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露营旅游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amping Tourism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SD.2024.143074,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1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姚建波, 何丽彩, 陆 朋, 姚海芳*: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露营旅游聚类分析知识图谱CiteSpaceCamping Tourism Cluster Analysis Knowledge Graph CiteSpace
摘要: 露营旅游作为深受国民欢迎的休闲度假方式,已成为培育文旅消费的新动能、激发旅游消费的强引擎。本文基于2004~2022年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露营旅游的600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工具,从发文数量、作者与合作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 在发文数量方面,国外露营旅游研究发文量平稳增长,国内发文在2011年与2016年出现两个高峰点,2019年后发文逐渐减少;2) 在作者和合作机构方面,与国内合作相比,国外合作表现出更高的凝聚力,研究机构都以高校为主;3) 关键词分析表明,国外研究趋势侧重露营功能性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国内研究处于露营地建设、服务规划等阶段。结合国内露营发展现状,借助国外露营旅游发展经验,对高水平规划、建设我国露营地,培育壮大国内露营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Camping tourism, as a highly popular recreational vacation method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fostering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and a strong cata-lyst for stimulating tourism expenditu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600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articles on camping tourism from the WOS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and the CNKI database spanning the years 2004 to 2022. Utilizing the CiteSpace tool, the study employs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to analyze publication quantity,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as well as keyword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publication quantity, foreign camping tourism research has exhibited steady growth, while domestic research experi-enced two peaks in 2011 and 2016,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line after 2019. 2) Regarding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demonstrate a higher level of cohesion compared to domestic collaborations, with universities being the prima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3) Keyword analysis reveals that foreign research trend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the functional aspects of camping, encompassing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domestic research primarily concentrates on camping sit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camping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help of foreign camping tourism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lan and build our country’s campsites at a high level and cultivate and expand the domestic camping tourism market.
文章引用:姚建波, 何丽彩, 陆朋, 姚海芳. 基于CiteSpace的露营旅游研究进展[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3): 639-651.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3074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态旅游,露营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 [1] ,凭借亲近自然、放松娱乐的特点成为旅行圈的“新宠”。露营旅游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包括旅游服务业、地产行业、户外装备制造业、培训教育、房车工业等,涵盖购、行、游、食、住、娱六大要素为主的各行服务业,各环节紧密关联,催生“露营经济”的发展。“露营热”折射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但当前国内露营旅游处于从众心理驱动下的浅层露营,没有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这和国内露营发展理念、法规、露营地的规划建设和功能等息息相关。作为旅游业投资消费的关键渠道、挖掘城乡休闲空间的重要形式,露营旅游是承载居民休闲健康的重要载体,推动露营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价值。

通过国家政策、实践发展等多视角引入露营旅游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外2004~2022年所收录的有关露营旅游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图谱分别揭示国内外研究主题的演变过程,为国内露营领域的建设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国内外露营旅游研究现状

19世纪,露营是为满足拓荒者野外求生 [2] 而出现,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喜欢零接触自然的生活方式而加入露营 [3] 。随着欧美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自驾露营凭借价格低廉、体验感好,成为休闲度假的绝佳方式 [4] ,当然,国家高速系统在露营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5] 。虽然欧美露营旅游有百年发展史,但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6] ,国外学者研究露营旅游在露营地可持续发展、营地选择决策和体验驱动因素和露营功能、意义、生态保护、医疗等不断深入。例如:Rice等提出了与露营相关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露营者的娱乐体验 [7] ;营地决策方面,Josip等通过案例研究了游客露营地选择的决定性属性,用以为从业者在露营建设类型上提出宝贵意见 [8] ;露营功能方面,Briery等认为露营可以促进和谐的家庭关系 [9] ;露营旅游意义方面,Garst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总结露营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自然、社交和舒适,总结出露营的体验意义的演变特征 [10] ;生态保护方面,Robin等分析新西兰沿海地区露营动机,发现生态环境和游客人数正相关 [11] ,Gemma等证实露营在儿童慢性病治疗过程中产生良好作用 [12] 。由此可见,国外露营旅游研究成熟、深入,在欧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比如像“CHUMS”、“The North Face”等依托露营完善发展体系建立的品牌已经实现全球化发展,露营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也不可估量。

