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野生沙棘果实的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分析
Study on β-Carotene and Ve of Fruits of Main Natural Seabuckthorn Resources in China
DOI: 10.12677/HJFNS.2021.104031, PDF, HTML, XML,  被引量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胡建忠: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北京;国际沙棘协会技术委员会,北京
关键词: 沙棘野生资源果实β-胡萝卜素Ve中国 Seabuckthorn Natural Resources Fruits β-Carotene Ve China
摘要: 为了评定我国沙棘属植物主要种(亚种)果实的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8个种(亚种)的26个果实样品,测定了干基的果肉、籽和全果3个范畴的β-胡萝卜素含量和Ve含量,结果表明:西藏沙棘的干果肉、干籽、干全果的β-胡萝卜素含量和Ve含量均为最高,而柳叶沙棘除干全果Ve含量这一指标外,其余各个指标含量均为最低。西藏沙棘虽然各个指标含量都为最高,但目前尚无人工种植,加之果实产量较低,因此作为果实利用的前景暂不看好。而中国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3个亚种的适应性强,天然和人工资源都较多,果实产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Ve含量都较高,因此建议在其适生种植地区科学布局,合理栽培,系统开发利用果品;而云南沙棘干果肉、干全果的Ve含量也很高,需要推动适宜区域的引种栽培。这4个亚种的沙棘将成为我国“第三代”沙棘果品的重要材料来源,有望对提高区域内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β-carotene and Ve contents of main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hae genus, 26 fruits samples from 8 species and sub-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natural resources locations in Tibet, Xinjiang, Qinghai, Gansu, with th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which showed that the β-carotene and Ve contents of dried pulp, seeds and total fruits of H. tibetana were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samples, and those of H. salicifolia were all the least except the Ve content of dried total fruits. Though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two ingredients, H. tibetana was not suitable for fruits development due to its low fruits yield and no artificial plantations, whereas for 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H. r. ssp. turkestanica, H. r. ssp. mongolica, with strong adaptabilities, large scaled areas of bo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esources, high fruits yield, and contents of β-carotene and Ve in China, should be put forward for a scientific layout, reasonable cultivation measures,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their fruits. As for H. r. ssp. yunnanensis, with high contents of β-carotene and Ve, its introduction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suitable areas for further fruits uses. The above mentioned four seabuckthorn sub-species of the so-called “third generation fru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s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fruits to increase the health level of Chinese, promote the pac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seabuckthorn planting areas.
文章引用:胡建忠. 我国主要野生沙棘果实的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分析[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1, 10(4): 269-281. https://doi.org/10.12677/HJFNS.2021.104031

1. 引言

水果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食材之一,水果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水果能够为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而维生素是构成体内很多酶和辅酶的重要成分,当酶的作用发挥的时候,体内的代谢效率更加顺畅,进而能够让身体更加健康运转。人类对水果的利用已进入到第三代,第三代水果的营养价值比前两代水果高得多,同时多为药食同源,使种植和开发第三代水果成为21世纪果品发展的新趋势 [2]。沙棘属(Hippophae)植物 [3] [4] 是第三代水果中的佼佼者,该属有6种17亚种 [5],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广为分布或种植,其中我国拥有6种13亚种,仅缺少分布于欧洲的海滨沙棘(H. rhamnoides ssp. rhamnoides)、溪生沙棘(H. r. ssp. fluviatalis)、喀尔巴千山沙棘(H. r. ssp. carpatica)和欧亚交界地区的高加索沙棘(H. r. ssp. caucasia)。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类胡萝卜素,是机体Va的重要来源。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清除自由基、猝灭单线态氧、抑制炎症信号传导,其应用从最初的食品着色,逐渐转向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 [6] [7]。Ve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以及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等 [8]。近年来有关这两种成分的应用研究很多 [9] [10] [11]。本文拟通过对我国野生分布的沙棘属植物果实β-胡萝卜素、Ve含量开展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期推动沙棘果实能够上大众餐桌,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所作用,对区域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有所裨益,更好地助推我国沙棘种植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介我国独有的一些沙棘属植物资源的特征及内含物水平,通过苗木、果实和技术输出等,进一步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 [1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用于取样分析的沙棘果实来源于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天然沙棘林,取样时间为2019年、2020年的9月至10月(果实成熟期)。取样基本情况详见表1,涉及到中国沙棘(H. r. ssp. sinensis)、柳叶沙棘(H. salicifolia)、云南沙棘(H. r. ssp. yunnanensis)、蒙古沙棘(H. r. ssp. mongolica)、中亚沙棘(H. r. ssp. turkestanica)、江孜沙棘(H. gyantsensis) 、肋果沙棘(H. neurocarpa)、西藏沙棘(H. tibetana)共8个种或亚种,26个果实样品。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fruits collecting location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hphae

