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策略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Discu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DOI: 10.12677/CES.2022.103067, PDF, HTML, XML, 下载: 286  浏览: 412 
作者: 张 聪, 范雪威: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建构主义大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Constructivism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Participation
摘要: 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学生缺乏线上学习经验等原因,导致当前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不高,这直接影响到线上学习效果。文章基于建构主义观点,阐述了线上教学观,就大学生线上学习参与现状进行分析,从影响线上讨论度的因素出发,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线上讨论环节的步骤,从而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Affected by the new crown epidemic,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teachers’ lack of onlin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lack of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curren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discussions is not high,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 of online learn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viewpoin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view of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learning. Starting from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gree of online discussion,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gree of online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wo aspects: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On this basi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nline learning discussions is proposed. On the one hand,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hould be used reasonably to improve teachers’ data literacy;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 and improve the steps of online discuss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online teaching.
文章引用:张聪, 范雪威. 建构主义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3): 398-40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3067

1. 引言

2020年以来的新冠病毒给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冲击,使高校课程快速转移到了线上,线上讨论式教学因此尤为重要。线上讨论式教学利用网络作为教学媒介,网络平台成为教师与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载体。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以主题讨论形式积极互动、发表各自见解,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环境的转变,教师必须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为线上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线上讨论的参与度,发挥线上教学最大优势。

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线上教学观

2.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对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构建主义的认为学习者知识的构建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主动构建,学习者在面对新信息时要主动激活脑中先前的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检验,建构起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是社会互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共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写作对于知识建构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是情境,建构主义提倡者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的活动中。在建构主义的背景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一系列帮助,激发学习者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2.2. 线上教学观

线上教学搭建让学习者与网络共融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线上的学习体验中学会沟通合作,学习效果可以通过线上数据客观的体现出来,可以展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教师在线上教学需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与媒介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实现线上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学生的线上反馈尤为重要。

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观察到的活动,如提问、回答、角色表演,在很多情况下也表现为内在的心理活动,如倾听、思考等 [1]。讨论教学作为一种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就是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线上教学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就问题的引导思考、师生之间就问题的思想碰撞、学生之间就问题的辩证讨论,以达至思想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疫情特殊时期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线上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影响线上讨论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线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启发,学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发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自主地与教师与其他同学展开互动,更有效地实现有效的建构,学生这一主体也能建构起自身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综上科学的线上教学观,既能促进学习者、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也同时能促进师生双向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影响线上讨论参与度的因素

针对高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部分学者做出了调研分析,刘燚、张辉蓉(2020)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学习注意力、学习主动性、教学参与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四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参与度上,分别有2.3%和22%的大学生线上教学时从不或很少参与交流。” [2] 戴光娟(2019)指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效能的内因在于积极营造合理时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效能的动因是要让学生掌握前沿的学习方式 [3]。朱鹏飞(2021)提出线上学习参与度的六种提升策略 [4]。本文结合现阶段学界的研究情况,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大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3.1. 内部因素

3.1.1. 线上学习策略

当学生面对新的线上教学环境时,如果仍采用传统的线下学习策略,会影响线上学习效果,这里需要学生发现适合于自身的线上学习策略,并应用到线上课堂中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有效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东西,如:学生是否能适应线上授课节奏并能向同学提问,能够区分线上课程重点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之间的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线上课堂中的学生要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监控,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监督并提供给学生学习策略,当课堂转到线上时,学生不具备线上学习策略或者忽视线上学习策略,或不知道如何使用,会出现“线上课上无回应”“线上讨论流于形式”等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线上学习的效果,此时老师就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线上学习策略以及使用线上学习策略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个人效能感,如“提问策略”,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的共时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设置相关问题及提供解决对策,教师提问的顺序往往是从开放性的问题导向封闭性的问题,从一般到具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掌握这样的“提问策略”,从而形成良性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会得到提升,线上讨论参与度自然会有所增加。

3.1.2. 线上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动机,导向学习目标,并维持这一行为的动力倾向,而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是具有独立性,而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又因为在线上学习,缺乏“自控力”,容易产生懈怠感、甚至“厌学情绪”,常常表现为不积极参与线上讨论、拒绝讨论等行为,教师要以内部动机为主,以外部动机为辅助,逐步帮助这部分学生将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

3.2. 内部因素

3.2.1. 线上学习策略

教师提供的问题要可解,但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供的问题过难,学生不容易理解,导致线上讨论参与度较低,反之过于简单,也会导致学生不重视讨论内容,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教师要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掌握原有知识的情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身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线上内部学习动机