2004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露营活动在京举办,标志着我国露营正式进入国民视野 [13] 。国家文旅部吴文学指出:露营旅游是一种不依赖固定房屋等人工设施,以自带设备在野外生活等为目的自由活动方式,它集观光、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竞技于一体,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积极投入参与的时尚旅游休闲消费行为 [14] 。截止目前,我国学者主要在房车汽车露营 [15] [16] [17] 、森林露营 [18] [19] [20] [21] 、露营地的建设发展 [22] 等领域进行研究,例如:营地建设方面,朱荣等分析国内露营地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缺乏整合、没有特点、不规范、不标准,提出打造一体化设计,避免“二次建设” [23] ;在露营发展方面,高林安指出中国露营旅游应结合当地经济把握市场,引进专业人才,进行开发建设 [24] ;露营旅游意义方面,文彤等提出露营可以逃离城市的嘈杂,打造一个移动的“家” [25] ;生态保护方面,2022年12月,文化旅游部在《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 [26] 已经提出发展“无痕露营”。随着国内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露营模式应多样化发展,结合我国旅游业当前现状,推广“+露营”,促进国内露营旅游良性发展,让露营经济成为国内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学者和旅游管理者等关注的话题。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中文期刊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露营旅游”、“露营”、“露营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为2004~2022年,人工剔除不相关的文献,例如访谈、报纸、会议,最终得到与露营旅游研究相关的论文356篇。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文献语言设置为英文,类别设置为论文,时间范围为2004~2022年,TS = “camping tourism” OR “camping” OR “campsite”进行高级检索,逐一筛选相关研究文献,获得有效文献244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3年9月18日。

3.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籍华人陈超美教授开发,对大量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软件 [27] 。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研究领域文献实现作者及合作机构、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呈现研究领域的知识关联、热点,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沿。图谱中网络的节点(N)和连线(E)表征合作关系状况,节点的大小(Nodesize)表示网络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网络密度(Density)描述作者及机构合作的紧密程度 [28] 。

运用CiteSpace6.2.R2版本,分别对与国内和国外露营旅游相关的60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文献数量、作者及机构合作知识图谱用来说明露营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时间线图及突现图主要探析露营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29]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发文量分析

通过整理2004~2022年有关露营旅游领域的发文量及变化,绘制出相关的趋势(图1)。从文献数量来看,国外发文量总体呈缓慢且平稳的增长趋势,说明国外对露营旅游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国内的发文量呈现双峰结构,在2011年达到第一个小高峰,2016年达到顶峰,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出台实施《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以满足露营者消费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引导我国露营地与国际接轨。2017~2022年的发文量仍然呈现递减趋势,这与国内疫情期的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密切相关。

Figure 1. Statistical of the annual volum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ocuments published in camping research

图1. 露营旅游研究国内外论文文献发文量统计

4.2. 核心作者及机构分析

Figure 2. Country distribution mapping of foreign

图2. 国外文献的国家分布图谱

通过运行CiteSpace软件,以国家为网络节点,对国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露营旅游研究的主要国家分布及合作情况(图2)。其中欧美发达国家是露营旅游研究的集中地域,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国家级自然景观,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文献统计信息可知,美国(80篇、32.7%)、澳大利亚(28篇、11.4%)、加拿大(20篇、8.2%)、土耳其(16篇、6.6%)、英格兰(12篇、4.9%)是排名前5的国家。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其中美国的节点最大,说明美国在露营旅游领域发文量最多,科研水平较高。

Figure 3. Collaborative map of the foreig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图3. 国外文献作者及机构合作图谱

Figure 4. Collaborative map of the domestic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图4. 国内文献作者及机构合作图谱