表1. 不同沙棘种(亚种)果实采样地点基本信息

2.2. 试验方法

沙棘果实取样后立即混入冰块,快递至化验机构,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 [13] [14]。具体方法如下:

实验仪器:5 ml、10 ml容量瓶;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试剂:正己烷;β-胡萝卜素标品和Ve标品。

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图1)制定:准确称取β-胡萝卜素标品,用正己烷溶解后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溶液浓度为96 mg/mL)。然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分别稀释250倍(取0.04 mL溶液于10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100倍(取0.05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50倍(取0.10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25倍(取0.20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用比色皿在450 nm波长条件下测量吸光度。线性范围为:0.3920~3.9200 mg/mL。

含量测定:准确吸取沙棘果/籽油0.02 mL,用正己烷溶解,逐级稀释,用比色皿在450 nm波长条件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

Figure 1. Standard curve of β-carotene

图1. 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

Ve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图2)制定:准确称取Ve标品0.01 g,用正己烷在10 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取0.05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50倍(取0.1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25倍(取0.2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10倍(取0.5 mL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用比色皿在297 nm波长条件下测量吸光度。线性范围为:0.0103~0.1030 mg/mL。

含量测定:准确吸取沙棘果/籽油0.02 mL,用正己烷溶解,逐级稀释,用比色皿在450 nm波长条件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

Figure 2. Standard curve of Ve

图2. Ve标准曲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β-胡萝卜素含量

3.1.1. 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

由于有关沙棘果实鲜重的β-胡萝卜素含量数据涉及到果实含水量,而取自不同时间和生境的沙棘果实样品是各不相同的,致使各参试沙棘新鲜果实样品间,如果不提供含水率数据的话,无法直接对比,故表2中只列了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下同),这样的数据就可直接用于各类间的对比。同时,表2中列有8个种或亚种的24个果实样品的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数据,因为有1份中亚沙棘果实量太少,有1份肋果沙棘果肉与籽很难分离,这两份都未测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数据。

Table 2. β-carotene contents of dry pulp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2.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

从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来看,西藏沙棘最高,达2.70 mg/g (1.64 ~3.75 mg/g);排在第二个层次的是中国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1.39 mg/g)和中亚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2 mg/g);排在第三个层次的是蒙古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77 mg/g)、云南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48 mg/g)、肋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24 mg/g);排在最末两位的分别是江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13 mg/g)、柳叶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仅0.08 mg/g)。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西藏沙棘为柳叶沙棘的32倍,差距非常大。

3.1.2. 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

如前所述,表3中列有8个种或亚种的24个果实样品的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数据,未列1份中亚沙棘、1份肋果沙棘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数据,原因如前所述。

Table 3. β-carotene contents of dry seed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3.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

从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来看,中国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30 mg/g)和中亚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23 mg/g)排在第一个层次;排在第二个层次的有西藏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17 mg/g)和蒙古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16 mg/g);其余4种(亚种)排在第三层次,含量都很低,其中云南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8 mg/g,江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2 mg/g,肋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2 mg/g,柳叶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仅0.01 mg/g。与干果肉一样,柳叶沙棘干籽的β-胡萝卜素含量依然还是最低,仅为含量最高的中国沙棘的4.3%,差距也非常大。

3.1.3. 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

表4中列入了全部参试8个种或亚种的26个果实样品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数据。由于表中干全果数据系由表2表3中干果肉和干籽数据计算而得,故只有平均值,而无标准差。

Table 4. β-carotene contents of dry total fruit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4.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

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值排序与干果肉基本一致,西藏沙棘依然最高,达1.84 mg/g (1.16~2.52 mg/g);不过排在第二个层次的仅有中国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4 mg/g;中亚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78 mg/g)排在了第三个层次,这一层次的还有蒙古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63 mg/g)、云南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35 mg/g);肋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9 mg/g)落在了最末一个层次,甚至略低于江孜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为0.10 mg/g),柳叶沙棘(β-胡萝卜素含量仅0.06 mg/g)依然占据了最后一位的位置。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西藏沙棘为柳叶沙棘的29.2倍,差距略低于干果肉,不过依然很大。

