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家国中梨园遇知己——探析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成功因素
Meet the Confidant in Operatic Circle at Time of Turmoil—Exploring the Success Factors of the TV Series “Winter Begonia”
DOI: 10.12677/ARL.2022.112011, PDF, HTML, XML, 下载: 357  浏览: 492 
作者: 谢嘉丽: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关键词: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视觉设计听觉设计TV Series Winter Begonia Visual Design Auditory Design
摘要: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战争作为故事背景、传统戏曲文化作为艺术内核,聚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梨园风貌,讲述了一代名伶商细蕊与爱国商人程凤台之间的传奇故事,铺陈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民族大义和对国粹的传承之情,本文从影视编辑与实务的角度出发,对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视觉层面和听觉层面进行分析,探析剧作之所以能够爆红的原因。
Abstract: The TV series “Winter Begonia” takes the war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and the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as the artistic core. It focuses on the pear orchard in Peiping in the 1930s, and tells the legendary story between a generation of famous actress Xirui Shang and a patriotic businessman Fengtai Cheng. Laying out the national righteousnes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quintessence in that turbulent er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aspects of the TV series “Winter Begon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practice, and explores the reason why the play can be the explosion.
文章引用:谢嘉丽. 乱世家国中梨园遇知己——探析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成功因素[J]. 艺术研究快报, 2022, 11(2): 61-67.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2.112011

1. 引言

融合传统戏曲元素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于2020年3月20日在爱奇艺平台首播,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小说,并成功入围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项,随后也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和东南卫视等各大卫视上星定档,凭借导演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的精心设计,带给观众一场关于声画的饕餮盛宴。截止12月12日,微博话题#鬓边不是海棠红#讨论量291.3万,阅读量25.6亿次;豆瓣评分从6.9分一路逆袭到8.1分;百度指数搜索峰值高达164138。这档电视剧不仅获得了观众口碑和关注的双丰收,并且成为同时期电视剧中的一大热点,带来了一阵全民观剧的热潮。

2.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视觉层面的设计

视觉层面的设计与表达是影视作品中的基本元素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视作品艺术形式体现和艺术主题表达的基本需求。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无论是构图的设计、景别的设计,还是镜头特殊效果的设计都立足于观众的视角,经过创作者精心思考,深耕细节,加入了导演对于主题的深刻理解去呈现给广大的受众。

2.1. 构图设计

所谓构图实际上是对所拍摄的零散画面进行的具有逻辑性、美观性与结构性安排与构思,增强作品的画面表现力,突出其主题及内容,进而达到使整个作品构思明确、条理分明的作用 [1]。以镜头的画面构图来看,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通过三角形构图和对称式构图,对剧集主线剧情之戏曲文化的微显禅幽,以及副线情节对乱世之中的家国大义与民族大义进行了完美的呈现,不仅是让观众在休闲时得到一种视听的享受,更是潜移默化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输出。

2.1.1. 三角形构图诠释权力的平衡

三角形构图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具有安定、均衡,但又不失灵活的特点,使得画面更具艺术张力。导演通过对三角形构图的巧妙运用,使得三个人物之间形成了权利关系的关联,并使之达到一种隐性的平衡。

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第26集中,曹家父子为避免走私军火一事被追查,设计让曹贵修主动向刘汉云表明志向,欲“夺权”让父亲下台。在曹司令得知要被“夺权”后假装勃然大怒后的场景中,其中以刘汉云为权力中心(顶点),代表者上一级国民政府的势力;而曹贵修和曹司令则为三角形的底部,分别代表着掌握权力的新旧势力;三者形成了一种权力之间的平衡与稳定,但曹司令站起来后,此时画面中本来高低一致的三角形构图产生变化,权力出现了失衡,点明曹司令的兵权已经由刘汉云许给了曹贵修。因此三角形构图的运用,不仅诠释了三者之间权力的平衡与变化,而且也参与到叙事之中推动叙事的发展。

构图并不是创作者的无意识而为之,而是基于对作品的思考后进行的审美判断与思考。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第21集中,商细蕊、程凤台和杜七这三人在水云楼为新戏《潜龙记》选旦角儿时,三人的位置关系形成了三角形构图之三点,三人关系以商细蕊为中心,左为文曲星,右为财神爷。杜七和程凤台是商细蕊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京戏创作和演绎中的关键,同时这三人也因戏而凝聚。水云楼之所以能卖座儿与他们三人都离不开关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负责好自己的部分,协同进行、相互依存,如此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利关系,从而表现出权利之间的平衡。

