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motional Labor for Preschool Teachers
DOI: 10.12677/ae.2024.143424, PDF, HTML, XML, 下载: 22  浏览: 5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马艳平, 赵雪艳*: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
关键词: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Pre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Research Review
摘要: 情绪劳动是当前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对其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重点围绕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影响因素、结果效应及测量工具展开研究。本文梳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问题如下:没有统一的情绪劳动测量问卷、情绪劳动相关变量研究领域有待完善、多定量而少定性、缺乏本土化研究。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述评,总结其研究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Abstract: Emotional labor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teacher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chool teach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focused on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structural dimen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 effect and measurement tools of pre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pre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and find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roblems: there is no unified emotional labor measurement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field of emotional labor related variables needs to be improved, more quantitative but less qualitative, and lack of localize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on emotional labor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trend is summarized to provide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文章引用:马艳平, 赵雪艳.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J]. 教育进展, 2024, 14(3): 636-64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24

1. 引言

情绪劳动是当前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又被称为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是指个体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组织规则的过程。幼儿教师位于幼儿教育的一线,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不断调节自身的情绪表现。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在保教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是高情绪劳动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同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乐观、热情、开朗、有亲和力的性格。并且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一个平和心态 [1] 。社会和家长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面临教育教学、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生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劳动是影响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重要因素,是考察教师专业水平的必要条件。

情绪劳动对幼儿教师的影响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使用合理的情绪劳动策略可以增加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管理不当,也会给幼儿教师本身带来职业倦怠、离职意愿增加等不良后果。发挥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积极影响,减少幼儿教师的消极结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梳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并实际应用现有研究结论,为幼儿教师教育与发展建言献策。针对幼儿教师自身存在的情绪劳动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

2.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文献数量汇总

笔者在中国知网下以“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模式设置为高级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2008年1月至2023年6月,其他检索条件不限,检索出相关学者发表主题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文章共72篇。其中外文文献14篇,中文文献58篇。在中文文献中期刊类文献有26篇、硕博学位论文有30篇、会议数量有2篇。经过逐一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19篇,筛选出有效文献53篇。利用知网自带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不同年份、不同类型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08年1月~2023年5月期间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主题的硕博论文18篇、期刊论文24篇、会议2篇。其中期刊类文献数量最多,硕博类文献数量相对较少。2017~2023年文献发表数量增长较快,其中主要以期刊类文献为主。2017年以来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发表不同类型文献共计12篇数量最多。2017年以后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方面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强,其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Figure 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literature quantity in different years and types

图1. 不同年份、不同类型文献数量统计结果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以来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文献发表类型总的来说以期刊类为主,其次是硕博学位论文,会议类最少。在文献数量上还需要引起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重视,不断增加文献发表数量。

3.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综述

3.1.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内涵研究

1) 情绪劳动

Hochschild于1983年在《心灵管理: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中首次提出情绪劳动理论,后有学者对其进行不断探索并优化。Hochschid认为情绪劳动是职工对自己内外部情绪进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符合组织表达规则 [2] 。Ashforth和Humphrey认为情绪劳动是满足组织要求而表达适当情绪的行为表现 [3] 。Grandey把情绪劳动定义为个人为实现组织要求而进行情绪调节的过程 [4] 。Diefendorff和Gosserand把情绪劳动定义为需要费力调节内外部情绪表现,并与组织规则相符的一种动态的心理加工过程 [5] 。Brotheridge和Lee认为情绪劳动是使用深层行为或表层行为调节自己情绪耗费的心理资源 [6] ,其目的是为了符合组织规则。

综合以往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于情绪劳动有不同的定义,但至今仍未形成可行的操作性定义。情绪劳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第一,情绪劳动在工作中发生;第二,产生的情绪劳动受到了情绪规则要求的约束;第三,要通过个体内心努力来调整情绪。虽然大多数学者关注内部调节过程,没有重视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作用,这需要更进一步改善并优化。

