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构主义与解构思维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重要环节,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力量,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雅克·德里达对于西方的传统哲学提出疑问,对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二元论发起质问,是来自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探索。解构主义作为对前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哲学观念,是从海德格尔、索绪尔、萨特的结构主义概念延伸而来的,是从思想理论中批判地发展起来的。雅克·德里达就是解构主义的重要学者,在这个过程中德里达透过大师的作品,对哲学、文学、语言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
德里达在其研究生涯中多次表明,解构主义作为一个代表了多元化概念的策略,是不应该被框定在一个不具备变化性的概念结构之中的,因此在德里达的著作中,解构主义也并未被明确清晰地给出定义,因为正是这样,解构才能凭借其流动的多重的属性适配于各个相异的领域,保持着多元与全面的性质。《解构与全球化》一书中曾提到:解构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规定它到底是哲学还是主义还是科学,它是多重的 [1] 。
从广义上来说,解构思维包含了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作为一个对传统哲学与语言学的批判,而解构思维是一种策略性的思维总结,因此解构主义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解构思维,因此可以认为“解构思维的特点是反对中心主义、反对秩序、反对定义,它更注重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化、自由开放化以及具有批判精神。”
本文讨论的解构思维是从解构的视域、角度出发,在继承了解构主义批判性的基础上,是作为一种方法和一种创意工具。在认识事物时不以中心主义为核心指导观念,而是从外部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增加个人化深入的解读视角,发现客观对象的各种差异。“解构的宗旨其实就是要在这一结构的内部发现他者,从而进行自我解构” [2]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解构主义的思想性、哲学性固然重要,而作为一个具有商业属性的学科,如何在时代潮流中推陈出新保持新鲜感也极为重要的。
2. 解构思维下的字体
《简明语言学词典》表达过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信息工具,语言结构本身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语言与文字中,语言被分类为态势语、声音语和文字语 [3] 。从文字设计中可以将语言的结构梳理出来如图1,分为态势语,声音语和文字语,在技术未发展的时期,文字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文字语中,而伴随时代技术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如今动态海报的流行趋势可以知晓,态势语与声音语也将一同进入了设计考虑的范畴中。
而文字语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在语言学对文字符号、结构的研究也影响着设计领域的发展。文字被分为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在结构上共时对立,具有历时的阶段发展性,因此被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体系,然而,由于不同的出发点和应用原则,人们对文字性质的划分并不统一。以汉字为例,对于它的性质划分既有表意的说法,也有表音、意音、语素、表词等多种说法。这反映了不同学科领域和研究角度对文字性质的多样性认知。对其他文字体系也存在不同的描述方式。这表明文字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多样性,为语言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4] 。
文字结构符号的深入发展对于设计而言,不同的运用原则和出发点都是设计的切入灵感,基于汉字的象形特点,文字与图形元素之间可以达到变化流动的状态,而汉字的表意特征也让文字从最初的图形元素演变成“指事、会意、形声”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在汉字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用来读的符号,更是一种视觉语言,在传达信息和进行视觉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文字元素的设计应用时,需要既理解文字的意义和内容,又可将其视作图形,研究其笔画、空间比例结构和组合关系。这种设计方法要求设计师在处理汉字时既注重读懂文字的意义,也注重将其作为视觉元素进行设计,从而实现更丰富多样的设计效果。在实际应用上通常表现为结构与含义相替换,语言边界拓宽,结构装饰化这三个方向:
2.1. 结构与含义相替换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一种成熟优雅的抽象艺术,同时兼具了结构美与情感美。中华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过去原始时期,文字是图形和表意一体化表达的内容,从符号学上来看,文字本身就是抽象与实物的一体表达,观看文字发展的历史就像阅读一部视觉艺术史,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羊大为美”,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关于美的概念是抽象出“羊” + “大”的双重符号意义得来的。即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美要由大的羊才能体现出来,从这样的文字创造概念中不难看出,这其中包含了生动的图像联想又具有相关的概念设定,可见古人对于文字的创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抽象化概括 [5] 。
解构思维将文字进行各方面拆解,在符号化的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将结构和文字含义进行重叠组合,不被已有的程式和秩序所限制,利用不同文字之间的相同的结构进行创作。知其意,创其形,巧妙的结合文字的结构和表达含义。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们需要深入了解文字的意义和内涵,通过掌握文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创造出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汉字作为一种隐喻性丰富的文字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汉字不仅可以作为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其独特的结构和富含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更为深刻和多层次的意义。因此,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汉字的内涵和多义性,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的作品。同时,随着人们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文化传承的不断深化,汉字的意义和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化,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
以单字为例,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曾经设计过一幅公益海报,以“南北朝鲜和平统一”为主题(图2),该海报将“韩”与“朝”二字共有的“龺”字放置于画面中间,巧妙的结合了共同部分是一个上下左右全对称的文字结构,又将“月”和“韦”以水墨形式表达颠倒放置,巧妙隐晦的道出二者本是同根,却又暗藏不同方向不一,也表达出了对于两地和谐相处的美好祝愿。

