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4.131064, PDF, HTML, XML, 下载: 62  浏览: 1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帅: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摘要: 课程思政旨在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递之中,其内在地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中应当拥有优良的思政意识。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包括思政知识、思政反思、思政认同、思政担当等内容维度,能够保证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开展向度,增加专业知识传递出的思政价值深度,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价值的联结畅度,提升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整体效度。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意识方面存在思政知识的储备不够、思政反思的能力不足、思政认同的深度缺乏、思政担当的使命懈怠等问题,解决路径主要有充实思政知识、强化思政反思、提升思政认同、增强思政担当。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s to incorporate value shaping into know-ledge transmission, which inherently requires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to have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in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ncludes political knowledge, political reflection,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It can ensure the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crease the dep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alue conveyed b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alue,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erves of political knowledge,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reflect on politics, lack of depth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lax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The main solutions include enriching political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reflection, enhancing political identity, and enhancing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文章引用:张帅.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 455-46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64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政策层面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课程思政,因其能够很好地将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统一起来,进而发挥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教育中获得广泛认可和积极实践。就内容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内在需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思政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1] 。可见,在专业知识传递过程中凸显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价值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主力军”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其思政意识的状况对课程思政的效用发挥产生着重要影响。由此,有必要从内涵要义、意义影响、存在问题、提升路径等维度深入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以期增强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内涵

所谓思政意识,是指主体对特定政治系统及其运行状况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的综合反映。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政治现象形成的一种高级认知,思政意识构成人们思维系统中的重要认识表达,对人的思维整体运行和其他方面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将思政意识的内涵充分置于课程思政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高校专业课教师这一特定主体的思政意识,可以看到,有四个方面内容值得强调。

2.1. 思政知识

党中央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政策的颁布,给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落实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

思政意识的形成首先需要个体对政治系统及其运行状况开展认知活动,这一过程会获得一定的思政知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通过对党和国家的性质状态、发展过程的观察与学习,往往会形成特定的思政知识,通过专门的政治理论学习也会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课程思政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相应地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这就意味着专业课教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功效,必须拥有一定量的思政知识储备,在头脑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展开关联,合理地阐发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意涵,同时将特定的思政知识和思政价值恰当衔接专业知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内涵,思政知识在狭义上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现阶段尤其应特别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在宽泛的意义上,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同时还包括社会主义法治、道德修养、大国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新时代社会发展诸多领域所凸显的多维内容。这些思政知识是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政知识的储备将深刻影响同样作为思政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反思、思政认同和思政担当等诸多方面,同时,其也能够为课程思政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相应的价值阐发素材。

2.2. 思政反思

“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反思的基本层次包括对已有思想内容的反思,也包括对构成思想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 [2] 。作为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当反思的对象涉及思政观念时,便形成思政反思。具体而言,思政反思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多重思维方式,对思政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其内涵要义、价值向度等内容形成丰富的理解。如果说思政知识为思政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内容基础,那么,思政反思不仅能够让高校专业课教师深入理解思政知识,而且还能不断获取新的思政知识,日益夯实思政意识的内容基础。作为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知识的获取不应停留于简单的知晓和熟识层面,需要进一步对其展开反思,深刻剖析思政知识的内涵要义、价值向度等方面内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运用系统性思维、复杂性思维、比较式思维等多重思维方式对其展开理解,深化对其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应只是出于开展课程思政的需要机械地接受思政知识,而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对这些思政知识在内容和意义等多维度展开合理的推理和引申,从而获取新的思政知识,为思政意识提供新的思维素材,为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思政元素。思政反思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在对思政知识形成整体且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从内容和价值层面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进行合理地关联,从而发挥知识传递和价值影响同频共振的功效,有效避免专业课教师在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政内涵时,出现专业内容与思政价值关联度低,乃至生搬硬套的现象。

2.3. 思政认同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通过思政反思深化理解思政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形成思政认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 [3] 可见,认同是与个体的情感密切关联的心理状态。沿着这一理路来理解思政认同,可以认为其是专业课教师对特定的政治运行状况和思政知识的心理归属和情感依附。具体而言,就是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拥有高度的思政认同,是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变局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作为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自然首先需要拥有高度的思政认同。由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对意识形态的认同也有理性、非理性之分” [4] ,因此,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认同,既体现为一种理性认同,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的理性思考后形成的逻辑认同,同时也体现为一种情感认同,从理性思考后内生出的认同性情感表达。这种思政认同,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科学性、真理性,其为近代中国直至新时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坚强领导,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先锋力量;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成就,其为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思政认同能够提升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知识的获取动力、促进经常性的思政反思,能够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4. 思政担当