以作者和机构为网络节点,对文献作者及机构进行合作图谱分析(图3)。图中节点连线表示作者合作情况,线段粗细与合作紧密呈正相关,节点连线越多、线段越粗说明作者间合作紧密 [30] 。由图可见,美国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紧密,研究露营旅游的机构以高校为主。文献中发文量靠前的机构是:美国内政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DOI) (8篇),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6篇),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UA) (6篇);发文量靠前的个人是:Craig, Christopher A (4篇),Kearns, Robin (3篇),Collins, Damian (3篇)。

对国内文献作者及机构合作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图4)。国内露营旅游的作者及机构合作程度比较分散,文献作者少。其中,西南林业大学王四海、安徽师范大学张美菊、台州学院姜琴君等都是孤立节点存在的独立研究者,东北林业大学张杰、东北农业大学袁维等则是有三个以上节点连线的研究者,表示形成三人以上的研究团队,目前暂未有以某位研究者为中心的团队出现。

5. 研究热点分析

5.1. 关键词词频分析

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图5),高频关键词有:management (经营)、conservation (保护)、behavior (行为)、vegetation (植被)、recreation (娱乐)、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等,说明国外研究热点在露营地经营管理、露营者行为、生态植被等方面;对CNKI数据库相关露营旅游主题的文献进行共现分析(图6),高频关键词有:露营地、露营旅游、汽车营地、房车旅游、汽车露营、房车营地、乡村振兴,可以看出国内以露营地和房车露营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Figure 5.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related papers on foreign camping

图5. 国外露营旅游相关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Figure 6. Co-occurrence of keyword-related papers on Chinese camping

图6. 国内露营旅游相关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5.2.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将所选的关键词进行归类统一,分成几个相关主题。CiteSpace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中心性,使用LLR作为相似度,将相似含义的关键词聚类成不同的研究主题。模型中用Q值(模块值)和S值(平均轮廓值)作为评判图谱效果的依据,Q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合理,S > 0.7表明聚类效果令人信服,另外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研究年限越久。

5.2.1. 国外文献关键词聚类及时间线图谱分析

国外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及时间线图谱的Q值为0.7923,S值为0.9083,说明国外文献的聚类结果结构合理,可信度高(图7)。图谱得到10个相关度高的聚类关键词和相关的时间轴信息,聚类标题是:#0adaptivemanagement、#1constraints、#2enduringinvolvement、#3weather、#4discretechoiceanalysis、#5visitorsurvey、#6treedamage、#7youth、#8mid-altitude、#9biodiversity。综合图谱信息可以发现国外研究主要聚集在对露营功能性、行为方式、经营管理模式等问题的研究。

结合关键词分布特征,可将国外研究热点归纳如下:

1) 国外露营地管理多元化

露营地的管理是露营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发展露营旅游的必要条件。国外的露营旅游注重营地的标准化,部分国家对露营营地规划、建设标准、服务管理等制定了星级评价标准 [31] ,例如美国主要根据道路交通便利性、营地可提供服务质量等划分五个不同星级;丹麦依据露营地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多样化划分五个星级露营地;法国设定了四个星级用以评定房车露营地 [32] 。露营地类型分为联邦营地、私营营地 [33] 、州立营地,营地严格遵守露营法规,满足露营者不同需求 [34] ;智慧化的安全管理方面,韩国针对露营地的安全管理开发了“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露营地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35] [36] ;服务方面,意大利部分露营地专设儿童糖尿病急救的医务培训和服务 [37] ,吸引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也提高了露营地的服务质量;营地特色上,加拿大建设营地时,结合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通过多元化的活动项目,推动了露营地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经济增长 [4] 。

Figure 7. Timeline of keyword clustering of related papers on foreign camping

图7. 国外露营旅游相关论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可视图谱

2) 露营旅游休闲教育功能

美国露营协会特定时间会组织露营者去野营 [38] ,协会会为露营者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 [39] ,推动露营的教育性。在美国,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露营活动,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40] ,例如美国噶纳瑞中学于1861年就开设为期两周的户外露营课,期望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让孩子在感受自然和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取对自然的归属感,感知自然界的生命活动 [41] ,这都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

