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城镇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Building a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on the Happiness of Urban Resi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2021 Data from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DOI: 10.12677/ORF.2023.135461, PDF, HTML, XML, 下载: 269  浏览: 410 
作者: 庄泽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幸福感不同年龄层次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Happiness Different Age Groups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赖以生活的社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21年居民问卷的数据,采用stata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幸福感的提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各项建设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均成显著关系,但对于中年人群体和青年人群体,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各项建设对于其幸福感并非均成显著关系。上述发现有助于帮助城市在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建设重点,进而为更好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提供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people’s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igh, and they hav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munities they rely on to live.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the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2021 residents’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Stata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building a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on the happiness of urban resident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appiness of resi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mong them,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s of the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group, but for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s,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s of the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happiness. The above findings help cities clarify the construction prio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thereby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better building a “suitable for living”, “suitable for work”, “suitable for travel”, “suitable for learning”, and “suitable for maintenance” community life circle.
文章引用:庄泽浩. 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城镇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4592-4599.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5461

1.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并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生质的转变。很多城市尤其以老城区为代表的城市社区仍然保留着上世纪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样貌,呈现出道路狭小、公共设施破旧、休闲娱乐设施单一等状态,这样的城市现状显然满足不了居民现阶段对美好的生活需要。

“生活圈”的研究与规划较早出现在日本,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区生活圈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便于以社区为单位的基层管理。依据活动范围的大小,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一般分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三种类型,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以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主。“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为构建步行十五分钟步行可达,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美好社区。

“生活圈”理念在国内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大多为理论层面的应用,如袁家冬等(2005)提出基于我国“日常生活圈”的城市地域系统重新建立理念 [1] ,柴彦威等(2015)的研究提出“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扩展生活圈–协同生活圈”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理论模式 [2] ,周弦(2020)的研究采用步行指数方法,揭示了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 [3] ,吕大伟等(2023)的研究提出探索建立“目标愿景–核心视角–调控手段–规划维度–行动计划”的整体治理框架,从时间、空间、人共享共融的视角出发,强调基于不同人群的出行特征及需求,划分生活圈单元、精准配置生活圈要素;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空间特征及时空资源匹配,以多元生活圈要素类型引导、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为手段进行管控 [4]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即可以满足居民的物质需要,也可以提升居民的自豪、归属感与幸福感,因而研究其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便具有一定的价值。

2. 数据介绍和变量设定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与全国各省、市合作高校的“调查者联盟”一起,历时近5个月,完成的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21年的数据,具体模型拟合采用Stata17.0进行分析。2021年的CGSS数据共有样本8148份,笔者在建模之前根据研究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清理。由于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以及社区建设存在巨大区别,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城镇居民,主要研究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和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之间的关系,因此仅仅保留居住地类型为“居委会”的样本,此外,在因变量“幸福感”这个问题上,剔除缺失值和无效作答,经过筛选,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515份。

(二) 变量设定

1.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城镇居民的幸福感,笔者用“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一问题作为该变量的测量指标。样本中因变量的取值在1~5之间,“1”为“非常不幸福”、“2”为“比较不幸福”、“3”为“说不上幸福不幸福”、“4”为“比较幸福”、“5”为“非常幸福”。

2.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笔者用“下面我问的是在您家周围一公里(步行约15分钟)范围内的情况,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这一问题作为该变量的测量指标,具体操作操作化为“我居住的地方适合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步行”、“在我居住的地方,有很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供选择”、“在我居住的地方有足够的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图书馆、公园等)”、“我居住的地方很安全”、“我周围的邻里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在我有需要的时候,邻居愿意帮助我”六个问题。

样本中的自变量取值在1~5之间,“1”为“完全同意”、“2”为“同意”、“3”为“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为“不同意”、“5”为“完全不同意”。为了方便表述,笔者在后文将以上六个问题分别概括为“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安全建设”、“邻里的热情氛围”、“求助便利性程度”。

