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回流儿童学业困境探析
Exploring the Academic Dilemma of Returne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DOI: 10.12677/ASS.2023.1212962, PDF, HTML, XML, 下载: 116  浏览: 176 
作者: 文舜伟: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杨章成*: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回流儿童社会支持学业困境Returned Children Social Support Academic Difficulties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城市回到农村发展。同时也有一大批回流儿童涌入乡村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L小镇A中学回流儿童进行深度访谈,别从学习教学方式、学校基础设施、人际交往、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广东省L小镇A中学回流儿童的学业困境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儿童在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方面的整体表现上弱于非回流儿童。本研究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为理论支撑,侧重于通过构建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回流儿童更好地克服学业困境。首先通过政府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建立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和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来构建正式支持网络,其次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和朋辈关系来完善回流儿童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以此促进回流儿童更好的融入新生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turned from cities to rural areas fo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returning children have also flocked to rural areas to study and live. This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turnee children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L Town, Guangdong Province, focusing on the academic difficulties of returnee children from four aspects: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school infrastructur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returnee children in academic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non returnee children. This stud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s theoretical support, focusing on helping returning children better overcome academic difficulties by constructing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Throug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s, the construction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ocial work, a formal support network is constructed. By building good teacher-student and peer relationships, an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returning children is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returning children into their new lives.
文章引用:文舜伟, 杨章成. 社会支持视角下回流儿童学业困境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7054-706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96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随着国家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发展,吸引了广大有志之士前往乡村开创事业。促进融合融入和引导返乡回乡的价值倾向加剧了人口的交叉流动,引发了“流动潮”和“返乡潮”。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流动学生和回流学生。但是这一大批回流儿童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回流后的学校生活表现出诸多的困境,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成效不仅影响他们该阶段的发展,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整个人生。连续不断中断的社会化进程不利于他们同一性的发展,会对他们当前的发展和今后的进步产生消极影响。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职业,由于社会工作介入回流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较少。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帮助回流儿童这一群体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快融入乡村生活中。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回流儿童群体是一个庞大却很少人关注的群体,回流儿童在生活中遭遇着各种发展困境。但社会工作介入该群体的研究少。本研究可以填补对回流学生群体的研究的空缺,同时还可以拓宽社会工作领域。

1.2.2. 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回流儿童在返回农村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困境进行研究,为提升回流学生从城市回到农村进行学习和生活的社会适应性提供一些策略和思路。同时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回流学生这一群体的实务提供借鉴和帮助。

1.3. 文献综述

回流学生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变迁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笔者在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百度学术等数据库后发现,直接针对回流学生的研究较少。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 对回流儿童的研究

回流儿童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变迁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目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于回流学生的研究较少,且主要研究集中在对于回流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肖国正从家庭适应能力、学业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自我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对C市N校回流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儿童在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方面的整体表现上弱于非回流儿童 [1] 。李珍指出农村初中回流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较低,提出以建构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路径,帮助农村初中回流儿童群体提高学习适应性 [2] 。柳谦指出发现影响回流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方面 [3] 。周驰亮指出从政策、社会、学校、家庭四个维度构建支持系统,能够有力促进回流儿童生态环境系统的协作和融合,提升回流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回流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适应性上面,主要包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解决对策主要集中在社会、家庭、学校等不同主体上进行构建起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回迁的儿童摆脱困境 [4] 。

2) 对于回流儿童发展困境的研究

金鑫悦通过对回流儿童回流后的教育困境进行探究,从教育资源、地域性差异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分析回流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成因 [5] 。赵雅乐非回流儿童相比,回流儿童的生活适应度较差,学业成绩较好但教育满意度较低,心理认同感较低等情况 [6] 。乔世延指出回流对农村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学习成效等学习适应内容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并未削弱其学习动机。综上所述,回流儿童的困境主要集中在学业上,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回流儿童很难适应乡村的学习环境而学业退步 [7] 。

3) 对于回流儿童学业困境的研究

回流儿童作为一个从旧环境转移到新环境的一个群体,在学业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韩嘉玲提出无法上公办学校以及父母返乡是儿童回流的主要原因。在回流儿童返乡之前,大部分儿童在城市学校的就读情况、师生关系及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但最新数据表明,大约80%的儿童回流后即留守,与父母见面的频率降低。而且跟“非回流留守儿童”相比较,更少被老师关心,遭受欺凌的比例更高。这些都会影响到回流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导致其对学校生活难以适应 [8] 。黎熙也赞同这一观点,并运用四川及河北两省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认知能力具有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回流儿童在返乡后由于新环境的变迁,学业方面出现不适应,导致其阅读、语文、数学等成绩显著退步 [9]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1) 国外关于移民的研究