首先,部分学生因为缺少线上学习的经验,会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等情况,此时学生需要教师及时反馈与帮助。其次,学生在线上讨论中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回应和帮助,就会变得失去讨论的兴趣与信心,“这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降低学习成就感” [4]。目前,线上教师的课堂反馈语言也急需做出“个性化”的调整,“教师共享多元评价的成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个体化学习更有成效” [5]。线上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讨论成果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师课堂的反馈语言如果依旧“模式化”,学生的讨论参与度也会受到影响。

4. 提升线上讨论参与度的策略

4.1. 巧用线上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

2015年我国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数据已成为智慧教育建设、实施的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素养是我国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2016年,美国学者曼迪纳契(Mandinach)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 for Teachers/Teaching,简称DLFT)的概念。李青(2016)提出“教师数据素养分析模型”,分为“知识技能层”“教学探讨层”“教学实践层”“态度意识层” [6]。为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提升提供了合理的描述性框架。随着学界关于“数据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刘雅馨等(2018)梳理了“教师数据素养的代表性观点”,提出“教师的数据素养是教师在接触教育数据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数据意识与态度、数据基础知识、数据核心技能以及数据思维方法四个方面。” [7] 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五项核心技能”(见图1)。

Figure 1. Teachers’ core skills of data literacy

图1. 教师数据素养核心技能

现有的教学平台有腾讯会议、钉钉、智慧树、雨课堂、立知课堂等,其中钉钉平台,以丰富的授课功能,强大的后台数据反馈功能在众多教学平台中脱颖而出。“钉钉”提供“实时数据统计”,教师能及时发布学习任务的同时检测学生任务的达成情况,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见图2)。

Figure 2. “DingTalk” data statistics function

图2. “钉钉”数据统计功能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确保在线教学可评、可控、可回溯的功能,实现线上教学规范化的同时,及时收集线上数据,并作出分析与整合,形成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多维度报告,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反思的动力与质量。对于教师而言也应将数据能力与自身掌握的学科知识、教学经验相结合,共同营造数据驱动教学的氛围。

4.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线上讨论环节的步骤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8]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与“学”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问题设置的质量直接关联到线上讨论度,因此需要完善线上讨论环节的步骤(见图3)。

Figure 3. Online discussion steps in the PBL teaching mode

图3. PBL教学模式下的线上讨论步骤

首先,教师要准备相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教授书本知识不同,线上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这种问题并非课堂上一般的质疑、提问,而是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生活化、启发式的问题,如: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古代教育”这一部分为例,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出发,如“校园里的‘金声路’‘杏坛路’是什么意思?与什么有关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事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假定的情景,这个情景最好是学生的已知情景,在提供情景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科学、专业的术语表达,用已有的知识材料为依据对未知的事实或是规律提出推测或说明。如:“外国人经常出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要叫司机‘师傅’,中国人称谓中的‘师傅’‘师父’一样吗?”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推测或者说明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供验证其假说的材料,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线索,如“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称谓语中的体现”“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变化”等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经历来验证学生的假说,可采用线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小组间可以形成“线上头脑风暴比赛”,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小组扩充与问题相关词语并释义”,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教师给出主题词,如“离合词”,学生小组可以从离合词的用法、相关的偏误现象、教学意见等角度思考,从该问题出发,关联更多的相关知识点,这更具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体现了线上教学的教育意义。

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责任感,并给予及时反馈、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对象、所观察的对象做出思考,从新的角度发现可以进一步有所突破的领域,此外教师还要指出学生在线上讨论时出现的认知上的错误或者操作中的失误,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课堂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并非线上课堂中的“配角”,而是线上课堂的“主角”。教师线上教学时要注意及时反馈,相比于传统课堂,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教师利用合适的激励方法,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点评与鼓励,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的提高,如: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对学生总结的结论做出提炼;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即时性的问题给予回答;对学生参与讨论时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等等。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行做出评价。综上,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一方面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反思的动力与质量,对于教师而言,较为完善、科学的评价结果能指导其教学活动,及时发现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可待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桂珍. 大学生性格因素与课堂参与模式的相关性[J]. 教育评论, 2008(2): 79-82.
[2] 刘燚, 张辉蓉. 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9): 66-78.
[3] 戴光娟. 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J]. 科教论坛, 2019(10): 49.
[4] 朱鹏飞. 高职护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1(2): 164-166.
[5] 盛鸿彪, 薛新国. 后疫情时代提高线上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1, 37(7): 34-39.
[6] 李青, 任一姝. 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6): 65-73.
[7] 刘雅馨, 杨现民, 等. 大数据时代教师数据素养模型构建[J]. 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2018, 39(2): 109-116.
[8] 陈丽虹, 周莉, 吴清泉, 等. 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