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口大国的养老产业发展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Industry in Populous Country
DOI: 10.12677/ASS.2020.95103,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672  浏览: 5,408 
作者: 杨 霞, 谢元态*: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养老产业问题对策建议Pension Industry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摘要: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快速发展,养老产业必然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首先从养老之困入手,阐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养老的严峻形势及成因,以及未富先老与传统养老模式之间的冲突。紧接着,描述了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和意义。然后问题聚焦到我国养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供给较匮乏,缺乏专业人才,拉动经济增长不明显等缺陷方面。最后,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养老产业以为理性为主导,明确政府职能,丰富产品供给,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trend in China, the pension industry is bound to usher in a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dilemma of old-age ca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rim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old-age care in China, a large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and the traditional old-age care model. Then, it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a’s pension industry. Then the problems focu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pension industry: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imperfect related policies, the shortage of supply,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 lack of obvious economic growth and other defects. Finally,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taking rationality as the leading role, clarify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enriching product supply, perfecting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chain.
文章引用:杨霞, 谢元态. 简论人口大国的养老产业发展[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5): 705-71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5103

1. 引言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也一直是我国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和研究热点,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广泛且深远,最为突出的就是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和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更面临着“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7%。21世纪初,我国老龄化规模就已经达到了国际的老龄化社会标准,这也预示着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我国将不得不面对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但换个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次大型考验,也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2. 养老之困:人口大国的养老的严峻形势及成因探索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我们得知,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13.26%,有1.78亿;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7%,有1.19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到2013年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316亿人,2015年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5.5%,有2.124亿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0.1%,有1.38亿。伴随着老年人数不断上涨的是0~14岁年龄人数的不断下降,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抚养比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的10.7%经过11年的时间,到2015年时已经达到了14.3%。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1]。

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拿我国的代表性城市上海举例,上海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阶段的省份,也是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目前,我国老龄化年均增速约为3.0%,人口增速约为0.6%且人均寿命与上世纪相比显著提高,2018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给我国的发展制造了巨大的挑战 [2]。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国老年人普遍的朴素养老期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养老诉求,产生了更加个性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需求,他们不仅希望老有所养,更希望老有善养。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探析

人口转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实现,同时,人口转变也是人口再生产行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生育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转变过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就不难发现,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中 不仅有自然的转变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利有弊,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论述了,但毋庸置疑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的的确确推动并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进程,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国民年龄结构的巨大改变。

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表现为明显的三个阶段:一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一表现主要出现于解放前;二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这一表现主要出现于解放后;三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一表现主要出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

国民生育率的变化和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受如计划生育等国家政策的影响,还与人们的生育观念息息相关。而人们的生育观念又极大的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生育意愿成反比关系。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龄化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剖析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因素产生影响的机制应该是:一个家庭在决定是否生育前将会考虑生育这个孩子所要付出的所有成本以及这个孩子未来可以为这个家庭所创造的价值。正是处于对这两方面的理性考虑,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民主动转变生育观念,从多子多福到少生优生,生育率也因此降低。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从微观角度而言,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逐步取代第一产业,这就使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庭的生育成本也因此增高;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部门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使生育福利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家庭的生育成本不断增加;另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女性来说生育的机会成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育后的就业困难也成为促使生育观念转变的一大因素。

2.3. 未富先老与传统养老模式之间的冲突

现阶段我国老人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以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 [3]。而养老支出主要是在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阶段,从图1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最主要的三大消费方面就是饮食,衣物和医疗保健。在这个阶段,老人们对药品,医疗,医疗护理服务的需要都非常的大,在老年人的整个消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如果老人的养老储备金或者养老金不足以去支付这些费用,子女的负担就会大幅度加重,从而拉低整个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1. The proportion of living expense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图1. 我国老年人生活消费比例

3. 现状描述: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对“老有所养”这个词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并且愈发注重养老的“质量”问题。 [4] 所以,养老行业中大大小小的养老企业不能再沉浸于过去固有的从业思维中,当然,也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预测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产业需要立足于当下,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业发展之路,并且不断与时俱进,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兼顾发展质量,提供更优质,更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老龄化对我国的发展存着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趋势严重;二是出身率不断降低,加剧了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三是我国老龄化现象出现过早,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契合,形成“未富先老的状态”,而这一状态又反过来“倒逼”养老产业的发展 [5]。