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除了要有思政知识的内容素材,思政反思的思维要求和思政认同的重要基础外,还要于此之上,形成彰显政治本色的使命责任和精神气质,这就是思政担当。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担当体现在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理想信念的有无,是新时代教师极为重要的思想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5] 有理想信念也是“四有”好教师的第一标准。专业课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其从专业知识教育中挖掘思政内涵的价值方向。思政担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应当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需要同时接受专业知识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只有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地朝此方向努力实践。思政担当体现在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可。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弥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状态,力图将价值观的引导融入知识教育之中。专业课教师只有认可课程思政理念,才能自觉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积极展开思政教育,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教育的思政内涵,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

3. 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作为强调将价值塑造和知识传递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内在地要求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思政意识,这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保证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开展向度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变革,强调将思政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中,改变原先专业教育单纯注重知识传递、忽视价值引导,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产生脱节的现象。课程思政的提出根本上是为了契合我国教育事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 [7] 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因此,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应当传递怎样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作为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专业课教师,其思政意识直接影响在专业课教学中所传递的价值影响方向,因此,专业课教师拥有正确的思政意识,就能够为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开展向度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其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基本教育导向。

3.2. 增加专业知识传递出的思政价值深度

课程思政旨在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传递思政价值,在此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传递出多少有深度的思政价值信息,而非停留于浅层思政价值的简单介绍,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具有优良思政意识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专业知识传递出的思政价值深度。这样的专业课教师,往往具备丰富的思政知识,通过积极的思政反思,不断深化自身对思政知识在内容和价值层面的多维度理解,并始终处于对思政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中,这就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且有内涵深度的素材基础,从而能够在熟悉当前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导向基础上,挖掘出专业知识内在丰富的价值内涵、社会背景,发现专业知识所彰显出的深层次思政价值。

3.3. 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价值的联结畅度

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意识形态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科学性、学理性教育传递,忽视表达知识所蕴含的价值性、政治性。课程思政希冀实现专业知识教育的价值塑造功能,则需对专业知识的思政内涵进行合理的阐发,而非停留于简单的“专业课程 + 思政课程”的模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简单关联甚至强制拼接,对专业知识的思政价值进行教条化、标签化的理解。具备优良思政意识的专业课教师,不仅对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见解,同时能够深入理解思政知识的内涵要义,因此往往具有优良的从专业知识中挖掘出思政元素的能力,能够寻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本质性的逻辑联结,避免在专业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价值生搬硬套,能够更为顺畅自然地展示出专业知识所表现出的价值意义和社会意义。

3.4. 提升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整体效度

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所需具备的重要意识,思政意识包含思政知识、思政反思、思政认同、思政担当等多维度内涵,对课程思政整体效度的发挥和提升起着综合性作用。思政知识为专业知识的思政价值阐发提供相应的方向指导和素材基础,思政反思又促进专业课教师形成对思政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其能够深入挖掘出专业知识和思政价值的本质性联系,实现专业知识从学理性和科学性向社会性和价值性的合理延伸。思政认同和思政担当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积极自觉地实践课程思政,有力地保障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知识传递出的价值倾向符合当前我国的主流价值导向。

4.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作用的有效发挥受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的深刻影响,优良的思政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价值塑造效用。当前,虽然广大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意识的重要性有所认知,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但思政意识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依旧存在若干问题。

4.1. 思政知识的储备不够

思政知识是思政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专业知识教育的价值阐发提供了方向和内容指引。当前,广大专业课教师正在努力通过多重渠道获取更多的思政知识,但总的来说,与实现课程思政理想效果所要求的思政知识储备依旧存在差距。诸如,对于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因其庞大的理论结构、浓厚的学理性和复杂的思辨性,专业课教师要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不容易,对这部分重要思政知识的储备程度有所欠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其涉及内容众多,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在不断更新和扩充,对此部分思政知识,专业课教师要全面及时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其理论全貌和内涵要义存在一定困难。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知识储备的相对缺乏,容易产生不知道专业知识关涉哪些思政元素的困惑,或对专业知识阐发出的思政价值缺乏理论深度和脱离时代要求,因此亟待补充思政知识。

