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期刊论文摘要作者立场对比研究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Authorial Stance i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DOI: 10.12677/ML.2023.114233, PDF, HTML, XML, 下载: 243  浏览: 42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瞿菲菲, 肖庚生: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语料库作者立场期刊论文摘要语步对比分析Corpus Authorial Stance RA Abstract Rhetorical Move Comparative Analysis
摘要: 本文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采用Hyland (2005)的分析框架,跨文化视角考察国内外期刊论文摘要中立场建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作者与本族语作者摘要中立场标记的总体使用频率相当;除了自我提及语,中国作者显著多用模糊限制语、强势限定语和态度标记语。跨语步分析表明,中国作者倾向在背景语步和结论语步表达立场,而回避使用自我提及语;本族语作者一般在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构建权威立场,凸显学术贡献。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学者撰写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英文摘要提供一定借鉴。
Abstract: Based on two self-built corpora,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cross-cultural variations on the use of stance markers in research article (RA) abstracts by Chinese and native writers under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proposed by Hyland (2005).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frequency of stance markers in abstracts between Chinese and native writers is nearly equivalent. In addition to self-mention, Chinese writers use more hedges, boosters and attitude markers than native writers. Deeper move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ese writers tend to project themselves in the rhetorical moves of background and conclusion and they avoid employing self-mention. In contrast,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are more likely to construct an authorial stance in rhetorical moves of background and method so as to highlight their academic contribution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could help Chinese writers’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RA abstract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文章引用:瞿菲菲, 肖庚生.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期刊论文摘要作者立场对比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721-172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233

1. 引言

学术语篇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对客观研究事实的反映,避免作者主观情感和态度的介入 [1] 。20世纪末以来,一些话语分析学家指出研究论文一定程度体现了作者立场建构,学术话语中的态度和评价的语言特征旨在劝说读者接受作者观点和研究成果 [2] ,自此国外应用语言学领域对立场研究兴趣与日俱增,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作者立场(authorial stance)是表征作者和读者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其语言实现方式称为立场标记(stance markers)。摘要是对学术论文的高度凝练,是整篇论文的“缩影”,为凸显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在国际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作者在摘要中需要合理彰显身份,构建学术观点,以彰显了研究论述、方法、理论和观点的权威性。相比较于本族语作者,中国作者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语言能力欠缺,在立场表达方面与本族语作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揭示中国作者与国际英语母语作者在摘要这一体裁中立场建构的差异对提高中国作者学术站位写作意识,提高彰显权威身份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大多关注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的作者立场构建特征,以及与本族语作者相比存在的差异,如徐昉(2005) [3] 以国际专家英语学术写作特征为标准,对比考察了二语学习者本硕博三个阶段的立场表达特征。少有研究关注专家作者如何在摘要中表达立场,构建学术观点,从语步层面深入考察立场分布和使用特征更是甚少。鉴于此,为了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从跨文化视角,挖掘中外期刊摘要中立场表达实据,以便为中国作者撰写国际期刊摘要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对比研究

Biber和Finegan (1989) [4] 指出,作者立场是表达作者或者说话人对命题和信息真实性的态度、对来源的责任。学术语篇中,作者通过立场标记词,如模糊限制语和强势限定语表达立场,实现论说协商以及与读者交互的人际功能 [5] 。国内外对于学术写作中立场构建特征的对比研究成果颇丰,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跨语言和跨文化是视角下的立场对比研究;跨学科背景视角下对比研究;论文不同部分立场构建特征研究。

文化和语言是影响学术语篇立场表达的最重要因素,学界主要关注二语学者和本族语作者在立场标记语使用上的差异,Hu & Cao (2011) [6] 对比中国期刊汉语和英文摘要以及国际期刊英文摘要,发现:与国际期刊相比,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明显较少,同一作者撰写的汉语摘要中强势限定语的数量比相对应的英文摘要中要多。陈庆斌(2021) [7] 对比国内外期刊英文摘中的立场标记使用特征,发现国内期刊论文摘要的作者立场总体频率显著低于国际期刊论文摘要。就学科背景而言,Hyland (2008) [8] 在早期研究中阐述了元话语互动模式下的学科差异,发现:模糊限制语在所有学科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其在软学科中出现的频数较高;软学科的作者也比硬学科作者使用更多的强势限定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提及语,表明他们渴望展示自身在该学科领域的权威地位。就论文的不同部分而言,由于各语步所承载的交际目的各异,学术论文不同部分立场构建特征也呈现明显差异。Salager Meyer (1994) [9] 指出,医学期刊中论文不同部分的交际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和词汇选择。徐宏亮(2011) [10] 进一步指出,期刊作者倾向于在结果与讨论部分使用认知型立场资源词,而英语专业博士在学术论文中倾向使用态度标记语,且词汇选择单一。

