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州海丝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1. 海丝文化
“海丝文化”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即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研究价值的各种精神和物质载体的总和 [1] 。海丝文化具有丰富内容的文化遗产和影响深远的文化价值,能够被当今所探索、开发、发扬、运用和传承。海丝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车轮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革新、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具有新时代内涵。
1.2. 泉州海丝文化——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海丝文化的突出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泉州海丝文化”是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例,专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海丝文化、历史文化。
泉州古称为“刺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泉州港古称为“刺桐港”。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商旅云集、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交融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海丝文化之路卓越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同海洋商贸文化紧密相连的史迹和遗址,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共生共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呈现了古泉州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和富有时代印记的社会文化特征 [2] 。泉州总共有22处史迹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如图1所示:

Figure 1. “Quanzhou: China’s World Marine Trade Center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orld heritage site
图1.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点

Figure 2.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Quanzhou: China’s World Marine Trade Center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course “Exhibi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图2.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关系
2.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关系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关系如图2所示。
3.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思政元素融入《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 意义
通过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有利于:
3.1. 课程专业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展项目管理概述、会展项目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与报批、会展营销管理、会展现场管理与活动策划、会展项目合同管理、会展项目的后续工作等内容。通过项目教学法、新媒体展示演示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讨论等等,既要让学生较系统、扎实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又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以及项目实践操作,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结合岗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专业功底,为今后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培养会展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综合人才。
3.2. 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
通过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服务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就业,服务职场,助力学习、生活、工作,成为专业知识功底扎实、综合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会展人”,同时努力成为宣传“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传播泉州海丝文化,弘扬世界遗产文化、推广泉州旅游业的“旅游人”。
3.3. 传播海丝文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中华文化百花争艳、百花齐放,海丝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宝,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海丝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学识丰富、蒸蒸日上的特殊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理应成为传播、传承中国文化的有力力量。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祖国刻我心,家乡入我梦”、“爱拼才会赢”、“大肚可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等种种情怀、情操、情愫、情感是大学生重要精神追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进校园,进课堂,具有非凡的意义: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爱乡热情;有助于建构高校学生开放的格局、创新的思维;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爱拼敢赢、敢于吃苦、锐意进取的性格;有助于架构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美德;有助于建立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4. 融合思政元素的《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5W”传播模式,主要包含五个部分内容: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at channel)、传播对象(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s),这成为著名的经典传播模式。
本文以“泉州海丝文化”为视角,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点为依托,深入挖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基于“5W”传播模式,探索《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见图3:

Figure 3.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guided by the “5W” communication model with the course of “Exhibi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图3. “5W”传播模式引领思政元素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路径
4.1. 传播者
传播者——主要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选择、整合、加工、传播,是信息传播链条的开始环节,是传播行为的倡导者、发起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处于根源基础,既影响传播活动的发起、发生、发展,又影响传播的数量、方向、流量、质量以及效果。项目组成员,尤其是课程的科任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职责和使命。
4.2. 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指传播的信息,即具体传播什么,是传播的关键源。这里的传播内容主要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具体蕴含的思政内容、思政元素。
4.3. 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即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含的思政元素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这里主要指课堂以及学习通等各种网络学习平台。
4.4. 传播对象
传播对象指传播客体,是传播信息的接受方,是与传播者相对应的另一方,是课程思政改革接受、评价的主人,其产生的影响、变化、结果会直接反映改革的效果。本文主要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青年学生。
4.5.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的成效、成果,指传播的有效程度、有用程度。具体说,即是指传播对象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途径的理解、吸收、认可、内化、运用的具体程度,主要体现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思政元素融合《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认同程度、内化程度、运用程度,以及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社会实践、就业实习、毕业工作等产生的具体影响和实际改变。
5. 融入思政元素的《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改革重点措施
5.1. 深入挖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蕴藏的思政元素
项目组成员,尤其是《会展项目管理》科任教师,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思政元素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融合的发起者、设计者、传播者、引领力量,项目组成员的认知、学识、理念、风格、态度等对该项目的探索、实施、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项目组成员必须具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海丝精神”、“世界遗产”等的知识;其次,项目组成员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广泛阅读“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读本、读物、素材,收听、观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音频、视频材料,实地考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等,进行专门的学术调研、研讨,切实提升专业素养、思政素养。
5.2. 注重研讨思政元素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融合的方式和手段
项目组成员要深入加强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认知、感悟、内化程度,积极探讨、研究、实践、归纳“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有效的融合方式、方法和路径,敢于革新,敢于挑战,敢于调整,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授课形式上,选择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线下教学平台(多媒体 + 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多种方式巧妙融合,以适应当今“00”后大学生的特色、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借助“从做中学”的思路,强调学生主体性角色,让学生领悟什么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什么是“海丝精神”,什么是“世界遗产”,引领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新媒体展示演示、体验式课堂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小组讨论等,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更丰富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乐于学习知识。
考核方式上,课程考核中既有专业知识的考核,也有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除了考核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外,同时也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专业知识与德育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例如,理论考试的题型中,适当增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题目,既考查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兼顾了德育目标。
5.3. 重点优化建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料
为了确保《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成效性、有效性,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优化、完善,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进行同步修订优化,在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保把“立德树人”的精神目标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
5.4. 着重提升科任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科任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的践行者、传播者、影响者,其育人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实践效果,必须先让科任教师拥有课程思政的理念、意识、水平,应该努力提升科任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思政课程“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3] 。
5.5. 有效评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传播效果主要考量学生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及专业课知识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内化程度,以及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对学生的理念、认知和言行举止、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产生的实际影响和具体改变。例如,为了评估实施效果,可以进行学生评活动、学生评项目、学生评课堂、学生评教学、学生评教师等评估、测评工作,促进传播过程的改进、反思、总结和调整。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对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认可、内化、运用程度,以及自己产生了哪些具体改变和影响,既可以观察学生群体反应,也可以关注学生个体需求。
6. 结语
总而言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于2021年7月25日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热点话题中挖掘可以融入《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现了思政课程的前沿性、时代性、热点性。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海丝精神”带给当代大学生,让大学生感知、体验、融合、运用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不仅能更好地推进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能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还能推进海丝文化、世界遗产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批准号JAS1968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是2022年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批准号XYSZ2022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