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经济学论文摘要语篇对比研究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s Abstracts
DOI: 10.12677/ML.2024.122161, PDF, HTML, XML, 下载: 26  浏览: 73 
作者: 李雨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关键词: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体裁分析语步English and Chinese Academic Articles Abstracts Genre Analysis Moves
摘要: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关键组成部分,备受学者关注,但是我国学界关于中外学者的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22年经济学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10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论文摘要长度、语步结构、人称和语态四个方面的语言特点,探究二者的共性与特性。研究发现:两类摘要语步结构基本完整,尤其是中文摘要;两类摘要都出现了非常规的语步类型,尤其是英文摘要;两类摘要的语态使用中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均高于被动语态。本文丰富了摘要分析的研究,并为经济学类论文摘要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
Abstract: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an article, the abstrac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academics. How-ever, contrastive studi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s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China have been inadequate. Based on 10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s of academic papers in authoritativ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in 2022,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length, move structure, pronoun and voice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while exploring the com-mona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 types of ab-stract moves is basically complete, especially Chinese abstracts; both types of abstracts show un-conventional move types, especially English abstracts; both types of abstracts use the active voice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passive voice. The study enriches the research of abstract analysis and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writing and teaching in economics.
文章引用:李雨晨. 英汉经济学论文摘要语篇对比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1208-121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61

1. 引言

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语篇结构和文体特殊性,可以使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方法及结果。合理组织摘要对有效展现论文学术价值、提高论文影响力、促进交流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随着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运用体裁分析法,对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类和科技类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基于Hyland的五语步模式,从语步结构和语言特征两方面对英汉学术论文的摘要展开对比分析,旨在探究两类摘要写作的异同及出现差距的原因,并总结出此类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与微观语言特征,以期为经济学学术论文摘要写作和教学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摘要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概括,近年来,相关摘要研究日益得到关注。Bhatia开启了学术论文摘要宏观结构研究的先河 [1] 。随后,他的结论被一系列不同学科的研究所证实,并得以延伸。

部分学者通过对英语和其他语言摘要的语篇对比分析,指出不同言语群体所撰写的摘要存在宏观结构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2] [3] ;对不同学科领域英文摘要的体裁特征分析研究,揭示出不同学科的论文摘要在语篇组织结构和话语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步模式和时态、语态等语言特征也受其影响 [4] [5] [6] ;还有学者对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了跨学科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学科英文摘要在结构及语言特征上有着共性与特性 [7] [8] 。

国内外关于不同学科学术论文摘要的研究成果不再拘泥于对摘要语篇的表层描述,进一步探讨了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了交际目的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语篇的规范性。

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关于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论文摘要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并以科技和工科类论文摘要研究为主 [9] [10] ,且关于社科类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以文体特征分析和翻译对策为主 [11] [12] ,几乎没有针对该类文本的体裁分析和语步分析研究,对其下设的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社科学术论文摘要由于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语言表述丰富多彩,既有平铺直叙的客观描述,也有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因此,社科学术论文摘要既有科技语体严谨、客观的特点,也有文学语言的修辞特色。经济学作为社科的一部分,对该学科论文的英汉两个不同语言版本进行对比体裁分析,能够丰富现有的摘要研究,更直观地了解二者在语步层面的异同。

3. 研究方法

本文从Hyland的五语步模式出发,对英汉摘要进行语步分析、人称分析和语态分析,探究两种语言摘要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异同。Pho认为该模式比其他语步模式更加彻底,适用于各种不同领域的摘要分析 [13] 。

首先,本文统计了每篇摘要的总字数和句子总数,并计算出英汉摘要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句数以及中位数,分析二者在字数上的特点。然后,进行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在宏观体裁结构方面,以Hyland的五语步模式为指导进行语步识别,用M1、M2、M3、M4、M5进行标注,再统计各个语步出现的频率以及顺序,对比分析国内外摘要在语篇宏观结构方面的差异。

在微观语言特征方面,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句子为单位对英汉两个语料库中摘要的人称代词、语态等微观语言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寻找二者存在的相同点与差异。

