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Hot Topics and Research Fronts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China—A CiteSpace-Based Dat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DOI: 10.12677/ML.2023.1112760, PDF, HTML, XML, 下载: 138  浏览: 22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许 琳, 黄 茹: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Hot Topics Research Fronts Visualized Analysis
摘要: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中的365篇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文献作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总体趋势、作者及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四个方面对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专门用途英语领域研究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文作者与机构独立性较强,合作较少,对这一领域持续研究的学者较少;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跨学科研究以及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建设方面;近年来,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前沿和研究焦点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尽管国内学者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但仍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证研究不足等问题。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并为该领域将来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365 articles 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and CSSCI journals in CNKI datab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s, and the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 terms of four aspects: the general trend, the authors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hot topics, and the research fro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ESP show a trend of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h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publications are more independent, with less cooperation, and fewer scholars have sustained thei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hot topics are mainly focused on ESP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SP corpora; and the research fronts and focus in ESP have been gradually diversified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despite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ESP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simplified research method, the emphasis on theory rather than practice, and the lack in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ficiencies in ESP research in China, and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P research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许琳, 黄茹.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2): 5671-567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2760

1. 引言

Hutchinson和Waters [1] 提出,英语可大致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ESP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 [2] ,源于为在英语国家学习工作的学生与专业人士开设的课程。现如今,当越来越多的非英语母语学生必须以英语作为课堂语言进行学习时,ESP研究应运而生 [3] 。我国ESP研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在以通识英语教育为主导的国内大环境下,ESP曾一度不为各界重视,直至21世纪初,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ESP迎来了发展热潮。当今,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各专业工作学习对英语的需求,ESP课程在高校应运而生,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等。有研究显示,一些具有ESP特性的专业,如商务英语,确实比普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更能适应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 [4] 。

如今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力求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大量新兴技术植入到新文科建设中,融入文科新结构,进行学科创新。这为国内ESP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血液,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5] 。因此,国内研究者需聚焦ESP教学问题,把握ESP研究方向,以便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与学。本研究旨在厘清我国ESP研究发展历程与现状,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结果,为国内未来ESP研究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撑。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样本取自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利用高级检索功能,提取2013年10月7日之前的主题词为“专门用途英语”,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共计389篇;后经过手动筛选,去除非相关文献,最后得到本研究数据共计365篇文献。以此作为研究样本,使用CNKI的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后,利用CiteSpace 6.2.R4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对于国内ESP研究的总体趋势、作者及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揭示了我国ESP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趋势分析

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其文献分布作历史的、全面的统计,绘制相应的分布曲线,为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5] 。基于CiteSpace分析结果,国内ESP相关研究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我国ESP研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历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2015年)研究初期发展较为缓慢,年发文量不足10篇,直至2009年出现第一个发文高峰达26篇。其原因可能是自2009年起,“ESP in Asia”国际学术研讨会年会先后在重庆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召开,ESP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2010年,随着ESP研究的推广和深入,为了给全国的英语教师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学院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创办了《中国ESP研究》期刊 [6] ;2011年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4] ;2013年第一份ESP教学大纲诞生;2014年中国专门用途英语评估测试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2015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专门用途英语”纳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范畴 [7] 。在此阶段,随着ESP教学与研究在国内逐渐开展,ESP领域研究论文数量逐年递增,至2013年达到顶峰,共计41篇,2015年迎来了另一个小高峰,共计36篇。由此阶段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ESP研究的关注度与国家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阶段(2015年~2023年),ESP研究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论文发表量逐渐趋于饱和。

Figure 1. Trend chart of annual publications in ESP

图1.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年度发文趋势图

3.2. 作者与机构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作者之间相互合作的情况,节点越大、字体越大说明该作者对这一领域影响力越大,节点与节点间的连线说明作者间有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合作越紧密。基于本研究数据,由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更直观地观察作者发文数据,表1呈现了发文量≥3的作者的具体数据。

Figure 2.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map of authors in ESP research

图2.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图2所示,国内ESP研究形成了以蔡基刚、刘法公等在内的核心作者群,他们围绕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作者合作现象较为分散,且联系不强。如表1所示,作者中心度均为0.00,说明缺乏核心作者对此领域持续探究。此外,除蔡基刚发文量高达33篇,居于首位外,其余作者均未超过5篇,说明此领域未引起绝大多数学者高度重视。

