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块的定义及分类探究
An Exploration of Lexical Chunks: Defi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DOI: 10.12677/ML.2021.91034, PDF, HTML, XML, 下载: 517  浏览: 2,36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小琴:江苏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词块定义分类Lexical Chunks Definitions Categorization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二十多年的词块定义及分类进行了系统评述,发现学者对于词块的定义未形成统一的说法,词块的分类标准不一,分类种类繁多。本研究认为,对词块的定义关键在于多维度(形式、功能、意义、结构等)描述其特点。当前词块分类体系并没有完全将功能和结构完全分开,而在强调某一单项标准时,又忽略了其他的标准,应该从多个方面,如结构、功能、成分词数、出现频率、开放程度对词块进行分类。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makes a review of the last twenty years’ research on lexical chunk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defi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There are a wide variety of definitions, but with no unified version. It is suggested to make a multi-dimensional description of lexical chunks: form, function, meaning, and structure. Categories of lexical chunks abound in different variety as a result of the heterogeneous standards of classification. A systematic and open framework of lexical chunk categoriz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uch as structure, function, number of component words, frequency and degree of openness.
文章引用:吴小琴. 词块的定义及分类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1, 9(1): 243-2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1034

1. 引言

近年来词块研究正在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词块是介于句子和词汇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其信息量却远远大于单个词汇。使用时直接从大脑中提取,无需经过语法规则生成和分析。词块的“整存整取”特点决定了其在二语习得领域必然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它大大节约了语言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词块作为整体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取使用时可以减少学习者大脑处理信息时的负担,体现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时有助于表达的流畅性。学习者大脑中储存的词块数量成为决定语言表达流利程度的关键要素(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1]; Wray, 2002 [2]; Wood, 2009 [3] )。

Bolinger (1976 [4] )认为,语法规则固然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新的想法和观点,生成前所未有的话语,但过分强调了语言的规则性。事实上,语言使用者更多时候是使用大量储存在记忆系统里的词块,大多数交际涉及的都是可预见的生活平常事,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数是在重复自己或别人曾经使用过的,并非特别具有创造性。比如我们可以说“anyhow”、“anywhere”,却不能说“anywhen”。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英语学习者运用语法规则产出一个英语句子,却不能被来自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在英语这种语言体系里,存在着大量游离于语法规则之外的语言现象。这正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所在。纯粹依靠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表达却不一定是地道的表达,如何使自己的书面和口语表达更接近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这正是词块可以发挥的作用。

2. 词块的起源

词块这一概念源自于心理学,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Miller提出了组块理论(chunking)。他发现到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最大容量为9个单元,但人类在处理信息时能够运用某种策略来克服记忆容量的局限性,这一策略就是Miller所称的“组块策略”(chunking)。通过对单个信息单位进行加工,从而组成更大的信息单位的记忆过程,这个更大的信息单位就是组块(chunk)。

语言学范畴的词块概念就来自于组块这一概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语言学家Becker (1975 [5] )首次提出“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它指人们把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词看成一个整体单位而加以学习和记忆。Becker认为,人的记忆中保存着大量的预制语块,它们由几个词项构成,比单个的单词包含更多的信息内容;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随着人们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大脑可以储存和回忆更多的信息。由于词块被频繁使用,所以被储存在大脑袋长时记忆中。随着预制语块的提出,词块进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国内对词块的研究自2000年开始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主要强调词块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一般为思辨研究和经验介绍(濮建忠,2003 [6];刘晓玲,阳志清2003 [7];常晨光,2004 [8] );自2005年以来,词块相关研究呈现多元化、多视角趋势,重点转移到实证研究,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词块教学法和英语技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词块对口语和写作的促进作用(丁言仁,戚焱,2005 [9];蒋宇红,2008 [10];甄凤超,2009 [11];原萍,郭粉绒,2010 [12];戚焱,徐翠芹,2015 [13] )。

3. 词块的定义

语言学界对词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据统计(Wray, 2002 [2] ),目前有60种左右的术语可以来描述这一语言现象。比较常见的有routinized formulas,prefabricated language,prefabricated chunks,formulaic speech,formulaic sequence,lexical chunks,lexical phrases,fixed expressions,multi-word units。国内也有多种相应的表述,如语块、预制语块、套语、惯用语串、公式化语言、语言定式、格式化言语、惯例化语言、程式语。

不同的术语表述决定了定义各有不同。事实上,当前语言学界对词块这一概念还未曾有统一的定义。Becker (1975 [5] )认为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就形式而言是一种多词词汇现象,就结构而言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在言语交际中,预制语块是最小单位。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1] )认为词块(lexical phrase)是长短不一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词汇和句法之间,集功能与形式于一体,使用频繁,意义固定。Lewis (1993 [14] )提出词块(lexical chunk)是语法化的词汇,即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缩短了从理解到产出语言信息的时间,因而可极大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流利性。Wray (2002 [2] )将词块(formulaic language)定义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整体储存、使用时可直接提取而无需生成和分析的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

