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翻译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第九十九章和第一百章为例
Translation Research on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under the Multiple Translation Theory—Taking Chapter 99 and Chapter 100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y Guofan Yu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2148, PDF, HTML, XML, 下载: 65  浏览: 26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昊媛, 柏恬宇, 邓其琪, 孟静静, 施春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关键词: 《西游记》余国藩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策略Journey to the West Guofan Yu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摘要: 本研究将集中针对原著中各类文化负载词的分析,以吴承恩《西游记》原著和余国藩英译本为双语语料库,从多元翻译理论角度出发,对其中比较典型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有悖源语言表意以及不符合目标与读者阅读习惯的地方进行研究修正,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有助于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types of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in the original text, taking Cheng’en Wu’s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Guofan Yu’s English translation as the bilingual cor-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ultiple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ssage analyses the outputting translation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d also corrects those that are contrary to the ideology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s well as those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reading habits of the target readers, so as to more accurately express the Chinese culture embedded in the book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stories to the world.
文章引用:张昊媛, 柏恬宇, 邓其琪, 孟静静, 施春羽. 多元翻译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第九十九章和第一百章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1104-111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48

1. 引言

在国内正大力弘扬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本研究以吴承恩《西游记》原著和余国藩英译本为双语语料库,集中针对原著中各类文化负载词的分析,以多元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定性分析,在正确理解文化意义的基础上,综合考量语义、语用和审美许需求,考虑目的语文化的现实发展需要,在异化与归化之间寻找平衡点,以达到译文的最佳可读性,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2. 《西游记》文化内涵及章节综述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经典作品,不仅汇聚了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精神,还以其深刻的内涵凸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如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推动国家间的交流和理解至关重要。国家交流,文化优先。《西游记》传播至西方的受众范围较广,名誉较高,通过对英译本负载词的改进,能让受众更好地理解经典中蕴含的中华宗教、医药等文化和精神特质,从而使之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等特点,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发展裨益良多。

本文选取第九十九章和第一百章内容为研究对象,该部分主要讲述了观音菩萨设下的第九九八十一难,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谢唐僧取经之功,如来遂分别授师徒四人为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和八部天龙马。该部分展现了师徒四人取经的勇气和决心,弘扬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该部分充满哲学内涵和文学价值,在全书中起到了总结和升华的作用。

3. 《西游记》文化负载词翻译中英翻译对比研究

按照奈达的标准,文化负载词可以分为五大类: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通过穷尽式筛选语料库,得出相应量化表格(详见附录),此两章各类文化负载词出现数量及占比表格如表1所示。

据数据显示,该两章回中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及宗教文化负载词出现次数最多,物质文化及语言文化负载词占比较少。作者吴承恩十分注重对环境的描写,其对所到之处的景色描写堪称经典,使读者身临其境,塑造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同时,《西游记》与中国传统宗教密切相关,佛教和道教信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僧深信佛法能救赎众生,因此才有了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众神仙和仙界体现了道教的超凡脱俗,宗教社会色彩使得全书更加神秘、耐人寻味。当然,物质文化及语言文化的覆盖范围也不容小觑,但各类文化负载词概念有所重叠,原著也更偏重生态文化和宗教社会文化的塑造。

Table 1.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occurrences of each type of culturally loaded word

表1. 各类文化负载词出现数量及占比(百分比近似为小数点后一位)

文章依照此分类标准对《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表意情况进行展开分析,前三类采用原文译文例句对照分析的形式,后两类依照分类分析的方式,进行整体描述。注:将“余国藩英译本”简称为“余译”。

3.1. 生态文化类

生态文化负载词是指带有动物、植物、山河、气候等自然元素的文化负载词 [1] 。鉴于《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和第一百回中的内容,笔者从动物,植物,建筑三个类型的词汇中挑选,以“大白赖头鼋”,“兔头梨”,“誊黄寺”,“蟠桃”为例,分析余国藩译本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征。

例1. 举头观看,四寂无人,又没舟船,却是一个大白赖头鼋在岸边探着头叫道……(第九十九章)

余译:Startled, the four of them looked all around but could not see any sign of a human being or a boat. Then they caught sight of a huge, white, scabby-headed turtle at the shoreline.

