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
A Study on the Vocational Ident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ourism Service Students
摘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持续扩大。中职旅游培训作为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对旅游人才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提高中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感提出合理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the demand on tourism talents keeps increasing. As secondary vocational tourism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ourism talent cultivatio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poses a crucial effect on tourism talent supply. Based on service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ir tourism vocational identity statu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propos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ourism professional identity.
文章引用:赵岩, 王译慧, 孙威龙, 吴军. 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J]. 职业教育, 2021, 10(1): 1-7. https://doi.org/10.12677/VE.2021.101001

1. 引言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数量与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行业实用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基础扎实、技能熟练旅游从业人才的主要来源。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向心力,价值与协调性的重要认知 [1] [2]。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毕业与就业直接衔接的特点,因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水平高低,直接作用于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形成 [3];面对目前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说明部分学生对旅游职业认同水平较低,因此在其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日照市三所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访谈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46份,问卷有效率94.6%。问卷包括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情况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两部分。采用Likert五点式量表,由1 (非常不符合)到5 (非常符合)5个选项构成,共28道题目。

应用SPSS23.0软件对问卷得到的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量表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测量结果为0.897,大于0.7 (表1),表明问卷的置信水平较高,问卷设计合理有效。在因子分析基础上,结合访谈进一步探讨中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的认同维度,并对中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解释。

Table 1. Reliability statistics

表1. 可靠性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量表共5个计量标准,满分为5分,最低为1分。根据各项目得分,以3分和4分为划分标准,3分以下为低水平职业认同,将3到4分之间为中等水平职业认同,4分及以上为高水平职业认同(表2)。

根据问卷数据,计算中职学生总体职业认同、自我认同、关系认同、组织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四个维度认同的平均水平(表3)。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总体职业认同平均得分为3.4299,即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四个维度中,学生自我认同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组织认同、关系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而自我认同和组织认同水平高于总体职业认同水平,关系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均低于总体职业认同水平。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

表2. 职业认同水平等级划分

Table 3. Overa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表3. 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根据认同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并对职业认同及四个认同维度进行各个水平等级的频数和百分比计算,分析具体的样本分布情况(表4)。依据职业认同等级分布情况,仅有13.8%的学生处于高水平认同,大多数学生对旅游职业认同水平较低。从不同维度来看,有84.6%的学生居中高水平自我认同维度,大部分学生在组织认同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所占比重为78.1%。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关系认同处于中高水平,但仍有24.4%的学生处于低水平,且低于平均职业认同水平。而参照群体认同的样本分布明显集中于中低水平。

Table 4. Sample 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

表4. 职业认同水平等级样本分布

最后,结合访谈,仅有三人在选择专业时未考虑未来就业问题。学生选择旅游服务专业,有8人是基于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喜爱,2人在朋友的建议下选报,1人是专业调整,剩余2人单纯被专业名称所吸引,对专业并不了解。进入专业学习后,少部分学生在职业规划上存在不足,其余人当中有5人想在旅行社工作,3人想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受旅游行业专业性较强,以及刻板印象影响,学生对于行业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工作辛苦,需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旅游职业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规律性,对个人和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7人选择放弃继续从事旅游相关职业;但剩余的6人表示热爱旅游行业,在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有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将坚持从事旅游职业。

由此,在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的职业认同中,大多数中职学生对于旅游服务专业兴趣和喜爱程度较高,能够在从业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在外部环境中,学生与学校、旅游企业等相处也较融洽,对组织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在与同行的交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受到旅游行业外的群体的影响较大,如亲人认可程度和社会认可程度等。

3.2. 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影响因素分析

3.2.1. KMO及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通过SPSS2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得KMO为0.908 > 0.7 (表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 < 0.01说明变量相关性较强,问卷效度高,适合因子分析。

Table 5. KMO and Bartlett’s Test

表5.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3.2.2. 因子提取与影响因素命名

对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λ > 1,因子载荷值 ≥ 0.5为标准提取公因子(表6)。依据总方差解释,6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0.976% (表7),且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因此可以将这6个主成分提取作为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公因子。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提取的6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命名如下 [4] [5] [6] [7],影响因素①:包括实习员工配合程度、实习单位配合程度、活动参与度、实习满意度、工作素养、企业宣传度、企业发展程度和实习期待8个变量,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因此命名为“实习经历”。影响因素②:包括职业选择、个人价值、专业前景、职业热爱程度和职业自豪感5个组成变量,反映了学生对于旅游职业的选择和认识,因此命名为“职业情感”。影响因素③:由5个变量组成,包括专业了解程度、专业关注度、专业喜爱程度、课程兴趣程度和专业素养,这几个指标都反映了中职学生对于旅游服务专业的认知情况和在校学习情况,因此命名为“专业认同”。影响因素④:由4个变量组成,包括旅游职业性质、旅游职业收入、婚姻和旅游职业规范,这些变量都是学生个人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的性质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命名为“职业评价”。影响因素⑤:由2个变量组成,包括他人评价和旅游话题感知。这些变量代表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自己对于他人对旅游职业的评价的看法,因此命名为“职业感知”。影响因素⑥:由2个变量组成,包括留任意愿和亲友支持度,这2个变量反映了在学生未来职业选择中的方向,因此命名为“职业发展规划”。

