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 School History Subject
DOI: 10.12677/AE.2023.13121534, PDF, HTML, XML, 下载: 111  浏览: 185 
作者: 刘建军: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关键词: 学业评价核心素养历史学科评价体系Academic Evaluation Core Literacy History Subject Evaluation System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表达了国家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期望,为了更好地达到这种期望,我们需要对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对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更好的反馈,本文以建立历史学科评价体系为主题,从量化的测量标准与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两个思路,对于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探究,期望对于历史教学有更新的认识。
Abstract: The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express the country’s expect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story.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is expectation, we need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story in senior high schools, so as to give better feedback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story. From the two ideas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standard and non-quantifiabl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path of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ystem, hoping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teaching.
文章引用:刘建军. 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9932-99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34

1. 引言

2022年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也是修订后课标的最重要部分,是继续深化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别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质量要求,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2. 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与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予以价值上的判断的活动,它能够为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培养等方面提供决策,是促进教学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方式手段,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和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1]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开展评价,一方面会使得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陷入以成绩为导向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当中。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出现了课中听讲不认真、考试前突击背涌的现状。如果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将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判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另一面,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加明确的发展指引。因此,在此现状与教学环境发展的需求之下,融历史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从教学现状出发,提出构建立体化与具有成效的高中历史评价体系。

3. 立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基本设计思路

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应当是量化的测量标准与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2] 。两者在教育领域中都有各自的重要性和用途。量化的测量评价:量化评价使用数字和统计数据来度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效果等。它通常包括标准化考试、分数和等级制度等,可以提供具体的、可比较的结果。量化评价的优点包括客观性、可重复性和高效性,能够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然而,量化评价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可能忽略个体差异、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表现、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描述和解释,依赖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主观经验和意见。定性评价强调理解背后的原因和情境,并提供深入的信息和描述。它可以帮助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发展需求和潜在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环境。定性评价的优点包括灵活性、辅助决策和提供全面反馈的能力。然而,定性评价也可能受到主观影响、难以比较、时间消耗较多等限制。如今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在存在着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甄别与选拔,评价类型、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只关注了测量评价,忽视了非测量化的评价,或是非测量评价千篇一律,没有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使用量化和定性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教学的情况。

通过两种方式的综合应用,最终形成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业成绩,同时,对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表现、对历史正确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

(二) 具体的过程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衡量评价体系成效的重要基础,在构建高中历史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3]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程评价方法:

学生表现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讨论技巧等表现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估。比如,参与度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讨论等,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积极发言的次数和质量来观察学生的情况。思考能力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思考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释等,比如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是否能提出深入的问题,对复杂的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技巧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技巧运用,包括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有力论据、就事论事等,比如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辩论技巧、对话能力和说服力。学生表现观察是在课堂中非常直观的一种评价方式,能够直接反映一位学生的真实表现。

项目作业,设计历史研究项目或者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深入调查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评估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可以说明对高中历史学生的研究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和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搜集史料、区分史料、使用史料,而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高中教学,也适用于大学的专业教学和更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层面,其基础性和重要性母庸质疑。我们就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也就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能够学懂历史核心概念,同时还要能够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提升能力。

文书写作,要求学生撰写历史分析文章、综合评述或历史人物传记等作业,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历史素养。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输入的过程,同时也是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或者本土资源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名人名物名地的评述人物,谈一谈你心中的这些人物古迹是怎么样的,比如在南充就可以设计一个评述陈寿的小论文,位于都江堰的同学就可以说一说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这些学生身边的历史都可以使用的素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情调研,深度挖掘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教学。

口头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报告,介绍历史事件、人物或主题,并评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演讲技巧。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一直单方面的由教师独自讲授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有限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提前制定计划,下发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关于指定历史人物、事件的资料,并进行处理消化,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组织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辩论活动,评估他们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组织历史问题的辩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以下是组织历史问题辩论活动的步骤: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和讨论价值的历史问题作为辩论主题,例如“是民族英雄还是暴徒——评价某位历史人物的形象”。组队和角色分配:根据辩论规则和辩题,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自愿组队,并分配正方和反方的角色。每个小组应包含一名队长和几名辩论成员。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收集与辩论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证据,以支持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学生可以使用书籍、文献、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论据准备:学生根据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准备有力的论据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他们需要考虑对方可能提出的反驳,并提前准备相应的回应。辩论实施:在辩论活动中,正反双方交替发言,依次陈述自己的论点和证据,并进行辩论争辩。辩论过程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方观点,并保持适当的辩论礼仪。评价和总结:辩论结束后,可以由评委或全体学生进一步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体会。通过组织历史问题的辩论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了解历史事件,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以上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重分配和具体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综合评估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同时,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 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目标

首先,需要根据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明确评价目标,即期望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各级考试试卷,确定需要评价的学科范围和内容。在确定评价目标之后,需要确定每个目标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和适应性能力。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论证能力等;适应性能力是指学生在不同历史事件和背景下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如批判和创新思维。根据确定的评价目标和核心能力和适应性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用来判断学生在每个学科的核心能力和适应性能力方面学习的水平。例如,每种核心能力和适应性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准则和描述来衡量和描述,如分析能力可能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能力可能会涉及到独立研究和调查;沟通能力可能涉及到标准化表述和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力。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确保标准是可操作和精确的,以便被实施者理解和应用。同时,需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教师专家组、专业评估机构、学生参与等方式建立评估标准并进行反复修订和修改,避免偏差和主观性。最后,需要保持评估标准的灵活性和更新性,定期检查和更新评估标准,以反映当前的教学和学习趋势,保证评估结果与学生核心能力匹配。

(二) 有效改进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解决问题的任务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如电子白板、互动投影仪、网上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来支持历史学科的教学。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和多媒体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发表观点,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供指导性问题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能力的提升,任何时间段的学习都不能够是死记硬背,要做到灵活运用,要会学习知识,也要会用知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有限的学习。

(三) 评价工具的制定与选择

选择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表现 [4] 。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口头演讲、小组讨论、项目研究、考试等评价方式。每种评价工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明确每个评价工具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标准应该涵盖历史学科知识掌握、分析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指标是具体描述和解释每个评价标准如何衡量和观察的指导性要素。在选择评价工具时,需要考虑其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价工具使用的难易程度、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否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需要确保评价工具的可靠性,评价工具可以被重复应用,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明确评价周期和反馈机制,设置合适的时间节点,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提高方向,并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评价周期可以长短不一,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学期情况灵活安排。总之,评价工具的制定和选择是一个详尽的过程,需要确保尽可能的准确和可靠,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 提供反馈和评价机制

确保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而不仅仅是在期末或定期评估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测试或考试,并在学生提交后尽快返回,提供具体的评语和建议 [5] 。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在提供反馈时,尽量提供个别化的观点和建议。通过了解学生的特质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特定的评估结果,点出其优势和改进的方向。这有助于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除了书面评语外,教师可以选择口头反馈、个别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这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促进更有深度的学习和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估,让他们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教师可以提供评估工具或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5. 结语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到知识、能力、技能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发展情况。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动力、培养深度思考和应用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要结合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牧航. 论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10): 65-70.
[2] 张金星. 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1(5): 21-22.
[3] 赵若男. 高中历史学科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18): 66-67.
[4] 李情.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历史学科素养评价的实践研究——以SOLO分类评价为例[J]. 考试周刊, 2023(30): 136-139.
[5] 黄桂伟. 高中历史学科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策略[J]. 高考, 2023(25):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