2.1.2. 对称式构图赋予形式的美感

导演对于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画面的设计,无论是介绍环境、交代剧情,还是表现人物都使用了对称式的构图,使得电视剧画面极具形式美感的同时,也传递出了创作者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喜爱与赞美。

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第4集中,程二爷邀请商细蕊唱堂会,借机表明商细蕊与曹司令并无结仇之说,但在看到师姐蒋梦萍入席后,商细蕊意气用事之下改戏词引起曹司令和程二爷讨论的场景中。导演构建了以曹司令和程二爷两人作为前景、商细蕊为视觉中心的景深镜头,曹司令与程二爷的目光和坐姿方向都与中心线左右对称。对称式构图的设置将王府里方寸间的小戏台呈现得如同一幅古韵沁人的唯美画卷,增强了画面视觉上的形式美感;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戏台上商细蕊与饭厅中蒋梦萍双方之间情绪的紧张感,使得电视剧作品的艺术张力和艺术品质得到了提升。

导演对称式构图的追求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演绎到了极致,在商细蕊发现祖产被盗躲到箱子里的场景中,无论是主要被摄环境,还是被摄主体都在画面中表现出对称式的构图。虽然出现在同一个画框里,但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却各不相同,心里有着各自的想法和打算;视线相互交错,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箱子上,众人都等着商细蕊拿定主意。对称式构图将梨园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也使得这样一股无奈的情绪和悲惨的气氛溢出画框外。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对于画面构图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导演对形式美感的注重,而且以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形式助力国粹文化出圈,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传承戏曲艺术之精神。

2.2. 景别设计

景别是导演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于影视画面的整体空间进行安排的创作手段,同样也是交代作品背景、传达人物情思的重要表达方法。不同景别镜头的使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加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2.1. 特写刻画人物形象

特写是指用来细腻地描绘人物或者其他被摄对象细部的一个景别 [2]。在《鬓边不是海棠红》第1集中,导演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对剧中各个人物形象进行“浓墨淡彩”的塑造和刻画,将一个个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的角色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特别之于角色出场,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进行呈现——剧中两位男主角程凤台和商细蕊的出场。

程凤台出场是在北平商会上,他让所有商人拿出盈利为抗日做贡献,却在等候小舅子范涟回家时,上演了一场爱国“土匪”换装变翩翩君子的戏码。导演在展现程二爷换装的过程中,多次对服装饰品、生活用品等物件细节进行特写表现,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追求生活品质、注重细节又有资调的富商形象;同时,也通过特写镜头对刮胡子这一动作细节进行呈现,强调程二爷是一个外表精致、气质儒雅的绅士;并与后面程二爷嫌弃水云楼住宿条件、害怕天桥小孩靠近自己等事件形成鲜明对比,与程二爷带商细蕊去西式餐厅吃饭、出入各种高级场所等情节形成一种前后呼应。

而商细蕊给观众的初印象则是一个不畏世俗流言、不惧他人眼光,敢于真实地做自己的痴迷戏子形象,一方面通过特写镜头展示他给小来留下的纸条,传递出商老板不愿去师大爷江荣寿的寿宴之决心,也初步交代了商细蕊学问不高的状况,与后边商细蕊需要小来、周香芸和杜七少等人给他念稿、报纸等剧情吻合;另一方面,又通过手势动作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一个为了深入理解戏中角色,而在风月场所研究青楼女子仪态,这样一个不折不扣为唱戏“不疯魔、不成活”的名伶形象。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不论是主要角色、还是陪衬人物,这些大大小小的角色都通过特写镜头在这样有限的时空中,演绎了人物对于自身现状的不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2.2.2. 远景交代时局背景

景别是完成叙事的最基本要素,电视艺术创作就要在不同景别的组接中完成叙事,并展现作品艺术风格和情感逻辑。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导演通过几人打麻将探讨商细蕊传奇经历的形式,以他人之口,道时局之动荡。作者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去描述战争的场面,只是将其作为大的社会背景,通过几个硝烟滚滚的大远景和远景镜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之于平阳,同时反应出当时时局的动荡与不安,并从侧面体现了商细蕊这样一代梨园翘楚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在唱戏方面具有的极高的艺术造诣。