这里余国藩将“大白赖头鼋”译作“a huge, white, scabby-headed turtle”,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将“鼋”的形象特征直观地表现出来,这里对形容词“赖”做了归化的处理,这个词通“癞”,在中国通常用于描述蟾蜍,即“癞蛤蟆”,看到这个词作为中国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就很难想象了,译者将这样的形象描述成“scabby”,即“结痂的;有痂的”,实际上从形象上这个词语比较贴合,便于读者想象出这样一个形象。

“鼋”,属于鳖科,这里译者将之增译为“turtle”,可以做任何种类的龟,实际上,龟和鳖并不相同,关于鼋的描述在中国可以追溯的《尔雅翼·鼋》中的介绍:“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这里将“鼋”译作“turtle”不是很贴切,不能很好地表述出鳖原来的形象,容易让外国读者误解。同时鳖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佛教文化中,放生鳖代表着善行,慈悲和救赎。由这个动物我们可以窥见情节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可以译为“Trionyx sinensis”,意为一种中华鳖,更加利于读者将自身环境和小说创作的生态环境区分开来,同时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例2. 江南银杏兔头梨(第一百章)

余译:The South’s ginko fruit and hare-head pears

此处“银杏”被译为“ginko fruit”,余国藩对此做出了增译,将银杏延伸为银杏果,符合文章前后文,此段是集中地描述食物,这里将银杏变成银杏果,还可以和后文的“兔头梨”相照应,便于读者理解。

这里的“兔头梨”,余国藩将之译为“hare-head pears”,前文中吴承恩便对这个水果进行了价高的评价,“消渴除烦更解酲”,“解酲”是醒酒的意思,这是兔头梨的一大特点,并且这个“兔头”的形容词是因为这梨子的形状如兔头一般。译者采用直译的手法,符合它的外观,但是忽视了前文作者对兔头梨解读,没有加以注解,使读者不易读出这种梨子的特殊和功能。可以在文末对“兔头梨”的功能加以注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例3. 又建一寺,在城之东,名曰“誊黄寺”(第一百章)

余译:For them he also erected another temple east of the capital and named it the Temple for Imperial Transcription.

“誊黄寺”,在文中是指翰林院和中书科官员誊写真经的地方,这里余国藩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并没有将“黄”字仅仅翻译为“yellow”,而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黄”代之“皇”,将此处的“黄”译成“imperial”,意为“皇帝的”,恰好彰显出该寺庙是为皇帝服务地,符合读者阅读思路,也便于读者理解。

但是“黄”在此处亦可指代真经,这里的翻译没有具体指明出誊抄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加以补充说明,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知道这里的“transcription”具体指的是什么。可以修改为“the Temple for Transcription of scripture and imperial edict”,更加全面地阐释该寺的意义和内涵,便于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寺庙文化。

例4.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第一百章)

余译:Zhu Wuneng, you were originally an aquatic deity of the Heavely River, the Marshal of Heavenly Reeds. For drunk during the festival of Immortal Peaches and insulting the divine maiden.

此处“蟠桃会”,余国藩将之译为“the festival of Immortal Peaches”,须知蟠桃是指和桃子外形相似,但是吃完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桃,因此这里译者对蟠桃做了意译地处理,加上了“immortal”的描述,意为“长生的”,恰当地体现了仙桃的功效和神奇,表现出了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读者读至此处更能体会到“蟠桃”的形象和功用。

例5. 烂煮蔓菁,糖浇香芋(第一百章)

余译:The tubers thoroughly cooked, the taros sugar-coated.

