承认事物之间联系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其三,哲学内部关于“哲学有无定论”的讨论表现出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对立影响了“哲学无用论”者。

2. 对哲学“总体性”的提问与非“总体性”的回答

“哲学是否有用”是关于哲学的一个“总体性”的提问。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的语词表达入手。提问者的提问对象是哲学,对哲学“有用”或“无用”作判断时,需要明确“哲学是什么”,而对“哲学是什么”的回答就涉及到哲学的本质问题。但哲学不只有其本质,即内涵,还有其外延,即在人的生活中存在着的并表现了哲学内涵的对象。因此,“哲学是否有用”这个提问可以理解为那些在生活中表现了哲学本质的对象是否有用。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提问单个对象是否有用,而是提问所有对象是否有用。因为,如果仅提问表现哲学内涵的单个对象是否有用,不足以代表哲学。如此来看,“哲学是否有用”是关于哲学的一个“总体性”的提问。

提问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总体性”的问题,但回答者却并没有作出一个“总体性”的回答。通常地,“哲学无用论”者一般认为哲学没有办法满足其欲望,也就没有对其生活产生影响。他们或者宣称所有的哲学都不能满足其这样或那样的需求。比如,学哲学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意味着低收入,而低收入没有办法满足他们过更优质生活的欲望。如此想法背后隐藏的逻辑是:首先,人是要过更优质的生活的,且更优质的生活等于高收入;其次,学哲学找到的工作不能带来高收入;第三,哲学不能使人过上优质的生活。哲学既然满足不了人的欲望,因而,哲学是“无用”的。又或者他们指责某些哲学理论不能提供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比如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虽然为人们了解世界的本原提供了解释,但对于一个烤面包的厨师而言,它并不能提供怎样烤面包、什么样的烤面包好吃等答案。将这个想法扩展出去,哲学的理论只对于其研究者、感兴趣者有影响,与大部分人的生活没有发生关系。从这些“哲学无用论”者的回答来看,他们使用的逻辑方法是举例法。但很明显,举例法在这里是存在极大漏洞的。因为尽管他们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例子,但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能推翻其理论,并且,这个反例极容易找到。例如,针对学哲学不能找到好工作这个想法,我们可以举例学哲学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比如做一名教授哲学的大学教师等等。当然,其反对者会主张大学的哲学教师没有高收入,然这又涉及到对另一个问题的判断了,在这里不多加解释。总之,这里已经很清楚的表明,“哲学无用论”者的举例方法,没有将所有对象纳入进去,其回答是一个片面性的、局部性的回答。即使是其回答包含了全部对象,列举出了所有可能,我们仍能轻易的找到反例。

3.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割裂

上文谈及“哲学无用论者”认为哲学与生活没有发生联系,因为哲学对生活没有产生影响。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割裂了事物之间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有机统一。当人们着眼于某物的实际用途时,当人们以实用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某物时,亦即当人们着眼于“有用之用”时,人们只看到某物的某种具体的用途,只看到某物的某种具体的使用价值 [2]。哲学不能烤面包,因为它不能直接满足欲望。按照这样的假设,如果说直接满足欲望才是有用的,那么我们需要思索我们所学的其它知识是否有用了。比如,有句俗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们认为数学、物理和化学是有用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似乎都与此有关。买菜需要用到计算,给土地施肥用到了化学肥料,灌溉农田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如果仔细思索,我们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漏洞。我们在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时,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是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目的是为了解题,它并没有直接地与生活发生关系。而在生活中使用化学肥料和灌溉农田的人,他们只是按照经验去行事,或者直接使用理论转化的结果。因此,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也并没有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如果这样进行推理,那么很明显,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是“无用”的。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确实是有用的。这是因为,虽然这些理论并没有直接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但通过理论研究并将其运用到现实中去所得出来的结果与我们发生了关系。因而,可以说,数学、物理和化学是有用的。