基于目前作者立场研究现状,发现:国外学术语篇中立场表达特征研究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跨语言跨文化研究,跨学科,不同体裁,以及自我指称语功能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而国内针对作者立场的研究尚不成熟,主要聚焦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作者立场表达偏离程度研究。为了弥补空白,本研究将摘要进行语步划分,系统考察中国学者与本族语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立场构建差异及其原因。

2.2. 摘要语言特征对比研究

摘要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因此摘要的写作质量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检索率 [11] 。摘要(abstract)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体裁,因此摘要的语言特征研究近年来日益得到关注。

中外学者对摘要的体裁分析一般聚焦于宏观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的研究,如鞠玉梅(2004) [12] 通过对比英语和其他语言摘要的语篇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语言社区所撰写的摘要差异及其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观念。操林英(2012) [13] 通过研究不同学科领域英文摘要的体裁特征揭示了学科特点对语步模式和时态、语态等语言特征的影响。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摘要语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持。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推动下,科研工作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作为提升学术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且更多学者想要跻身于国际知名检索平台。在这一驱动下,一些学者深入语步层面对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的语言特征及其差异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为中国学者写好英文摘要提供具体的指导。胡新(2015) [14] 以工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各语步上高频出现的三词词块为研究对象,基于体裁分析理论和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理论,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系统考察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各语步上使用的词块结构及其语篇功能的异同。赵永青等学者(2019) [15] 考察国内期刊同一论文英汉摘要学术论文结果与讨论两部分的对应语步中立场标记语的对应情况。此类研究能更好地观察语言选择与语篇功能之间的“形式–功能”对应,但此类研究尚不多见,系统地对比分析摘要中各个语步中立场元话语的使用特征及差异更是少之又少。

3. 研究设计

3.1. 分析框架

本研究借鉴Hyland (2005) [5] 提出的学术话语互动框架及立场标记词表,将作者立场语言实现方式分为模糊限制语(hedges),强势限定语(boosters),态度标记语(attitude markers),自我指称语(self-mention)以下四个子范畴:1) 模糊限制语:表达作者对命题“可能性”的立场,以留有话语空间供读者批评和质疑的站位标记,如may,possible,suggest等;2) 强势限定语:与模糊限制语相对,表达作者对命题的确定性,如must,definitely,show等;3) 态度标记语:表明作者对命题态度的语言手段,如interesting,unfortunately等;4) 自我提及语:表征作者身份及学术观点,如I,we等。

3.2. 文本收集与语料库建立

本文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分别为英语本族语作者学术摘要语料库(EAIJ)和中国二语作者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EACJ)。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式,选取国内外医学权威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中华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在2016~202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300篇,EAIJ语料总量为91,987字符,EACJ语料总量为89,046字符。

鉴于立场标记语的使用与语篇的交际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功能”关系,本研究从语步这一新的考察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外期刊摘要作者立场建构特征。以Bhatia (1993) [16] 提出的摘要四语步模型为依据将摘要按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划分四个子库,划分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发现,以上两类期刊主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第一,这两类期刊都属于医学国际、国内级别较高的学术期刊,并具有各自的学者阅读群体。第二,研究论文均选自2016~2021年期间发表的研究性论文,属于同期论文且具有时效性。第三,在主题方面,两类期刊发表论文都属于医学领域。第四,在语步结构方面,两类期刊发表的原创文章摘要部分均是按照BMRC四语步模式呈现,为本研究从深层次语步层面考察立场建构特征提供便利。

Table 1. Profile of sub-corpora in EACJ and EAIJ

表1. EACJ及EAIJ子库划分情况

3.3. 数据分析与统计

本研究以Hyland (2005) [5] 的立场标记词表为依据,使用AntConc 3.5.7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将四类语言资源词依次检索,根据语境和立场定义对结果逐一核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索引行,统计各个词项的频数。按照定量频数统计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方式,挑选中外期刊摘要四个语步中最高频的站位标记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修辞策略使用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特定语步交际功能。