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时,蔓菁种植广泛,是人们餐桌上的一种普通蔬菜,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毒、滋补增氧之功效,这也是蔓菁最辉煌的时候,此后随着其他与之食用价值相类似的蔬菜逐渐流行,蔓菁走向没落。

余将“蔓菁”译为而“tuber”,而“tuber”在牛津词典中意思为“块茎”,块茎是地下变态茎的一种,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马铃薯、山药、芋头都归于该类,因此该词并没有向英语读者说明具体是哪一种植物。实际上,蔓菁也称芜菁,在牛津词典上直接对应“turnip”一词,不妨改用该词,更准确地符合原意。

3.2. 物质文化类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体现出的文化,包括所用的技术和艺术。译者对该类词汇翻译的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与否。下文中,将对第九十九章的“斋筵”和第一百章的“紫金钵盂”“通关文牒”“蔓菁”几个例子,对余译中物质文化的表意情况进行分析,加以说明。

例6. 遂此收了斋筵,却又问取经之事。(第一百章)

余译:They therefore put away the food, and the two old men asked about the enterprise of scripture seeking.

“斋筵”指专门为诵经拜忏、祷祝祈福等佛事而设下的宴席,出自王勃写下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中的一句诗“講肆宏敞,齋筵巨翼。供引純陀,飯迴香積。”

在此处余将其译为“food”,虽然对于读者来说容易读懂,但是翻译过于浅显,并没有将原文中陈清设宴对师徒四人表示感谢的意图传达出来,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来说表意不清,不利于目的语读者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将其修改为偏正短语“religious banquets”,既体现出其宗教内涵,同时“banquet”一词运用巧妙,在牛津字典中译为“a formal meal for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体现出宴会的盛大,强调原著中的庄重感。

例7. 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第一百章)

余译:We had little choice but to offer them that alms bowl of purple gold that Your Majesty had bestowed on me.

紫金钵盂是唐太宗李世民钦赐给御弟三藏法师,供“途中化斋而用”。但除了用于路上化缘、饮水外,该物件对取得真经意义巨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最初只得到了无字真经,唐僧用紫金钵盂交换,如来才应允了三藏经书。

“Alms”在Bing词典中意思为“救济品”,与“bowl”组合在一起组成新单词,意思为用于佛教徒化斋,译法巧妙。紫金是一种综合了金、铜、铁、镍等多种元素的合金,是一种珍贵的矿物,明曹昭在《格古要论·珍宝论·紫金》中写道“古云半两钱即紫金。今人用赤铜和黄金为之。然世人未尝见真紫金也。”可见,紫金在古时之稀贵。余在此运用了直译的手法,直接将两种颜色翻译成“purple gold”,但并没有体现出该所赐之物的贵重感,因此可在其后加入“bestowed by the emperor”,采用增译的翻译手法,加入非限定动词,强调紫金钵盂的来历,将其在原著中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例8. 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第一百章)

余译:Disciples, bring up the travel rescript and present it to our Lord.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必备的通行证,自康熙年间称为“通关牒文”,从清末开始称为护照。唐僧去西天取经,随身带着大唐王朝的通关文牒,通关文牒跟随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全程,记录了他们途径的全过程,是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见证,意义非凡。

在余译中,用了“travel rescript”这一组词,“travel”在牛津词典中意思为“长途行走;游历”,与书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经历相符合,“rescript”在牛津词典中意思为“法令;政令;布告”,在此处引申为诏书,余将两词结合起来以表达旅行诏书之意,意思上较为准确,充分表达了通关文牒所记录西天取经全过程的内涵。

3.3. 社会文化类

社会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制度等,具体体现在社会习俗、法律道德、政治与教育制度、称谓等方面,不同社会背景都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下文将选取《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第九十九和第一百章的社会文化负载词,进行实例分析。

例9. “已创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专侍奉香火不绝。”(第九十九章)

余译:“We have named it the Life-Saving Monastery so that we might offer you the perpetual sacrifice of incense.”

“香火”指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人们在寺院进贡香火,烧香拜佛,以向佛陀表达尊敬而祈求保佑,希望心愿成真。

余国藩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将“香火”翻译成了“sacrifice of incense”,利用目标读者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等翻译策略将涉及到的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元素进行转换,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故事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2] 。

例10. “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第一百章)

余译:“We have allowed a Living Buddha to walk away!”