2)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

幼儿教师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其情绪状态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工作的工作对象是认知、意识等各方面尚未发育健全的幼儿,其工作性质非常特殊。情绪具有感染性,在与幼儿沟通交流的时候,幼儿教师的情绪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蔡永辉认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是幼儿教师在工作环境里,因工作需求而管理自我情绪所付出的全部精力 [7] 。谷渊博认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是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自我感知到的情绪展现规则,调整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达,从而向互动对象展现出适当情绪的过程 [8] 。林娇娇根据动态心理加工理论对情绪劳动进行了定义,她认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是幼儿教师在工作情境中与工作对象互动时,根据情绪表达规则进行情绪调节的全部努力 [9] 。

根据上述学者对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经验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内涵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划分。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都强调个体本身在使用情绪劳动策略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情绪需要符合一定的组织规则。

3.2.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结构维度研究

随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逐渐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一些学者甚至选择用情绪劳动策略来代替情绪劳动的概念。由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或者其他因素,学者对情绪劳动策略的概念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对情绪劳动结构的研究逐渐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第一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情绪劳动研究方向,该方向优先考虑与情绪劳动相关的工作特征,如与客户互动的频率、与工作相关互动所需的情绪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控制情绪沟通的表达规则,这些规则反映了工作所需的情绪水平。第二种是以员工为中心的情绪劳动研究方向,强调员工情绪调节和管理的过程,强调情绪劳动策略的应用。

国外学者对情绪劳动的测量维度从一维逐渐走向多维。我国大多数学者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分为表层表现、深层表现、自然表现三个维度进行探讨。都偏向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情绪劳动策略,真正适用我国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维度正在不断完善中。

3.3.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一楠的研究发现许多学者把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主要分为个体变量、职业变量和环境变量三类。翟金成将其概括为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朱培钰等人把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分为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情景因素三类 [10] [11] 。从个体变量的角度来看,朱培钰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对他们的深层表现和浅层表现都会产生影响。从组织变量的角度来看,许多学者主要研究工作特征、组织支持感及情绪表达规则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王元主要研究幼儿园组织气氛类型及其与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关系,再使用交叉引用 [12] 。刘慧娟的研究发现工作自主性、组织支持等会影响情绪劳动策略使用 [13] 。从情境变量的角度来看,王玉霞的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家长工作中的情绪劳动总体水平较高,并且使用深层行为明显多于表层行为 [14] 。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分为个体变量、组织变量和情境变量。这些变量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教师情绪策略地使用,是影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重要因素。同时,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前因变量的相关研究仍需完善,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目前还没有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在定性研究中往往还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

3.4.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结果效应研究

以往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年龄、性别及工龄等个人特征以及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会影响情绪劳动策略。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结果,如:职业倦怠、心理资本、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等。可以看出,不同的因素对情绪劳动都有影响,同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也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其它方面。

一般来说,情绪劳动策略的结果变量是指对个体的情绪活动产生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分析其结果变量时,通常是从个体角度进行研究,一方面主要关注情绪劳动的消极结果如情绪耗竭、工作倦怠、离职意向等变量。另一方面关注情绪劳动的积极结果如工作满意度、职业幸福感等变量。在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心理资本关系的研究方面,孙阳发现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幼儿教师的情绪耗竭存在密切关系 [15] 。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关系研究方面,王海雯和洪秀敏都关注到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类型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6] [17] ,贾云重点关注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18] 。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方面,尹珊珊和徐楠等人重点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19] [20] 。袁婷在其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就感低落和一般自我效能作为自变量均可以对情绪劳动产生作用。一般自我效能在职业倦怠成就感低落和表层行为之间无中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在职业倦怠成就感低落和深层行为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21] 。刘丹从个人研究的视角出发,重点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22] 。吴宇驹研究发现情绪劳动中表层行为能正向预测工作倦怠 [23]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潘华媛和程秀兰重点研究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关系。张俊梅对初任教师情绪劳动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 [24] [25] 。占淑玮进行了“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情绪劳动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的研究 [26]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情绪劳动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前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广泛。心理学、教育学等很多学科为研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更多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许多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即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表层行为往往能预测消极结果,而深层行为与自然行为往往可以预测积极结果。