最后,由于医学论文都是以合著者身份出版,我们在期刊论文中仅仅检索复数形式we (exclusive),同时检索其宾格和所有格形式。由于语料库容量不同,因此以每万词作为单位进行频数的标准化统计。

4. 结果与讨论

4.1. 总体分布

本研究对中外期刊论文摘要部分出现的四类立场标记进行了频数统计,其总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stance markers in EACJ and EAIJ

表2. EACJ及EAIJ语料库作者立场标记分布情况

注:*表示显著值小于0.05,下同。

表2可知,EACJ和EAIJ语料库中,作者均使用了这四类立场标记,总体使用频率分别为132.0/10,000词和138.0/10,000词,表明学术语篇不仅汇报研究事实,更通过表达命题态度和判断等凸显权威身份。中外期刊作者在自我指称语(Chi-square = −53.961, P = 0.000)和态度标记语(Chi-square = 10.877, P = 0.000)的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中外期刊摘要中的态度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显著降低,这一趋势验证了Hyland & Jiang (2016) [17] 的研究发现:态度标记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呈现下降趋势,硬学科更为显著。除自我指称语外,立场标记在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中的使用明显多于国际期刊英文摘要。Matinez (2005) [18] 指出,最能在学术论文中彰显作者身份,发出声音的是第一人称。自我指称语是英语本族语作者最高频使用的一类立场标记,在描述研究步骤,汇报研究结果时,倾向使用自我指称语彰显作者身份,以“现身”的方式突出对研究的贡献,树立权威“专家”形象。

中国作者更多使用认知型立场标记,即模糊限制语和强势限定语,表达对命题的个人情感和对论断的确信程度,针对这一分布趋势,本研究将从语步层面进一步挖掘立场标记语言表达实据,探讨形成中外期刊立场构建差异的原因。

4.2. 立场标记的跨语步分布及使用特征

根据Hyland & Tse (2005) [19] ,摘要具有很强修辞性,其中每一语步结构承担特定的语篇交际目的。本本研究选取的医学期刊论文四语步结构对应Bhatia (1993) [16] 的“介绍研究目的(Introducing purpose)语步”、“描述研究方法(Describing methodology)”、“概括研究结果(Summarizing results)”、“得出结论(Presenting conclusion)”四语步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外期刊论文英语摘要中的立场表达的跨语步特征,厘清中国作者在立场构建上与本族语作者存在的偏离,挖掘形成差异的原因。

4.2.1. “研究背景”语步立场构建

“研究背景”语步旨在揭示研究背景,指出前人研究不足之处,以明确现研究的目的。研究发现,两个子库中立场标记占比分别为28.8%和30.2%。通过分别统计EACJ和EAIJ中BMoves子库四类立场标记的标准频率、百分比等定量数据来系统呈现“背景语步”立场分布规律,如表3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in Background Moves

表3. “研究背景”语步立场标记分布情况

表3所示,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在“研究背景”语步均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占比分别为45.0%和57.0%。本族语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Chi-square = −44.080, P = 0.000)的频率显著高于中国作者。

观察发现,在EAIJ库中,“研究背景”语步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模糊限制语分别为uncertain,unclear,may;同样的,在EACJ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模糊限制语分别是may,unclear,could。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在立场资源词的选用上基本一致,解释这一趋同现象的原因需要考察“研究背景”语步的交际功能:作者介绍目前所研究主体已有文献,进一步通过模糊限制语指出该研究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例1、3,或者以创设话语协商空间方式引入当前议题,如例2和例4所示:

例1 However, the brain 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 alterations specific to AVHs of schizophrenia remain unclear (EACJ-BMove).

例2 Preterm birth is a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newborns and may result from many determinants, but evidence for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preterm birth in Tibet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s limited (EACJ-BMove).

例3 The benefits of early continuous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who are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main unclear (EAIJ-BMove).

例4 However, first-line ablation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sinus rhythm (EAIJ-BMove).