3.2. Ve含量

3.2.1. 干果肉Ve含量

同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一样,表5中列有8个种或亚种的24个果实样品的干果肉Ve含量测定数据,同样由于有1份中亚沙棘果实量太少,有1份肋果沙棘果肉与籽很难分离,这两份都未测干果肉Ve含量数据。

Table 5. Ve contents of dry pulp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5.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果肉Ve含量

从干果肉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首先与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相比,双方间有着数量级上的差别,Ve含量明显较β-胡萝卜素含量高得多。干果肉Ve含量仍以西藏沙棘最高,达15.56 mg/g (12.51~18.61 mg/g);排在第二个层次的有4种(亚种),分别为云南沙棘(Ve含量为9.54 mg/g)、中亚沙棘(Ve含量为8.05 mg/g)、中国沙棘(Ve含量为7.76 mg/g)、蒙古沙棘(Ve含量为7.12 mg/g);肋果沙棘(Ve含量为4.03 mg/g)、江孜沙棘(Ve含量为3.92 mg/g)、柳叶沙棘(Ve含量为2.80 mg/g)排在最末3位。干果肉Ve含量,西藏沙棘为柳叶沙棘的5.6倍,差距不像β-胡萝卜素含量那么大。

3.2.2. 干籽Ve含量

如前所述,表6中列有8个种或亚种的24个果实样品的干籽Ve含量测定数据,未列1份中亚沙棘、1份肋果沙棘干籽Ve含量数据。

Table 6. Ve contents of dry seed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6.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籽Ve含量

从干籽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排在第一个层次的仍然为西藏沙棘(Ve含量为3.41 mg/g);排在第二层次的为中亚沙棘(Ve含量为2.38 mg/g)、蒙古沙棘(Ve含量为2.27 mg/g)、云南沙棘(Ve含量为1.9 mg/g)、江孜沙棘(Ve含量为1.76 mg/g)、中国沙棘(Ve含量为1.74 mg/g);排在第三层次的为肋果沙棘(Ve含量为1.28 mg/g)、柳叶沙棘(Ve含量仅0.75 mg/g)。与干果肉一样,柳叶沙棘干籽的Ve含量依然还是最低,占含量最高的西藏沙棘的22%,差距虽然较大,但没有β-胡萝卜素含量间的差距大。

3.2.3. 干全果Ve含量

表7中列入了全部参试8个种或亚种的26个果实样品的干全果Ve含量测定数据。由于表7中干全果数据系由表5表6中干果肉与干籽数据计算而得,故仅有平均值,而无标准差。

Table 7. Ve contents of dry total fruit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表7.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全果Ve含量

从干全果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排在第一个层次的还是西藏沙棘(Ve含量为11.46 mg/g);排在第二层次的有云南沙棘(Ve含量为7.09 mg/g)、肋果沙棘(Ve含量为7.06 mg/g)、中亚沙棘(Ve含量为6.36 mg/g)、蒙古沙棘(Ve含量为6.08 mg/g)、中国沙棘(Ve含量为5.80 mg/g);排在第三层次也就是最后两名的是柳叶沙棘(Ve含量仅3.51 mg/g)、江孜沙棘(Ve含量为2.76 mg/g)。与干果肉、干籽两个指标不同,柳叶沙棘干全果的Ve含量上升到倒数第二位,最后一位变为了江孜沙棘,其含量占含量最高的西藏沙棘的24%,差距虽然较大,但依然没有像β-胡萝卜素含量间的差距那么大。

4. 讨论

4.1. 与同类沙棘研究的有关数据比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谭亮等在青海玉树对中国沙棘果实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为0.34 mg/g (湿基含量) [15],数值落在我们对4个点中国沙棘果实取样测定结果0.11~0.41 (湿基含量)范围之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吕荣森的研究 [16] 表明,在果肉油和种子油中Ve含量是不同的,Ve含量在种子油中一般都高于果肉油中的含量,其变化范围为0.98 mg/g (西藏沙棘)~2.73 mg/g (密毛肋果沙棘);在果肉油中Ve含量为0.54 mg/g (密毛肋果沙棘)~1.81 mg/g (棱果沙棘)。他还指出,沙棘果实油脂中Ve含量较普通油脂植物,如玉米(Ve含量为0.34 mg/g)要高得多。高的Ve含量是沙棘油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重要原因。