Table 6. Rotating component matrix

表6. 旋转成分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Table 7. The total variance explan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表7. 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总方差解释

6个影响因素中,实习经历贡献度最大,为16.466%,旅游职业实践性较强,而实习又是其学生提升工作经验的主要途径,因而学生对实习满意度、实习期间专业技能提高与实习效果对其职业认同水平有重要影响。职业情感影响贡献度次之,为14.575%,个人价值与个人目标是个体需求的重要环节,学生以此获得自豪感,刺激个人职业热情的产生,形成良性循环。专业认同这一因素贡献度第三,为11.729%,对中职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所学专业直接影响其未来就业方向,因此学生职业认同水平很大程度上受专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此外,职业评价、职业感知与职业发展规划影响贡献率相对较弱,主要体现了在学生择业过程中,公众对于职业的认知与学生实际感受共同作用于学生个人对职业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旅游职业认同水平。

3.2.3. 研究结论

综合来说,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自我认同、关系认同、组织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的4个维度中,学生的自我认同水平最高,即对个人在校的专业学习和实习表现较为满意,对旅游服务专业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也较高。受实习经历与同行竞争以及外界变化等因素影响,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存在偏差,即关系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水平低于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实习经历”“职业情感”“专业认同”“职业评价”“职业感知”和“职业发展规划”6个方面。

从实习经历来看,因旅游服务专业实践性较强,学生能否在实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了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学生能否选择一个满意的实习单位,也会成为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在自己满意的企业实习,会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心态,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和实习感受。因此,高质量的实习过程、良好的实习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有重要意义。

在职业情感方面,学生能否在旅游职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获得职业自豪感是影响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职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旅游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工作中树立信心,提高职业情感水平与增强职业认同。

从职业认同来看,学生选择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大部分是因为个人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比较感兴趣或被吸引,少部分则是受专业或家庭影响选择本专业,说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其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同时,学生在择业时也偏向于个人喜好,也就代表着专业认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情况。

在职业评价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比较辛苦,需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专业性很强。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大多数人对旅游职业存在偏见,认为旅游服务人员专业素养较差等。说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相关职业归属感较差,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缺乏信心,从而影响职业认同水平。

在职业感知方面,目前大众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的理解和支持程度较低,认知还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种外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自身和对于旅游职业的感知,从而降低了旅游职业认同水平。

职业发展规划则主要是从个人对于未来职业的发展对职业认同进行分析。由于可能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就业时对于包括旅游相关专业在内的较大工作强度的职业考虑较少,更偏向于稳定性、规律性的工作。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对旅游行业的喜爱和自我追求等因素,坚持选择从事旅游相关职业。

4. 对策建议

4.1. 学生层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不同,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更多的时间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就业。因而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是提升中职学生旅游职业认同的必然途径之一。另外,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中职学生的关系认同和参照群体认同都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意味着在实习过程中与同行和外界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调查得知很多学生在实习前对实习的期待值很高,但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的满意度却较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对实习的充足准备,未能积极适应学生与员工之间的角色转换,对自己的职责了解不充分。从这点来看,学生在实习或工作前做好准备工作,既包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包括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角色,投入实习。

4.2. 学校层面

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面对实习或者学习中的难题时不能自己解决,而更容易依赖于他人或者网络,对于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自我效能感降低,负面情绪增强,进而造成了职业认同水平的降低。因此,学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例如选择先易后难的教学模式,在前期为学生树立自信,后期再逐渐增加难度,学生才会更从容积极的应对。此外,校园文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应该将有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无声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职业认同水平。

4.3. 实习单位层面

实习单位应强化实习指导,做好实习反馈工作。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对旅游职业有一定了解,但未实际接触过工作岗位,期间处理问题灵活程度欠缺,这就需要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实习期结束后,实习单位要组织实习总结交流会,不仅是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进行表彰,更重要的是与实习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这不仅有助于旅游企业实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Holland, J.L., Johnston, J.A. and Asama, N.F. (1993) The Vocational Identity Scale: A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Tool.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 1-12.
https://doi.org/10.1177/106907279300100102
[2] Moore, M. and Hof-man, J.E. (1998)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 Higher Education, 17, 69-79.
https://doi.org/10.1007/BF00130900
[3] 刘秋颖, 苏彦捷. 初次就业个体的职业认同获得及其相关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257-264.
[4] 窦温暖.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问卷的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8.
[5] 王鑫强.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6(5): 152-157.
[6] 王晨光, 张爱萍. 导游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量表设计[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108-112.
[7] 刘蓓. 中职生职业认同维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