除了王府戏院、水云楼,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程凤台买下的王府,拥有气派的庭院房间、精致的场景布置、整齐的陈列摆设。在拍摄与王府相关的戏时,导演常常采用远景镜头的拍摄手法来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古色古香的王府与出国留洋回来、具有新式思想的程凤台形成对比;另一方面这座王府更像是禁锢旧社会女性代表(二奶奶范湘儿)的条条框框。不仅多角度地展现了一个家庭里出现的新旧更迭现状,更是反应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新旧思想之间的一种微妙奇特的激烈碰撞。

2.3. 镜头设计

创作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画面上除了在构图设计和景别设计上引起重视外,创造特殊效果的镜头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文本到荧幕,从构思到表达,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创作者的精心设计,用之以塑造人物、推动叙事、表情达意,从而为作品的主题服务。

2.3.1. 升格镜头烘托悲凉气氛

升格镜头是通过改变拍摄的速度,使拍摄速度高于24格/秒,起到慢镜头的效果,用来表达最为强烈的情感、赋予人物动作以美感、营造慢节奏的抒情表达。

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第6集中,程凤台听完商细蕊唱的《杨贵妃》后,彻底迷上了戏曲,导演采取了一系列升格镜头去展现他从戏院回王府这一路上恍若的神情动作,加上插曲《此生此刻》和程凤台内心独白的运用,向观众表露出人物内心最深处、最温柔的一面,这样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孤独的灵魂发现另一个相似的灵魂,渲染烘托出一种隔世悲凉的气氛基调。

升格镜头延伸了观众的心理时间,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情绪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渲染。在第32集,商细蕊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时,他踱步在夜晚瓢泼的大雨之中,一边是对于亲情的渴望、血缘的牵挂,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离不开的、舍不下、骨子里的戏,导演刻意使用升格镜头将那一刻的时间放慢,对于身在台上、魂在戏中的商细蕊来说,走得每一步都如此的艰难,心里是矛盾与纠结、是多年爱与恨的交织、是宁九郎所说的那点真切。

2.3.2. 主观镜头凸显内心活动

主观镜头作为影视艺术所特有的语汇,是基于影视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视线或心理感受所拍摄的画面,他使“我们的眼睛与剧中人的眼睛合而为一,于是双方的感情也就合而为一了”。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多次使用主观镜头来表现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第36集讲述商细蕊到王府找宁九郎作证婚人,却发现他为保全忠义选择落发为僧的情节时,在商细蕊推开门后,以他的视角为视点进行拍摄,此时主观镜头所表现的是商细蕊看到的景象,伴随晃晃悠悠的动态感,真实地表现出商细蕊看到此景时的内心的震惊无奈与不知所措,导演借由主观镜头从侧面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跌宕,即使商细蕊此时声名鹊起,却知己无二三,以后这梨园真正懂自己的人更少了,确是台上台下两厢皆妄。

3.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听觉层面的设计

听觉层面的设计与表达与同视觉层面的设计与表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影视作品创作的基本元素与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增添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的作用。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无论是台词的设计、音乐的设计和戏曲片段的选取设计都建立在创作者叙事、抒情和表意的目的之上,从观众角度出发,将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本质的台词说给观众听,将最有情、最动人的音乐唱给观众听,将最经典、最有意义的戏曲片段演给观众听。

3.1. 台词设计

影视作品的台词是最直接、最容易塑造角色形象、表达人物内心的创作方式,可以起到推动叙事的发展,间接地表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意蕴的作用,以人作为台词表达的载体,通过对白、独白、旁白和解说等方式进行传达。

3.1.1. 对白的叙事呈现与人物弧光体现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可以借由人物之间的对白来展开矛盾冲突、推进故事情节,以及塑造人物性格。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方式问着商细蕊一个问题:“要戏还是要命?”

第一次是在第3集中,曹司令拿枪顶着商细蕊脑袋,逼迫他留在身边唱戏,此时的商细蕊本质单纯,执拗任性地做自己所想之事,“困于”自己痴迷的戏台中。第二次是在第32集中,商细蕊找到失散多年的亲妹妹,在“假设你哥他要是不愿意离开戏班子呢?”“他就是喜欢唱戏,你会答应他嘛?”的对话中不断试探,在纠结与矛盾之中,放弃了与妹妹相认的机会,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戏台。第三次是在第39集中,刘委员为保全名声派人接商细蕊去南京避嫌,后被一句“我是个要戏不要命的主儿”坚定回绝,不畏流言蜚语、不惧强权力量,商细蕊做自己的主心骨。第四次是在第44集,商家大哥劝商细蕊辞戏寻根,“莫要认定自己天生戏骨,非要陷在这腌臜的地方生生世世,是爹强加于你的命,不是你的命”,也被他一句“我离了戏还能干什么呢?”果断回绝。第五次是在第49集中,程凤台启程香港,望商细蕊一同离开,问之以“当年曹司令问你,要戏还是要命,现在到我问你了”,商细蕊的一声“二爷保重”又一次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经历一次次的生离死别,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点真切。