4.2.2. “研究方法”语步立场构建

方法语步旨在展示研究步骤和描述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两个子库中立场标记占比分别为12.3%和38.3%。表4显示两个语料库中“研究方法”子库的立场资源词的分布规律。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in Method Moves

表4. “研究方法”语步立场标记分布情况

表4显示,方法部分使用自我指称语最多,使用态度标记语最少,表明期刊作者在方法语步少用态度评价,大多为程序性“列清单”式的描述,这一特征在“硬”学科领域更加显著。

自我指称语(self-mention)是作者构建身份的重要话语策略。Ivanic (1998) [20] 表明,自我指称语表达作者对论点的态度、与读者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学科领域的地位。本研究使用最多的自我指称语是we,表明期刊作者通过“现身”方式表达作者个人立场,凸显在学科领域的贡献,以实现“研究步骤和方法的程序性表述”这一语篇功能来树立权威形象。

虽然中外期刊作者方法语步立场标记的分布具有共同趋势,但在资源词使用上也显示差异。中国作者使用自我指称语的频率显著低于本族语作者(Chi-square = −221.015, P = 0.000),该结果与Hyland (2002) [21] 的研究发现一致。这一显著差异也表明中国作者在方法语步缺乏立场建构意识,习惯以“隐身”的方式淡化在研究中的贡献。

4.2.3. “研究结果”语步立场构建

结果语步骤主要汇报研究发现。研究发现,两个子库中立场标记占比分别为27.9%和16.9%。表5显示EACJ和EAIJ两个语料库中“研究结果”语步子库的立场资源词的分布规律。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in Results Moves

表5. “研究结果”语步立场标记分布情况

四类立场标在“研究结果”语步中的频率分布高度相似,从高到低依次为:强势限定语 > 模糊限制语 >自我指称语 > 态度标记语。从语步的修辞层面看,作者试图在汇报数据、研究发现时,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强势限定语这一类认知型立场资源词彰显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更加精确、客观方式报告研究发现不仅凸显作者地位和贡献,为目的语读者创造协商话语空间。

“研究结果”语步中立场标记的使用有显著差异。中国作者大量使用立场标记,其中模糊限制语(Chi-square = 27.070, P = 0.000)和强制限定语(Chi-square = 65.143, P = 0.000)的使用均显著高于本族语作者,表明中国作者倾向在学术写作中表达对命题认知态度,凸显专家形象。语境分析发现,中外作者在资源词的选择上也具有相似性,主要使用show,suggest,indicate,find等认知动词表达对论断的不确信或者确信程度,增强劝说效果,如例5、例6所示。

例5 We also found that occupation could affect post-bronchodilator FEV1/FVC through body mass index (EACJ-RMove).

例6 Func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an implicated variant in WNT4 alters the binding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EAIJ-RMove).

例7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XIAP may act as a vital cell signal regulator that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DNA repair-related proteins, such as H2AX, and influences the DNA repair process (EACJ-RMove).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本族语作者,中国作者显著多用强势限定语表达对命题的确信,这也验证了Hyland & Milton (1997) [22] 的研究发现,即学习者比本族语作者多用强势限定语,在论断中过于直白,不能深入理解强势限定语细微语用差异。此外,中国作者在“研究结果”语步使用较多模糊限制语评价研究结果,如例7,这一现象在本族语作者少见。

4.2.4. “研究结论”立场构建

结论语步是摘要部分最关键的一个语步,旨在概括研究结论,彰显研究意义。统计发现,EACJ和EAIJ中,“研究结论”子库立场标记占比分别为31.0%和14.5%。表5显示EACJ和EAIJ两个语料库中“研究结论”语步子库的立场资源词的分布规律。

Table 6.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in Conclusion Moves

表6. “研究结论”语步立场标记分布情况

表6显示,在“研究结论”语步,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均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占比分别为62.8%和41.8%。中国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Chi-square = 85.685, P = 0.000)和态度标记语(Chi-square = 29.317, P = 0.000)的频率显著高于本族语作者。

语境分析发现,中国作者在摘要结论语步大量使用suggest,could,should,may委婉指出目前研究的重要意义,如例8、例9、例10,以强调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增强劝说效果。然而,本族语作者倾向直接汇报研究结果,避免对研究作出额外“评价和推测”,确保研究准确性和可信度如例11、例12。

例8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ReHo in the left precuneus may be a pathological feature exclusive to schizophrenic AVHs (EACJ-CMove).