汉语“活佛”是对藏传佛教修行人的尊称,在小说中一般指的是济世救人的僧人。在原文中,“活佛”是陈家庄对唐僧的尊称,以表达他们对曾经唐僧给与陈家庄人帮助的尊敬与感恩。

余国藩在翻译时将“活佛”直译为“Living Buddha”,保留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特色,翻译色彩靠近于源语,体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 [3] 。同时,这样直白的翻译容易给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带来困惑,没有办法深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活佛”的翻译处加以脚注进行解释,这样不仅保留了源语特色也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含义。

例11. 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第一百章)

余译:When Taizong and his officials saw them, they all descended the tower to receive them. “Has the royal brother returned?” asked the emperor.

“太宗”在《西游记》中指的是唐太宗。“太宗”,部分说法认为是始于《周礼》中记载西周的官名,为六卿之一。后来,每个朝代第二个皇帝一般将其作为庙号。

余国藩在翻译时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将其直接翻译成“Taizong”,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社会文化色彩。但这容易让目的语读者不了解“太宗”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内涵,加以注释辅助地话会更清晰地联结目的语读者与源语文化。但在本章中,余国藩也有对唐代特定人物称谓的归化处理,比如“御弟”一词。“御弟”指皇帝的弟弟,“御”是对皇帝所作所为或者所用之物的敬称,在这本小说中特指唐僧。在余国藩的译本中,他将“御弟”一词翻译成了“the royal brother”,实质上挑明了唐僧作为皇帝弟弟的身份,这样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人物的关系。

例12. 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有人传播:“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第一百章)

余译:They put on their clothing hurriedly and left; by the time they reached the street to the sweet, people were already saying that the scripture seeker had just arrived and been received into the city by His Majesty.

“万岁爷”是对古代皇帝的敬称,自唐朝后,中国人使用“万岁”来表达对皇帝的祝福。

在余国藩的译本中,他将“万岁爷爷”这一口语化的社会称谓意译为“His Majesty”,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和文学再创作理论,在原文人物关系基础上,增添了表示人物关系的词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明白唐僧和太宗隐含的身份关系。不过,“万岁爷爷”的成为作为古代平民对皇帝的通俗化称呼,承载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书中翻译所表达的历史文化内容有限,不利于西方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特色。若在此处加上注释,对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介绍,可能会更有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

3.4. 宗教文化类

各民族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他们之间的民族宗教信仰、宗教系统、宗教典籍、宗教戒律等诸多方面都大为不同。宗教既包括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系统化的教义思想,也包括我们能够看到的宗教信仰组织,崇拜行为和祭祀活动等外在表现形式 [4] 。《西游记》这一部以宗教文化为基底的巨著,在完成中译英工作时,作为沟通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翻译者,不可避免会遇到大量与儒释道文化相关的宗教专用语、习语俗语、隐喻用法,而这些用语的含义与西方的基督教差异巨大,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和第一百回中含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负载词,同时由于所选章回主要集中体现佛教和道教文化,因此本节只选取典型的佛教和道教相关词汇进行讨论。

3.4.1. 神职名称

例13. 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优婆夷塞;阿傩、伽叶二尊者

余译:“Guardians of the Five Quaters”、“the Four Sentinels”、“the Six Gods of Darkness and the Six Gods of Light”、“the Guardians of Monasteries”、“upāsakas and upāsikas”、“Ānanda and Kāsyapa, the two Honored Ones”

西游记中,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护教伽蓝、六丁六甲等,奉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唐僧。“谛”指真理;揭谛,亦作“揭帝”,佛教语,去、去经历、去体验的意思。《西游记》中揭谛是唐僧西行的主要护法神之一。五方揭谛指五位不同的五方守护大力神,译者将其统一起来直译“五方”的字面意,将“揭谛”根据佛教本意译为守卫者,两者结合形成译文。功曹本是官职名,秦朝就有了。四值功曹是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奉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译者根据内涵译为四位哨兵、守卫者。六丁六甲则是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阳神六个、阴神六个,总共有十二个,因此翻译为“六个阴神和六个阳神”,属于直译。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寺庙的保护神被称为伽蓝神,也可简称伽蓝,译者根据具体内涵将“护教伽蓝”意译为“寺院的守卫者”,简化了复杂的宗教名称,便于读者理解。