国内的学者对词块的定义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刘晓玲、阳志清(2003 [7] )把词块(词汇组块)定义为“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刁琳琳(2004 [15] )认为,词块是“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组成词共现频率高于随机频率、能表达一定意义且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语言现象”。王立非(2006 [16] )提出词块(预制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卫乃兴(2007 [17] )从语料库的角度提出词块是“在语料库中频繁出现的不同长度的连续词语片段”。马广惠(2011 [18] )认为要从形式、意义、功能多个层面对词块进行界定,词块是“由多词组成,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戚焱、徐翠芹(2015 [13] )把词块定义为“语言中高频出现、结构意义相对固定、整存整取的多词组合,包括习语、搭配和整句”。戚焱、蒋玉梅、宋雪媛(2015 [19] )提出词块是“语法结构完整、语义明确、固定或半固定的两词及两词以上的组合单元,包括词组、从句和句子框架”。高霞(2017 [20] )从共选理论的角度提出,交际中各种共选关系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词块,跨越了语义–句法、语义–语用等界面,是典型的形式–意义–功能复合体。

学者们因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词块的名称和定义也随之各有侧重。笔者认为对词块的定义不应该是单一的、线性的,而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从形式上来看,词块是长短不一的多词词汇现象,有两词词块,也有五词及以上词块;从功能上来说,词块是语法化的词汇,可以实现一定的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从意义上来说,词块的意义固定,其固有的意义比构成其之单个词汇的总和的意义要丰富;从结构上来说,词块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的版块,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使用时整体提取;从使用频率上来说,词块属于高频词汇现象,许多学者依据在语料库的出现频率来作为界定词块的标准。

4. 词块的分类

正如词块的定义,词块的分类也绝非易事,分类的结果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Becker将词块分为六类:1) 聚合词(poly word),指固定的多词组合,如by and large;by the way;2) 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指由某些固定词语构成的短语框架,可根据需要填入相应的词或词组,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如a...ago,可以是an hour ago,a week ago,a year ago等等;3) 元语篇(meta-message)指用来代替某一语篇的短语,如for that matter。4) 句型框架(sentence builders),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填入形式可变的短语和从句成分,可连续,可不连续,如the more...the more...;not only A, but also B;5) 情景话语(situational utterances),指在特定社交情境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短句,如How’s that? 6)原文片段(verbatim texts)指直接从原文截取并且整体储存的短语,用来代替某一语篇。

Becker总体上是按词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的,但是很明显聚合词、短语架构语块、句型框架式结构式结构层面的,而元语篇和情景话语无疑是侧重功能的。也就是说这六大类的分类标准不统一,或者说分类标准不能涵盖六大类里所有类别。但是Becker的分类可供后续研究参考、借鉴并改进完善。

Pawley & Synder (1983 [21] )根据词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将词块分为四类:1)多词词汇(poly-words),指意义固定、形式固定的多词单位,用于表达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总结上文、转移话题、评价等,比如generally speaking、in addition等;2) 惯用表达语(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指说话者用来整体储存的语言板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Easy come, easy go;3)短语限制语(phrasal constraints),指可以填空的、较短的或是中等长度的词块,如see you__(soon, later, tomorrow);4)句型框架(sentence builders),为了表达某个概念而提供的句子框架,框架里的内容允许一定的变化,如not only___, but also____。

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1] )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提出相似的分类。这一分类的弊端在于多词词汇和惯用表达式有相似的一面;此外,多词词汇和短语限制语属于词汇层面,而惯用表达式和句型框架属句法层面。

Lewis (1997 [22] )将词块分成四类:1) 复合词和聚合词(complex words and poly-words),指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如up and down,back and forth;2) 高频搭配组合(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顾名思义,是指自然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本族语者本能地知道哪些词可以一起搭配使用,哪些词不能一起搭配使用,如commit通常和crime、suicide、wrongdoings搭配,commit wrongdoings和make mistakes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但搭配不同;3) 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表达形式,具有语用功能,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What can I do for you?也可以是半固定的需要填充的词汇组合,如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4) 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 and head),指用于衔接篇章的关联词,如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Howarth (1998 [23] )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学者的分类:1) 功能性表达(functional expressions),指在语篇或话语中起到一定功能词串,如谚语、套语、衔接语等。2) 合成单元(composite units),指具有一定语法功能的短语,通常以虚词开头或结尾,如independent of。3) 词汇搭配(lexical collocations),指由两个开放性单词组成的短语,如go shopping。4) 语法搭配(grammatical collocations),指由一个开放性单词和一个封闭性单词构成的短语,如go off。

Biber (2004 [24] )根据语篇和语用功能将词块分为四类:1) 立场词块(stance bundles),指用于表达评价或传递个人态度的词块,如 it is necessary to;2) 语篇组织词块(discourse organizers),指用于建立上下文关系的多词单位,主要有两个功能:话题介绍和话题澄清,如on the other hand;3) 指示词块(referential expressions),指直接涉及具体实体或抽象实体的多词单位,如at the same time;4) 会话专用词块(special conversational bundles),指在会话中表示礼貌、询问、陈述的多词单位,如thank you very much。