3. 控制变量

依据现有对幸福感的研究,可以得知幸福感还受性别、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5] ,因此本文引入以上因素用以控制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同时,本文探究的是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城镇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因而,将年龄层次划分为18~44岁,45~59岁,60岁以上这三个年龄阶段,分别代表青年群体、中年群体以及老年群体 [6] 。表1为部分变量的表述性统计及变量说明。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variable descriptions of some variables

表1. 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变量说明

3. 实证分析结果

表2~表7是不同年龄层次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模型一的年龄层次为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小于45周岁之间的城镇年龄群体即青年群体,模型二的年龄层次为大于等于45周岁小于60周岁之间的城镇年龄群体即中年群体,模型三的年龄层次为大于60周岁的城镇年龄群体即老年群体。笔者将控制变量性别(A2)、宗教信仰(A5)、政治面貌(A10)、婚姻状况(A69)均纳入了以上三个模型之中。

表2分析体育设施建设(E36_A)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体育设施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体育设施的建设分别在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081***)、(−0.097***),这表明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体育设施建设的完成程度越高,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0084,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145,说明老年人的幸福感随体育设施的建设的完善而更加强烈。

Table 2. The impac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sports facilities on happiness

表2. 自变量体育设施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表3分析生活设施建设(E36_B)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生活设施建设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生活设施的建设分别在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152***)、(−0.203***),这表明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生活设施建设的完成程度越高,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0178,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352,说明老年人的幸福感随生活设施的建设的完善而更加强烈。

Table 3. The impac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living facilities on happiness

表3. 自变量生活设施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表4分析公共学习休闲设施(E36_C)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公共学习休闲设施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公共学习休闲设施的建设分别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074***)、(−0.131***) (−0.097***),这表明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建设的完成程度越高,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0094,模型二的拟合优度为0.0306,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352,说明老年人的幸福感随公共学习休闲设施的建设的完善而更加强烈。

Table 4. The impact of public learning and leisure facilities on happiness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表4. 自变量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表5分析安全建设(E36_D)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安全建设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安全建设分别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091**)、(−0.153***)、(−0.161***),这表明青年人在5%水平上显著,中年人、老年人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建设的完成程度越高,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二的拟合优度为0.0467,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181,说明中年人的幸福感随安全建设的完善而更加强烈。

Table 5. The impac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security construction on happiness

表5. 自变量安全建设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表6分析邻里的热情氛围(E36_E)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邻里的热情氛围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邻里的热情氛围的建设分别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089***)、(−0.104**)、(−0.199***),这表明中年人在5%水平上显著,青年人、老年人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邻里的热情氛围越高,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0093,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508,说明老年人的幸福感随邻里的热情氛围的增强而更加强烈。

Table 6. The impact of neighborhood enthusiastic atmosphere on happiness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表6. 自变量邻里的热情氛围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表7分析求助便利性程度(E36_F)与幸福感(A3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邻里的热情氛围的建设成显著关系,并且求助便利性程度分别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152***)、(−0.144***)、(−0.205***),这表明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求助便利性程度越高,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其中,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0240,模型二的拟合优度为0.0497,模型三的拟合优度为0.0471,说明中年人的幸福感随求助便利性程度的提高而更加强烈。

Table 7. The impac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convenience in seeking help on happiness

表7. 自变量求助便利性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聚焦不同年龄层次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分析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幸福感的影响差异。基于G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多元logit线性回归。

结果显示,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最强烈,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与各自变量即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安全建设、邻里的热情氛围、求助便利性程度之间均成显著关系,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年轻人的幸福感影响其次,青年人群体的幸福感也与各自变量即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安全建设、邻里的热情氛围、求助便利性程度之间均成显著关系,其中安全建设在5%水平上显著,其余在1%水平上显著。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中年人的幸福感影响程度最低,中年人群体的幸福感与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安全建设、邻里的热情氛围、求助便利性程度之间均成显著关系,其中与邻里的热情氛围在5%水平上显著,其余在1%水平上显著。

