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边城》英译为例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order Town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3.1111687, PDF, HTML, XML, 下载: 107  浏览: 456 
作者: 张 颖: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边城》沈从文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负载词The Border Town Shen Congwe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ulture-Loaded Words
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川湘交界地带的茶山小镇,以清新优美的文笔风格生动描绘了湘西地区人民朴素的生活和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当地居民的形象。本文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研究文化负载词在英语翻译中的策略。它旨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策略,如何在保持原文内涵的同时成功在译文中再现这些文化负载词,以及将这些翻译策略扩展到其他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本的可能性。
Abstract: The Border Town is one of Shen Congwen’s masterpieces. Set in the 1930s in Chashan, a small town on the border of the river and Hunan, the novel vividly depicts the simple life of the people of West-ern Hunan and the magnificent natural scenery in a fresh and beautiful style. Simultaneously, it vividly portrays the image of the resident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t aims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explore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ranslator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investigate how to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translated text while preserving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original text.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oth-er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vernacular literature.
文章引用:张颖.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边城》英译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117-512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687

1. 引言

《边城》的故事情节以船家少女翠翠的视角展开,生动地描绘了十九纪三十年代边城茶峒的山水景色、当地的边民风俗以及日常生活。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边城》描绘出了他心中的故乡绘卷。到目前为止,《边城》已有四个英译本,其中,笔者选取杨宪益、戴乃迭译版进行研究分析。作品中的乡土文化意象、地方风物是此类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在翻译研究中,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传递,尽可能地使文化内涵在译语中完整再现,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有着重要意义。

2. 文化负载词与理论概述

2.1.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指那些标志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或具有中华民族色彩与历史背景的词、词组及习语。因汉语文化负载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被视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翻译研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这些词汇在其他文化或语境中可能没有等效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时会面临一些挑战。为了更好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译者需要掌握源文本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生活方式,以确保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出作品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背景。此外,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也有助于译者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地呈现原文的含义和情感。翻译文化负载词需要译者具备深刻的文化理解和语言技巧,以便在保持原作情感和含义的同时,为目标读者提供准确而有意义的译文。根据不同的文化负载词和上下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更贴近原文。

2.2. 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是一位美国语言学家,他于上个世纪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在文本翻译中被广泛应用,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法律、公示语等领域。根据奈达的理论,功能对等的定义是,翻译后的文本应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获得与原始读者基本相同的理解和兴趣。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动态对应,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应 [2] 。因此,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文内容以相同形式复制到译文中,而是通过译者深刻理解原文内涵,并以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原文的深层含义。尽管各国的语言有很大差异,但人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来适应译文形式。为了传达原文信息,有时候译文形式也需要适度调整,具体程度会受到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 [3] 。因此,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关注读者,注重目标语言文化和译文受众的理解,最终译文的成功与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反应有关。在翻译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译性的情况,如诗歌、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等,这些在原文中具有独特性,难以在译文中完美模拟。

3.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4] 。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与文本类型、作者意图息息相关,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边城》作为一本乡土文学代表作品,文本中独特的文化内涵更是作品的灵魂。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笔者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分析译者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3.1. 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民族文化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到后来的演变,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各自文化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显著差异。对于相同事物的意义和潜在内涵,中西方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在《边城》这本书中,包含大量生态文化负载词,其中一些词汇具有明显的中国生态文化特征。为了确保最终的翻译效果,译者必须深入了解这些词汇,并在英语中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词汇。对于地理名称和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等生态文化负载词,它们通常指的是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茶峒”、“川湘”、“黄麂”、“山城”、“白河”等。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通常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直接音译或保留原文词汇,以保持文化内涵的完整性。这样做可以确保译文不会出现语义空缺,同时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并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总之,在处理生态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需要在准确传达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保持文本的质感和原汁原味。

3.2. 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各个文化中特有的客观存在的物品,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中西方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差异巨大。有些物品在一个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有着不同的名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在《边城》这本书中,包含了大量物质文化负载词,其中一些词汇具有明显的中国生态文化特征。为了确保最终的翻译效果,译者必须深入了解这些词汇,并在英语中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词汇。

对于那些在一个文化中独有的物质文化负载词,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即保留原文词汇,让目标语言读者逐渐理解其含义。例如,将“青盐”翻译成“rock salt”,将“五棓子”翻译成“the galls”,这样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同时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了解这些新概念。对于那些在两种文化中都存在但叫法不同的物质文化负载词,译者可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即使用目标语言中已有的对应词汇,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将“桐油”翻译成“tung oil”,这是一种音译,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同时使读者能够理解这是一种特定的油。