3) 露营地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露营文化的深入,研究者注意到露营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便开始研究如何有效保护露营地植被 [42] ,美国林业局甚至长达32年的研究,证实户外露营会对营地的植被、土壤和树木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3] 。各国露营地建设便开始考虑如何直接或者间接来保护露营地生态系统:韩国在制定露营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对户外生态露营的规范,确保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 [44] ;意大利学者通过研究露营地二氧化碳的固存量,验证了露营旅游过程中消耗能源、破坏露营地的树木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超量,已成为新型污染源 [45] ;日本学者通过监测和管理营地发现山区露营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即使关闭露营地也不能减少其影响,只能制定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尝试减轻、阻止露营对土壤的侵蚀 [46] ;以色列学者发现,沙漠露营可以满足游客对露营的向往,可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47] 。

5.2.2. 国内文献关键词聚类及时间线图谱分析

对国内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及时间线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其Q值为0.7553,S值为0.9409,说明聚类结果结构合理,可信度高(图8)。图谱得到11个相关度高的聚类关键词和相关的时间轴信息,聚类标题是:#0露营地、#1露营旅游、#2房车旅游、#3发展、#4汽车露营、#汽车营地、#6教育、#7房车营地、#8影响因素、#9房车、#10旅游动机。通过图谱可知,国内露营旅游在2004年开始正式提出汽车露营的相关研究,相比西方而言起步较晚,研究方向有房车露营、汽车露营、露营地;国内的研究热度从2010年开始增加,研究方向着重于休闲旅游、发展状况、对策、规划设计、教育等;在2015年前后,研究方向为体育户外教育、旅游多样化、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旅游动机等;2017年,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露营研究开始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Figure 8. Timeline of keyword clustering of related papers on Chinese camping

图8. 国内露营旅游相关论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可视图谱

结合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国内露营旅游研究可分成四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8年),国内的露营旅游萌芽时期,国家刚刚开始提倡露营旅游。我国学者对研究露营旅游发文量少,没有主流期刊和主要研究领导者,被引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罗艳宁,以南京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首次研究汽车营地的规划建设 [48] ,为我国汽车营地规划建设提供了实证。

第二阶段(2009~2013年),国内露营进入成长期,对露营的认识更为丰富,研究热点广泛,开始发掘和借鉴西方的露营经验,学者们的发文量增加,国内的露营旅游市场逐步规范化。李凌首次提出了借助户外营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49] ,拓展了露营旅游的教育功能。国内作者和作者之间、机构和机构之间的互通性依然较差,应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研讨,使得国内露营旅游规范发展。

第三阶段(2014~2019年),国内露营旅游稳定发展期,发文量的快速增长说明露营旅游当前发展较快。2016年实施《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2019年文化旅游部发布《LBT 078-2019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截止到2022年1月全国汽车营地有2000多家,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35家。学者开始重点研究露营地规划建设方向,比如董宇等提出露营地应根据具体标准进行详细分级,明确评定细则以完善行业标准 [50] ;陆奕帆等使用信息技术Android来设计露营地查询系统 [51] ;李凤等通过网络点评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来研究游客感知的房车营地发展影响因素 [52] 。另外黄平芳等根据影响草甸植被的指标对露营对草甸植被的影响进行考量 [53] ,提出户外露营需要注意保护露营地植被。

第四阶段(2020~2022年),国内露营的发展停滞期。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知:只有满足低级阶段(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才能出现中高级阶段(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旅游是在个人满足低级阶段以后才能出现的欲望。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制约了学者对露营旅游行业的研究 [54] ,但是2020年我国实现脱贫,政府大力宣传保护传统文化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55] ,由此“乡村 + 露营”模式开始流行。