3.5.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测量工具研究

通过大量文献整理发现我国学者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中采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张一楠、安丹丹采用邬佩君翻译Grandey、吴宗佑等人的修订所编制的情绪劳动问卷。孙阳等人采用的情绪劳动策略量表由Diefendorff编制。袁婷和王玉霞采用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由张一楠编制,刘慧娟和毛可自编《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徐楠和蔡永辉等人采用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由孙阳等人修订,尹坚勤等人使用陈依萍、王芳等人的《情绪劳动量表》。刘丹使用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是由李新民和陈蜜桃编制,王唯一采用的是林娇娇2016年修订《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正式问卷》,洪秀敏使用Brotheridge等人编制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量表,是情绪劳动量表中的分量表。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采用的研究工具主要以国外学者Grandey和Difendorff以及Gosserand编制的《情绪劳动量表》为主。后由一些学者根据本土化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被一部分学者研究使用,如:除孙阳、张一楠等人编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问卷》以外,极少数学者进行自编问卷。其中尹坚勤为我国幼儿教师“量体裁衣”了能体现幼儿教师工作特点的情绪劳动量表。量表结合我国本土化特点进行设计,但是尚未得到更多学者的实际应用,其科学有效性有待证实。

4. 研究述评

综上,国内外情绪劳动研究发展至今仅仅才30多年左右,情绪劳动是很新颖的研究主题,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也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热点。虽然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取得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研究结果也不够科学,我国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领域总的来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研究背景来看,在目前的研究背景下,情绪劳动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多样性密切相关。国外与我国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社会对教师赋予特殊的要求,我国幼儿教师的情绪表现极大可能会受到现有社会期望以及文化特征的影响。直接引用外来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进行本土化研究,极有可能是完全不适应。这些都表明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研究工具以及结合本地区的幼儿教师群体进行相关研究内容的任务迫在眉睫。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首先,目前多以服务行业研究为主,如:服务、金融、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幼儿教师为对象的情绪劳动研究较为缺乏。其次,即使以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师,对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关注并不够。只有个别学者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学者并未真正重视从幼儿教师自身实际出发,去为她们的情绪劳动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幼儿教师情绪劳动除了积极的情绪表现、消极的情绪调节外,还应当包含支持和鼓励幼儿教师的情绪内容。情绪劳动策略是情绪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情绪劳动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好的完成幼儿园的工作任务。目前来看,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变量关系,包括前因变量: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等,以及结果变量:情绪耗竭、职业幸福感等。还有现状对策的调查研究,以及综述类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等。

第四,从研究方式来看,定量研究多,定性研究少。在定性研究中,主要包括叙事研究和访谈研究。在定量研究中,国内学者多数借鉴或修改国外情绪劳动策略量表。每个人都修订了自己的研究工具,没有形成一致的情绪劳动测量问卷。不同演技群体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相关的调查问卷针对性不强。此外,一些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干预的实验方法的定量研究基于心理学范式,使用数据处理方法直接分析情绪劳动策略与某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弊端。

第五,从研究视角来看,很多学者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符号互动论、组织行为学视角等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展开研究,并且渐渐开始关注领导的人格特征、管理风格等因素。除了从专业心理学视角去分析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问题,我们还应该关注幼儿教师的工作实际。幼儿教师工作交往对象除了幼儿,还有同事、领导、幼儿家长。他们的工作范围不只有保育教育活动,还有教研任务、家长会等事务,她们的情绪劳动来自方方面面无形的压力和综合于幼儿教师一身的要求。所以考察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之间的情绪劳动现象、领导、同事等互动对象给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带来的影响等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另外,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认知、情感处于不成熟的发展水平,幼儿无法及时察觉到幼儿教师的情绪状态。在儿童视角下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是怎样的?这值得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5. 研究趋势及展望