4.2. 思政反思的能力不足

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当时常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去反思思政知识,深化对其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优良思政意识,进而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当前,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反思存在不足。一方面,虽然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专业课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同时专业课教师肩负着繁重的科研工作任务,因此较难抽出更多时间用于反思思政知识以强化思政意识的现象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一些专业课教师受个体思维模式的固化影响,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往往表现出单向度地思考、被动式地接受、教条式地解读,对某些政治理论观点的理解过于狭隘,未能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理论体系和时代背景下去反思。

4.3. 思政认同的深度缺乏

从学理和情感层面共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政认同,能够在很大层度上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深化对专业知识教育的思想价值阐发。当前,一些专业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不足。这一现象的产生有诸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充斥国内的一定范围、互联网空间舆论的错误诱导、所学专业知识领域的价值倾向、个人生活的特殊境遇等多重缘由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对于新时代高校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认同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十分必要。

4.4. 思政担当的使命懈怠

思政担当是思政意识的高级层面表现,其彰显出高校专业课教师担当政治责任使命的整体性精神气质。具有思政担当的专业课教师能够把内在的思政意识更好地外化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行动中,使专业教育的价值引导更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当前,一些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担当表现不足,缺乏应有的新时代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诸如表现出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理念把握不够、甚至对专业教育中是否应当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疑虑等。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担当的缺乏,严重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有待针对性地加强。

5.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路径

为解决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存在的问题,需从多种途径提升其思政意识,以此取得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成效。

5.1. 充实思政知识

充实思政知识是强化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的重要步骤,专业课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思政知识,在其头脑中存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让专业知识教育的价值引导符合预期的方向。同时,通过不断输入思政知识,也能够让专业课教师日益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在助力专业课教师补充思政知识基本目标下,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诸如,针对性地设置理论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庞大结构和丰富内涵需要专业研究者的宣介与解读,才能让专业课教师对其获得更好的理解。此外,专业课教师互相之间还应当积极进行关于思政知识的小组交流,这能够帮助自身获取更多的思政知识。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积极的自学,也能快速补充课程思政建设所需要的思政知识。

5.2. 强化思政反思

专业课教师缺乏对思政知识的深入全面理解往往导致其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思想价值阐发的浅层化现象。为此,要从多方面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反思。运用系统性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思政知识,将具体的政治观点和论断置于更根本的理论结构体系中,置于政治思想史的演进历程中,置于理论生成的时代发展环境中去理解。运用复杂性思维分析思政知识,从思政知识的生成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效应逻辑等方面去理解,避免对思政知识的肤浅化认知。运用比较式的思维方式理解思政知识,在比较中理解不同政治观点的差异与联系。

5.3. 提升思政认同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认同提升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为其长期持续地进行思政知识学习提供精神动力,从而为专业知识教育的思政价值提供与时俱进的内涵阐释。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认同方面,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所具备的思想逻辑力量和实践逻辑力量发挥说服功效。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唯物主义立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解放而寻求现实道路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则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结晶。这些思想理论结构体系完整、内涵要义深刻、逻辑论证完备,被置于实践之中,成功指导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中彰显出的现实性力量,足以提升对其的信服程度。

5.4. 增强思政担当

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的提升,需要增强思政担当,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与责任,从而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强化思政担当,需要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8] 只有通过扎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才能深刻够领悟其中的真理性,从而自觉展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政担当,需要坚守责任义务。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当恪守职业行为准则,坚定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积极通过课程思政将育人与育才统一起来,将价值引导寓于知识传递中。强化思政担当,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心怀远大理想,才能够有更开阔的政治眼界和更宽阔的政治格局,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和阐发专业知识所彰显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

6. 结语

课程思政,力图于将价值教育融入知识传递过程中,这一特性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优良的思政意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不仅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开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还关涉课程思政开展的整体效度。因此,从多重途径弥补专业课教师在思政知识、思政反思、思政认同和思政担当方面的不足显得尤为必要。在新时代大力倡导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不断充实思政知识、强化思政反思、提升思政认同、增强思政担当,以此为路径综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将会为课程思政功效的发挥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从而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的内在效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价值观的良好塑造和有效升华。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202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的资助(ZZ20220300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1.
[2] 孙正聿. 哲学通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91, 103.
[3] 梁丽萍.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43.
[4] 王伦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J]. 理论探讨, 2018(5): 64-68.
[5]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10(1).
[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34.
[7] 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N]. 人民日报, 2017-10-31(001).
[8]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