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日韩两国的传播与影响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DOI: 10.12677/ML.2023.119568, PDF, HTML, XML, 下载: 297  浏览: 3,325 
作者: 杨天霖: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北京
关键词: 汉字传播汉字政策日本韩国语言反哺Chinese Character Propagation Chinese Character Policy Japan Korea Language Feeding
摘要: 汉字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传播范围广泛,在东亚地区被广泛使用。汉字发源于中国,并相继传入邻国韩国、日本等许多地方,在古代被当作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经使用汉字的国家相继颁布了汉字废除政策。本篇文章对汉字传播背景,汉字的发展和本土化,日韩两国的汉字政策,以及日韩两国语言对汉语的反哺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并研究分析了两个国家颁布汉字废除政策的原因及其成效。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 is an ancient language, which spreads widely and is widely used in East Asia.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ted in China, and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neighboring Korea, Japan and many other places, in ancient times a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learn. However,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many countries that used to use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promulgated policies to abolish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haracter dissemin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Chinese character policies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ways in which Japanese and South Korean languages have untriturated Chines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 the two countries’ policies of abolishing Chinese characters.
文章引用:杨天霖. 汉字在日韩两国的传播与影响[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9): 4231-423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9568

1. 汉字的传播

(一) 传入日本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据传说日本有过一套自己的文字,只不过没有能流传下来。许多人认为汉字是通过朝鲜半岛,随着我国的儒家和佛教文化一同逐渐传入日本的,但是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考古资料也没有提供实锤的证据。在日本丝岛郡小富士村的一处村落遗址中,王莽时代印有篆书“货泉”(公元8~23年)的钱币被发现 [1] 。《后汉书•东夷传》中也有倭奴国(日本)使者来到朝中的历史记载。据考究,汉光武帝曾赐予使者一块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质印绶。从这些遗迹,我们可以认为至迟在公元1世纪,汉字就已经传入日本。现在我们认为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是于公元720年,用汉字编写的。据其记载,公元284年,百济王子为了宣扬佛教,携带汉字撰写的佛经前往日本。次年,学者王仁携带《论语》和《千字经》来到日本。这些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崇拜,汉字很快成为日本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 传入韩国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之前,当地其实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文字系统。韩国真正产生自己的文字是在公元1443年。朝鲜世宗25年(1443年)末或世宗26年(1444年)初,教老百姓正确读音的“训民正音”也被称为“谚文”被创制完成,并在民间推广使用。在那之前,汉语一直被朝鲜半岛地区当作官方语言使用。汉字具体是在哪年传入到朝鲜半岛,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已无从考究。然而,传说在周朝初期,朝鲜就被作为封地封给了武王的忠臣箕子。现如今,我们在韩国还能看到箕子陵的遗迹。战国时期,北方的燕、齐等国与朝鲜半岛也多有来往,秦到汉初,为了躲避战乱和劳役,中原的许多百姓来到了朝鲜半岛。《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汉武帝在朝鲜北部建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四郡范围内使用的文字为汉字。两晋以后,用汉字撰写的许多儒教佛教经典大量传入朝鲜半岛。汉文化受到了当时东亚许多民族的仰慕,汉字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三国史记》是朝鲜现存最古的史书 [2] ,记录了4世纪到7世纪朝鲜半岛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历史。类似的还有《高丽史》《李朝实录》等等。

2. 汉字在当地的发展及本土化

(一) 汉字在日本

在最开始,汉字在日本是被当作一门外语学习模仿的。直到飞鸟时期,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完全照搬中国隋唐的制度,快速将社会制度从奴隶制转化为封建社会。在学习隋唐制度的同时,汉字作为隋唐的文字也被广泛传播与深入学习。随着大量中国文化的涌入,汉字逐渐成为了日本的官方语言。

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日本人也对汉字进行了一些改造,或者叫“训诂” [3] 。其大概内容是从以前的音和义全都与汉语一致,变成了只借汉字的字形和字意,不借汉字的字音,从而把汉字变成了日语自己的书写符号。

