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家始终把教育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提高教学质量 [1] 。大学生课堂有效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课堂参与确保学生能够跟随和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在国外,过去61年(1958~2019年)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章中,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主要变量的文章包括:对文献的全面回顾,对课堂的影响等。但随着新一代学生要求从课堂经验中获得更多互动,传统的上课形式正在被小组讨论、PPT讲解等方法所取代,课堂参与变得越来越重要 [2] 。
目前,高校出现了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长,管理相对宽松、教学形式相对枯燥,许多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出现了上课玩手机等一系列被动和消极的课堂参与行为 [3] 。通过文献上查阅“课堂参与”,出现了4911条检索结果,这说明关于课堂参与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大多以文献法为基础,加以封闭式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文献法为研究基础,深度访谈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观测量表法为研究的辅助对象,深入了解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有利于找准源头,对症下药,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访谈对象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8所高校的大一到大四部分学生,共80人。在此次研究,以文献法为研究基础,深度访谈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观测量表法作为研究的辅助对象。通过文献,做出文献维度因子分布表,并提取有价值的思想及结论,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通过试测与专家咨询等不断完善开放式问卷,编制《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以下7个问题:Q1请您评价一下您上课的状态;Q2您认为的课堂参与是什么?Q3您觉得您所在的班级课堂参与度如何呢?Q4您主动向老师提问或者主动回答问题动力来自于?Q5互联网对你参与课堂有哪些影响?Q6您认为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有哪些?Q7您认为提高大学课堂吸引力的对策措施有哪些?
为避免谈话的主观性,确保研究真实性,选择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一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人生规划》这门课程作为一个定量进行观察。在文献阅读和深度访谈为基础的情况下,编制《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观测量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了三次对不同专业的观察,每次观察45分钟,观察的内容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以此来了解大学生课堂参与现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参与的认知分析
通过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各大学生对课堂参与理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包含师生之间的互动,80%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包含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思路走,认真思考并且做好笔记,50%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包含老师所安排的分组学习,以及1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包含课堂上做PPT展示和答辩。
大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对学习效果有非常重要影响的比例为35%,有重要影响的占51%,说不清楚的占9%,不太重要的为4%,非常不重要仅1%。
课堂参与的认知状况表明,虽然大学生们对课堂参与的理解各不相同,但近90%的大学生都认为课堂参与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这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堂参与的重要性非常明确。

Figure 1. Cognition of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ichuan
图1. 四川高校大学生课题参与情况
3.2. 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参与情况分析
1) 课堂参与频数低
在大学生明确课堂参与的重要性下,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的比例不到30%,在这些学生中主要的参与形式为上课认真听讲。据调查,在所统计的课堂参与里,90%的学生有参与分组学习,是由于教师课程中的安排,属于被动的课堂参与。30%的学生有以自我学习和同学间合作为主的课堂参与。师生互动参与情况明显不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
2) 新因素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
和相关文献所得资料相比,出现了新的因素。大部分学生提到了天气、心情以及睡眠状况都会影响到自己的课堂参与状况。当天气或者心情不好时,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降低,甚至出现逃课、迟到等消极的学习状况。睡眠状况成为影响现在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喜欢熬夜玩游戏,在第二天的学习中,身体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底下,课堂参与状况较差。睡眠和心情这两个因素是在文献阅读中基本没有涉及过的因素,是随着大学生年龄段逐渐过度到零零后的产物。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手机和电脑技术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初入校园,开始过着没有家长管束的日子,自制力不够强,就会出现熬夜现象,从而影响课堂参与。
除上面与文献对比新增情况外,学生在课堂中做与学习无关的情况,仍较严重。在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超过半数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习惯,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上课放弃听讲,选择做其他事居多,例如:做考研题等。课程的有关设置对课堂参与也起着重要影响。该课程对该专业同学的用处影响着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同学们对自己专业课程的课堂参与相比较于非专业课程的课堂参与率更高,例如工程管理类的同学,在学习《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时较学习《人生规划》课程的课堂参与率更高。课程的周时数也影响着大家的课堂参与,当一门课程每周设置节数过多,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降低课堂参与。
3) 不同课程性质大学生课堂参与差异较大
不同课程性质中,专业课的课堂参与率最高,超过半数的学生的课堂参与都发生在专业课课堂上,几乎100%大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中课堂参与的情况接近零。在他们回答中了解到,专业课学分重,过关难,但公共选修课过关相对轻松。在调查中,有很多学生都提到过,对自己有益的课程,会提高自己的课堂参与:大多数同学认为专业课对绩点以及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会提高自己的专业课参与率。有部分看中奖学金的同学,在课堂中会提高与其有关的课堂参与。有部分同学不满意自己现在所读的专业,在学习到与自己想转专业有关的课程时,会提高自己的课堂参与。有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制定加分制度来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参与率更高。
4) 不同专业大学生课堂参与有一定差距
专业是各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的一个基础影响因素,这个大环境决定了这一部分学生中绝大部分的课堂参与。从研究小组收回的调查问卷信息中,可以发现,课堂参与最高的学生所在的专业第一是医学专业,第二为艺体专业,课堂参与最低的学生所在专业为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而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处于一个中上水平。每个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医学专业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较高,学生毕业后需要依靠所学的知识进行工作,如果知识掌握不牢靠,日后工作中,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每个专业上课形式不同,艺体生的课堂中,大部分课程是需要学生一起行动,这种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参与;不同课程难易程度不同,在访谈中,可以了解到例如文科类课程较好容易、理解,相对于理科性质课程更易自学,所以《人生规划》之类的文科课程,许多同学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
5) 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受教师教学方法影响
在绝大多数大学本科课堂中,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由于单一的长时间、高强度知识的灌输,学生精力和记忆力有限,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较低,不愿参与课堂。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学或者低头玩手机,甚至逃课出去实习 [4] 。
信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堂中,一些教师利用吸引眼球的PPT、精彩的视频加上自己有见解的讲解,课堂参与率最高,但有老师PPT枯燥无味,一味按照课件上所写来讲解知识,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对此门课程产生厌恶。在喜欢的老师课堂上,愿意以多种形式实现课堂参与;在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课堂上,不愿意听课,甚至会出现逃课、迟到和早退的消极行为 [5] 。
4. 对策建议
4.1. 大学生应该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便在之后学习的课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各个课程有清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在各个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有关的课程时,应更加积极参与。合理作息,减少自身负面情绪。在发现老师的不足时,也可以尽量去寻找老师的优点,减少对老师的厌恶情绪,提高自己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参与。
4.2. 高校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应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一堂课中的各个环境无不体现着该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提高教学能力也是提高课堂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应该准备一些新颖的课件,在讲解时,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6] 。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教师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更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高校教师应制定激励大学生参与的管理制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等方式,老师更容易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弱处,更好针对这些地方讲解,减少学生对课程惧怕感,提高课堂参与。在课堂中,对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根据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综合来评定。
4.3. 教学管理部门应合理设置课程
合理设置课程。对于每个专业应该多安排一些对学生有用、对学生日后就业有用的课程,一些与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更好的选择。对课程的要求,应该做出明确的公示,让同学们了解到哪些是需要重点把握的地方。
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学生精力集中程度来安排每节课的时长,做到科学的判定,不要设置过长时间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对于每门课的排课,也应做到科学合理,不让学生因为课程繁重而产生厌学心理。
基金项目
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教改项目:《“互联网”下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提升基于OBE的高校学生课堂参与质量》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李贵卿;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李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