4. 案例分析

4.1. 长度分析

就英文摘要(EA)而言,5篇摘要共31个句子,句子个数为5到9个,最长的摘要有182个单词,最短的有136个单词。平均每篇摘要6个句子,152个单词。

就中文摘要(CA)而言,5篇摘要共19个句子,句子个数为3到5个,最长的摘要有351个汉字,最短的有240个汉字。平均每篇摘要4个句子,292个汉字。

Figure 1.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abstract words

图1. 摘要字数统计

图1显示EA字数范围在136~182词之间,CA字数范围在240~351字之间,都较为集中,但个别较长的摘要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故本文采用中位数反应文本的集中趋势。EA字数中位数为149,句数中位数为6;CA字数中位数为290,句数中位数为4。可以发现。由于语言存在一定差异性,CA在字数上几乎为EA的两倍,而EA在句数上则几乎为CA的两倍,但总体而言,每一种语言的摘要字数和句数都较为接近。

4.2. 语步分析

本文对所收集的10篇摘要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统计,并标上编号(例如E-1代表英文期刊中的第一篇摘要,C-5则代表中文期刊中的第五篇摘要。)下面以部分句子为例来阐释各个语步,其中,加粗部分为确定该语步的语言依据。

M1介绍:研究背景,回顾现有的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阐明本研究的必要性

(1)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lgorithmic bias in machine learning (ML) based marketing models. (E-2)

(2) Yet, the nomological clar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 and the key strategic orientations remains equivocal. (E-4)

(3) 鉴于沿线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体系,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倡议合作在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亦在争端解决法律实践上面临诸多挑战。(C-1)

(4) 然而,对“资本”和“资产”概念的混淆以及对“营业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的混同引发了对企业实际杠杆水平的错估。(C-2)

(5)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而城市作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载体,无疑成为了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热点。(C-4)

M2目的:说明研究目的,或概括研究内容

(1) To bridge this knowledge gap,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KBV) socio-technical systems (STS) and organisational socialisation framework (OSF)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novel theoretical model∙∙∙ (E-1)

(2) Although the dramatic growth of algorithmic decision making continues to gain momentum in marketing, research in this stream is still inadequate despite the devastating, asymmetric and oppressive impacts of algorithmic bias on various customer groups. (E-2)

(3) In this paper, we take a step bac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LO research, includ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rategic orientations. (E-4)

(4) 为对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提出新的可行路径,本文进一步讨论厘清“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C-1)

(5) 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构建市场规模指标反映各国不同时期的需求侧市场规模变化,分析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C-3)

M3方法:描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和研究过程

(1) A primary survey-based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capture responses from 164 employees in the UK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further analysed by emplo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 (E-1)

(2) To fill this void, this study presents a framework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algorithmic bias in marketing, drawing on the micro founda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y. (E-2)

(3) Drawing on dynamic capability and empowerment theories, this study fills this gap by exploring the drivers of remote analytics empowerment capability (RAEC) and their holistic effects on customer lin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E-3)

(4) 本文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158个城市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C-4)

(5) 基于中国2003~2019年沪深A股62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C-5)

M4成果:即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结果或发现

(1) The findings confirm digital technology & tools, information access, decision making, knowledge & skills, and training & development as the drivers of RAEC,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outcome constructs. (E-3)

(2) As a part of this synthesis, we offer several criticisms of the LO literature that hinders its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s an initiator of capability enhancemen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E-4)

(3)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hen consu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consumers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service providers’ disclosed information. (E-5)

(4) 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并且受到国家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C-4)

(5) 实证检验发现:经营效率和企业风险在组织冗余水平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双重传导机制,且企业风险的正向中介作用大于经营效率的负向中介作用。(C-5)

M5结论:对研究进行总结、评价、解释,给出本研究的建议、启示及应用前景。

(1) Our findings will provide managers and the AI community with primary evidence and strategies that will help to develop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within the organisations. (E-1)

(2)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hen consu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consumers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service providers’ disclosed information. (E-5)

(3) 进一步研究发现,杠杆错估降低了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这一影响在疫情发生后更显著。(C-2)

(4) 为了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应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对其进行科学技术支持,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C-4)

(5) 为此,企业应保持适度的组织冗余水平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通过调整组织冗余结构减少效率损失,从而促进企业成长。(C-5)