由此总结,国内露营旅游发展快速而稳定,已有一定的良好基础,行业规范不断完善,露营旅游的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国内露营发展起步晚发展快、开端良好。各机构和学者应该加强互通互助,拓宽以露营旅游为主题的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6. 研究结论

6.1. 年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进行文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发文量方面,国外发文量平稳增长,国内发文量呈双峰结构,说明国外研究比国内成熟,深入,国内应加强研究的广度保持发文量稳定增长;作者和机构方面,国外某些作者形成了小团体之间的紧密稳定的合作,但国内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较为分散,多数在独立研究,国内各机构应加强合作,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丰富国内露营旅游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领域的延伸。

6.2.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方面,目前国内外对露营旅游的关注点不同。国外的露营研究相比国内成熟,除了露营地相关研究,国外还着眼于露营的教育功能、医疗作用、露营地气候等;国内的研究内容主要以露营地的建设、规划、服务、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前沿方面,国外的露营旅游前沿主要是经营服务管理方向,发展精致露营、豪华露营,创造品质生活;而国内因乡村振兴政策的影响,乡村露营热度呈上升趋势。研究演进方面,国外的发展已然经历了发展各阶段,像美国发展露营早期的国家已经将露营作为一种文化,所做的研究综合性强;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系统的研究方向,学者们应该不断加深合作,促使国内露营相关规范建立和发展。

7. 我国露营旅游研究展望

7.1. 露营多样化运营

露营地的建设首先具备完整功能性和安全性。从游客的旅游目的这一角度来看,多样化的营地建设有助于吸引和取悦游客。露营经营应开拓发展型战略,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全域联动”,以中国特色地域文化为导向,整合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化的露营旅游,比如打造房车露营环线、自驾车风景大道、美丽露营乡村等。依据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不应以露营作为主体进行推广,能结合现有旅游资源实现“+露营”,如“景区 + 露营”、“研学 + 露营”、“烧烤 + 露营”等,发展露营经济,促进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因地制宜的露营产品,注重各差异化,比如通过不同的风景设立“网红打卡地”,兼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挖掘营地特色激活旅游市场。运营也必须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解决好营地卫生、设施服务不完善和安全等问题,营地可以增加车辆维修、设备租赁、商业保险、餐饮小吃、儿童游乐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特别区域和物品等。

7.2. 露营旅游规范化发展

露营热必然伴随着种种问题,亟需监管部门、行政部门、露营协会等共同完善行业标准并促进其顺利实施。目前,露营地整体开发呈现“野蛮生长”,产业链的发展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的制约,露营知识的普及相对滞后,游客旅游风险增加。所以,积极推动露营行业标准的细化,将露营地使用、营地装备、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通过标准纳入监管领域,制定星级机制,打造可持续露营市场,推动行业品质提升。