同样的台词,却是不同的对白场景和人物,不仅起到将事情发展脉络串联的线索作用,还有呈现情节、参与叙事的作用;相同的回答,却是不同的人生境遇,在一次次得对白中得到成长,解开与师姐的“仇恨”、珍爱妹妹留给他的“情谊”、传承师大爷的绝技“先人步法”、拼命抓住与二爷的这段“真切”的知己情……与自己的内心、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3.1.2. 独白的主题意蕴表达

独白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剧中人物以画内音的形式,直接面对观众抒发个人情感;或以画外音形式出现,抒发情感心理和展示内心活动的语言。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抒情的部分常用人物的独白去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的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传递作者对于主题的思考。

“戏台上短短几折,商细蕊载着杨贵妃的魂,亦歌亦舞,踽踽独行,岁月都在她的袖子里,一抛水袖一声叹,演的人痴了,看的人醉了,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戏中,台下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梦里。一梦一生,一生一梦。”这是程凤台在看商细蕊演唱《杨贵妃》后的内心对白,与鹅毛般大雪交加的夜景组合在一起,给观众的内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激荡。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丰满了人物形象的羽翼,还讲述了他们之间这段知己情的起始,完成了一次内心世界深处的交流、一次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表现了他身处动荡年代中对于在自我的思考,引导观众如同他一般如痴如醉地去体会这戏曲艺术中独特的魅力。

3.2. 音乐设计

音乐所具有的抒情性和表意性是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不能替代的,因此对于音乐的使用在影视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导演强化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手段。

从《鬓边不是海棠红》片头所使用的音乐来看,创作者对于音乐部分的设计十分贴合影视作品本身,选取戏曲《牡丹亭》的经典语句,结合戏腔和流行唱法,音效加入传统乐器的运用,仿佛在时间的长河里对话,增强了整部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最后一句“你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与“我知道,我一直在听”的对白,有力推动了乱世之中,程凤台与商细蕊二人如同京戏《范张鸡黍》所唱的范巨卿和张元伯一样的深交之情的表达,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一种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精神。

3.3. 戏曲片段的选取设计

整部电视剧将弘扬戏曲文化作为立身之本,以商细蕊的艺术成长和程凤台对京戏传承保护为叙事线索,广角地还原出梨园百态。在剧中给观众呈现了《百花亭》、《长生殿》、《战宛城》和《晴雯撕扇》等二十多部经典的戏曲片段,不仅让观众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熏陶,更是借着戏文,映照着故事里人物的悲欢离合,把人物在时代变化下的无力感融入角色变化中,以一种较为轻快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略显严肃的故事,勾勒出人在时代沉浮下的不同面相 [3]。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第39集中,商细蕊被他人污蔑、受到舆论攻击,仍然开戏自证清白时,唱了一曲《苏三起解》。这一曲《苏三起解》不仅唱明了戏里苏三的冤屈,也唱出了戏外商细蕊的冤屈,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相互呼应,一方面从侧面体现商细蕊当时悲惨的遭遇和境况,另一方面也激起观众去思考人生百态,去体会戏曲文化魅力。

另外,在剧作第49集中,戏院里,商细蕊正在上演新戏《凤仙传》,戏里唱的是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离别;戏院外,程凤台启程即将离开北平,戏外演的是商细蕊与程凤台的离别。将这样一段“在台上相知,在戏台离别”的知己情用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是身处乱世之中,两人惺惺相惜的情与义。高山流水过,知音却难觅。

4. 结语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借戏曲文化作为底蕴,勾勒出一幅乱世风云中的梨园百态众生相,以影像的质感还原京戏的艺术美感,以一代伶人钩沉戏曲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在视觉层面和听觉层面的设计,明确了《鬓边不是海棠红》取得成功的因素,不仅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宣扬,还为电视剧加入戏曲艺术的形式提供了一定层面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莉.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分析——以《好家伙》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8): 98-100.
[2] 胡智锋. 影视艺术导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9.
[3] 姜悦. 戏文与现实, 戏谑与深情, 《鬓边不是海棠红》究竟藏着哪些真香秘籍?[J]. 电视指南, 2020(7): 62-63.