哲学也是如此,“哲学没有小用有大用,没有急用有缓用,没有近用有远用,哲学乃无用之大用” [3]。哲学有时是不与人的生活直接联系的,它是停留在精神抽象层面的思考,是关于思考的思考。但哲学的基础和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古希腊哲人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时,泰勒斯回答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恩培多勒克则认为是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等等。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回答,都是对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思考,是在直接经历了这些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并解答。这些问题看似对于生活没有什么作用,但实则指导着人如何生活、如何实践。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这对于无产阶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导致无产阶级出现的原因,并指明了改变如此现状的道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哲学其实往往体现为使自己过得愉悦的哲理。环顾我们生活的四周,呈现出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许多优秀作品都表达了一定的哲理。我们是因为这些哲理没用才欣赏它们的吗?显然并不是,正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哲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我们感到它并不是离我们远不可及的,所以才会喜欢它。因此,哲学可能不直接地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但它总会通过某种其它的方式显现出来。当然,对于有些思想,我们也是要有所甄别的。因为虽然哲学是思之思,但有些理论冒着哲学的皮囊,传授的思想是会使人误入歧途的。总而言之,不要割裂事物之间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它们往往是统一的。

4.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争论

“哲学无用论”说法不只是一般人在生活中的感受,这种论调的传播与哲学内部的一些极端观点不无关系,其中包括哲学无进步说、哲学无定论、哲学错误说等等。而其中,哲学无定论影响极大。

哲学不只是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体系。纵观哲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在哲学场域上,各种纷争层出不穷,常常是“斗争”状态。从这些争论来看,似乎在哲学问题上,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有人认为,哲学问题没有定论,它无法为生活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这与现实的生活要求我们择一从事相矛盾。比如陈修斋认为哲学“如果一旦有了定论,则它就是科学问题,而原本并不是或不再是哲学问题了” [1]。

虽然哲学无定论极具迷惑性和传播性,但它仍然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首先,假使“哲学无定论”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哲学无定论”也是一个非确定性的答案。明显地,这种观点自相矛盾。由此,可表明哲学是有定论的。其次,“哲学无定论”者将聚焦点集中到某一个场域而忽视了其它场域。

谈论哲学无定论的人通常犯了一个错误,即将数学思维带入了对人的研究。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实证主义、工具主义思维占据了上风,误导了人们。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自然科学也无法解释万事万物。譬如我们日常感受到的时间、空间,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只是在给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之下去使用,如泰罗借用时间精确地计算工厂工人的工作效率。但是为什么会存在时间与空间,怎么说服别人相信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个解释的部分往往是寻求到哲学那里去。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在古希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相统一的。近代以来,学科细化使得许多研究者和非研究者专注于自身的研究对象,缺乏自研究对象的反思、对研究本身的反思。

在哲学场域中,许多哲学命题虽然无争论,但这恰是证明了人的存在,将人与非人区分开来。“人的内在矛盾本性决定了其需要哲学。我们之所以需要哲学,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具有精神意识” [3]。人类生活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这种发展不是仅靠技术进步就可以得来的,因为即使是技术,它也总是需要人根据生活、反思生活后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并且,人不总是单独地处于与事物对象的联系中,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的联系。如何理解、发展人与人的联系,使其朝着向美向善的方向努力是需要人的思考,需要人思考思考的,即需要哲学的。因此,可以说哲学是为数学、物理等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和目标,它不确定性的知识是相对于具体科学肯定的知识而言的 [4]。

哲学命题之所以无争论,是因为新的联系出现了,这加深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由而引发了对新问题的关注,并产生了极为丰富的思想。

5. 结论

“哲学无用论”的流行,有着多种原因。“哲学无用论”的理论,存在着许多错误。首先,其方式是从“非总体性”的角度回答一个“总体性”的问题,举例法明显存在着漏洞;其次,“哲学无用论”者的思维是切断了事物之间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辩证统一,只从局部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过程;最后,“哲学无用论者”被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思维所困住,忽视了人存在着自身的有限性与追求无限的矛盾。总而言之,哲学并非“无用”,“所有需要哲学干预的思想问题都是关于价值体系的问题,或者说,凡是关于价值体系的问题都只能由哲学来判定” [5]。因此,“哲学无用论”的论调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苏德超. 哲学无用论为什么是错的?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14-21.
[2] 罗安宪. “有用之用”“无用之用”以及“无用”——庄子对外物态度的分析[J]. 哲学研究, 2015(7): 32-37+129.
[3] 朱仁官, 左亚文. 我们何以需要哲学[J]. 湖北社会科学, 2014(5): 85-97.
[4] 李异雷. 试论“哲学的价值”——基于罗素《哲学问题》的新思考[J]. 学理论, 2018(8): 90-91.
[5] 赵汀阳. 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J]. 哲学动态, 1995(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