Figure 2. Kan Tai-Keung Public service poster on the them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North and South Korea”
图2. 靳埭强“南北朝鲜和平统一”为主题的公益海报②
当设计师们尝试用解构的思维对待汉字时,可以通过文字结构的内部含义对很多事物进行联系的想象,进行巧妙的结合与替换,通过语意相连的形状也会让人们心中引起联想与共鸣。
2.2. 语言边界扩宽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语义边界模糊的进程与互联网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与时代、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在网络环境下,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打破传统的语言规范,用新的语言结构重塑出一种群体可识别的语态。网络语言的发展从理论落脚上是受到了语言变异理论的认可的,语言变异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解构,而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网络用语是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信息载体,并不能简单将其归类为简单的书面语言类型,这样新型的语言类型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的种类 [6] 。
网络用语是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信息载体,互联网语言中的文字充满了各种变异,杂乱而无序,成随机分布态,然而从后现代的视角下去看待文字符号时,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的边界开始异变模糊,这样的变异范围仍然属于语言结构内的成分,通过对一定条件的控制,使之成为仍然具有语言结构特征的新序列。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中,关于文字的运用进入到了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使用情况,关于文字元素的多方面使用也包括不限于文字与符号的双向转换,不同语言文字见的混合运用,文字与图形的双向转换,数字用途延异……。
譬如2022年川美毕业展的海报(图3)中就将“666”三个数字作为主视觉图形,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描述类或者意向类元素出现在画面中,“666”最早出自互联网上对于游戏玩家操作的点赞和膜拜,在使用上也存在反讽的情况,伴随其使用场景的扩大化,逐渐蔓延至日常生活中对专业优秀的赞赏。而在这次海报表述中,就将6从数字的计数作用中异化出来,成为了具体的意义表达,使整个海报年轻化,并且带有正面的主观情绪;表情符号在现如今是一个超越文本并且能够得到广泛认知、跨越文化和多领域的一种视觉语言,在文字段落的末尾加上Emoji能够更好传达情绪,这使得表情符号不仅在网页、文本甚至在海报中作为主视觉,都能带来非常不错的氛围感,Emoji作为替代文字的表意也常用于潮流设计之中。

Figure 3. 2022 graduation exhibition poster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图3. 2022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海报③
2.3. 结构装饰化
无论是表音文字或是表意文字,基于符号本身都是具有规律性的结构美感。从后现代的视角看,文字可以表意,也可以成为装饰本身,无论是文字结构的拆解,还是中外文不同文字结构的混用,或者是结构的重复摆放等都是解构思维下文字结构装饰化的重要途径。
如图4方正奖在视觉设计上的呈现,通过对“茫茫人海”进行关键字形进行解构上的拆解、重构,突破常规字体设计流程和范式,将其用图形的设计思路进行重构,在视觉上充满了新鲜感和简略的几何感,在表意上却仍然没有减少,清晰的识别度仍旧存在。
在2021年的纽约TDC获奖提名中的《火锅喜事》解构方式。用局部字体结构作为设计元素,结合文字含义进行的并置和重复,通过解构固有结构达到新的视觉感知效果,在文字美感和表达意义中达到了平衡(图5)。

Figure 5. Type Directors Club Hot Pot Delight
图5. TDC《火锅喜事》⑤
而在同年获奖由知名设计师梅数植为西戏——一个体验性的戏剧现场所做的导视识别体系,在文字图形部分也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区别于重复某一结构,该设计通过字体结构和内在含义,用拆解拼合的方式,将原本的词组进行了单个字体重组,在不破坏传达表意的基础上,重塑了该文字的可能性,在导视简明扼要的信息传达需求中做出了独特的设计。例如对储藏室的文字视觉设计,将储藏室的藏字拉宽,将储放于藏字中间,无论是从观赏性,易懂性上都充满了趣味的尝试和组合(图6)。

Figure 6. MEI Shuzhi Guid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XIXI Live
图6. 梅数植西戏导视识别系统⑥
而在结构装饰化中最值得一提莫过于陈幼坚为日本SEIKO设计的一款书钟,在2018年成为了腕表被命名为“NOW当下”,这款腕表以汉字笔触为分针,而该分针无论走到12格中的任何一格都将完美构成该时刻的数字汉字,通过拆解重组的方式将设计与文字结合得浑然天成(图7)。
无论是对中式字体结构的拆解重构,还是通过中外文的字体结构笔画,进行重组,都能达到新的视觉效果。例如结合日本平假名和宋体的字体规律进行的拆解重构,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意识形态表达。字体的结构形态,几何性的美感以及独特的表意,都是解构思维下字体创新的重要范畴,这样具有创新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可变性的思路为设计师创造出独特、多样化的文字设计效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3. 总结
解构主义思想自起源起其强大的影响力让相关理论的发展从语言学和哲学领域蔓延至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出多元化的视觉传达思维和手法,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解构主义思想的应用,设计师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设计方式,不断创新,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
在解构思维影响下,设计师们能够广泛地运用文字的解构特征,通过巧妙地利用文字的解构方式,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设计语言,还能够提升设计的视觉品位和冲击力。汉字作为一种具有结构美感与语义美的文字,其解构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主题和设计表达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汉字解构方式进行运用。这种运用文字解构特征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从而提升设计的视觉效果和表达能力。
解构主义思想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手段,适应了现代设计需求的不断变化,帮助设计者在面对思维僵化和创新困难等问题时找到解决途径。通过对文字既有结构的质疑,解构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探索文字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也希望解构思维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带来更多的创意灵感,不仅仅是文字设计,而是为整个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图景。
注释
①图1来源:作者自绘
②图2来源:百度,https://zhuanlan.zhihu.com/p/514156908?utm_id=0
③图3来源:百度,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519009
④图4来源:百度,http://www.artdesign.org.cn/article/view/id/67295
⑤图5来源:百度,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761669.html
⑥图6来源:百度,https://gdc.sgda.cc/op/before_works/detail?id=674&index=1
⑦图7来源:百度,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2780/0302/products/AC-watch-ppt-outline-08_1024x1024@2x.jpg?v=16383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