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环评课程顶岗实习模式探讨
Research on the On-the-Job Practice Mode 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aster Course
DOI: 10.12677/CES.2022.102044, PDF, HTML, XML, 下载: 370  浏览: 53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英伟, 李雨霏*: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顶岗实习环评课程研究生实习课程实习On-the-Job Internship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ourse Postgraduate Internship Curriculum Practice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环评课程教改现状、研究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思考。通过与实习单位合作培养,建立了实习生选拔制、实习期间管理制度、以及“带习导师”和实习生实习评价表等内容的实习模式,指出顶岗实习是促使研究生理论知识向工作技能转化,培养环境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ostgraduate practic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practice units,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intern selection system, the management system during the practice, and the internship mode of “with tutor” and the evaluation table of the internship. It points out that the on-the-job internship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work skill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文章引用:王英伟, 李雨霏. 研究生环评课程顶岗实习模式探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2): 244-24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2044

1. 引言

国际上在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实施“实习生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美国高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类型多样,有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工作经验式实习,也有实习结束形成书面研究报告或毕业论文的研究性实习,而且设置负责学生实习的专门机构。学生通过几个月的实习获得工作经验,或者采用以帮助企业或公司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型实习,以及带薪实习。欧洲国家的高校对实习经历也十分重视,各国家实习制度有所不同。为提高就业率,英国政府出资保证企业接纳大学毕业生实习岗位,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大学生实习往往是低薪或无薪实习岗位。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艰难,很多学生为了增加更多的工作经验,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毕业后实习的情况 [1]。

对我国高校来说,大学生实习制度属于“舶来品”,在我国实施起来困难很多。自2004年全国学联、团中央号召组织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2],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来,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制定了很多实习制度,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学生实习经历增加就业筹码的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研究生数量和社会有效需求矛盾增加,致使研究生就业矛盾凸显。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研究生培养体系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尤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由于设置时间不长,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还没有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分开。导师长期进行学术科研,若无实际企业工作经验或和实际应用领域长期合作,对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研究生尚无法完全胜任。

本文分析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实习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环境专业已开展了两年的环评课程带薪顶岗实习经验,主要探讨研究生阶段开展环评课程顶岗带薪实习的可行性,并总结实习经验。

2. 我国研究生阶段学生实习现状

以往在我国“工学交替”常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学校负责课程的老师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学生到相应的公司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研究生入学人数自2005年的36.48万人,2020年达到99.05万人,15年间增加了近3倍,但高校的师资和硬件等条件并不能快速的增加,尤其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这一环节,给高校组织实习带来了很多困扰,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效果也就不如人意,主要问题如下:

1) 高校组织实习比较困难

大多数高校学院专业众多,不同专业对应的实习单位不同,组织实习的部门只能是各专业或学院,对于没有长期合作实习单位的专业来说,每年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往往依赖于高校教师和领导的社会关系。考虑实习成本、学生安全等问题,高校组织起来困难重重。

2) 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

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中实习单位往往是具有一定规模正规的企事业单位,大多数单位没有设置实习生职位。而且人数众多的实习生进厂企业无法安排与专业相关性高的岗位,在政策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却又会给企业带来组织管理和安全责任问题,浪费企业资源,因此企事业接受实习生意愿不高。

3) 实习生工作表现差强人意

由于国家研究生扩招,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人数较多,专业能提供的实习职位有限。每一位研究生主观希望能进入与自己职业定位或研究方向相关的企事业进行实习,如果实习单位与期望值有偏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表现不积极,会影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意愿。

近年来,学校专业和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已不再局限于高职院校,更高的层次的高校也有所尝试 [4],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实习制的进展,但多数处于合作深度不足,内容不多的状态 [5]。研究生学习阶段顶岗带薪实习在我国开展较少,教育、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硕士培养中比较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形成了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实习制度。但大多数专业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些专业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如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合作单位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实训的内容与高校不匹配,与教学计划不互补,对实习研究生疏于管理 [6];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向实习基地派驻带队老师,并由带队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监管,安全和实习可以保证,但需要耗费教师的精力,这样全方位的看管,不适用于即将迈入职场的成年人 [7]。

3.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改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类一门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政策调整快,应用性强等特点,强调与真实社会实践的接轨、注重与国家社会需求的对接,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真实工作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当前,国家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环境评价工作越来越严格和规范,这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高校工作者们已经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各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案例教学 + 情景模式”、“案例教学 + 虚拟软件”等教改研究 [8] [9],南昌大学教改课题将《环境评价》本科课程新教学体系归纳为:“目标 + 理论 + 案例 + 实训”,分为五大模块,即教学目标模块;理论教学模块;案例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考试考查模块 [10]。扬州大学对该课程的教改提出,面向职业资格认证,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贯穿理论教学以及强化课程设计过程管理 [11]。河海大学构建“课前预习(在线) + 课堂研习(案例研讨结合) + 课后复习(在线)”的混合型教学模式 [12]。对该门课程的教改多侧重于本科教学,关注于解决以往教学中“纸上谈兵”,不结合实际的弊病。南京理工大学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进行了专业学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探究,通过建设师资队伍,采用案例教学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深化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相关环境咨询行业的认知 [13]。

研究生阶段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得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可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环评课程实践性强、政策更新快这一特点,导致陈旧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一矛盾较其他学科更加严重。尤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由于设置时间不长,导师长期进行学术科研,若无实际企业工作经验或和实际应用领域长期合作,对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研究生尚无法完全胜任。《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学生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已经有所掌握。研究生阶段完全可以采用案例 + 实操模式,再通过一定阶段的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技能大有益处。