例9 Traumatic EPF features are characterized, which may help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raumatic and osteoporotic EPFs (EACJ-CMove).

例10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MNPs loaded with wogonin could provide a promising way for better leukemia treatment (EACJ-CMove).

例11 Patients in the budesonide-formoterol group had approximately one quarter of the inhaled glucocorticoid exposure of those in the budesonide maintenance group (EAIJ-CMove).

例12 Our data show that remdesivir was superior to placebo in shortening the time to recovery in adul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and had evidenc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EAIJ-CMove).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了中外期刊作者在摘要中立场构建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在立场标记的总体使用频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各类资源词的使用和跨语步分布差异显著。中国作者倾向于在背景语步和结论语步表达立场,因此,摘要中显著多用认知型立场标记表达命题或者研究发现的认知态度,而回避使用自我指称语;本族语作者多在背景和方法语步以“现身”方式构建权威立场,凸显学术贡献。这一差异反映中外期刊作者存在立场构建认知差异,也受到各语步交际功能影响。本研究从语步层面挖掘中外期刊论文摘要中作者立场表达实据,有助于中国学者提升对立场构建偏离的认识,强化立场构建意识,以期为他们撰写符合国际规范的英文摘要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期刊论文摘要作者立场对比研究”(CX20221036)、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体多维度多特征对比研究”(20C1583)与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中外作者英文论文语体的多维对比研究”(18WLH3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Mauranen, A. and Bondi, M. (2003) Evaluative Language Use in Academic Discourse.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 269-271.
https://doi.org/10.1016/S1475-1585(03)00045-6
[2] Hunston, S. (1994) 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a Sample of Written Academic Discourse. In: Coulthard, M., Ed., 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 Routledge, London.
[3] 徐昉. 二语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5): 1-7.
[4] Biber, D. and Finegan, E. (1998)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 Text-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Discourse, 9, 93-124.
https://doi.org/10.1515/text.1.1989.9.1.93
[5] Hyland, K. (2005)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Discourse Studies, 7, 173-192.
https://doi.org/10.1177/1461445605050365
[6] Hu, G. and Cao, F. (2011) Hedging and Boosting in Abstra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ticl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medium Journal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 2795-2809.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11.04.007
[7] 陈庆斌.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中作者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 外语学刊, 2021(2): 41-47.
[8] Hyland, K. (2008) Disciplinary Voices: Interactions in Research Writing. 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 1, 5-22.
https://doi.org/10.1075/etc.1.1.03hyl
[9] Salager-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 149-170.
https://doi.org/10.1016/0889-4906(94)90013-2
[10] 徐宏亮.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 2011, 32(6): 44-48.
[11] 王华. 语料库驱动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索——以摘要写作为例[J]. 外语学刊, 2020(1): 49-55.
[12] 鞠玉梅. 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 外语教学, 2004, 25(2): 32-36.
[13] 操林英. 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6): 1109-1112.
[14] 胡新. 中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词块特征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15, 38(6): 813-822.
[15] 赵永青, 薛舒云, 邓耀臣, 徐建伟, 丁科家. 同一期刊论文英汉摘要作者立场信息一致性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2(3): 73-81.
[16] Bhatia, V. (1993)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gman Publishing, New York.
[17] Hyland, K. and Jiang, F. (2016) Change of Attitude? A Diachronic Study of Stance. Written Communication, 33, 251-274.
https://doi.org/10.1177/0741088316650399
[18] Martı́n, P.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 25-43.
https://doi.org/10.1016/S0889-4906(01)00033-3
[19] Hyland, K. and Tse, P. (2004)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 Applied Linguistics, 25, 156-177.
https://doi.org/10.1093/applin/25.2.156
[20] Ivanič, R. (1998) Writing and Identity: The Discoursal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John Benjamins, Amsterdam.
https://doi.org/10.1075/swll.5
[21] Hyland, K. (2002) Authority and Invisibility: Authorial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Journal of Pragmatics, 34, 1091-1112.
https://doi.org/10.1016/S0378-2166(02)00035-8
[22] Hyland, K. and Milton, J. (1997) Qualification and Certainty in L1 and L2 Students’s Writ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6, 182-205.
https://doi.org/10.1016/S1060-3743(97)9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