7.3. 严格保护生态系统,实现无痕露营

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塑料垃圾,海域污水、农田污水等随意排放,管控滞后,这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一定是灭顶之灾。在露营发展初期,国内更应该着重于普及宣传文明露营、无痕露营,将提高露营者社会功德意识、遵守露营规范、珍惜维护当前环境建设成果作为首要目标。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CXZZSS202445)。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白鹤举. 生态旅游露营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戴维∙A. 芬内尔《生态旅游》探微[J]. 新闻爱好者, 2019(6): 114-115.
[2] Drought, R.A. (1943) A Camping Manual. A. S. Barnes, Philadelphia.
[3] Murphy, P.E. (1979) Tour-ism in British Columbia Metropolitan and Campingvisito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 294-306.
https://doi.org/10.1016/0160-7383(79)90104-X
[4] Brooker, E. and Joppe, M. (2013) Trends in Camping and Outdoor Hospitalit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 Tourism, 3-4, 1-6.
https://doi.org/10.1016/j.jort.2013.04.005
[5] 王四海, 郭方斌, Alex Russ, 程希平, 吴超. 美国露营活动流行原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1): 115-124.
[6] Caldicott, R.W., Scherrer, P. and Harris, A. (2022) The RV Camping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dern Camping Practices.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43, Article ID: 100990.
https://doi.org/10.1016/j.tmp.2022.100990
[7] Rice, W.L., Park, S.Y., Pan, B. and Newman, P. (2019) Forecasting Campground Demand in US National Park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75, 424-438.
https://doi.org/10.1016/j.annals.2019.01.013
[8] Josip, M., Darko, P., Maja, Š. and Damir, K. (2016) Campsite Choice and the Camping Tourism Experience: Investigating Decisive Campsite Attributes Using Relevance-Determinance Analysis. Tourism Management, 59, 226-233.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16.07.020
[9] Briery, B.G. (2004) Family Camping: Building a Community at Warp Speed the Special Case of Family Camping. Camping Magazine, 7, 1.
[10] Garst, B.A., Williams, D.R. and Roggenbuck, J.W. (2010) Exploring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Developed Forest Camping Experiences and Meanings. Leisure Sciences, 32, 90-107.
https://doi.org/10.1080/01490400903430905
[11] Kearns, R., Collins, D. and Bates, L. (2017) “It’s Freedom!”: Examining the Motiv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Coastal Freedom Campers in New Zealand. Leisure Studies, 36, 395-408.
https://doi.org/10.1080/02614367.2016.1141976
[12] Gemma, K., Michael, G. and Malcolm, M. (1982)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a Therapeutic Recreation Camping Programme for Children from 15 European Countries: Data from the ‘Barretstown Studie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9, 903-913.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03.12.010
[13] 崔天燕. 流动风光流动色彩流动生活——中国石化举办“2004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露营文化交流大会” [J]. 中国石油石化, 2004(10): 28-29.
[14] 焦玲玲, 章锦河. 我国露营旅游发展与安全问题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4): 92-95.
[15] 谭玉梅. 美国汽车露营的符号消费性及对中国的启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2(5): 111-113.
[16] 高红香. 我国汽车露营发展战略分析[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26(S2): 21-23.
[17] 戴宏, 郭嘉, 李羿翔, 刘晗. 中国汽车露营地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8(5): 196-204.
[18] 刘华先, 杨兆萍, 王璀蓉, 韩芳, 王昭国. 基于GIS的山地自然遗产露营适宜度分析——以新疆天山遗产库尔德宁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16, 33(4): 843-850.
[19] 施世强, 朱里莹, 李景. 森林公园露营地规划设计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23): 192-194, 206.
[20] 温亚楠, 王栋, 曹静. 森林公园汽车营地标准化建设研究[J]. 中国林业, 2011(22): 55.
[21] 符全胜, 王丹. 森林露营地自然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 林业经济, 2019, 41(12): 32-36.
[22] 弓弼, 吴小青, 韩宏. 露营地生态景观设计与营建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26(4): 231-235.
[23] 朱荣, 薛勇. 基于入境旅游视角下的河西走廊露营旅游研究[J]. 冰川冻土, 2019, 41(1): 246-256.
[24] 高林安, 李蓓, 刘继生, 梅林. 欧美国家露营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人文地理, 2011, 26(5): 24-28.
[25] 文彤, 张玉林. 房车旅游: 流动中“家”的体验与营造[J]. 旅游科学, 2021, 35(6): 18-32.
[26] 14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2, 49(23): 173.
[27] Chen, C. (2016) CiteSpace: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pp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Nova Publishers, Hauppauge.
[28] 陈悦, 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 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9] 胡泽文, 孙建军, 武夷山. 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3): 131-137, 84.