养老产业虽然是一个夕阳工程,但却是一个朝阳产业。我国养老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13年养老元年距今已过去17年,2013年国家正式确定“养老既是事业,也是产业”。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已达6.57万亿元,2021年预计将达到8.81万亿元。由于我国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养老的需求也愈发增加,现阶段发展模式的养老产业已经无法满足大部分老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

而我国目前已有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都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已难以满足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养老机构有2.98万个,这些养老机构普遍集中在大型城市,但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中低端养老产业稀缺,中小型城市的养老机构还尚未普及。老年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仍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无求,也尚未形成一条完整,优质,科学的产业链,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道阻且长。

经济发展速度,人口结构等都是影响一个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性差距,养老产业也受此影响形成了地区性的老龄化程度差异,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老龄化水平也要比中西部地区严重,养老产业发展也要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中部省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东部地区,但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要比东部地区快,而经济水平落后随之而来的养老产业发展落后使得中部地区的养老形势非常严峻。在这里,养老需求非常旺盛,但单纯依靠政府推进的养老体系和养老设施已经难以满足中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是社会资本才刚刚进入养老产业,尚未普及,并且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也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化运作。对比而言,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偏低,人口老龄化严峻程度轻于中东部地区,甚至有个别省份还尚未进入老龄化,因此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处于停滞状态。已有的养老体系也只能通过国家的支持做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如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得少于三十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等要求,但城乡之间,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三大养老服务平台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4. 意义探究: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意义

养老产业虽然是一个夕阳工程,但却是一个朝阳产业,养老产业作为一个近年来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包含多种产业内容,已经发展成为老龄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最为核心的命题。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养老产业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即将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消费市场的扩大,从而推动养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养老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的增加,消费群体将会不断的扩大,并且将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激增,老龄化产品,服务需求量迅速增长形势下深入研究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养老产品,服务的供需矛盾,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业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回顾我国建国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对于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口红利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大不如前,经济增速已经逐渐放缓。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老龄化的背景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发展体制不够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全力贯彻。在这些背景下老龄化愈发严重,传统的养老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也无法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就成了缓解这些困境的重要手段,并且我国政府也已经高度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

每个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阶段和周期。不管是什么产业,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缓慢且艰难的,当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后才会渐渐步入正轨,出现迅速的发展状态。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还正处在急需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起步阶段,身处养老产业中的企业自身也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养老产业市场。

发展养老产业在满足老年人对养老产品,服务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优化产业结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养老产业的实践意义在于:研究养老产业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养老企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并因此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养老产业,对缓解国家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 问题聚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缺陷

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从上世纪到现在我国的养老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老龄化对我国的发展存着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趋势严重;二是出身率不断降低,加剧了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困难;三是我国老龄化现象出现过早,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契合,形成“未富先老的状态”。我国的养老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养老服务和产品需求,养老产业还没有形成无缝衔接,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5.1. 养老产业供求不平衡,尚未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截止201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供给的产品产值仅仅只有老年市场需求的十分之一,市场缺口巨大。单从养老床的角度来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会逼近2.5亿,国际的通行标准为5%的老人选择养老院,那么我国对养老床的需求将会是1200万张以上,而我国现有的养老床远远无法满足这一数量,养老机构的供给严重不足。但是,养老机构还存在着供给相对过剩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养老机构的选址不合理,与老年人的分布不相匹配,整体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养老机构在建设初期没有做到充足的市场调研,最终造成了区域规划不科学,造成了供给的相对过剩,往往会出现的是中心城区养老院床位供不应求,但却规模小,数量少。而边缘地区的养老院规模大,环境好却入住率低,供过于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中心城区设施好,环境好的养老院大多收费惊人,一般老年人只能望而却步,能负担得起的养老院却大都存在着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难以让老人和家属放心。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的养老产业供给也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养老院都是以前的旧卫生所或者其他公共用所改造,存在着环境差,设施不足,服务专业度有待提高,收费令农村家庭难以负担等许多问题。

如今,传统观念在老年人的思想中还是非常根深蒂固的,消费观也比较保守,老人们大都愿意把钱留给子女或者留着应急治病,再加上大多数养老产业的供给还不足以吸引老年人去消费或者投资,所以老年市场的养老需求还严重不足。

5.2. 相关产业政策不完善,缺乏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监管

良好的政策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养老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于规范养老产业的税收制度,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这些文件大多是类似于《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的指导性文件,处于原则性的要求层面,还缺乏大量与之相匹配的具体实施政策,并且大多数优惠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又面临着重重困难。对养老产业的政策性支持,立法方面也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立法,以上种种都不利于养老产业的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