优婆夷塞,佛教中指优婆夷和优婆塞,意为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和女子,余国藩译为“upāsakas and upāsikas”,直接采用梵语。虽然尊重宗教原意,但造成了读者难以理解该词汇的隐含意义,因此译者可以使用添加注释的方法解决。

阿傩、伽叶二尊者,译为“Ānanda and Kāsyapa, the two Honored Ones”,用梵语翻译专有名词,结合英语首字母大写突出“尊者”。

例14. 佛祖、菩萨、比丘圣僧

余译:“Buddhist Patriarchs”、“Bodhisattvas”、“Bhiksu sage monks”

佛祖,Buddhist意为“佛教的”,Patriarchs意为“创始人、圣祖”,这一词汇采用拆分直译法。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梵语为bodhi-sattva。虽用梵语更为专业化,但例如佛祖、菩萨这种常见的宗教神职名称在全书中出现次数较多,余译本又主要使用异化策略,因此可以从全书开头就先使用“梵语 + 简称”并注明在后文中即用简称。适当使用简化翻译,以便于读者理解记忆,为读者通读全文提供更为便捷的方法。

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意为乞食,言其乞食以维持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三义。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比丘师父”。比丘这一称谓常用于书面语。僧人是指世俗对比丘的俗称,常用于口语。因此,文中的“比丘圣僧”英文翻译是用梵语对这一佛教称谓进行了借译。圣僧则是直译英文对应词汇为“sage monks”。

例15. 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

余译:“the Buddha of Candana Merit”、“the Buddha Victorious in Strife”、“Janitor of the Altars”、“the Golden-Bodied Arhat”、“one of the dragons belonging to the Eight Classes of Supernatural Beings”

这五个神职名称是西游记唐三藏师徒四人加白龙马在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之后获得的来自如来佛祖的称谓,也是《西游记》读者们一般最为熟知的名称。旃檀,栴檀,梵名“candana”,搭配“merit (功德)”共同修饰“Buddha”;后四者的翻译同理。值得注意的是,对八部天龙马的翻译只译出了其原来的身份(即龙)而非马,此处可以添加一定的释义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五个名称翻译均译为偏正短语,首先借用梵语或采用英语中的对应词汇直译表明身份,作为中心,再加上对身份的形容词表明特点修饰身份中心词。

3.4.2. 名词和动词

例16. 法身不朽;正法身

余译:“an incorruptible body”、“rectified dharmabody”

法身,梵语“dharma-ka^ya”。第一处,根据语境突出翻译内涵“不朽的身体”,但是直接省译了法身,忽略了法身内涵的“不受贪嗔痴慢疑五毒的侵害,自性是清净无暇”,存在语义缺失。第二处则借译梵语,结合英语,使得不熟悉佛教词汇的读者也能看出“dharmabody”是与佛教和身体有关的词汇。另外,第二处意译“正”为“改正、修正”,利用翻译补偿使译文含义更完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义缺失。

例17. 得道

余译:attain the Way

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也可简单理解为针对宗教教义,参透其内涵从而自身的修行达到非凡境界。翻译时,译者进行了拆分,重点突出“道”,直译为“way”,用首字母大写表明这里指特殊的方法、方向。“得”选用“attain”,英文语境中有“在抱负或雄心的激励下,以最大的努力去达到一般所不及或不敢追求的目的”的含义,更能突出师徒四人历经磨难终于成功。不足之处是应当添加注释,进一步阐释“道”并非普通的道路,而是指佛教中通过修行参悟出的佛教教义和哲理。

综上,从翻译方法视角来看,由于佛教本身就是梵文宗教,佛教用语中也含有很多梵语,因此余国藩在翻译宗教名称时多采用借译梵语加直译策略,形成复合词结构 [5] 。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时,借译梵语词汇,并将梵语词汇首字母进行大写加以区分;针对能在英文中找到对应词汇的名称,直接译成英文词汇,必要时首字母大写,两者形成组合词,这样既不违背佛教作为一个大宗教义的神性,也简化了复杂难懂的宗教用语。对于借用梵语而非直接借用中文音译,可以理解为梵文和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更具有相似性。同时,余国藩作为一名宗教学学者,对佛家梵语及其历史的研究了解程度更深入,也使其翻译更能熟练运用梵语翻译,也是其翻译成果被英语读者所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3.5. 语言文化类

在这两章中,余国藩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同时还注入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为读者呈现了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体验。

例18. 大圣道:“俗语云,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第九十九章)

余译:Said the Great Sage. “As the proverb says, for ten days you sit on the shore; in one day you may pass nine beaches.”