Nwosu等学者通过2012年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美国18岁以下的移民儿童有1740万人,占所有18岁以下儿童数量的四分之一,并且有超过960万的移民儿童生活在贫困的家庭,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 [10] 。在日本,Takenoshita等人通过对日本移民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展开了研究,发现日本的教育具有快节奏的特点,移民儿童在日本没有充分的时间适应,高中升学面临困难 [11] 。Diler等人指出,频繁的迁徙活动会给移民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他通过对土耳其526名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发现35%的移民儿童都存在自尊水平较低、抑郁和焦躁情绪较为明显的现象 [12] 。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研究移民儿童问题上,移民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着教育差距的问题,而且由于环境的改变,使得移民儿童呈现出适应性差的问题。

2) 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

Smith-Hefner 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家庭功能相关,分别会影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卷入程度分析 [13] 。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阅读法

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引擎上检索关于回流儿童等文献,通过整理和梳理收集到的文献,整理出回流儿童的发展困境和影响因素。

2.1.2. 实地观察法

通过对广东省L小镇A中学的回流学生进行筛选及深度访谈,整理出访谈中回流儿童在学校发展的困境,并通过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原因。

2.2.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田野调查点是位于广东省L小镇,该山区以种植茶叶为主要产业。在2015年以前,由于当地茶产业的知名度不够和产值较低,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但随着近些年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广和互联网的兴起,当地的茶叶产值高涨。加上政府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政府通过大量的返乡政策的发布。吸引了大量的人回乡种植茶叶。引来了一波返乡大潮。由此也导致了大量的回流儿童返回家乡学习与生活。本文选取了广东省L镇A中学的回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Table 1. Interviewee information table

表1. 访谈对象情况表

通过对A中学进行回流学生以性别和年级(初一到初三)进行筛选,选出6位同学(A、B、C、D、E、F)进行访谈。并通过对于回流学生进行困境分析,探索如何通过社会支持理论对回流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2.3.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来分析回流儿童在面对新环境时所缺乏的足够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理论帮助回流儿童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2.4. 回流儿童现状及问题分析

接受访谈的人员如图表1所示,采取3男3女的选取策略。选取初中层面的三个年级学生作为样本。在回流时间的长短选择上,选取不同回流时间的儿童进行访谈。

回流儿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人际交往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相较于非回流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回流儿童更多。存在课堂违纪、迟到早退等现象,说明仍旧有较多的学生未能调整好学习状态。对比分析得出,回流儿童存在学习态度的结论。在学习动力上,回流儿童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相较于非回流儿童,回流儿童存在缺乏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动力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上面,回流儿童对老师的信任感不强,师生间缺乏沟通。老师作为回流儿童在校园期间的引路人和监督者,若两者之间的关系疏远甚至冲突,不仅会影响回流儿童的学习,更会对其社会交往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形成构成负面的影响。

3. 研究结果

3.1. 回流儿童在学业上遭遇的困境

3.1.1. 教学方式的差异

学生B在访谈中表示:“从城市回来乡村学校学习,首先存在一个教学进度的不一致,我们在城市的学校的学习进度和乡村学习不一致,城市的进度会快一点。而在农民上的进度会慢一点,而且我从小就不在这里住,我在外面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这里上课听讲还是会有时候听不懂。”而同学C也表示:“这里的老师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师,他们讲普通话总会夹杂着方言,我有时候都听不太清楚上课的内容,本来我的成绩就不好,还以为在山里学校,自己的成绩会更好,但却因为听不懂方言而失去学习兴趣。”在访谈中,回流学生在学业上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学上,由于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不平衡。在城市接受的教育资源比起农村会更加优异。所以在课程进度上回流儿童与乡村讲课的进度不匹配,导致回流儿童跟不上教学进度。由于回流儿童在小镇上生活的时间很少或者没有,所以会因为老师讲课的口音而听不懂课。

3.1.2. 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城乡的教学资源的不均等,在硬件方面,由于城市的教育设施比乡镇先进,提高了回流儿童学业融入的难度。在访谈中,学生E表示:“我们学校普通班班级里面大部分老师上课还是使用黑板授课,只有那么几个实验班里才安装带有Windows系统的多功能白板,而这些设备,我在广州就读的那一所学校,早就配备有了。”在谈及学校的硬件设备时,学生F表示;“这里的凳子还是那种普通的长条凳子,两个人才坐一条凳子,我在之前的学校早就使用单人的坐凳了,我还真不太习惯。”

3.1.3. 不良的人际关系

学校不仅是与老师打交道,还与学生打交道。回流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在学校,人际关系的好坏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回流儿童拥有城市化的视野和经历,在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比非回流儿童更有优势,容易引起周边同辈群体的羡慕和嫉妒,成为他人孤立的对象。另一方面,非回流儿童更熟悉本地的环境,放假后的时间多是参加文体类的活动或上兴趣班,这对于他们的交际圈扩大是有利的,但作为转学回来的“回流儿童”,家乡里基本上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慢慢地就会被非回流儿童孤立。在谈及在学校的交往状况时,A同学表示:回来农村这里没有交到什么朋友,由于距离太远,渐渐地我与之前的朋友也渐渐的失去了联系,在这里,我们似乎与他们的共同话题很少,好像我们所认识的东西他们都很陌生。我似乎与班里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去。感觉在新学校没有找到知心的朋友。