5.1. 研究趋势

梳理已有主题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趋势如下:

第一,从研究背景来看,国外相关研究很多,有研究探讨不同国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区别与联系。但是情绪劳动和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职业文化紧密相关,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本地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个人特性及情境特点的关注不断增加。本土化研究也在逐渐增加。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对象更加丰富和具体。大多是针对幼儿教师这个总群体,也有从园长、男性幼儿教师等不同群体展开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教师开展具体的情绪劳动研究成为主要的研究趋势。

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更多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对策、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也有学者关注情绪劳动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对于幼儿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幼儿教师在情绪劳动过程中是否合理采用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从研究方式来看,大多是量性与定性相结合。很多学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法、案例分析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深入探究幼儿情绪劳动的过程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从研究视角来看,既可以采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可以结合社会学、教育学的观点,多角度去探寻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产生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幼儿教师本身出发,更加关注教师在情绪劳动中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5.2. 未来展望

综述已有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首先,从概念内涵来看,在未来的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普遍接受的情绪劳动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从影响因素来看,我国对于男性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关注较少,男性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值得进一步探索。再次,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前多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不足。未来可以进行长期追踪的个案研究。横向和纵向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剖析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变量,为学前教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支持。最后,从研究内容来看,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中,存在一定偏差,其内部关系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只是对国内的文献进行综述,未来可以从国内外相关主题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仍有很多新的研究问题需要研究者继续探索,在情绪劳动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与空间。

基金项目

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西部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YSBS00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Hochschild, A.R. (2012)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https://doi.org/10.1525/9780520951853
[3] Ashforth, B.E. and Humphrey, R.H. (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 88-115.
https://doi.org/10.5465/amr.1993.3997508
[4] Grandey, A.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 95-110.
https://doi.org/10.1037//1076-8998.5.1.95
[5] Diefendorff, J.M. and Gosserand, R.H. (2003) 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 Labor Process: A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945-959.
https://doi.org/10.1002/job.230
[6] Brotheridge, C.M. and Grandey, A.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 17-39.
https://doi.org/10.1006/jvbe.2001.1815
[7] 蔡永辉.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8] 谷渊博.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职业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9] 林娇娇.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10] 翟金成. 男性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工业大学, 2015.
[11] 朱培钰.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及其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2.
[12] 王元, 王唯一, 索长清. 幼儿园组织气氛类型及其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关系[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2): 93-96 18.
[13] 刘慧娟.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师幼关系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17.
[14] 王玉霞.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幼儿园家长工作情境[J]. 龙岩学院学报, 2022, 40(3): 118-125.
[15] 孙阳, 张向葵.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情绪耗竭的关系: 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2): 256-259 262.
[16] 王海雯, 张淑华. 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4): 599-613.
[17] 洪秀敏, 张明珠.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类型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六省市幼儿教师的潜在剖面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 33(1): 68-74.
[18] 贾云.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专业发展关系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12): 89-95.
[19] 尹姗姗.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0] 徐楠, 张金荣, 叶鑫苗, 王璐莹, 王晨瑜.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11): 18-24.
[21] 袁婷.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自我效能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
[22] 刘丹, 缴润凯, 王贺立, 李飞飞.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6): 742-749.
[23] 吴宇驹, 刘毅, 凌文辁, 路红, 吴伟炯. 不同情绪劳动策略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相对贡献——运用优势分析的实证研究[J]. 教育导刊, 2011(1): 42-45.
[24] 潘华媛, 高洁. 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4): 56-61.
[25] 程秀兰, 蔡永辉, 李玲, 马颖. 幼儿教师正念和情绪劳动的关系: 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J]. 当代教师教育, 2022, 15(3): 74-80.
[26] 占淑玮, 华盼盼.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情绪劳动的关系: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6): 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