总之,在处理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意义,同时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需要译者深思熟虑,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3.3. 社会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密不可分。为确保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必须根据特定的时代和社会情境来分析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匹配程度,以避免误译,确保译文不会影响目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翻译中,特殊的计量单位如“三斗米”和“七百钱”需要细致处理。译文将其翻译为“three pecks of rice”和“seven hundred coins”,这种归化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形象意义,还增加了译文的趣味性。同样,将“钱”直译为“coin”,尽管价值不同,但有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提升了译文的可读性。对于职业官职和专业名词,如“屯戍兵”和“厘金局”,将其译为“soldier”和“revenue bureau”,这种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快地理解相关角色和机构。

此外,在处理社会文化负载词时,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归化、异化或附加注释等策略。这有助于确保人物、事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连贯性,增强译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使读者更能体验到原文的魅力。翻译文学作品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多个因素。在选择翻译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最终的译文能够忠实传达原文的内涵和情感,同时适应目标读者的语境和文化。

3.4. 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宗教文化负载词主要是关于宗教的文化现象和宗教文化词汇。为了便于目标读者理解原文意思,一般是采用归化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原文的可读性。

不同宗教文化拥有各自独特的习惯和信仰体系。在文中,有人称颂翠翠的容貌,将她比喻为“观音”。在佛教信仰中,“观音”是指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她是备受百姓尊崇的众多菩萨之一,也是最为广泛传播和影响深远的。观世音菩萨通常以端庄慈祥的女性形象示人,手持净瓶和柳枝,被视为具有强大的神力,用以拯救众生。这一形象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而在西方宗教文化中并没有类似的信仰。为了便于理解,注释将“观音”诠释为“慈悲女神”,原文以“观音”这一文化意象来赞美翠翠的外貌,将她形容为女神般的美丽,这体现了文化意象的抽象寓意。译者在翻译中直接使用拼音,并随后提供注释来解释,这属于异化翻译策略,不仅保留了文化内涵,还突显了小说中边城茶峒的宗教信仰文化。在翻译中,当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时,译者可以借助音译来填补目标语言中找不到的对应词汇。如果译文存在原意或结构上的“空缺”或障碍,可以使用原语词汇的英译词来填充,以确保译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含义。音译在翻译中的运用可以有效避免意义丧失和歧义。

3.5. 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也存在着中西方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涉及到文化方面的翻译出现难题,特别是考虑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表达形式、语法和语句结构方面都具备着显著的文化特色。因此,在翻译文化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翻译时专注于内容,译文的形式难免会与原文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捕捉汉语独特的韵律或结构;然而,若侧重于翻译形式,内容必然会略有变化,难以复制原文的语境 [5] 。这说明语言文化负载词时,译文只能不断逼接近原文,而无法与之完全相等。这需要译者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才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原文的韵味。

以原文中一处习语为例,“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 [6] ,译文为“I want to eat my cake and have it”。这句话中的重点是语言中蕴含的寓意,相同文化背景下的源语读者可以轻松理解,但直译成译文造成目标语读者阅读障碍,因此译者采用套译的方法,借用一句目的语文化中的谚语进行翻译替换,更有助于译入语读者理解 [7] 。在翻译语言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需要选择内容和寓意更为重要的一方,撇开原文的语句,结合上下文灵活处理,尽可能地向目的语读者靠拢,以此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4. 结语

沈从文运用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和大量内涵丰富的文化负载词,使《边城》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要想深入理解这部作品,首先要对作品中包含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详细解读。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此类带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作品译文不断涌现,为了同其他国际进行文学交流和国家间的文化传递,地方文学作品的译文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负载词是地方文学作品表达的重点,负载词翻译也就成为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重要地位。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动态对应,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应,译文应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获得与原始读者基本相同的理解和兴趣。功能对等理论对跨文化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着重研究《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将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分析,对《边城》译本中的负载词再现进行研究,分析译本中的还原程度,并借此探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借助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翻译策略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好的还原,消除跨文化翻译带给读者的误解和认知障碍。本文以《边城》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为重点,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在《边城》译文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语句翻译分析译文所应用的翻译策略,尝试性地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翻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方娇娇, 吴婷婷. 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综述[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2): 139-140.
[2] Nida, E.A. (2001)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56-60.
[3]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4] 熊兵.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 中国翻译, 2014, 35(3): 82-88.
[5] 夏景翊, 彭家海. 功能对等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围城》为例[J]. 海外英语, 2023(1): 44-46.
[6] 沈从文. 边城(中英双语) [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7.
[7] 祁琦. 戴乃迭、杨宪益《边城》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启示[J]. 海外英语, 2020(9): 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