3.1.4. 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通过访谈市A校的教师了解到,校内教师普遍存在课程任务压力大的问题,他们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还需要早晚自习值班,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微薄的薪水,使得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同学D在访谈时说道:“我们这个学期已经换了两个英语老师了,之前那位老师的授课方式我才刚刚适应,现在又得重新适应新的老师。本来我的英语就不好,现在就越来越跟不上了。”每一个老师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老师的频繁改动,使得本来就正在适应乡村教育的回流儿童带来更多挑战。

综上所述,回流儿童返乡后,面临着从繁华的城市迁入欠发达的小城市、小县城,甚至乡村的落差和不适应,特别是学校教学体系、教学硬件、教学理念的不同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导致了回流儿童出现学习适应能力以及人际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4. 路径构建

农村回流儿童由于环境的变迁,导致社会支持网络出现断层与不足,表现在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的不足。社会工作可以从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的构建作为介入策略。

4.1. 构建正式的支持网络

4.1.1. 政府及学校的积极参与

回流学生是农民工子女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带着在城市生活学习的经历和在城市文化环境下发展的思想回到家乡,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开始他们新阶段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重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体系,建立回流学生教育管理动态政策体系。第一,回流群体的特殊性和持续性,要求政府的政策应该首先明确政策的价值、目标、边界,以及持续推进思路。第二,在政策制定中,政策中必须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主体管理和教育回流学生的责任。第三,回流学生的长期存在受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转移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影响,所以在制定回流学生相关政策时,应该将回流学生相关政策与社会其他政策相关联,如与返乡创业政策、人才引进、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政策相关联,确保回流学生的教育管理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衔接。

4.1.2. 建立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和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通过建立农村社工站的建设,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社工人才。通过社工的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的介入。为回流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方法来帮助它们走出学业困境,更好地融入学校和乡村生活。学校方面可以在硬件设备方面,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关注在校回流儿童的心理状态,如有问题,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调节。课程设计方面通过增设心理辅导课程,能够帮助回流儿童在入校后,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学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引入社会工作工专业人才驻校,常态化的开展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及特长,向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4.2. 构建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4.2.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回流儿童在学业上遇到困境时,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更好得发现回流儿童遇到的困境。由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性,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体现出能力和经验不足等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师生互动学习小组,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师生彼此更加了解,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回流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4.2.2. 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

农村回流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得回流儿童取得良好的自我效能,调节人际关系旨在使农村留守儿童获得自我强大的力量。良好朋辈力量能更好促进回流儿童克服学业上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帮助回流儿童与非回流儿童更好的互动,帮助回流儿童构建起完善的非正式支持网络。帮助其更好的克服学业困难。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分析回流儿童在返乡后学业上遭遇的困境。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社会工作如何通过帮助回流儿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来克服回流儿童在学业上的困境。本研究也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研究对象样本的不足,本文只选取了6名回流儿童进行访谈,在访谈对象选择上,可以增加访谈回流儿童的家庭成员和老师来增加数据的全面性。其次,没有通过量表等工具来测量回流儿童的情况,最后,只通过访谈这一种方式来获取资料。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肖国正.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回流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应用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柳州: 广西科技大学, 2021.
[2] 李珍. 农村初中回流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21.
[3] 柳谦, 严积艳. 回流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J]. 少年儿童研究, 2022(12): 56-63+13.
[4] 周驰亮, 杨茂庆. 回流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与支持策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24(4): 99-107.
[5] 金馨悦. 回流儿童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 教学与管理, 2021(20): 21-23.
[6] 赵雅乐, 赵薇, 朱政肖文, 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回流儿童”的发展困境及破解[J]. 少年儿童研究, 2022(3): 17-25.
[7] 乔世延, 吴彥芳, 邓锐坚. 随迁子女回流对学习适应的影响研究[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 36(4): 29-36.
[8] 韩嘉玲, 张亚楠, 刘月.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定义的变迁及新特征[J]. 民族教育研究, 2020, 31(6): 81-88.
[9] 黎煦, 朱志胜, 陶政宇, 等. 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137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9): 70-87.
[10] Nwosu, C., Batalova, J. and Auclair, G. (2014) Frequently Requested Statistics on Immigrants and Immig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gr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11] Takenoshita, H., Chitose, Y., Ikegami, S., et al. (2014) Segmented Assimilation, Transnationalism,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Brazilian Migrant Children in Japa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52, 84-99.
https://doi.org/10.1111/imig.12057
[12] Diler, R.S., Avci, A. and Seydaoglu, G. (2003)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Migrant Children. Swiss Medical Weekl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wiss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33, 16-21.
[13] Smith-Hefner, N.J. (1993) Education, Gender, and Generational Conflict among Khmer Refugees.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24, 135-158.
https://doi.org/10.1525/aeq.1993.24.2.05x111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