因此,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尤其是中年群体的幸福感,进而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完善公共学习休闲设施。学习休闲设施的完善可以让当下倍感压力的中年人得到欢愉与放松,同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公共设施的优化。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进程中,除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应关注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 [7] 。街道、社区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划分相应区域作为场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诸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共休闲室、公共娱乐室等公共学习休闲设施,让白天工作的中年人可以在下班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场地进行放松。

2) 加强社区安全建设。安全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社区安全感越高,居民幸福感也越强。社区安全建设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基础,完善社区安全建设,有利于居民安居乐业 [8] 。一方面,社区与物业应该加强联动,协调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巡查,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一方面,社区可以招募志愿者,号召有能力,愿奉献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社区理应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搭建社区“天眼”系统,保障社区居民安全。

3) 构建社区互助网络。互助网络对于社区稳定与社区韧性意义非凡。居民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仅依靠社区居委会解决,很难达到满意效果。面对各样难题以及居民多样性的需求,加强居民间互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居民之间的互助、自治等方式可以第一时间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紧急琐事,化解居民烦恼。社区应该承担起管理职责,协调社区资源,搭建互助平台,进行结对帮扶,在必要时,也可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上述举措,构建社区互帮互助自治自管网络 [9] 。

4) 营造社区友好氛围。友好氛围对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尤为重要,良好的社区友好氛围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倍感轻松,可以有效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也可以拉近居民之间的关系。社区可以借助节假日等法定假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让老年群体、年轻群体加入其中,更应该让压力较大的中年群体加入 [10] ,通过此类活动,在缓解其压力的同时,增进与社区居民的了解,让生活在其中的中年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增强其归属感与幸福感。

5) 优化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的优化既可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又可以提升居民的身体综合素质,使其身心愉悦。街道应该协助社区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实地考察了解体育设施的相关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老旧破损现象;另一方面,与居民沟通了解其对于体育设施建设的相关意见和相应诉求 [11] 。在此基础上,街道应尽力支持社区优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相应资金,维护修缮老旧设施,对于破损且无法使用的体育设施,应及时更换,购入相应的体育建设器材,方便居民尤其是中年群体的日常锻炼。

增设相应生活设施。生活设施的完善会极大程度地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方便居民采买日常生活物资,节省居民的时间。现阶段,街道、社区一方面要妥善安排好现存商户,通过与商户协商,解决好目前存在的管理难题;另一方面要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分阶段推进生活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些居民基本的生存需求,要尽最大地努力满足 [12] 。比如增设一些便民门面,吸引例如蔬菜、家禽、水产、粮食、花卉等商户的入驻。

参考文献

[1] 袁家冬, 孙振杰, 张娜, 等. 基于“日常生活圈”的我国城市地域系统的重建[J]. 地理科学, 2005(1): 17-22.
[2] 柴彦威, 张雪, 孙道胜.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3): 61-69.
[3] 周弦.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 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1): 57-64.
https://doi.org/10.16361/j.upf.202001008
[4] 吕大伟, 周东, 邵莉, 刘巍, 崔晓光. 济南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素精准供给探究[J]. 规划师, 2023, 39(4): 139-144.
[5] 骆春花. 我国长三角地区富裕乡镇农民幸福感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2023.
[6] 汪云, 等. 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 18~59岁居民液体饮料摄入状况[J]. 卫生研究, 2018, 47(2): 178-182.
[7] 汪晓春, 熊峰, 王振伟, 等. 基于POI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以武汉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41(6): 49-56.
[8] 夏云. 城市开放小区居民的社区认同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2019.
[9] 佟雅囡, 周钰, 杜秀秀. 邻里互助网络构建与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案例研究[J]. 科教文汇, 2015(23): 185-186.
[10] 胥建华, 韩云月. 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导向的社区规划实践评估——以上海新江湾社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S1):158-167.
[11] 郑耀东.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3): 163, 165.
[12] 袁子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影响因素的分析[J]. 神州, 2018(19):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