要完善养老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就要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行政策和严密的立法保障,从而完善养老产业的市场准入体系,运行体系以及退出体系和管理激励机制。

5.3. 养老产业供给较匮乏,养老产品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养老金结余,并且我国养老产业每年所提供的老年产品价值不超过1000亿元,供需严重失衡。对比我国周围的发达国家,韩国早在2009年其养老产业的供给总产值就已经超过了27万亿韩元。我国的养老产业虽然确实是“朝阳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2. China’s young elderly interested in the service content

图2. 我国低龄老年人感兴趣的服务内容

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低龄老人最感兴趣的养老服务主要是日常健康检测服务,互动性强的老年课程,心里照顾服务以及国内外旅行咨询服务。低龄老人的自主生活能力还处于比较强的状态,对健康问题非常关心,但由于身体素质大多都还较好,所以对于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社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还不是很突出。

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龄老人感兴趣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服务,日常健康检测服务以及社区生活照料服务,对比低龄老人的兴趣分布,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变差,对互动性强的老年课程,国内外旅游咨询点这类的服务项目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转而更在乎健康护理方面,对社区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兴趣也明显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3. Service contents of interest to the middle-aged elderly in China

图3. 我国中龄老年人感兴趣的服务内容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4. China’s senior citizens interested in the service content

图4. 我国高龄老年人感兴趣的服务内容

图4中可以得知,高龄老人感兴趣的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服务,社区生活照料服务以及日常健康检测服务这三项上,而且其中对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和社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程度接近百分之百,而对于旅游咨询以及老年课程的需求已经接近于零。所以面对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必须加大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方面的供给。

我国当前养老产业的养老产品并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差异性,也没有做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差异化服务。首先养老产业的产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大街上母婴店随处可见,但却很少看到老年用品的专卖店 [6]。国内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大多重复单调,保健品更是很难有亲民价格,导致老年产品供给不足的同时又供给相对过剩。其次,我国的养老产业中针对老年人心理,精神世界,休闲娱乐的文化产品供给偏少,并且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适合老年人的书籍,电视电影节目,娱乐休闲等文娱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

5.4. 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养老产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在养老产业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不超过100万,但按照我国实际需要的养老产业中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人员应该超过1000万,在这巨大的差距中,正在从业的人接受过正规培训并且考取了相关证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社区就业人员在就业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大多数地区都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养老机制,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还极不成熟,难以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纵观我国养老产业的从业情况,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一线照顾老人的大多都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中年妇女,或者城市中下岗或失业的中年妇女,他们并没有长期的从业经验,接受的岗前培训也很少,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是很少学习。

数据来源:武赫。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7。

Figure 5. The quality distribution of pension workers in China

图5. 我国养老从业者素质分布状况

图5中可见,我国的养老从业者素质普遍比较低下,拥有专业服务技能的从业人员不足百分之十,大专以上学历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而在这个行业中最大量的从业人员都是下岗职工和农村来的务工人员,并且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这就说明了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不管是从业人员素质,学历水平,劳动者来源和从业年龄上都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人们固有的思维偏见总是认为在养老服务行业从业并不需要过高的素质,并且服务行业相对其他工作而言低人一等,所以很少有高素质的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一行业,此外,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也是这一行业难以吸收到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原因 [7]。

5.5. 拉动经济增长不明显,养老产业未能有效促进消费

目前我国的养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因此,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照搬照抄一些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的养老模式。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素质和养老观念等方面都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结合自身国情照搬照抄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随着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养老产业已经进入了投资的窗口期,对于养老产业的需求量还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图6可见,我国的养老产业在2012年以前虽然产业规模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增长,但在之前发展的背景下同比增速却是下降的。2012年到2014年这两年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规模有了较为快速的扩大,同比增速也相应地开始上升。2014年到2015年我国的养老产业规模增速又再次放缓,同比增速大幅度下降。2015年以后,我国养老产业开始进入平稳上升的态势,同比增长速度也平稳上升。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性养老设施的市场供给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养老机构的建设也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养老产业链的发展仍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这也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一直不足,养老产业也未产生规模效益。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6. From 2010 to 2018, China’s pension industry market scale and growth rate