Hyland (2008 [25] )对四个专业的博士、硕士论文的四词词块展开研究并把它们分为三大类:研究导向类(research-oriented),如in the present study,此类词块可以帮助作者组织他们现实世界的活动和经历;语篇导向类(text-oriented),如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是用于表示过渡、因果等组织语篇的词块;参与者导向类(participant-oriented),如it can be noted that,用于传达作者态度或评价的词块,还可以是起到和读者直接对话的词块。

词块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多词现象,是形式和功能的结合体,相同结构的短语不一定是词块。目前现存的各大词块分类或以结构、或以功能为分类标准,基本上能够将词块与普通短语区别开来。然而,目前分类体系并没有完全将功能和结构完全分开,而在强调某一单项标准时,又忽略了其他的标准。因此,当前词块分类的问题是既不纯粹,也不完整。国内学者在做词块研究时常规的做法是选取以上分类中的其中一种,也有学者认为现存词块分类不够科学系统,提出应该从多个方面,如结构、功能、成分词数、出现频率、紧密程度等对词块进行分类(马广惠,2011 [11] )。以马广惠的说法为基础,笔者尝试提出一个词块分类的框架体系(见表1),该分类体系不是封闭不可变的,而是开放的,可以不断添加新的分类,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发展,必将会有更多的词块分类。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

Table 1. A framework of lexical chunk categorization

表1. 词块分类框架体系

5. 结语

毋庸置疑,整体存储、整体提取的词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压力,整体存储节省了学习者的记忆时间和精力,而整体提取则减轻了语言输出时的时间和压力;词块的使用更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地道性。词块尤其适合中国情境下的英语学习:以教室学习为主、英语在日常交际中鲜有使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缺乏真实的英语语料的输入而导致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生成所谓“中式英语”。词块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当前,词块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取得了许多进展和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对词块的定义还未有十分统一的说法;词块的分类仍较为混乱,未能形成系统结构;词块的提取仍然是一个难点;词块研究主要停留在思辨研究阶段,实证研究数量不多,研究目标还较为单一。今后的研究不仅要将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更要多方印证,界定词块定义,充实更新词块分类体系,构建系统的词块描述体系;在应用层面,研究词块的提取方法,设计开发分析词块的相关软件,以此来推动外语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外语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地道性。

基金项目

江苏开放大学2018年度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频次效应的英语词块习得研究”(编号:18SSW-ZS-Z-08)。

参考文献

[1] Nattinger, J.R. and Decarrico, J.S. (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 Wray, A. (2002)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519772
[3] Wood, D. (2009) Effects of Focused Instruc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 on Fluent Expression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2, 39-57.
[4] Bolinger, D. (1976) Meaning and Memory. Forum Linguisticum, 1, 2-14.
[5] Becker, J. (1975) The Phrasal Lexicon. In: Shank, R. and Nash-Webber, B.L.,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Bolt Beranek & Newman, Cambridge, 60-63.
https://doi.org/10.3115/980190.980212
[6] 濮建忠.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6): 438-445.
[7] 刘晓玲, 阳志清. 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一种新趋势[J]. 外语教学, 2003(6): 51-55.
[8] 常晨光. 公式性语言的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2): 7-10.
[9] 丁言仁, 戚焱. 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8(3): 49-53.
[10] 蒋宇红. 词块教学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的实证研究[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3): 86-90.
[11] 甄凤超. “语块”与外语口语流利度、准确性及恰当性的相关研究——基于COLSEC语料库的实证研究[J]. 中国外语教育, 2009(4): 14-24.
[12] 原萍, 郭粉绒. 语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J]. 外语界, 2010(1): 54-62.
[13] 戚焱, 徐翠芹. 词块教学对大学生二语口语流利性的影响[J]. 外语界, 2015(6): 26-34.
[14] Lewis, M. (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Way Forwar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Hove.
[15] 刁琳琳. 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27(4): 35-38.
[16] 王立非, 张大凤. 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5): 17-25.
[17] 卫乃兴.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的短语学特征研究——COLSEC语料库的词块证据分析[J]. 现代外语, 2007, 30(3): 280-291.
[18] 马广惠. 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1): 1-4.
[19] 戚焱, 蒋玉梅, 宋雪瑗.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词块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J]. 现代外语, 2015, 38(6): 802-812.
[20] 高霞. 基于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的词块使用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3): 42-52.
[21] Pawley, A. and Syder, F.H. (1983)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In: Richards, J.C. and Schmidtr, R.,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ongman, London, 191-225.
[22] Lewis, M. (1997)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Hove.
[23] Howarth, P. (1998) Phrase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pplied Linguistics, 19, 24-44.
https://doi.org/10.1093/applin/19.1.24
[24] Biber, D., Conrad, S. and Cortes, V. (2004) If You Look at: Lexical Bundle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extbooks. Applied Linguistics, 25, 371-405.
https://doi.org/10.1093/applin/25.3.371
[25] Hyland, K. (2008)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7, 4-21.
https://doi.org/10.1016/j.esp.2007.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