从语言层面来看,余译文流畅且用词精准。他使用了“you sit on the shore”和“you may pass nine beaches”来表达“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的含义,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他通过使用“may”这个词,传达出旅途的不确定性和艰辛。其次,余国藩的译文还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原文中的对仗和押韵在译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sit on the shore”和“pass nine beaches”,使得译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例19. 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第九十九章)

余译:As the ancients put it, the adept does not show himself; He who shows himself’s no adept.

首先,对于“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的翻译,余译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在语境和情感上略显生硬。在中文中,“真人”一词通常指的是真正的高人或智者,而不仅仅是技能高超的人。因此,将“真人”翻译为“adept”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其次,在翻译“露相不真人”时,余译使用了“He who shows himself’s no adept”,这样的表述方式略显直译,失去了原文的韵味和深度。根据原文的含义,这里的“露相”可以理解为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或真实实力,而“真人”则是指真正的高人或智者。

例20. 真是个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提。(第一百章)

余译:Truly, the gold censer continued a thousand years’ fire; the jade chalice brightened with an eternal lamp.

余译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表述十分准确到位,句式工整,准确无误。它尽可能地传达出了原文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金炉不断千年火”被译为“The gold censer continued a thousand years’ fire”,余译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金炉里的火焰燃烧千年不熄,富有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到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玉盏常明万载灯”被译为“The jade chalice brightened with an eternal lamp”。这个译文将“玉盏”形象地描绘成“jade chalice”,且将“常明万载灯”生动地译为“brightened with an eternal lamp”,让人仿佛看到那盏永不熄灭的玉灯。

综上所述,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在语言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使得翻译流畅而准确。同时,他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翻译中,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对第九十九章和一百章中细节翻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余国藩在翻译《西游记》中的语言文化表达,以及他对于西方读者的思考和关注。

4. 《西游记》文化负载词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总结得出,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看,余国藩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因此他在各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使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站在读者视角,尽量在完整传递《西游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满足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例如,在宗教文化负载词中,他使用源语言将本就属于梵文的内容还原其宗教词汇本意,用与英语同为印欧语系的梵语传递《西游记》原有的宗教语言文化特色 [2] 。他多采用异化的手法,虽然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词语原有的文化内涵,在部分词汇上做到了准确翻译,但对于某些词汇,他用对英语读者来说较熟悉的词汇来进行表示陌生意义,并没有将原意完全传递清楚,词句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却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物质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没有显现出来。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参照多元翻译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将各种社会符号看作一个整体,包括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语言、文学等不同的子系统,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将多元素考虑在内 [6] 。由于中国的一些极富东方文化色彩的物质文化,这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并不常见,一般从未出现过与之相类似的物质文明,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预先了解其中的文化空缺,应更加注重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清楚哪些物质词汇对目标语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属于文化空缺词,从而以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准确传递源语言文化的同时易于读者理解,使得英译本在西方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过程与作品内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社会条件、政治、文化语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为我们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更宽广的视野,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在当今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国内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课题,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要在考虑到目的语读者阅读感受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原作品的语意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更加准确地表达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从而助于中国故事推广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308003)的研究成果。

附录

《西游记》第九十九章和第一百章文化负载词穷尽式表格

参考文献

[1] 孙舒怡. 从关联理论看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墨子》英译本为例[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1(1): 52-56.
[2] 黄婷婷. 目的论视域下《西游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43-45.
[3] 夏文静, 那洪伟. 功能对等理论下社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西游记》余国藩译本为例[J]. 百科知识, 2023(21): 69-70.
[4] 任爱翠. 儒释道文化的缺省与补偿[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1: 6.
[5] 何丹宁. 《西游记》中佛教词汇英译策略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大学, 2015: 27-29.
[6] 谢天振. 译介学导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