Table 1. Data of authors with more than three publications in ESP

表1.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发文量≥3篇作者数据

研究机构作为产出成果的核心地点,能够对相关研究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ESP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笔者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了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

图3所示,研究机构之间多有合作,形成了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为中心的节点,但合作现象依然较为分散且连线单一。其次,研究机构多为文法类院校,理工科少见,说明跨校、跨领域合作次数较少。从机构性质来看,国内ESP研究机构均为高校,说明ESP研究在教育领域有了足够的发展,但其他领域涉及较少。由此可见,ESP研究,作为具有较强专业属性的研究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正如朱海青指出的“全国的高等院校要通力合作,进行教材、师资、评估体系方面的建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唯有这样,才能使ESP研究有所突破” [6] 。

Figure 3. Knowledge map of cooperation among institutions in ESP research

图3.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3.3.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指某一领域内“学者们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话题” [8] ,科学计量学中常常利用关键词的频次来确定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9] 。此外,探析研究热点的另一重要指标是关键词的中心性,高中心性代表着文献在该领域的重要性,一个关键词的中心性值越大,表明它对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控制越强 [10] 。本研究在综合考虑关键词频率和中心性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热点。

基于本研究数据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节点的大小反映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示共现强度,共现的次数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圆环年轮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出现紫色圆环的节点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大于0.1)。

Figure 4. Co-occurrence map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ESP research

图4.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所示,关键词排名前10且中介中心性>0.1的关键词有“教学”、“学术英语”、“大学英语”、“商务英语”,因概念具有交叉与重复,根据现有知识和概念整合分析后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ESP与教学。林丹蔚认为ESP教学目标在于教授学习者如何通过实用性的语言去实现一种特定的而且是专门领域的思想沟通、知识交流或技术应用 [11] 。由此可见,ESP教学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专业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单纯的停留在语言技能教学这一方面,是无法真正培养出国际需求人才的 [12] 。未来的ESP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动手、动口的实践,重视材料本身的挑选和使用,重视自身学生群体的学情,应该摸索行之有效但又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即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13] 。

第二,ESP与跨学科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我国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今在新文科、新理科发展背景下,ESP发展多呈现出跨学科发展态势,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他跨学科领域的ESP教学与研究正逐步展开并不断深入。

第三,ESP与语料库。ESP作为一门依据多方需求实时变化的学科,固定的教材已不能满足ESP研究,而如今语料库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辅助ESP研究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外,语料库应用于ESP教学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不仅ESP语料库相继建成,研究者还用语料库技术提取了学术英语词汇表,用于ESP阅读和写作教材的编写。但这些ESP研究使用的语料库绝大部分都是已经建成的静态语料库,它们的容量有限,如今随着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语料库3.0时代初现端倪,使个性化虚拟语料库(Customized Virtual Corpus)的创建和使用变得方便快捷:ESP的学习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便捷地创建各种专题、特定语域的虚拟语料库,以满足各类ESP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在ESP专业词汇知识和行业背景知识方面的欠缺一直是实施ESP教学的瓶颈。李华勇认为,借助虚拟语料库技术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ESP学习者和ESP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4] 。由此可见,语料库技术可以便捷地满足学生及研究人员对ESP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对ESP的教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3.4. 研究前沿分析

基于高频关键词突显图谱(见图5),国内ESP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01到2012年间,突变关键词为商务英语(2001~2012)、教学(2009~2010)、和教师发展(2010~2012)。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EGP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人才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需求量大增。因此,与商务英语相关的ESP研究大量涌现。与此同时,ESP教学也是当时一大研究热点,在ESP教学中,商务英语教材编写也是一大难题。本身教材编写人员多为一线教师或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他们多从英语专业角度进行教材编写,缺乏实际的商务工作或行业工作经验,导致教材部分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鲜活性不足。张晴、李真真认为商务英语教材应由英语教师和商务从业者共同商定教材模块,英语教师选取鲜活的语言素材、案例进行编写,而商务从业者对基础知识内容和沟通技能的内容进行修订和审议 [15] 。