图6. 2010年~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6. 对策建议: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6.1. 道路定位:微利性为主导,发展综合性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养老产业在走综合发展道路的同时应该以微利性为主导。而我国早在2011年的十二五基本规划当中,就已经将社会养老服务归纳为基本公共服务构成要素之一。所以,养老服务的发展注定要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也注定了养老服务行业不会成为一个暴利行业。但这并不能使养老服务业成为一个公益性行业或者非盈利的福利行业。然而,我国的政策导向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混乱,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都定性为社会福利机构,而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严重,养老负担已经不允许养老服务机构以完全的公益性提供给大家。

所以政府在养老服务业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划清政府和盈利性的养老产业在行业内的边界。可以对服务质量好,价格优惠的养老服务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助,同时也要对行业中的不合理收费以及不合格服务进行一定的监管。面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养老产业,政府应当努力为其完善市场环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6.2. 政府职责:明确政府职能,理清政府基本责任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毋庸置疑,在这一阶段政府可以起到重要的引导,辅助与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需明确政府部门在养老产业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所肩负的职责,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对自己的职能和权限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出清晰的界定。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好好利用自己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与指导下尽快出台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将政府主办的福利性养老产业与社会资本筹办的盈利性养老产业划清界限,努力为养老产业发展奠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基础。

其次,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转变职能,摒弃传统观念中养老的事应该由政府统揽承担的不合理思维,积极转变政府部门的观念,积极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向养老产业的流动,并对其加强监管。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政府部门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行政观念,转变职能。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养老产业是一个真正的产业,充分挖掘养老产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通过发展养老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其次,政府要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适当放松有形手,让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对资本和市场配置的调节作用,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准入准出规则和市场规则,维护好养老产业的市场秩序;最后,政府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立足实际,加大财政对于优质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关停或者撤销不合格养老产业。并且鼓励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向存在困难的优质养老产业提供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6.3. 资源配置:丰富养老供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普遍存在投资回报率较低但也相对比较稳定的特点,并且老年产品,服务市场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8]。养老企业面对这些特点与趋势,应当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研发适应市场真正需求的产品,要有长远目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将挖掘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在需求作为长久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养老产业的整体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

Figure 7. Consumption ratio of daily necess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图7. 我国老年人日用品消费比例

图7中我们得知老年人的日用品消费主要集中在饮食,衣物和保健药品三大方面,所以,养老产业不能无目的地增加供给,而应该针对老年市场的需求,结合老年人的消费偏好推出适合老年人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要精准把握老年人的结构特点,事实求是,不断推出适合老年人的产品,时刻关注行业变动和老年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动,增加有效供给,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老年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切实保障。国家也要加大对养老产业的关注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产业的相关具体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主动转变职能,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6.4. 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现阶段的我国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队伍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第二,缺乏专业的服务技能,服务水平较低;第三,整个行业普遍受到社会歧视,薪资待遇不高;第四,从业人员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

面对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变一直以来人们对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偏见,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建立健全薪资增长机制;其次,在总结我国养老产业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行业规范和管理经验,健全我国养老产业服务人员的行业准入机制,规范要求入职培训时间和相关资格证件的考取,鼓励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考核和培训交流。再次,各大高校,专科类院校都应该重视各种层次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最后,除了全职的养老产业服务人员,还可以挖掘愿意进行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组织起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养老工作志愿者队伍。

6.5. 产业聚集:实施医养结合,构建全方位养老产业链

养老产业属于微利性产业,现阶段投资回报率还比较低,因此从业者要明确这一产业定位,并使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之相匹配。养老产业的根本依靠就是老年人,所以养老产业要时时关注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在坚定地走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经营观念,带动产业链发展。政府还应当重视养老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多方面促进养老产业向综合型的高层次产业链发展。

面对我国养老产业链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国养老产业链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服务主体和客体社会化,大众化;其次要做到服务要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口;最后要做到资金来源,服务队伍社会化 [9]。除此之外,养老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盈利性的产业,在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文情怀,将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带给享受养老产品和服务的老年人,同时还要做到行业化,管理方面也要做到标准化,形成兼具人文情怀的市场化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养老产业链要涉及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方方面面,如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耗品业,养老服务业,老年医疗健康业,老年房地产业,养老理财金融业,老年心理咨询业,夕阳文化业,夕阳旅游业,老年教育业,养老保险业等等 [10]。