本文不是按种子油和果肉油两类划分,而是按果肉、籽和全果3类分别测定,其中果肉和籽两个测定结果可与吕文来做一些对比。从干籽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其变化范围为0.75 mg/g (柳叶沙棘)~3.41 mg/g (西藏沙棘);从干果肉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其变化范围为2.80 mg/g (柳叶沙棘)~15.56 mg/g (西藏沙棘)。可以看出,有两个显著区别,一是本文干籽、干果肉Ve含量最高、最低的沙棘种(亚种)与吕文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如吕文中西藏沙棘果肉油Ve含量为最低,但本文为最高;二是本文干果肉Ve含量为吕文的5~8倍,即使考虑到吕文是油中的含量,本文为干果肉中的含量,但两文中含量间的差距确实是很大的,据此推猜吕文的测定数据或为湿基含量。

4.2. 样品较多的中亚沙棘在不同产地间的有关数据对比

表8表9列出了中亚沙棘在西藏、新疆3地取样测定2个指标的结果。8个样品中,4个样品取自西藏札达县,3个样品取自新疆帕米尔高原周边的乌什县和阿克陶县,1个样品取自新疆喀什地区。

Table 8. β-carotene contents of dried total fruits of H. r. ssp. turkestanica among different sites

表8. 中亚沙棘不同产地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对比

Table 9. Ve contents of dried total fruits of H. r. ssp. turkestanica among different sites

表9. 中亚沙棘不同产地的干全果Ve含量对比

同为中亚沙棘,西藏札达4个样品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为0.72 mg/g、Ve含量平均值为7.11 mg/g,新疆环帕米尔高原的乌什县和阿克陶县3个样品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为0.95 mg/g、Ve含量平均值为5.55 mg/g,新疆喀什地区1个样品的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为0.55 mg/g、Ve含量平均值为5.78 mg/g。由于取样时间为中亚沙棘成熟后的9月底至11月初期间,3地之间中亚沙棘2个测定指标含量间的差别,应该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新疆产地纬度较西藏偏北8˚~10˚,但海拔较西藏低了1600~1700 m,综合来看,西藏产地的气候更冷。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来看,西藏札达县分别为−1.5℃和200 mm,而新疆阿克陶县(以其为代表)分别为9.9℃和80 mm。可见,对于中亚沙棘来说,干全果Ve含量指标从气候较为湿冷的西藏的7.11 mg/g,下降到气候较为干热的新疆的5.55~5.78 mg/g,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β-胡萝卜素含量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因为西藏产地的所测含量介于新疆两地所测数值之间。

东北农业大学杨旭升等测定了中亚沙棘果油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0.99 mg/g [17],与本文采自新疆乌什县和阿克陶县干全果β-胡萝卜素的测定平均值0.95 mg/g较为接近,当然如果考虑到杨文是果油含量的话,西藏札达的含量也应该与其相差不多。不过略显不足的是,杨文中样品的采样地从文中还是看不出来。

当然,上面只是有关β-胡萝卜素、Ve含量差异的一些初步判断,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以后开展深入研究。

5. 结论

从干果肉、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来看,前3位均为西藏沙棘、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干全籽β-胡萝卜素含量的实测值较前两个指标几乎低了一个数值级,前3位分别为中国沙棘、中亚沙棘和西藏沙棘,西藏沙棘由前两个指标的第一退为该指标的第三。8种(亚种)参试沙棘中,柳叶沙棘3个β-胡萝卜素含量指标均为倒数第一,干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0.08 mg/g)、干籽β-胡萝卜素含量(0.01 mg/g)、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0.06 mg/g)分别为西藏沙棘3个数值2.70 mg/g、0.02 mg/g、1.84 mg/g的3.1%、7.3% (为排列第一中国沙棘0.30 mg/g的4.3%)、3.4%,差距非常大。