通过以上各个语步(以下用M1,M2,M3,M4,M5表示)的例句分析,本文发现部分句子中存在两个至四个语步交叉或共同出现的情况,如在句子“Us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 depth interviews of ML professional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how three primary dimensions (i.e., design bias, contextual bias and application bias) and ten corresponding sub dimensions (model, data, method, cultural, social, personal, product, price, place and promotion)”中,同时出现了M3和M4,这在中文摘要中同样存在,甚至更为频繁,因为中文摘要的句子数量较少,一句话里往往囊括更丰富的信息。如“为对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提出新的可行路径,本文进一步讨论厘清‘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管辖权、法律地位、法律适用和‘一站式’机制建构等四个方面;并在梳理我国涉外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商事争端解决的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探讨仲裁、调解、仲裁在实践中的价值、互动模式和挑战,从而在司法可调试性、预见性、人才建设、域外执行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包括了M2,M3,M4,M5四个语步。

除了同一句话出现不同语步的现象以外,部分摘要中还有同一个语步重复出现的现象。研究发现,五个语步都出现重复情况。其中M2,M4重复频率较高。原因多为对研究结果的详细阐述或分条列举,对研究内容的详细介绍,以及对研究意义或重要性的强调等。

此外,在阐释M2时,英文摘要中出现了一系列相似的表达,如“To bridge this knowledge gap”,“To fill this void”,对这些短语的掌握和了解,能够帮助我们高效撰写论文摘要或者迅速把握他人摘要的关键信息。但中国学者则普遍把M2与M3结合起来,没有特定的提示词,只能结合摘要的上下文把握论文的目的。

然而,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在表明M4时也存在相似之处,如“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the findings confirm”,“the findings reveal that”,“经实证检验发现”“结果显示”“研究结果表明”“实证检验发现”,且此类表达在中文摘要中更为频繁。

图2可知,中英文摘要的撰写与顺序大体上都遵循了Hyland的五语步模式,尤其是中文摘要。M1,M2,M4出现的频率最高且最稳定,体现了该学科学者对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成果的重视,而M3和M5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Figure 2. The frequency of different moves in abstracts

图2. 不同语步在摘要中的出现频率

此外,本文发现,尽管摘要内容基本符合该语步模式,但其顺序以及出现频率并不像其所说的那样合乎规范。根据统计发现,所搜集的10篇摘要中还出现了三种非常规的语步类型,分别是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

Table 1. Unconventional forms of abstract moves

表1. 非常规的语步类型

表1对比整理了中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非常规语步类型。从整体来看,英文摘要中非常规的语步类型要比中文摘要的更多、更丰富。其中,EA中M1重复的频率最高,CA中的M3通常在M2前面。可以发现,M2和M3语步组合出现频率在中英文中都较高,而M3和M4组合更常出现在英文摘要中。

语步重复指同一种语步重复使用,即语篇作者在不同的语篇位置使用同一个语步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现象。研究发现,在英文摘要中,除了M5,其余语步都出现重复情况,而中文中仅有M1,M4出现重复,体现了作者对研究背景和结果的重视与强调。如中M1(3)的重复是对研究背景的展开介绍,让读者更加了解研究背后的原因,而M4(4)的重复是对研究结果的强调与进一步解释,使读者深入理解研究内涵。

语步逆序指在语篇写作中颠倒常规语步顺序的现象。常规语步顺序是指语步按照一定顺序出现,即M1,M2,M3,M4,M5依次出现。若出现语步缺失现象,但仍保持一定顺序,诸如M2,M3,M4这类结构,也视作常规语步顺序。从表1可以看出,中英文摘要中都出现了语步逆序,如M3在M2前,M4在M3前。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是因为作者会通常会利用信息前置或后置的手段来提高读者对重要信息的关注度,或是交代研究目的、对文章研究内容作补充说明等。例如,在M4(5)中“运用……实证检验”,作者将研究目的置于方法之后,是受汉语固定搭配和表达的影响。