“医养结合”在我国发展的还并不成熟,尚未形成标准的医养结合模式,现阶段我们所说的医养结合往往只是把养老和医疗机械地结合在一起,要么就是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具有医疗背景,要么就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简单合作,而这些都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养老需求。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老年人的切身需求出发,创新服务模式,建设真正意义上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政府可以通过走访和咨询,了解和制定医养结合式养老社区的建设标准。对想要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严格要求,在保障其养老服务能力的同时更要保障其医疗能力。也可以通过养老院与医院合作,社区与医院合作的形式实现医养结合 [11]。

6.6. 制度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多元化养老产业

首先,可以在养老产业的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进行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养老产业基本上已经覆盖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基础性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产品、服务的供给产生了新的需求。所以现阶段养老产业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发展思维,要转变经营思维,“对症下药”,创新服务的理念,机制,模式,手段等。

其次,可以在养老手段上进行创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养老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其他产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产业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养老服务,也可以让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及时获取老人的健康数据和生活状况。

最后,可以在服务机制上进行创新,政府可以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制定养老产业的行业标准,定期对各个养老产业进行评估,对优秀的养老产业进行表扬和政策支持,对于不达标企业予以公告和限期整改。通过上述手段可以增加养老企业的危机意识,使其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创新和完善服务机制以及管理模式。此外,社区还可以与附近高校以及医院合作定期为老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讲座,理财知识讲座等,从而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

6.7. 观念更新:突出中国特色,探索新兴养老模式

就我国目前的老龄化情况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我国目前大范围推广的社会养老已经不能完美解决我国目前的养老困难了,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养老模式,走多元化养老道路,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既保留传统养老模式中家庭的特殊地位,又发挥其他养老模式的优势 [12]。

我国现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又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来看家庭养老模式,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老有所养”等都是希望可以实现居家养老,但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情况,老人们的这一传统愿望已经难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大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使他们难以负担老人在大城市的养老开销,大量的空巢老人随之产生,家庭养老对他们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其养老需求。其次,到2016年末,我国养老服务床位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362.86%,拥有了730.2万张养老床,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4.92%。2005年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10.97张,到2016年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31.60张。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一般在50张到70张之间。以最低的50张来计算,我国目前缺少的养老床位达500万张以上。并且,我国在养老床位绝对数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床位利用率还持续偏低。最后,再来看社区养老,我国现阶段社区养老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护理资源配置不能满足社区老人需求,并且缺乏对老人实际的照顾能力。国务院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社区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的占比应达到7%左右,但现实生活中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还极不成熟,目前仅占1%左右。

面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完善城市中的养老社区,让老人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专业的护理,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社区打造成一个医养结合的嵌入式养老体系。此外,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聘请专业医疗团队对社区老人进行定期全方位体检,提高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程度和紧急的救护能力。其次,要学会运用新兴的技术性手段,搭建线上养老服务平台以及对老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养老机构和其他养老产业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创新工作方式 [13]。再次,政府在不断完善基础性养老设施建设的同时养老产业还应当考虑个性化的养老产品,服务供给,针对不同的老年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养老产品,服务。最后,养老金融,商业性养老保险,房地产养老等新兴养老形式也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更高标准,更多元化,品质更有保障的养老模式 [1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金茂. 养老产业负重前行[J]. 法人, 2019(12): 28-29.
[2] 吴琬婷, 杜学峰. 上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1): 12-16.
[3] 顾严. 老龄化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35): 10-11.
[4] 杜偲偲. 江苏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商业经济, 2019(11): 44-46.
[5] 贾玉娇.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复杂性分析转向与框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3(1): 35-41.
[6] 郑伟厚, 刘晓桐. 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9(3): 72-79.
[7] 武赫.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8] 张翼宇, 臧梦娟, 李鑫.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产业调查报告——以日常消费领域为例[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2): 105-106.
[9] 王艳玲, 翟莲清, 刘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常州市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3): 181-182.
[10] 周方圆. 老龄化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现代商业, 2018(29): 156-157.
[11] 谢意浓, 谢荣华.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实践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14): 72+74.
[12] 林晨蕾, 郑庆昌. 替代抑或互补: 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协同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22): 99-103.
[13] 张艳英, 温烨清.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进保险和养老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 市场论坛, 2020(1): 63-69+75.
[14] 韩珍珍, 沙诗玛, 李鑫.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发展研究——以养老金融领域为例[J]. 时代经贸, 2020(1):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