从干果肉、干籽、干全果的Ve含量测定结果来看,排在第一的也均为西藏沙棘,干果肉、干全果排在第二的为云南沙棘,干籽排在第二的为中亚沙棘。8种(亚种)参试沙棘中,柳叶沙棘的干果肉、干籽2个Ve含量指标均为倒数第一,干全果Ve含量指标为倒数第二,江孜沙棘为倒数第一。3个指标排列最后的柳叶沙棘的干果肉Ve含量(2.80 mg/g)、干籽Ve含量(0.75 mg/g),江孜沙棘干全果Ve含量(2.76 mg/g)分别为排列第一的西藏沙棘3个数值15.56 mg/g、3.41 mg/g、11.46 mg/g的18.0%、22.0%、24.0%,差距也比较大。

从β-胡萝卜素与Ve含量来看,以绝大部分指标排在第一的西藏沙棘为例,干果肉、干籽、干全果β-胡萝卜素含量3个数值分别为2.70 mg/g、0.17 mg/g、1.84 mg/g,而3个范畴Ve含量分别为15.56 mg/g、3.41 mg/g、11.46 mg/g,干果肉、干籽和干全果3个范畴Ve含量分别为β-胡萝卜素含量的5.8倍、19.6倍、6.2倍。可见,Ve含量明显较β-胡萝卜素含量为高,两个指标间有着数量级上的差别。

西藏沙棘虽然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都为参试沙棘中最高,但由于目前尚无人工种植,加之树体为矮小灌木,果实产量有限,因此目前作为果实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而中国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3亚种由于适应性强,果实产量高,特别是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也较高,因此在其适生种植地区应科学布局,合理栽培,系统开发利用果品,宣传其富含β-胡萝卜素和Ve的特征。而云南沙棘干果肉、干全果的Ve含量也很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适生区域的种植、类似地区的引种栽培,这两个方面需要推动一下,这样必将提升云南沙棘在我国的种植地位。据此,云南沙棘以及前述中国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一起,将成为我国第三代沙棘果品的重要材料来源,有望对提高区域内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

水利部财政项目“水土保持业务”(126216223000200001)。

参考文献

[1] 钱开胜. 全国: 14个水果基地确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J]. 中国果业信息. 2021, 38(6): 48
[2] 丁新泉, 刘敏超, 闫翠香. 我国第三代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19): 206-209.
[3] 廉永善, 陈学林, 于倬德, 敖复. 沙棘属植物起源的研究[J]. 沙棘, 1997, 10(2): 1-7.
[4] 胡高爽, 高山, 王若桦, 雷明, 何亚芳, 刘蔚棱, 等. 沙棘活性物质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42(3): 218-224.
[5] 廉永善. 沙棘属植物研究工作忆事[C]//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 国际沙棘协会秘书处(ISA), 国际沙棘协会(中国)企业委员会. 纪念全国沙棘开发三十五周年文集. 离石, 2020: 30-41.
[6] 左珊珊, 李阳, 马露, 樊柏林, 夏莹. β-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11(21): 7694-7699.
[7] 袁旭鹏, 王文欢, 张文晔, 贺建华. β-胡萝卜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57(4): 27-33.
[8] 姚兴兰, 王磊, 张兰. 植物Ve生物强化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 10(5): 479-486.
[9] 孙宁. 维生素营养补充剂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10): 225-226.
[10] 段雨劼, 李理, 吴媛妮, 胡余明. 以火麻油、山茶油和Ve为主要原料的某品牌保健食品人体抗氧化作用试验效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 37(2): 271-274+280.
[11] 许占斌, 倪钰飞, 徐小晶, 江琤琤, 顾瑞娟. 南通市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Ve营养现况[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 31(11): 1541-1544.
[12] 蔡信强.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J]. 大庆社会科学, 2021(3): 34-38.
[13] 邹德喜, 严彪, 李贺. 不同品种沙棘果实的β-胡萝卜素测定与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3): 22-24.
[14] 粟晖, 黎国梁, 姚志湘, 郭晓菲. 紫外光谱法对维生素E油酸酯、维生素E与油酸的同时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 2009, 28(11): 1314-1317+1322.
[15] 谭亮, 赵静, 马家麟, 冀恬, 董琦, 沈建伟. 青海玉树沙棘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5): 807-816, 899.
[16] 吕荣森. 沙棘属(Hippophae L.)植物的系统化学成分分析初报[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4, 2(1): 1-3.
[17] 杨旭升, 张宇, 张昭, 袁月, 代志国, 张峰, 等. 中国沙棘果油和中亚沙棘果油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 2020, 45(12):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