4. 我校研究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

借鉴了其他高校其他专业的实习做法 [14] [15],根据本校本专业基础情况,在征得学生的意见后,由环评课程授课教师作为高校指导教师,试点时期不设置学分,通过选拔自愿参加,对顶岗实习的制度安排如下:

4.1. 实习生选拔制

实习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实习管理,而且实习单位也没有那么多岗位设置,实习效果也较差。本专业近几年每一届研究生大约20名左右,在研究生阶段选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同一届硕士研究生中选择3~5名学生,每个企业或部门选派1~2位学生,以保证实习质量。实习以专业硕士学位学生为主,重点选拔对环境咨询市场有兴趣,未来就业定位为环境咨询类人才的学生,目标明确的实习生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基础。

4.2. 实习基地和实习内容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对学生开拓眼界、增强对本学科的认识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依次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 与学校所在同一城市;2) 正规事业单位或国企,或较大型的私企;3) 实习单位中有意愿指导研究生的职员,其自身具有本行业或本专业领域较高水平。

高校环评教师往往参与社会兼职,与环保管理部门或环保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伙关系,本专业实习部门选择了三家,一是某地区生态环境部门,二是某地区环保厅环评管理处,三是地区一大型的环境咨询公司。在每一个实习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带习导师”,根据实习部门的工作职能不同,和“带习导师”协定实习生的工作内容,保证实习内容与环境评价课程相关度达到60%以上,与环境专业完全相关。

4.3. 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制度

“带习导师”对带领的学生进行工作指导和考核,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学生行动导向,通过引导学生全流程完成项目,摸索实践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做促学”、“边做边学”。在实习期间研究生以“带习导师”为第一导师,作息和实习单位保持一致,学生在岗工作中的问题随时可以“带习导师”请教。实习生随时要和高校导师保持联系,每月汇报在实习期间的完成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4.4. 实习时间安排

研究生入学第一年要完全全部学分课程,原则上实习从第二学年开始到第二学年结束,如果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完成毕业论文,实习时间可以延长到1.5年。

4.5. 实习阶段效果评价

本专业顶岗实习处于试点阶段,无学分,但为全面掌握实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评价学校效果,在实习过程结束后,“带习导师”和实习生会分别填写实习评价表,作为学生在此过程的总结。表1为设计的“带习导师”填写的评价表,由“带习导师”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表现给予评分,同时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也给予客观评价。使实习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具有了量化的筹码,即能证明拥有和学科相关度较高的实习经历,同时又能证明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对就业大有益处。顶岗实习已开展2年,从回收的表1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用人单位满意度都在8分以上,实习工作态度、出勤、安全情况都比较好,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所差别,指派工作完成情况有差别。实习生在实习工作岗位表现突出,致使良性循环,每年合作实习单位会提前来校提出用人需求,给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

Table 1. Evaluation form of on-the-job practice

表1. 顶岗实习评价表

表2为实习生的满意度评价表,实习结束由学生填写后交给高校导师,为高校了解在今后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设计实习时间等方面提供建议。从回收表2得到的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实习总体满意度较高,对学生提高专业视野,掌握环境保护行业的运作规律和发展方向,以及毕业就业时找到接洽相应的工作非常有利。

采用顶岗实习,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中的表现受到高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和评价,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机会,更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一辆就业“直通”。对毕业后快速找到全职工作。实习单位的同事、上司很可能是未来工作的推荐人,拓展学生、学院的人际网络,是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一条途径。

Table 2. Evaluation form of trainee satisfaction

表2. 实习生满意度评价表

5. 经验总结

针对环境咨询广阔的市场,环评课程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真实工作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生在学校内完成模块案例教学后,采用校外企事业顶岗实习,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中的表现受到高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和评价,是拟补在校课程与实际工作环节脱轨,与国家社会需求的对接的必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实习生的主观意愿、实习单位的接受意愿、全程的管理模式是组织实习必须关注的问题。此外,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实践–学习”的不断循环与反馈修正,能够更直观地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内化,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工作创造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专项”DGYYJ20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景枝. 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2): 1-3.
[2] 张波. 关于高校实习生制度的再思考[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4): 111-115.
[3] 李德平.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 河北职业教育, 2018, 2(4): 23-28.
[4] 伍昌年, 王莉, 唐玉朝, 等. 学校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思考——以安徽建筑大学-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共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例[J]. 科技视界, 2020(36): 58-59.
[5] 李广琼, 黄少年.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29(6): 8386-8387+8390.
[6] 吴金卓, 高珊, 许恒勤. 以工科为特色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森林工程, 2014, 30(3): 190-193.
[7] 王晓丹. 审计专业硕士校外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2): 81-83.
[8] 王永壮, 王鑫宇, 胡波, 等. 应用案例教学与虚拟软件提升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工程分析能力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6): 172-173.
[9] 彭殿宝, 史鹏, 曹雯雯, 等. 基于“案例教学 + 情景模拟”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7): 115-116.
[10] 邹长伟, 黄业星, 刘星, 等. 《环境评价》课程中“目标 + 理论 + 案例 + 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1(3): 137-140.
[11] 杨文澜, 殷进, 纪荣平, 郑天柱, 丛海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与实践[J]. 广州化工, 2020, 48(5): 175-177.
[12] 刘晓东, 王鹏, 贾庆林, 华祖林, 李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6): 32-33.
[13] 孙秀云, 许志良, 黄中华, 邹明璟. 专业学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探究——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J]. 大学教育, 2018(8): 15-17.
[14] 邓琳, 罗伟. 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为导向的环评课程改革[J]. 高教学刊, 2020(9): 132-133+136.
[15] 王菠. 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