万叶假名诞生于公元8世纪左右,“万叶假名”即用几十个汉字来表达语音。这时,汉字原本的意义几乎完全消失,彻底成为日语的书写符号。后来,“日语汉字”的数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供不应求,于是日本人仿照中国人最初的造字方法,创造了许多日本独有的“日语汉字”。“万叶假名”也演化出了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平假名”(汉字草书)和“片假名”(汉字部首),进一步发展丰富了日语的书写系统。 [4]

(二) 汉字在韩国

在汉字最早进入朝鲜半岛时,当地居民将汉字视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因此,汉字在当地被广泛接受,当地的人开始使用汉语记录历史,创作文学作品。然而,汉语和韩语在语法、词的结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当地人在使用汉语时有时候会很方便,但有时候却无法精确的表达作者的意思。于是,随着汉语和韩语在朝鲜半岛的同时应用,两种语言逐渐开始融合,产生一种新的语言文字体系,新的文字系统选取了部分可以发音单音节的汉字,成立了一套类似拼音的系统,被称作“吏读” [5] 。并在公元690年左右由新罗神文王时期的鸿儒薛聪做了整理归纳。这种文字形式被许多当地的下级官员广泛使用。一些出土的石碑表明汉字最早被用来书写韩语是在约公元413至491年,后来经过学者整理,形成完整的体系。后来,由于民族意识的增强,也是为了方便百姓使用,于公元1443年,朝鲜编写了《训民正音》,又称“谚文”,意为通俗的文字。

3. 汉字对日韩两国的影响

(一) 汉字对日本的影响

汉字在日本的传播从作为“外语”被模仿,逐步内化为日语的书写系统。宋顺帝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兴死,其弟武遣使上表,此表通篇汉字,形似骈文。飞鸟时期,圣德太子改革及大化改新进一步巩固了汉字的地位。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让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在政治变革的同时,本已在日本开始传播的汉字进一步以思想与文化的形式扎根于彼时日本各界人士的思想之中。推古天皇12年(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宪法”文章通篇使用汉字 [6] ,《十七条宪法》对汉字在古代日本的影响意义重大。

万叶假名诞生之后,汉字逐渐失去了其汉语书写符号的意义,成为纯粹的日语书写符号,完成了“中国汉字”向“日语汉字”的里程碑式蜕变,然而依然有很多词汇部分或全部由汉字构成,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还能联想到该日语汉字词的词义。直至今日,汉字依然在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之,汉字文化深深地参与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建构,对推动日本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汉字对韩国的影响

韩国和日本一样,在开始接受汉字时,根本不改变汉字的原始形态,按部就班地使用汉字。甚至不认为汉字是外国文字,而是当成自己民族的文字来对待,并作为本国的官方文字。但由于朝鲜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为了方便民用,以及用汉字记录朝鲜语,1443年,韩国高层编写《训民正音》,解决了朝鲜语表记言文不一的问题。韩国借用汉字主要用两种方法来标记韩语:一是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不考虑汉字的本身意义,只是用表音来标记韩语的发音。二是不考虑汉字的表音,只使用汉字的表意功能,以此来书写韩语的词汇,所以韩国使用的汉字包括自己创造的韩国汉字和借用中国汉字的新音字和新义字,并按照韩国的方式使用汉字,创造了“誓记体、吏札、乡札、口诀”等方法 [7] ,用以进行书面文字书写。

韩国和日本都借用了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仿造汉字的造字和组合方法,创造了一些韩国汉字和日本汉字,并称这些汉字为“国字”。由于受到中国汉字的深刻影响,韩国的文字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字形上,都有明显的中国汉字的影子。韩国文字受中华文化天圆地方、天地生人等理念的影响,常在字形的方框、圆圈中体现出来。

1880年以后,随着日本入侵及西方文化传入等因素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也收到了影响。关于韩文专用还是韩汉混用的争论从19世纪末甚至持续至今,并形成了两大文化阵营,影响着政府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1945年在美军政府学务局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出台了禁止使用汉字要求实行韩文专用的规定,然而由于韩文表音的局限,当时社会依然是韩汉混用的状态。1971年之后政府逐步恢复了汉字的教育及使用,以改变只用韩文带来的混乱局面。