[30]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31] 青蓝文旅. 世界各国汽车营地建设标准[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416/13/19962827_829168682.shtml, 2023-04-02.
[32] (2023) A Guide to Camping and Campsites in France.
https://about-france.com/tourism/camping.htm
[33] Fazio, J.R. and Jensen, C.R. (1986) Outdoor Recreation in America.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50, 356-357.
https://doi.org/10.2307/3801930
[34] Clark, R.N., Hendee, J.C. and Campbell, F.L. (1971) Values, Behavior, and Conflict in Modern Camping Cult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 143-159.
https://doi.org/10.1080/00222216.1971.11970026
[35] Jeon, B.U., et al. (2017) Safety Awareness of Campsite Users and Improvement Method. Journal of Tourism & Leisure Research, 29, 485-504.
[36] Hun, C.J. and Mook, C.D. (2016) A Study on the Safety Measures of Camping Ground Fire. Journal of the Korea Safety Management and Science, 18, 57-64.
https://doi.org/10.12812/ksms.2016.18.1.57
[37] Roberta, C., Chiara, L., Tosca, S. and Mauro, P. (2005)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t Summer Camps. Acta Biomedica Atenei Parmensis, 76, 81-84.
[38] ACA (The 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 (2010) Annual Report 2010. Martinsville.
[39] Kraus, R.G. and Scanlin, M.M. (1983) Introduction to Camp Counseling. Prentice-Hall, Inc., New Jersey.
[40] Donaldson, G.W. and Donaldson, L.E. (1982) Whatever Happened To School Camping? An Occasional Paper. Camping Magazine.
[41] Phelps, S.P. (1950) The Theory of Camping: An Introduction to Camping in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44, 171-173.
https://doi.org/10.1086/459224
[42] Cole, D.N. and Monz, C.A. (2003) Impacts of Camping on Vegetation: Re-sponse and Recovery Following Acute and Chronic Disturban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2, 693-705.
https://doi.org/10.1007/s00267-003-0046-x
[43] Eagleston, H. and Marion, J.L. (2017) Sustainable Campsite Management in Protected Areas: A Study of Long-Term Ecological Changes on Campsites in the Boundary Waters Canoe Area Wilderness, Minnesota, USA.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37, 73-82.
https://doi.org/10.1016/j.jnc.2017.03.004
[44] Jeoun, B.K., Seo, B.W., Kim, D.Y. and Lee, J.H. (2015) A Study of Sustainable Eco-Camping Evaluation Factors with Nature Experience. Journal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Forest Recreation, 19, 63-76.
https://doi.org/10.34272/forest.2015.19.2.007
[45] Del Moretto, D., Branca, T.A. and Colla, V. (2018)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s from Campsites Management in a Protected Are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22, 368-377.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18.05.084
[46] Wang, T. and Watanabe, T. (2022) Monitoring Campsite Soil Erosion by Structure-from-Motion Photogrammetry: A Case Study of Kuro-Dake Campsites in Daisetsuzan National Park, Jap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14, Article ID: 115106.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2.115106
[47] Colléony, A., Geisler, G. and Shwartz, A. (2021) Exploring Biodiversity and Users of Campsites in Desert Nature Reserves to Balance between Social Values and Ecological Impa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70, Article ID: 145255.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5255
[48] 罗艳宁. 汽车营地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南京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08, 24(6): 51-57.
[49] 李凌. 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5): 618-621.
[50] 董宇, 杨景升, 秦彤昱, 郭海博. 基于文本关键词提取的自驾车营地行业标准讨论——以《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为例[J]. 中国标准化, 2021(8): 125-132.
[51] 陆奕帆, 郭晓金, 陈沉, 简超峰. 基于Android的露营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视技术, 2015, 39(14): 99-102.
[52] 李凤, 汪德根. 基于游客网络点评的房车营地发展影响因素和机理——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 35(2): 135-140.
[53] 黄平芳, 胡明文. 露营活动对山地草甸植被的影响——以武功山景区为例[J]. 草地学报, 2017, 25(5): 946-951.
[54] 李默涵, 陈钢华. 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进展及学术贡献——基于10本英文期刊载文的分析[J]. 旅游学刊, 2023, 38(3): 136-146.
[55] 刘宇青, 徐虹.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和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J]. 社会科学家, 2022(10):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