4.3. 人称分析

本文分别统计了中英文摘要语料中人称的出现频率。

Table 2. Person of abstracts

表2. 摘要中的人称

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不是每篇英文摘要都包含第一人称代词,但出现频率要远高于中文摘要,所有中文摘要都没有出现第一人称。其中,语料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有“we”,“our”,皆为第一人称复数形式。“we”的使用频率居多,英文母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来强调并阐明他们的观点和发现,同时达到降低自己学术贡献的目的。

而中国母语作者在谦虚和客观的前提下,避免第一人称的表达,更偏向第三人称的使用,即“本文”。与此同时,英文摘要中也同样频繁出现第三人称“this paper/study/article”,二者皆体现了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4. 人称分析

本文对中英文摘要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进行了总结,并以百分比的形式来展现其频率。

Table 3. Voice of abstracts

表3. 摘要中的语态

Dudley-Evans等学者 [14] 认为,英文学术写作中通常以使用被动语态为主,且英文的写作表达也偏好使用被动句。然而,表3显示,尽管存在被动语态,英文摘要的五个语步中采用主动语态都多于被动语态。而中文摘要中只有主动语态,没有被动语态,这和中文中常用主动句,避免被动表达的语言特征密切相关。

5. 结语

经分析,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在宏观与微观层面既有相似点,也有一定差异。

在宏观体裁结构方面,中英文摘要字数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各自的语言范畴内较为稳定,且经过双语转换可以发现两种文本的字数和信息量相近。通过对各摘要的语步分析与统计,可以发现中英文摘要都基本符合Hyland的五语步模式,而且摘要中包含明显的提示词,便于读者辨别各个语步,抓住关键信息。根据本文研究,摘要中的语步并非严格遵从该模式的顺序,中英文摘要中都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语步类型,如英文摘要中通常出现重复介绍同一语步的现象,而在中文摘要中,介绍研究方法的语步经常在介绍研究目标的语步之前,这体现了语言习惯对摘要书写的影响。

在微观语言特征方面,本文对于中英文摘要的人称进行了分析,发现英文中使用了第一人称(e.g. we)和第三人称(e.g. this paper),而中文摘要则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之类的主观表达,倾向于用第三人称(e.g.本文)来体现论文的客观性与严谨性。除此之外,中英文摘要的语态差别不大,除了以主动表达为语言习惯的汉语压倒性地使用主动语态外,英文摘要竟也是以主动语态为主,被动句较少。

总之,经济学中英文摘要在语步方面都较为全面,能够清晰展现论文架构和思路,且都以主动语态为主,但二者在人称表达和语步顺序上有略微不同。因此,在撰写英文摘要时,我国学者可以以英文语言特点为借鉴,按照国际学术期刊的要求与标准进行摘要写作,力争与国际学术规范保持一致,更加符合国际化学术思维,达到更为有效的学术交流目的,更好地展现我国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Bhatia, V.K. (1993) Analys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gman Publishing, New York.
[2] Martin, P.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 25-43.
https://doi.org/10.1016/S0889-4906(01)00033-3
[3] 鞠玉梅. 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 外语教学, 2004(2): 32-36.
[4] Santos, M.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Discourse, 16, 481-500.
https://doi.org/10.1515/text.1.1996.16.4.481
[5] Tseng, F. (2011) Analyses of Move Structure and Verb Tense of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1, 27-39.
https://doi.org/10.5539/ijel.v1n2p27
[6] 操林英. 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6): 1109-1112.
[7] 葛冬梅, 杨瑞英. 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现代外语, 2005(2): 138-146+219.
[8] 康勤, 孙萍. 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外语教学, 2012, 33(5): 28-31.
[9] 肖忠华, 曹雁. 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6(2): 260-272+321.
[10] 胡新. 中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词块特征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15, 38(6): 813-822+874.
[11] 刘海萍, 徐玉臣. 人文社科类论文英文摘要文体特征分析——以SSCI及A&HCI检索学术论文摘要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 23(4): 46-50.
[12] 陈小慰, 汪玲玲. 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翻译: 瓶颈及对策[J]. 上海翻译, 2018(1): 22-27.
[13] Pho, P.D. (2008)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Study of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and Authorial Stance. Discourse Studies, 10, 231-250.
https://doi.org/10.1177/1461445607087010
[14] Dudley-Evans, T. and St. John, M.J. (1998) Development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