2011到2018年间,需求分析(2011~2014)、大学英语(2013~2018)、学术英语(2013~2018)、课程设置(2015~2016)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即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是ESP教学的区别性特征,其内涵经历了阶段性变化,从特定语境中的专门语言到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再到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最后在教学前、中、后期发现学习者的需求。然而,所谓“需求”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特定的事物,而是对这种需求的一种意识,根据每个人的立场而有所变化 [1] 。徐立新 [13] 认为,课程设置方面,一段时间之内,一部分院校可以EGP为主、增设ESP课程或模块,只有少数一流本科专业,可以让ESP课程的比例大于EGP的比例,同时需要重视设置文化类和通识类英语课程。ESP课程可以是短期课程,可以考虑设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主要安排EGP课程,帮助学生达到学习ESP和人文类材料的语言门槛。ESP转向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难以详尽描述,必须依赖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和因地制宜地使用 [13] 。

2013到2022年间,突变关键词为通用英语(2013~2020)、英语专业(2015~2022)、公共英语(2019~2022)。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简称《指南》)对英语专业的定义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国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16] 。20世纪,英语专业毕业生似乎可以步入任何与国际交流有关的行业领域。然而,现如今,随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幅度压缩、关停并转是必然趋势。蔡基刚认为,除外语院校和师范院校,绝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高校,尤其是理工医农等特色院校可以新设英语专业ESP方向以化解危机 [17] ;要把EGP教学全部设置在中学阶段去完成,大学生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学习基于专业学习的ESP课程,以期培养大学生具备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英语能力,应对未来工作或研究需求 [18] 。

Figure 5. Map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 emergence in ESP research

图5.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高频关键词突现图谱

根据上述的突变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ESP研究前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内容逐渐多元,跨学科特性明显;其次,教学研究难题较多,涉及方面多样;最后,现阶段EGP逐渐淡出,ESP应成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主流课程。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6.2.R4对国内ESP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内ESP研究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文作者与机构仅有小部分的合作,独立性较强,缺乏对这一领域持续研究的学者。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教学、跨学科以及语料库开发方面。近年来,国内ESP研究方向和焦点逐渐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教学等均为当前研究热点。国内学者对于ESP领域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但仍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证研究不足等问题。鉴于本研究数据样本量及时效性有限,未来还需更进一步整合文献资源,深入挖掘图谱信息,以期助力未来国内ESP研究的长足发展。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大连海事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航海类专业大学英语‘通用 + 专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XJG2022-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 Dudley-Evans, T. and John, M.J. (1998)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3] 黄萍. 当代ESP的发展: 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J]. 中国ESP研究, 2023(1): 1-8+126.
[4] 王艳艳, 王美桦. “新文科”视域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创新与发展综述[J]. 中国ESP研究, 2022(3): 39-45+115.
[5] 邱均平, 杨思洛, 宋艳辉. 知识交流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2): 78-89.
[6] 朱海青. 专门用途英语(ESP)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25(3): 134-136.
[7] 闵小梅, 张文霞. 国内ESP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分析(2000-2016年) [J]. 中国ESP研究, 2018, 9(2): 105-117+140.
[8]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9] 赵蓉英, 许丽敏. 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5): 60-68.
[10] Small, H. (1986) The Synthesis of Specialty Narratives from Co-citation Clust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7, 97-110.
https://doi.org/10.1002/(SICI)1097-4571(198605)37:3<97::AID-ASI1>3.0.CO;2-K
[11] 林丹蔚. ESP导向下之商务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8): 191-192+195.
[12] 吴颖聪.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9): 83-85.
[13] 徐立新.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浅析[J]. 中国ESP研究, 2002(4): 84-92+125-126.
[14] 李华勇. 虚拟语料库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127-132.
[15] 张晴, 陈真真. 新文科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新趋势——以大学商务英语为例[J]. 中国ESP研究, 2021(3): 114-119+140
[1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
[17] 蔡基刚. 危机中的英语专业出路: “外语+”复合型还是专门用途英语? [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5(3): 227-232.
[18] 蔡基刚.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再论大学英语教学的专门用途英语定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3): 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