4. 日语和韩语对中文的反哺

反哺的本意是雏鸟长大后,衔食喂母鸟,寓意子女对父母的供养,语言的反哺则是语言的输入国在对输入语言的改造后反传播到输出国的一种现象。汉字和汉语在韩日两国的传播,对韩日两国语言的发展和文字创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韩日两国语言向汉语的反哺趋势显著,大量的韩日两国语言的新词流入汉语,并应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汉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变化有利于汉语的发展,扩展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中华文化。 [8]

(一) 日语对汉语的反哺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的书面语逐渐形成。但是在近代,日本比中国更早接触西方国家与文明,于是对一些西方的词汇进行了翻译。这些翻译词汇后来从清朝开始陆续传入中国,不仅丰富了汉语,也弥补了一些本来无法清晰表达的缺陷,对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日语的反哺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创造了许多新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来源于西方语言发音的近似; [9] 有的来源于日本人对一些日语汉字的重组;有的来源于对西方词汇的翻译;也有的来源于中国古代词汇与西方词汇的结合。这些词汇在涌入中国后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使其更加丰富。

其次,日语的反哺也增加了汉语的复杂性。许多其他国家的词汇传入日本后间接流入中国。比如“天妇罗”,其本意是油炸食品,但我们完全无法从这个词语包含的汉字中看出它的意思。这些词汇的涌入使得汉语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汉语精确表达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日语的反哺还使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汉语的表达本来是没有什么形态变化的,但是日本语言的反哺改变了这一点。日语的反哺引入了前缀、后缀的用法,比如“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超自然”“超音速”等词汇 [10] 。这些词汇让汉语更加丰富,也能更精准地表达使用者的意思。

(二) 韩语对汉语的反哺

相较于日本,韩语的反哺相对少一些。中国和韩国关系友好,交往频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现有语言无法精确表述对方意思的时候,这时,新的词汇便会诞生。汉语中受韩语影响产生的词汇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影视剧、流行音乐、饮食文化和明星等,比如一些明星或者歌手的名字,还有“烧烤”“凉面”“公主病”等词汇。汉语受韩语反哺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近代中国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加,外来词语涌入中国也是必然的结果。

5. 总结

汉语曾被东亚地区许多国家所使用。但是日韩两国近代以来相继实施了汉字废除政策。经过调研,我认为汉字被废除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其复杂难学的特性和当地人民的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在日本,汉字政策虽然限制了汉字的使用,但是日语的表记问题并没得到解决。韩国虽然基本上废除了汉字的使用,但是有一些领域仍然需要汉字来表达。

在日韩两国最初实行汉字废除政策时,目的都是彻底消除汉字在当地的使用。但是由于汉字在那些国家存留已久,不论是人们的语言习惯还是文化传统都无法彻底废除汉字。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日韩两国的高层逐渐发现完全废除汉字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便不在严格禁止汉字的使用。所以,在语言文字改革过程中不只要考虑语言文字本身的难易程度和民族情怀,还要考虑到人民的文化心理与言语习惯,也就是说要关注到语言文字作为交流工具这一根本属性。

参考文献

[1] 谢世涯. 新中日简体字研究[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2] 刘凤斌. 汉字的域外传播与影响——以《大日本史》为例[J]. 汉字文化, 2021(7): 21-22.
http://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07.010
[3] 白林, 崔健. 日汉同形词辩异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4] 冯雪俊. 从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途径及影响看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5):145-147. http://doi.org/10.16229/j.cnki.issn1000-5102.2014.05.006
[5] 罗卫东.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及教育概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3): 122-126. http://doi.org/10.15970/j.cnki.1005-8575.2001.03.022
[6] 王芳.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J]. 北京大学学报, 1997(2): 106-108.
[7] 全明月. 近代以来日韩两国汉字政策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9.
[8] 全炳善. 韩日两国语言对汉语的反哺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65-69, 86.
[9] 周庆生. 从初始到盛行: 汉字的东向传播[M]//赵丽明, 黄国营. 汉字的应用与传播.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0.
[10] 全炳善. 韩国和日本的文字系统阶段性变异研究——基于汉字传播视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74-77. http://doi.org/10.19406/j.cnki.cqkjxyxbskb.2019.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