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企业不断对自身体制进行更新与调整,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作为企业动力的员工,他们在应对企业变革和残酷竞争时,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倦怠、人际沟通障碍、家庭关系纠纷、压力过重等 [1]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员工士气、流失率等方面 [2]。由此,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如何使员工成为“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如何构建一个企业与员工和谐、高效成长的平台,已经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 [3]。从企业层面上来讲,EAP关注企业自身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服务方式,改善企业组织的气氛与环境,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效能;从个人层面上来讲,EAP旨在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个人心理与行为健康相关等问题,提供与之对应的员工帮助计划,增强员工的自我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讲,EAP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使员工个人与组织整体实现互利双赢 [4]。
EAP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5] [6],研究表明,EAP在员工人际关系协调、压力管理、工作与生活平衡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7]。近些年我国许多行业也在逐渐引入与推广,综合来说,国内的EAP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外EAP相关文献的梳理、员工援助计划概念的中国化、企业实施EAP作用效果分析等方面。而要在我国全面推行员工援助计划(EAP),评估目前中国企业的需求特点与发展理念是EAP实施的前提和关键。
除此之外,EAP实施的影响因素也值得探索,有助于指导员工援助计划现实开展,提升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类别、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EAP服务项目的选择与实施。张萍等人 [8] 认为,组织的经济能力、组织所处的行业、组织特性、劳动力市场、领导者态度等外界因素,均会影响EAP的实施。针对国内EAP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相继在济南、济宁、潍坊、威海、太原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以济南为例,本研究选取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共六家企业(每个区选择两家企业),在企业中分别对员工和管理层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本研究旨在探究企业员工对当前EAP项目的了解评价及开展意愿和当前企业中EAP实施现状,为完善企业EAP服务模式和EAP体系奠定基础,方便后续EAP项目在国内企业中更好开展。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抽样范围是济南、济宁、潍坊、威海、太原等地区的企业。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756名企业员工,发放并回收问卷688份,问卷回收率为91.01%。其中,领导层面共回收问卷110份,占总数的15.99%;员工层面共回收问卷506份,占总数的73.55%;72名被试未填写职位选项,占总数的10.46%。
2.2. 调查工具及分析
自编员工援助计划(EAP)调查问卷,共18个题目,内容包括:被试的基本信息,被试对现今EAP项目的了解及评价,被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被试开展EAP的意愿、方式与频率以及其所在公司EAP的施行状况等几个方面。
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初步筛选,剔除其中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使用 SPSS19.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
3. 结果
3.1. EAP项目的了解及评价
员工援助计划项目为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提供咨询服务。EAP项目服务范围和涉及面很广,不仅仅对员工本人提供生活与职业指导,并且对员工家属与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建议。EAP服务在国外的发展较为成熟,而在中国的了解度不高。由表1可以看出,就研究对象对EAP的了解程度而言,67.2%的研究对象之前从未了解过EAP,了解并亲身体验过的研究对象仅占总人数的5.5%;而在研究对象对于EAP性质的评价上,绝大多数人认为EAP是公司的一项福利,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就研究对象对EAP项目的态度来看,93.0%的研究对象愿意去尝试EAP项目,37.8%的研究对象认为其会有很大的帮助。

Table 1.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EAP projects
表1. EAP项目的了解及评价分析结果
3.2. 研究对象面临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不断进行改革。而员工在这场变革的洪流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表2可知,大多数被试当前面临工作问题,占总数60.83%的研究对象面临着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52.63%的研究对象面临着工作压力或心态等问题。

Table 2. Research subjects’ problems
表2. 研究对象面临的问题
就工作方面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由表3可以看出,45.9%的研究对象表示工作努力,但始终得不到晋升或薪酬增加的机会;80.3%的研究对象认为当前的工作升职困难,竞争激烈,工作压力也很大。

Table 3. Analysis results of employee work problems
表3. 员工工作问题分析结果
3.3. EAP开展意愿及现状
由表4可知,在本研究中,43.6%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好的解决问题途径,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逐渐接受心理咨询这一方法。从调研结果看,仅有10.8%的研究对象所在的企业开展EAP服务。从研究中可以看出,EAP服务的需求大,但真正开展该项目的企业却不多,说明基于EAP服务的项目开发前景巨大。

Table 4. Willingness and status of EAP
表4. EAP开展意愿及现状
4. 讨论
4.1. EAP项目发展的必要性
4.1.1. 促进企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问题,EAP作为有利于平衡企业高速发展与员工压力过大之间的矛盾关系的一项资源,能够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EAP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幸福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EAP通过帮助员工减轻工作压力、调动工作积极性、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消除心理困扰,使其将身心投入到企业工作中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EAP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发展为核心,为企业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理念、政策、行为规范与管理制度,统筹人员分配问题,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构建自身企业文化,优化企业与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3) 节省企业开支
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缺勤率上升,离职、离岗以及事故发生率增高等情况发生,相比较培养员工支付的培训费用、事故发生造成的赔偿,以及离岗离职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员工提供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费用,远远低于前者所带来的费用,进而节省企业自身开支,为企业自身稳定发展提供一条有利的方式。
4.1.2. 促进员工的发展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生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急需要企业通过发展EAP对其帮助。
1) 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员工援助计划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与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降低心理负担与工作压力,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心理诉求。对员工进行正确与科学的引导,帮助员工提升压力调节与情绪调节能力,以应对工作与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同时,EAP项目还可以对员工家庭进行咨询和辅导,对员工的子女教育、家庭人际、配偶关系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与疏导,以期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的水平。
2) 帮助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EAP项目会依据员工自身发展情况,量体裁衣,为其制定符合自身稳健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EAP结合员工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员工自身发展定位,通过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等策略,将员工培养为一个有职业理想、有自我发展需求的新员工。EAP结合员工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帮助员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与奋斗目标。
4.2. EAP发展现状
EAP作为美洲大陆上的产物,其要真正实现中国本土化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自港台地区20世纪90年代形成EAP雏形起,再到2001年第一个联想客户服务部EAP项目正式实施,以及2004年EAP项目在上海的正式启动,到现如今EAP已进入我国二十多年。由最初的一些跨国公司带入,本土化的EAP专业机构开始先后成立,到目前为止中国EAP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匮乏,尚没有形成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系统的EAP理论。
我国现如今在实践上直接引进国外的发展成果,思路不清,行为混乱,从而形成了EAP的发展与企业的现实需求间差距很大的局面。尤其是对于二线城市济南来说,EAP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发展水平。2005年底进入我国的易普斯公司是首家EAP专业服务机构,目前此类公司数量不多。故此,当前设立专业的服务机构,为EAP理论的发展奠定实践基础变得尤为重要。
4.3. EAP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对344个研究对象的分析统计,42.1%的研究对象会积极参加公司开展的EAP服务,50.9%的研究对象会去尝试,积极参加或会去尝试的人数已占调研总人数的93.0%。尽管当前仅有10.8%的研究对象所在的企业开展EAP服务,但74.4%的人还是认为EAP项目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数据足以充分说明EAP 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主体,其承载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企业对内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是员工,因此不断完善EAP服务,最终形成中国EAP本土化研究至关重要。要真正实现本土化,就必须站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吸取西方先进经验,融入中国文化理念,不断创新突破,做到将西方理论体系与中国国情下的实践有机结合。基于此,形成一套系统的EAP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稳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